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是文化_全聚德论文

你吃的是文化_全聚德论文

全聚德:吃的是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聚德论文,的是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聚德,中华著名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经几代的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我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

百年老企源于德行端正

全聚德创始人是杨全仁。他初到北京时在前门外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杨全仁对贩鸭之道揣摩得精细明白,生意越做越红火。他平日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多。杨全仁每天到肉市上摆摊售卖鸡鸭,都要经过一间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这间铺子招牌虽然醒目,但生意却江河日下。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生意一蹶不振,濒临倒闭。精明的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拿出他多年的积蓄,买下了“德聚全”的店铺。

有了自己的铺子,该起个什么字号呢?杨全仁便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商议。这位风水先生围着店铺转了两圈,说:“以前这间店铺甚为倒运,晦气难除。除非将其‘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即称‘全聚德’,方可冲其霉运,踏上坦途。”风水先生一席话,说得杨全仁眉开眼笑。“全聚德”这个名称正和他的心意,一来他的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就是聚拢德行,可以标榜自己做买卖讲德行。于是他将店的名号定为“全聚德”。接着他又请来一位对书法颇有造诣的秀才钱子龙,书写了“全聚德”三个大字,制成金字匾额挂在门楣之上。那字写得苍劲有力,浑厚醒目,为小店增色不少。

在杨全仁的精心经营下,全聚德的生意蒸蒸日上。杨全仁精明能干,他深知要想生意兴隆,就得靠好厨师、好堂头、好掌柜。他时常到各类烤鸭铺子里去转悠,探查烤鸭的秘密,寻访烤鸭的高手。当他得知专为宫廷做御膳挂炉烤鸭的金华馆内有一位姓孙的老师傅,烤鸭技术十分高超,就千方百计与其交朋友,经常一起饮酒下棋,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孙老师傅终于被杨全仁说动,在重金礼聘下来到了全聚德。

全聚德聘请了孙老师傅,等于掌握了清宫挂炉烤鸭的全部技术。孙老师傅把原来的烤炉改为炉身高大、炉膛深广、一炉可烤十几只鸭的挂炉,还可以一面烤、一面向里面续鸭。经他烤出的鸭子外形美观,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色呈枣红,皮脆肉嫩,鲜美酥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为全聚德烤鸭赢得了“京师美馔,莫妙于鸭”的美誉。

前门起源方是烤鸭正宗

现在人人都知道全聚德北京和平门店是全聚德的总店,认为吃烤鸭去那里是正宗的。事实上,作为起源店的全聚德前门店才是最正宗的。

前门店总厨师长、有40多年工龄的张玉宝从1971年进入“全聚德”,跟随鲁菜大师王义均学徒,到执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聚德挂炉烤鸭”的把杆儿,在40多年的厨师生涯中,他不仅传承了“全聚德”老字号的传统手艺,还通过不断研发创新菜品,把“全聚德”全鸭席进一步发扬光大。

烤鸭是全聚德的主要经营品种,从选鸭、填喂、宰杀,到烧烤,一丝不苟。全聚德选的北京填鸭讲究养不足百天,体重达到五斤以上才能宰杀。一切停当后,才将鸭子挂在钩上入炉烤。这样,外烤,内煮,鸭子烤好出炉,外皮呈油黄。人吃进口中,鸭肉鲜嫩,肉肥而不腻,味美香甜,使人常吃不厌。

“别看人人都爱吃北京烤鸭,可这吃烤鸭的讲究绝大多数人却并不知道。”张玉宝介绍到,“烤鸭为什么只能片完后,卷荷叶饼吃?这是因为鸭和鸡不一样。首先鸭子肥,如果直接吃会非常油腻;其次烤鸭不像烧鸡、扒鸡,烤制时不添加任何作料,没有咸淡味,必须配上作料吃。”

除此之外,吃烤鸭的季节也有讲究。真正吃烤鸭,讲究的是春、秋、冬三季。冬、春二季,鸭肉比较肥嫩,而秋天的鸭子也比较肥壮。唯有夏季不适合吃烤鸭,因为北京鸭怕热,每到夏季都要掉膘减重,而且空气湿度大,鸭胚一湿,烤出的鸭皮容易发艮。鸭的片法非常重要,要不等鸭脯凹陷就及时装盘,这时吃在嘴里,皮是酥的,肉是嫩的,味道非常鲜美。

老全聚德烤鸭的炉火是从不熄灭的,因此,全聚德一直有“金炉不灭千年火,银钩常挂百味鲜”的美誉,而这一场景现在也只能在前门起源点一睹。

做为北京的饮食窗口,全聚德虽然是老字号,但始终在不断创新,为了进一步满足国内外人士的需要,独具匠心创造了“全鸭席”。全鸭席根据就餐人数的多少,菜肴配制可多可少。一般十人就餐,可上两只烤鸭为主菜。另外,配卤鸭什件、白糟鸭片、拌鸭掌、酱鸭膀等四个凉菜下酒。油爆鸭心、烩四宝、炸鸭肝、炒鸭肠等四道炒菜。最后有一道鸭架汤。由于厨工师傅高超的烤制和烹调技艺,全鸭席色香味俱全,很受顾客尤其是外国朋友青睐。

企业文化支撑老企创新

“全聚德”闪光的金匾,历经百年沧桑,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记录着几代人的艰辛与成果。全聚德集团将企业愿景定位于“中国第一餐饮,世界一流美食,国际知名品牌”,坚持“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理念,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创新七大创新活动。在人才培养上,树立现代人才观,投入上千万资金,实施“双百人才工程”,造就了一支有道德、守信誉,勇于创新,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优化、配置合理、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队伍。

在高手云集的全聚德集团,张玉宝算得上是“屡获殊荣,硕果累累”的佼佼者之一。他遵循着“高调做人、低调做事”的原则,尽管赢得了无数的赞誉和掌声,依然保持自我,淡定荣誉。面对集团公司和前门店发展的需要,他很早就清醒地看到了厨师队伍新老交替、技术力量后续发展以及培养输送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他始终将厨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厨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张玉宝积极配合集团的人才发展战略,热心带徒传艺,培养人才,把自己丰富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中青年厨师,为全聚德前门店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在平时工作中,他要求厨房各级管理人员以德为先,加强对年轻厨师的指导和传帮带;通过主题创新菜、外出交流等多种机会,努力开阔厨师的眼界,增强年轻厨师的开拓创新意识;大胆启用年轻技术骨干,相继为全聚德双井店、通州店等企业培养和输送了多名年轻技术骨干,给予年轻厨师们很好的锻炼平台。

每年三四月份,前门店都会组织全店厨师的年度大考,这项已经坚持十余年的年度考核机制,特别是与岗位津贴挂钩的“背对背”考评模式,不仅给前门店每名厨师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企业培养和发现人才,提供了一种长效机制。因此每年,张玉宝都要作为主考官严格评判,并努力发现新人。作为店总厨师长的张玉宝从未离开过灶台,每天都要到厨房了解工作情况,还经常亲自上灶帮厨。

此时,他不仅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劳动者,一些难度较大的菜品,厨师向他请教时,他边操作边讲解;业务忙时,他整晚在灶台前和普通厨师一样埋头苦干;他干活从不挑拣,高难度的菜品他乐于烹调,而不论哪个岗位人手紧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帮忙,像“剥鸭掌”这种没有技术含量又烦人的活儿,他也是熟练工人。

也正是在张玉宝这样的优秀人才的推动下,全聚德彻底摆脱了前店后厂、师傅带徒弟式的旧的管理模式,从转换机制入手,运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重塑企业,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企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股份公司凭借着品牌的号召力以及所拥有的技术、服务、菜品的优势,积极开拓市场,丰富品牌,延伸品牌,并运用灵活多样的营销活动使股份公司经营业绩直线攀升,成为了中国餐饮界名副其实的一支劲旅。

标签:;  ;  ;  ;  

你吃的是文化_全聚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