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县人民医院 2422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共3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输液操作,观察组则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将两组患儿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面部表情疼痛分级量表评分以及FLACC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X2=7.034,P=0.008;观察组的面部表情疼痛分级量表评分以及FLACC量表评分分别为(2.3±0.3)分、(1.4±0.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0.5)分和(3.9±0.4)分,t=11.956,t=17.116,P均=0.000。结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的疼痛,从而能够使患儿更加配合,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管理 输液不良事件 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50-02
在儿科临床护理当中,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规的护理操作,也是小儿治疗中的最常见的方式[1]。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成人患者而言,小儿患者具有易哭闹、天生好动、头皮松动等特点,因此容易导致穿刺失败、穿刺针头脱落、液体渗漏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引发患儿家属的不满,进而引发护患纠纷[2]。在本次研究中,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采用了护理风险管理,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小儿患者共3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其中,对照组男10例,女5例;年龄在1岁-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0.3)岁;11例患儿为上呼吸道感染,4例患儿为腹泻。观察组男11例,女4例;年龄在1岁-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0.3)岁;10例患儿为上呼吸道感染,5例患儿为腹泻。排除依从性差的患儿;排除存在遗传性疾病的患儿,排除愈合较差的患儿。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输液操作,观察组则联合护理风险管理:
1.2.1 操作技能培训。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并总结输液失误的原因,探讨以往操作失误的教训和经历,总结经验。同时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报道,分析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危险因素,找到导致操作失误的主观和客观因素,明确整改的方向。发挥以老带新的作用,让操作技术好的护理人员带领技术相对生疏的人员,同时制定规范的、完整的操作方案。
1.2.2 定期培训。观察组患儿的护理人员应定期开展输液相关技能的培训,让他们掌握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安全意识。在培训中,应反复强调输液前必须对器械型号、药剂名称进行细致核对,从而避免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1.2.3 设计合理的护理预案。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了解,分析在护理过程中可能潜在的护理风险,并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保证各类风险能够都具备应急预案。改善医院的环境,并对医疗设备进行及时更新,保证室内的安静和舒适,增强无菌意思,有效预防感染。
1.2.4 每日总结。在每日下班前,护理人员针对当天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统计,总结和归纳发生的原因,并对反复出现问题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从而降低穿刺的失败率,并增强预防意识,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巡视,预防针头脱落。如果患儿哭闹不止,可通过转移注意力、奖励等方式进行干预。
1.3 评价指标
统计对照组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面部表情疼痛分级量表评分以及FLACC量表评分,并与观察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面部表情疼痛分级量表的总分为10分,0分表示无痛,1分-3分表示轻度疼痛,4分-6分表示中度疼痛,7分-10分表示重度疼痛,分数与疼痛程度成正比[3]。
FLACC量表包括了面部表情、腿部活动、体位、哭闹、可安慰度等5个维度,每个维度0分-2分,分数与疼痛程度成正比[4]。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其标准为:若p值低于0.05,则提示最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若p值高于0.05,则提示最后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面部表情疼痛分级量表评分以及FLACC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小儿进行治疗时,头皮静脉输液是最常见、最常规的治疗方式,但是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常常会出现液体渗漏、反复穿刺、针头脱落、静脉炎、感染等输液不良事件,导致患儿家属的不满,继而容易引发护患纠纷[5]。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15例接受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采用了护理风险管理,经对比分析研究我们可知,观察组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X2=7.034,P=0.008;观察组的面部表情疼痛分级量表评分以及FLACC量表评分分别为(2.3±0.3)分、(1.4±0.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0.5)分和(3.9±0.4)分,t=11.956,t=17.116,P均=0.000。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找到有效的预防和补救措施,从而科学预测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以此提高护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6]。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的穿刺操作水平、沟通技能、责任心、风险意识等都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患儿得到更加舒心的护理服务[7]。
综上所述,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的疼痛,从而能够使患儿更加配合,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春梅,张洁花.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40(07):1847-1849.
[2] 苏瑜,李莉,陈芳,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31(03):402-403.
[3] 朱红英,翁海瑛."三保险"固定法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成功率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04):42-43.
[4] 高世凤,朱元凤,侯静,等.门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及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4(10):65-67.
[5] 赵会侠,曹会宁.改进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与护理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131-132.
[6] 李小红,王婉秋,陈媛,等.无菌透明敷贴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15(z1):248-248.
[7] 鲍晓英,王丽.浅析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3(33):190-190.
论文作者:张玮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静脉论文; 小儿论文; 头皮论文; 患儿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疼痛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