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在克服初中生字句负迁移中的价值研究与实践_英语论文

“翻译”在克服初中生字句负迁移中的价值研究与实践_英语论文

“译”在克服初中生词句负迁移中的价值探究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词句论文,初中生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不同的语言代表不同的思维。初中生学习英语是在汉语习得已经基本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汉语的语言表达、概念系统、逻辑思维均已形成,并且汉语的使用频率高,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因而他们在用英语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无法完全摆脱母语引力,母语成为学习者外语学习错误的来源之一。[1]

词汇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元素,而句子是实现语言交际的基本意义单位。上述各种深烙母语思维印记的词句负迁移,在初中生中尤为显性和普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初中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他们克服各种负迁移、形成正确英语思维习惯的过程。克服母语负迁移见仁见智,笔者认为,“译”是一条不可替代的、独具价值的解决路径,值得我们悉心探讨、精心设计和认真实践。但由于“译”脱胎于最古老的、现已被贴上“守旧落后不合时宜”标签的语法翻译法,长期以来,它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被我们矫枉过正地忽略甚至抛弃了,这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

二、“译”在克服词句负迁移方面的价值探究

首先,外语教学的历史发展与丰富实践证明,没有最好的教学法,只有最适合的教学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产生的条件和背景,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因为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法,都有一些优秀的学习者,也都有一些失败的学习者,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教学法能够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语种和任何阶段的外语教学。[2]发展某一理论而排斥其他理论,是不明智的,最有益的尝试莫过于把优点结合起来。[3]语法翻译法过分强调语法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当然是不妥的,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教情、学情、师情和生情的需要,合理提取其有益成分,并与其他教学法相融合,取长补短、优化选择地扬弃使用。适度的“译”既有助于初中生比较英汉词汇的概念实质和用法异同,也有利于他们精准理解英汉句型所代表的不同思维,是克服词句负迁移的有效策略之一。

其次,对学生来说,把“译”作为一种克服负迁移的有效策略,既是特点,又是优势。前苏联语言学家谢尔巴曾说过:“经验证明,可以从教学过程中除去母语,但却不能从学生的头脑中把母语除掉。”初学者与其去不掉母语固有的惯性思维,倒不如拿来主义地利用母语,把英汉兼顾的“译”作为学习英语的策略之一,这样就不至于在英语的迷魂阵中盲目摸索。同时,母语学习和英语学习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初中生学英语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双语交流交锋交融、双语素养同时提高与发展的过程,为学英语而放弃母语的行为,对语言学习者来说,也是母语语言文化的流失。此外,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来说,随着其心理、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对另一种语言的学习已有了理性认知的思维基础,他们也想弄明白另一种语言方方面面的来龙去脉。注重英汉思维对比与转换的“译”及时顺应并契合了初中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助于强化他们对英汉两种语言异同的规律性认识,同时也为其克服母语负迁移构建了一个有效的语言认知系统。

再者,“译”也是语言技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4]把语言技能解读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笔者认为,这个突出“听说读写”,忽略“译”的定位是不完美的。我们不能无视“译”的存在,把学习外语的程序与方法完全等同于学习母语,认为只做好听说读写就够了。如果把外语教学同母语教学混为一谈,就会忽视双语转换技能训练这一外语学习中的关键环节,学生的双语对比与转换能力势必先天不足,最终也很难真正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所以,“译”的作用是听说读写所不能完全代替的,它在帮助初中生克服母语负迁移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三、“译”在克服词句负迁移方面的实践

1.“译”在克服词法负迁移中的实践

初中生词法方面的负迁移主要有:

(1)词义理解方面。英汉词汇在概念意义上完全对应的情况很少,绝大部分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对等的,常常存在着汉语用一字、英语用多词的“英窄汉宽”现象和英语用一词、汉语用多字的“英宽汉窄”现象。如:汉语中的“开门”、“开灯”、“开玩笑”、“开车”等在英语中要用“open/turn on/play/drive”等词来表达;“play football/play basketball/play the piano/play the violin”等中的“play”要分别译为“踢”、“打”、“弹”、“拉”等。短平快形式的口笔头短语互译,是帮助初中生克服词义负迁移的有效手段。

练习样例一:英汉互译“make”系列和“看”系列短语。

“make”系列:make use of/make up one's mind/make up of/make it/make oneself at home/make friends/make room for/make sure/make the bed/make a living/make faces/ make a fire/make a mistake/make a movie/make progress

“看”系列:看电视;看书报;看足球比赛;看电影;看黑板;看风景;看病(医生);查看;看穿。

设计目的:以“make”系列和“看”系列为支点,帮助学生形成语言差异意识,使学生明白:一个孤立的英语单词表达的只是某方面的意思,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中文词,只有把其置入某一具体情境里,它才有准确的含义,否则它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洞躯壳。

(2)词类功能方面。英语中有十大词类,词类不同其句法功能也不同。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往往只识记单词的汉语意思,对词类关注极少,甚至完全忽略,结果导致词类意识淡薄、词类辨别能力不强、词类句法功能认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如英语中有冠词,汉语中没有;同是“我的”,英语中有“my/mine”之分;同为“成功”,英语中有“success/successful/successfully/succeed”之别。另外,英汉两种语言还存在着词类错位表达现象,如“你赞成还是反对这项计划?”一句中的“赞成”、“反对”在汉语中都是动词,但在“Are you for or against the plan?”一句中,它们却用介词“for”和“against”来表达——这种词类错位现象极易诱导负迁移,很多初中生防不胜防。

练习样例二: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单词拼写,使语言通顺,句意明确。

We'd like to wish you lots of ________(幸运)in your new work.

It’s ________(幸运)that I got here before the rain started.

________(幸运地),he didn't hurt himself.

设计目的:以“幸运”系列词为依托,帮助学生掌握名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句法功能,同时在幽默的微阅读中,体会“wish”在英汉语言中的词类错位用法,帮助学生有效克服词类负迁移。

(3)词汇搭配方面。英汉词汇搭配各有一定的习惯和规律,虽然有些搭配,如“a bad egg/cold war”等从它们组合中的单个词语上看,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绝大多数的英语词汇组合后的意义却和原先单个的词汇意义迥然不同。受母语搭配习惯的干扰,初中生常片面地把汉语词汇的搭配思维植入英语之中,如把“红茶”、“家庭教师”分别说成“red tea”,“a family teacher”;另一种搭配负迁移属于用词失误,如把“-ed/-ing”类形容词的搭配主语与“wear/dress”的搭配宾语混淆等;少搭配或多搭配现象在初中生中也较常见,如“listen me/nothing to worry/serve for the people/enter into the room/go to upstairs”等。

练习样例三:把下面四句译成中文,注意体会“-ing”和“-ed”类形容词的表达内涵,再完成“我的探索”与“反馈提高”。

Traveling is interesting but tiring.

We are interested in traveling,but we often feel tired when we are back from our travels.

This is a most confusing problem.

The students will get confused if they are made to learn too much.

设计目的:明确“-ing”和“-ed”类形容词的主语搭配特点,正确区分和使用这两类形容词。

(4)词汇文化含义方面。英汉民族在思维模式、生活习俗和社会文化理念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导致了英汉词汇所伴随的文化意义各有千秋,有的甚至完全相反。在这类词中,尤以表示动物、数字和颜色的词最具代表性。如:中国人对“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而西方人则视之为凶残灾难的象征;汉语说“一丘之貉”,英语说“birds of feather”;有的同学把“他像猴子一样精”。说成“He is as wise as a monkey.”,但英美人的地道表达是“He is as wise as an owl.”。因此,若不了解词汇蕴含的文化含义,就会出现各种啼笑皆非的负迁移。

练习样例四:分组竞译(汉译英部分每空一词),看谁更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含义。

They are like apples and oranges.

It's a red day of the history.

Don't make friends with him.He is a black sheep of his family.

I'll never buy a car,for it's only a white elephant to me.

不要泄露秘密。Don't let the ________ out of the ________.

爱屋及乌。Love ________,love my ________.

他像牛一样壮。He is as strong as a ________.

我的朋友都说我特别会种花。All my friends say that I have ________.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英汉词汇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含义,树立文化差异意识,减少文化差异方面的负迁移。

2.“译”在克服句法负迁移方面的实践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句法结构差异较大。汉语是意合语言,没有词形变化,注重内在含义,不受形式拘束,句法结构弹性大;而英语是形合语言,有词形变化,注重句子形式,有着严格的句法结构。初中生处于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他们对英汉语言在句法结构和表达习惯上的种种差异认知不足,常常出现以下各种负迁移:

(1)结构完整性方面。五种简单句奠定了英语所有句子的基础。英语句子从结构的完整性来说,既不可以丢三落四,也不可以画蛇添足。初中生在此方面常见的负迁移有:遗漏或多用系动词,如:“These flowers very beautiful./I am agree with you.”;缺少谓语动词,如:“I'll instead of him to the meeting tomorrow./Jane didn't her homework yesterday.”;多用连接词,如:“Because it's raining today,so the children have to stay at home.”;复合句结构不完整,如:“Do you know the boy is playing soccer over there?”。

练习样例五:用括号内的提示词,口译或笔译下列句子。

他虽然很有钱,但生活并不幸福。(though)

你昨天打扫卫生了吗?(do some cleaning)

这位司机很不仔细。(careless)

我不确定她是否会来。(whether)

他是第一个通过考试的人。(who)

这是他工作的房间。(where)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英语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结构特点,消除把英汉句式结构等同的片面认识和错误表达,减少句子完整性方面的负迁移。

(2)语序方面。英汉两种语言的语序排列差异较大,如汉语的定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先“枝”后“干”,而英语的定语从句和其他短语作定语时,往往要后置,先“干”后“枝”;英语中的时间、地点顺序一般由小到大,汉语则相反;英语中特殊疑问句的语序与汉语差别更大:汉语的语序是主语在前,而英语的特殊疑问词要放在前面,如果不是对主语提问,还要把助动词、情态动词或be动词提到主语之前。另外,英语中的宾语从句、感叹句、倒装句、强调句等特殊句式,对句子的语序都有特别的要求。

练习样例六:根据提示词,译出下列句子。

你认为他们来自哪里?(do you think)

那里的人们非常友好。(there)

—她会说日语。

—我也会。(so)

越帮助别人,我越快乐。(the more/the happier)

他告诉了我一件重要的事情。(important)

设计目的:了解英汉句式不同的语序特点,避免英语表达时套用汉语语序。

(3)主语确定方面。英语中占绝对优势的是主谓结构的句型,一般情况下每个句子都要出现主语,即使是在句中不起任何语义作用的“假位”主语,如“there”和“it”;而主题鲜明则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色,汉语句子中主题取代语法主语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不明就里的学生就会出现“Now is five o'clock.”或“Our dormitory can live six people.”这样的负迁移。另外,汉语常用人称主语表达,往往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而英语除用人称主语表达外,也常用非人称主语表达,往往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如果说出“What did you happen?”这样的句子,就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了。

练习样例七:英汉互译。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It's half an hour's walk from here to the bookstore.

Did it occur to you that we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 to see her?

墙上有几幅画?(there)

这儿的冬天很冷吗?(it)

我想不起他的名字了。(escape)

设计目的:理解并掌握“it/there”的“假位”主语用法;体悟英汉句子不同的主语特色。

(4)对应制约、平衡统一方面。英语句子是一个各部分之间既对应制约、又平衡统一的语言微系统。

初中阶段,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主谓须一致;时态与隐性时间或显性时间信息须统一;结束性动词、延续性动词与点时间、段时间须一致;简单句中的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相互制约。有了谓语动词的简单句中,若再有动词充当其他成分(并列谓语除外),则须用其非谓语动词形式;复合句中,主从句的人称和时态等均有严格的对应要求。初中生受母语思维影响,对英语句子对应制约又平衡统一这一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负迁移自然难以避免。

练习样例八:根据中文提示,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词。

他离开家乡已有两年了。

He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from his hometown ________ two years.

He ________ his hometown two years ago.

这本书我可以借多长时间?How long may I ________ the book?

这本书是我上星期借的。I ________ the book last week.

我买这本字典两个月了。

I _________ ________ the dictionary since two months ago.

I ________ the dictionary two months ________.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延续性动词和短暂性动词的区别,并能正确运用。

(5)“形意不一”方面。一般来说,肯定句表示肯定的含义,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含义,但英语中也常有一些“形意不一”的句子,其主要类型有:“形”肯“意”否,如:“The girl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形”否“意”肯,如:“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否定转移,如:“I don't think he can solve the problem.”;虚拟语气中的隐含否定,如:“You could have come at a better time.”学生一旦望“形”生义,就会在理解和表达上出现负迁移。

练习样例九:听译下列句子,同声译出更棒哦。

He is far from understanding it.

You can’t praise her too highly.

If I saw him now,I would be very happy.

这个问题我不懂。(above)

—昨天晚上没有下雨,是吗?

—不,下雨了。(rain)

妈妈一直等我回来才去上班。(until)

设计目的:把“听”、“译”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英汉句子“形意不一”之错位现象,避免望“形”生义式负迁移的产生。

信息加工论认为,信息加工得越充分,信息的存储、融合、生成和运用就越有效。因此,我们在帮助学生克服负迁移的过程中,应紧紧抓住负迁移要点,并根据教情、学情、师情、生情的需要,不拘一格地设计出层次不同、形式多样的“译”练习,努力提高“译”的综合效益:可以汉译英,也可以英译汉;可以课内集中,也可课外分散;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可以“精译”,也可“泛译”;可以举办“译”法沙龙,也可开展微“译”比赛;可以是“译”的专项练习,也可以把“译”和听说读写嫁接融合……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这里探究“译”在克服母语负迁移方面的作用和价值,不是唯“译”是举地排斥其他的方法或手段,而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译”在英语教学中有其存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我们不能忽略,更不能抛弃。充分认识“译”在克服母语负迁移,乃至整个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因地制宜,适度利用,我们就能为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打开除听说读写之外的又一扇窗口,从而也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更具活力和效率。

标签:;  ;  ;  ;  

“翻译”在克服初中生字句负迁移中的价值研究与实践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