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介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主要针对高层建筑物的测量控制及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测量控制;质量控制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多,土地成为稀缺资源,建筑越来越呈高层化发展。高层建筑工程规模大,建筑形体复杂,立体交叉施工多,工程造价高,工期长,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工程概述
沙河顶旧厂房改造项目包括3层地下室和地上建筑4栋。A1(21层)、A2(28层)两栋塔楼,A3(5层)、SY-1(3层)裙楼,总建筑面积达81659m2。该工程占地面积大,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工作难度大;基坑深度大,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基坑,工况分析及变形监测是保证质量安全的重点。另外高层建筑大型混凝土结构多,混凝土强度的形成受外界因素干扰多、质量变异性大,一旦强度达不到预定目标,补救非常困难,造成的损失也巨大,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
三、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控制
3.1工程定位控制测量
测量放样工作作为工程施工的第一道工序,贯穿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测量放样的工作十分重要的,高层建筑施工必须建立一个精密的施工控制网,施工测量应密切配合工程施工,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作为高层建筑的工程定位测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方格控制网必须经初定、精测和检测三步进行,并且应定期由专人负责进行复核。
2、据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条件,选择适当地方,按一次埋设、多种用途、长期使用的原则,埋设首级控制点,组成一个能够满足施工放样和沉降观测所需的永久施工控制网。控制点所占位置应保证在施工中不被占用且障碍较少。控制点既能作平面控制之用,又能作标高控制之用。
3、工程开始之前,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利用首级控制点,放出二级控制点,作为施工二级控制,并进行联测复核。此控制点既可用于细部点的放样,又可用于对工程上各结点的复合检测。
4、利用计算机对所有观测值进行严密平差,保证整个测量控制精度能够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平差成果存入计算机内存,需要时可以随时调用。
5、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必要的检测。
3.2高层垂准测量
1、垂准测量内部控制点的留设: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在3栋建筑内部四处留设“十”字形垂准测量控制点。
2、内部控制网的施测: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资料及平面控制网建立建筑物内部平面控制点,运用极坐标法,按既定的垂准测量控制点在建筑物内布设测量。所布设的控制点与整幢大楼的测量基准点进行联测,测量结果进行严密平差,计算点位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比较改化。改化之后再次进行检测,要求控制网的测距相对中误差小于L/20000,测角中误差小于5秒。若不能满足要求,则再次改化,直至满足要求为止。基准点处预埋10cm×10cm钢板,用钢针划十字线定点,并在交点上打烊冲眼,以便长期保存。所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应定期进行复测、校核。
3、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首层平面直接依据首层平面控制网放线,其它楼层平面放线从地面控制网引投到高空,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采用内控天顶法,投点仪器选用天顶垂准仪。测量时在控制点上方架设好仪器,严密对中、整平。在控制点正上方,在需要传递控制点的楼面预留孔处水平设置一块有机玻璃做成的光靶或原仪器附带的光靶。仪器从0°、90°、180°、270°4个方向向光靶投点,定出8个点。若这8个点重合则传递无误差;若8点不重合,则找不出8点对角线的交点作为传递上来的控制点,所有控制点传递完成后,即形成该楼面平面控制网。对该平面控制网进行角度观测(2秒全站仪二测回)及边长量距(精度1/200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观测成果作经典自由网平差,根据平差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若边长较差△S≤±2.0mm,角度较差△β≤±12mm,则说明4点精度达标,则记录不作归化;若边长较差±2.0≤△S≤3.0mm,角度较差±12mm≤△β≤±24mm,则说明4点精度不够,必须归化;若边长较差△S>±3.1mm,△β>±24mm,则说明投点精度不够,必须重新投点,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
3.3平面放样
1、首先计算出各轴线交点在控制点所在坐标系统中的坐标供放样使用。
2、根据具体情况,直接将全站仪架设在控制点上,按极坐标放出各轴线交点或利用控制点在与所需放样轴线交点相互通视的地方测设若干转点,作为临时控制点,然后将全站仪架设在转点上,以控制点为后视,按极坐标法放出各轴线交点,这些交点足可满足进一步细部放样的需要。
3、为保证放样的准确性,校核可改用其他放样方法(如角度交合法等),重新放样主要轴线交点,或测量相应轴线交点间距离。
3.4建筑物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根据工程引测的水准点为基准点引测。沉降观测点按设计要求埋设牢固稳定,能够长期保存,观测点上部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以保证观测点上能垂直尺,通视条件良好。
四、高层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
4.1商品混凝土的选择
1、商品混凝土应选用具有相应资质、生产规模、技术实力、具有可靠质量保证能力且能提供良好服务的供应商,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供料及时,满足现场连续浇筑的要求,确保在浇筑过程中不出现冷缝。
2、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坍落度、配合比、水灰比等,施工前与搅拌站签订技术合同,提出相关的技术要求,并且应有预防砼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4.2混凝土的运输
1、混凝土的运输应根据运输距离和施工要求,配备相应数量的搅拌运输车,应尽量缩短运输及等待的时间,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夏季高温炎热天气,应加强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搅拌和温度控制,防止混凝土早凝。
2、混凝土拌合物自出料到浇筑完毕应控制在初凝时间内,并保证浇筑作业面前后覆盖搭接符合规范要求。
4.3混凝土泵送
1、混凝土泵送施工时,应规定联络信号和配备通讯设备,采用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等进行通讯联络。
2、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水(约10L)以湿润泵机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润泵及管使用的水和砂浆,严禁排入浇筑面内,泵送时,泵机应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能反泵的状态。泵送的速度应先慢,后加速。同时,应观察泵机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顺利,方可以正常速度进行泵送。泵送应连续进行。如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长不得超过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延续时间。
3、泵送因故中断时,泵机应每隔4~5min开泵一次,每次使泵正转和反转两个冲程,防止混凝土在输送管内产生离析而堵塞;在泵送距离超过200m以上时,停机时间不宜超过15min。
4.4混凝土的养护
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对已浇筑完的部位尽早进行保水养护。
1、从楼外临设水管接入楼内并随楼层接高供水管,配备足够数量的水桶以保证混凝土养护用水的需要。同时安排一定数量的工人专门负责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并在质量评定时将养护效果作为专项进行监控。
2、楼板浇筑完毕后即用塑料布覆盖,减少终凝前水分蒸发,终凝后改为浇水养护。养护的时间不少于14天。
3、墙、柱、梁侧模拆模后,及时覆盖湿麻袋片,外包塑料布,经常检查养护情况。发现缺水及时用喷雾器浇水,保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五、结论
高层建筑的质量问题是影响建筑物外观及使用功能的主要因素,一旦建筑工程的质量发生问题,轻微的可能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严重的可能危害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质量问题影响工程寿命和使用功能,增加工程维护量,浪费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给使用单位和人民生活带来困扰。要提高高层建筑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和混凝土施工质量,为业主、为社会建造出优质的精品工程。
作者简介:
陈楚涛(1988年11月),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
论文作者:陈楚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测量论文; 工程论文; 交点论文; 平面论文; 轴线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