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
1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现状概述
随着用户供电需求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区域配电网不断完善和优化以及配电系统自动化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和分析成为电网系统研究的重点。配电系统位于电网系统的末端,是电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键环节。配电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将直接影响电力用户,造成电力用户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因此,研究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能够有效地避免供电中断造成的损失,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电力资源,满足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重点研究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价指标和模型,引入了电力市场的概念,保证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问题。
2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
由于配电系统位于整个电力系统的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一旦发生故障,将直接导致对用户的供电中断。然而,随着配电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电系统不断向超高压、远距离、复杂多变的线路方向发展,供电半径不断增大,机组越来越大,容量越来越大,这使得配电系统更容易发生故障,而这些故障是往往五花八门,无穷无尽,如配电系统老化,负电荷大幅度增加,负载引起的设备故障很多,如保险丝熔断、减震器故障、线路地线短路、接地网施工不合格、阀门受潮、设备导电性不足等熔断器故障、绝缘层老化、电流容量不足等。一般来说,这些设备故障大多是由于线路使用寿命长或资金不足等情况造成配电系统不能及时维护检修。同时,配电系统常年暴露在风吹日晒雨淋中。如果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极易引起雷雨、雷电、大风等的破坏,导致各种故障的发生,如漏电、停电,以及一些人为的电杆损坏或损坏等情况,以及电线电缆,一些不法分子盗窃铜线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导致配电系统故障的因素是极其多样和不可控制的。要对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必须对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进行全面、详细的研究,避免因供电中断或停止而造成的经济和人身损失通过对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电力资源的节约,及时有效地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可以说,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对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意义。
2 供电网络配电自动化条件下的简化模型处理方法及过程
2.1供电网络中配电自动化设备的最小配电区域分解分析
在供电网络中,配电自动化设备的最小配电面积是指由多条互联干线组成的配电系统子网供电网络区域外的所有端点都用作配电区域的开关起点或终点。当流入子网区域的电流起点是该分布区域的入口点时,其他端点称为内部端点或无端点。当配电网中的任何元件发生故障或检修供电网络时,将切断整个配电区域。由于故障发生地区的故障维修和停电面积最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计算量,保证了供电网配电自动化领域各连接系统问题分析的可靠性。
2.2供电网络中配电自动化设备中的网络拓扑情况分析
在供电网络中,当配电自动化设备发生故障或系统检修时,设备的运行方式和潮流方向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网络拓扑是根据配电网结构和配电开关的现状,得出配电系统运行方式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网络拓扑被跟踪和检测时,配电系统CT元件中的非零元件会迅速将信息反馈到供电网络的有向侧,这也是其当前的流向但变电站10kv电源母线节点在运行前已调试完毕,并已确定了相关参数设置,因此不需要进行此过程。
2.3配电自动化设备中连通系的作用
在配电自动化设备的运行中,当配电系统忽略了电源点与母线的连接时,有电位连接的子系统称为连接系统在运行中,可以根据dt搜索配电自动化设备中的各个连接系统。当供电网络发生故障或维护时,将承受正常的区域负荷,这些负荷可以转移到同一连接系统中的其他电源,但不同连接系统中的不同负荷不能相互转移。因此,对故障排除结果的准确分析、供电网络的安全运行可靠性以及各连接系统之间的运行情况,可以相对减少计算量。
2.4 供电网络中配电自动化设备中的点弧变换及其弧点变换
在供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如果所有的开关都没有安装负荷数据采集装置,则根据线路提供的负荷预测曲线,得到每侧负荷值的监测数据;如果系统中没有安装开关负荷数据采集装置,然后通过这些开关的数据检测数据的监测情况,再根据CT的相关计算方法,计算出各侧的负荷值。这个过程叫做点弧变化。
在配电自动化设备中,如果一些节点没有安装数据采集设备或存在设备故障的问题,可以从整个配电系统中进行计算当配电系统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时,通常会引起供电网中负荷数据的重新分配,使得前后侧负荷值不发生变化。
3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方法
3.1 成立专门保障供电稳定性的组织机构
为了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必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供电管理提供依据。相关管理机构成立后,可以定期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可靠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管理。
3.2 加强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很多。首先,我们需要选择更先进的设备,这是基本的技术手段。你可以选择不需要使用石油资源的小型设备。最好实现自动化操作,节约人力资源。对于新的接入用户,可以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对于新的接入设备,应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设备的高性能在选择了相关设备后,需要满足实际需求的配电结构,并采用合理的接线方式连接。设备的选择和线路的连接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最基本的工作完成后,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计划,最大限度地实现配电网自动化。
3.3加强供电可靠性的组织措施
首先,电力企业应加强检修计划管理措施,实现一站式服务在维修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供电的可靠性,还要考虑企业的生产计划。此外,各单位、各部门要相互配合,避免重复停电。其次,相关业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避免操作失误影响供电可靠性。三是加快配电系统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配电系统管理水平。在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故障的自动处理,缩短故障排除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最后,要加强配电设备和线路的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维护保养,实行专职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加强夜间巡查,确保供电稳定可靠,及时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全面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可靠性,不仅要创新可靠性评估的计算方法,同时合理评价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础管理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从多个角度评价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可靠性,全面优化系统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宗耀, 苏浩益.配网自动化系统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8 (06) :98-103.
[2]魏佳, 梁策.设计配电系统自动化功能的思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7 (03) :160-160.
[3]陈军.浅析遗传算法在我国配电系统网络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10) :131-132.
论文作者:史蔚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系统论文; 可靠性论文; 故障论文; 负荷论文; 网络论文; 设备论文; 发生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