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段杜娟论文_段杜娟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段杜娟论文_段杜娟

摘要: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增强,矿产资源已经是各个行业不可缺少的能源,在这个大背景下,矿山开采行业实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在矿产开采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提高对于地质灾害问题的重视度。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然后提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地质环境保护;策略

引言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矿山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近年来,在矿山企业和地方部门的协同治理下,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已经初见成效,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改良升级生产工艺,有效遏制了矿山地质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而对于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则通过各种恢复治理措施,达到矿山环境保护的要求。

1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意义

对于矿区生活的人们来说,无法事先预测矿山地质灾害,并在矿山地质灾害发生时只能通过学习到的安全知识降低灾害带来的经济性和伤亡率。自然灾害导致的矿山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存造成了威胁,这就需要引起我国地质部门的高度重视,尽最大努力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矿山地质的开采工作相对繁琐,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同时,矿山地质灾害的不可抗拒性非常强,灾害防治难度非常大,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更重要的是,地球演化会形成地质环境,并在大气圈、岩石圈及水圈的作用下进行能量的传递和交换,这就形成了相对平衡的地质环境体系。相对来说,地质环境的形成是非常缓慢的,其变化趋势主要是由刚开始的自渐变为缓慢,最后变为突变。地质环境变化具有隐形和周期性特点。若是在地质环境的突变阶段,就很容易引起矿山地质灾害。因此,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可从根本上杜渐防微,推动矿山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

2矿产资源开采带来的地质灾害

2.1矿山周边土壤污染

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规划,过度开采导致大面积土壤资源遭受损害,尤其是当前大矿山逐渐被分割成一个个的小矿山背景下,矿藏分布不均匀,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矿产资源的浪费和土壤污染。矿产开采中会产生粉尘、固体废弃物,风化作用后形成有害气体,经过雨淋和风化逐渐融入到土壤中,导致土壤的有机毒物和重金属污染。同时,矿产开采活动改变了矿山周边的地形地貌、水源分布和植被覆盖情况,导致矿山区域的土壤利用价值大大下降,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利于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

2.2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在开山采石之前,先要将开挖区及附近的植被、软土进行处理,砍伐树木,焚烧没有用途的草木,除去石矿上的软土、松土,这些都会使得植被大量减少,使得矿区及周边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降低,并造成沟谷少量废石土淤积。破坏面积约0.1662km2(249.29亩),破坏形式主要挖损及压占,破坏土地类型以林地及采矿用地为主;另有0.0371km2(55.7亩)露采边坡通过放台阶降坡种草复绿等方式复垦为草地。

2.3加剧固体废弃物污染

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其中包括煤矸石、冶炼废渣和尾矿。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需要大面积土地堆放,由于处理不当,长期被外界环境侵蚀,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将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产生二次环境污染,治理难度也将大大提升。甚至由于长期的固体废弃物堆积,可能产生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破坏周边生态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优化措施

3.1灾害监测

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是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基础性工作。矿山地质灾害监测主要是为了了解矿山地质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分析采矿和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的关系,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及改善矿山地质环境提供基础参考资料。在具体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矿山企业应该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需求,使用合理有效的监测技术、开发矿山地形监测仪器、引进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如现代信息采集技术、Zigbee无线组网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等,有效地监测并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以此来减少因矿山地质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3.2地质环境的利用策略

由于矿山地质环境是由水、岩石及大气组成的体系,这是地球演变发展中形成的地质环境,地质环境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并在地球演变下和大气、水及岩石层进行相互作用,待交换后形成了阶段性的地质环境。一旦展开对矿山地质运动特点的研究,就能合理地预测出矿山地质灾害,并降低矿山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这就说明,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就能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科学防治工作。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地质环境的应用要因地制宜,积极地建设科学的环境评价体系。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是对滑坡体、崩塌体积泥石流堆积体的防治,在有限空间不受地质环境的影响,且需要人为工程进行标准化改造。

3.3探索开发式治理,开辟矿山治理新途径

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优先完成“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于剩余零散资源、山体不具备修复条件且存在安全隐患的历史遗留矿山,若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则需重新设置采矿权,若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则可以根据“政府牵头、专家论证、从严管控、责任明确”的原则,由矿山所在地相关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相应残余资源处置用于地质环境治理。

3.4先进爆破技术的有效运用

在采矿过程中的主要采矿区,经常采用爆破等方法来破坏岩石。但爆破技术要求非常高,极有可能造成事故。在爆破过程中实行粉末式爆炸,这一方式使得它很好地适应了安全的需要。粉末式爆破方式通过精确测量和计算获得精准的爆破数据,将大大节约了爆破资金。先进爆破技术的运用为采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适当应用技术爆破还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矿山采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矿山的地质环境往往非常复杂,以贵州西峰磷矿有限公司为例,最高点位于西北部的梅子岭,高度为1180.9m,南部为温泉断层,最大相对高差为496.4m。复杂的地理环境将使开展地质环境工作变得困难,即使这样做也无法解决问题。在爆破中,正确使用光面爆破具有很大的优势,在爆破中合理使用爆炸物可以对环境造成很小的影响,特别是在矿体有裂缝和破裂的情况下。这种爆破方式产生的其他灾害也将很容易得到很好控制,从而不仅保护了我们周边的环境,还提高了采矿工作的效率。

结语

总之,在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为了更好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合理规划矿山开采工作。在矿山资源开采之前,需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避免发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另外,在矿山资源开采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巡视作业,促使工作人员进行规范作业,对已经发生过的地质灾害的区域做好防护工作,做好支护工作,避免发生矿山地质灾害,从而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唐宪邦,饶友.关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分析[J].区域治理,2019,8(9):267.

[2]王强.解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合理利用[J].商品与质量,2018,15(47):214.

[3]闫海英.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9(15):2277.

[4]陆建民.贵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低碳世界,2017,17(26):40-41.

论文作者:段杜娟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段杜娟论文_段杜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