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下东北体育院校冰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新《国标》下东北体育院校冰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朱佳滨,杜 唯,钱宝山,张彦秋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东北体育院校冰雪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冰雪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针对冰雪专业人才模式提出“1+N”的初步构想,从人才培养规格、培养设施与资源、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以及考评体系等多方面初步构建了冰雪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冰雪专业人才的质量,促进我国冰雪产业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新“国标”;冰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冰雪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根基[1]。夯实冰雪专业人才培养基础,均衡培养渠道,是促进我国冰雪运动全面发展,以及顺利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核心与关键。2016年国家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从概述、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与规格、学制、学分与学位、课程体系及说明、专业师资、教学条件、质量管理、附录九个方面提出要求并给予说明,给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培养冰雪竞技型专业人才和冰雪复合型专业人才。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大力支持,冰雪运动在全国各地迅猛地普及,特别是很多高校开始招收冰雪运动方向学生,或者开设冰雪选项课[2]。以新《国标》为指导,结合当前东北区域冰雪体育的发展需要,对体育院校冰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研究,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1 东北体育院校冰雪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人才培养数量不足,结构不均衡

冰雪项目的成功发展与运行,需要硬件与软件的支撑,无论是基础设施与制度保障还是运动项目推广都需要夯实的人力资源力量。未来一段时期,冰雪专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五种类型:一是冰雪竞技人才(运动员、教练员),二是大众冰雪运动指导员(包括教练员、技术官员、赛事管理人员等),三是冰雪运动专业技师人才(制造与维修人才),四是冰雪运动经营管理人才,五是冰雪运动科技人才等[4]。面临2022年冬奥会召开,冰雪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现实是东北冰雪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短时间内很难填补(见表1)。

我的大女儿到底飞走了,去陪她奶奶去了。这个讨债的冤家,她才七个月,连大号都冇取啊。我哽咽着说,大梁,你女儿也……她陪她奶奶走了……大梁的头猛地一抬,口唇剧烈地抖动起来,突然像决了堤,喷出撕心裂肺的哭声。

表 1东北三所体育院校冰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数量表

专业体育院校作为冰雪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机构,肩负着多元冰雪专业人才培养的使命,如教练员、运动员、冰雪运动指导员、赛事管理员、冰雪产业运营人员等等,从已经开设冰雪运动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方案中可以得到印证。目前,东北的专业体育院校冰雪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不均衡:过于强调冰雪竞技人才、冰雪运动指导员等人才的培养,过分看重冰雪运动竞赛成绩的提高,主要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标,并建构了以训练为主的培养模式,造成了“重训轻教”“重体轻育”的现象[5]。缺乏对冰雪科技人才和冰雪运动专业技师、冰雪产业运营等复合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而冰雪科研人才和服务人才的缺乏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冰雪竞技水平的飞跃。

一是有效维护流域水事秩序。全年依法审批取水许可、防洪评价等各类行政许可40余项,开展河湖专项执法等多次专项执法检查,查处水事违法案件60起。深入排查化解水事矛盾纠纷,从水资源统一管理角度积极研究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确保了流域水事和谐稳定。

在列车运行的过程中,其护轮轨和尖轨的侧磨作用将会使铁路道岔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受到不良影响,进而造成道岔结构的紧实度下降,影响铁路轨道的整体安全性[3]。尖轨侧磨的产生和转辙部分的内部尺寸以及密贴程度具有密切关系;护轮轨侧磨的产生则会受到护轮轨轮缘槽尺寸和技术标准的影响,当铺设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标准与当下的技术标准不符合时,将会使轮背对护轮轨的摩擦力度增加,导致其受到的磨损作用增大。

这里的“1”主要指的是符合冰雪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综合目前新《国标》的要求,对冰雪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应为: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养系统掌握冰雪运动及相关学科知识,熟悉我国关于冰雪运动的政策及制度,有良好的品行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可以在企事业单位、协会、俱乐部等从事冰雪赛道设计、冰雪场地搭建与管理、冰雪设备研发、冰雪服装设计与研发、冰雪产业研究、冰雪健身指导、冰雪体育新闻等工作的卓越人才。

1.2 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合理性

据调查,东北三所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整体上表现为:第一,通识性课程设置陈旧、单一,公共课一直沿用思政类课程、计算机、大学语文、外语等必修课,内容陈旧、应用性差,所涉猎的知识面狭窄,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利于冰雪专业学生综合知识与技能的形成;第二,选修课设置缺乏新意,与必修理论课、专修术科课程的重复性过大。专业体育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相比,涉及的学科少,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相对较弱,所以能开设的选修课多与自己的所授必修课相似度较高。比如某体育院校冰雪专业方向所开设的任意选修课包括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轮滑、花样轮滑、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等课程,这些课程与他们的专项课一致度较高,而学科选修也与专业理论课内容相似。导致选修课的开设既没有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拓展,也无法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能力,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三,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存在脱节。在冰雪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多所体育院校所设置的培养目标存在趋同现象,都要培养从事冰雪训练、教学、竞赛、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但实际在课程的设置上多数涉及的都是教学与训练的课程安排,而缺乏竞赛组织与管理、专业技能服务、设备检修维护等课程,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毕业后单独从事工作的能力较差。

1.3 教学场地设施不足

要求高等专业体育院校一方面加大力度培养自己的教师,完善教师进修和培训体制,提高其课程开发、设计与教学能力,为学生开设适切的专业理论课和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另一方面学校要借助网络平台,筛选符合学生兴趣与专业发展需要的网络资源课程;第三,加强国际交流。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管理体制与训练方法,训练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13]。为学生开设促进冰雪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考方式,扩充院校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第四,我国应该从科研人才的培养上着手,狠抓科研人才的培养,培养既懂得冰雪项目专业又懂得运用高科技知识的高层次科研人才[14]。总之,院校要在课程建设上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为学生开设满意的课程体系。

表 2东北三所体育院校冰雪专业教学场地建设情况 [6]

可见,冰雪教学设施和资源的不足已经限制了冰雪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了冰雪特色体育本科教学的发展。

2 东北体育院校冰雪专业人才培养“1+N”模式构建

2.1 冰雪专业人才培养“1+N”模式构建原则

2.1.1 变革创新原则 人才培养不能用惯性思维,应结合市场需要,不断更新培养内容,2022年北京冬奥周期人才需求情况显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首当其冲,应该突出解决人才需求难题,紧缺人才加紧培训,普通人才全面培训,专业人才专业培训,着重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

“1+N”培养模式就是在新《国标》背景下对高等体育院校培养冰雪专业人才的深度思考,就是建立以高校冰雪体育人才培养为主,融合综合性大学、社会机构等多种学习及训练资源,突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聚集所有教学资源,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工作,建立系统完善的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冰雪人才。“1”就是以现有高等专业体育院校为基础,专业体育院校已经在培养冰雪竞技人才和教学训练人才等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N”就是借助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特点,以及更多的社会机构为扩充性资源与平台,弥补学科交叉的不足与资源缺乏的劣势。“1+N”即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丰富“N”的外延,按照新《国标》要求,科学设置复合型人才要求的培养模式。

2.1.2 内外兼修原则 对内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外注重横向交流与沟通,不断吸取经验,丰富本校本科人才培养思路,要把对外学习经常化、常态化,不作固步自封之举。

2.1.3 共性与个性并重原则 我国冰雪运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冰雪运动的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也将持续提高。与其他运动项目不同,冰雪运动的链条更长,更多元化[7]。冰雪体育人才培养要注重冰雪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建设,要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特色培养相适应,以培养专业鲜明、特色突出的创新性人才为主线,探索冰雪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路径[8]。“1+N”模式构建就是共性与个性并重原则的体现,既按照国家本科培养标准设立共性培养方案,也按照不同高校特色与条件选择个性培养内容,同时不拘泥于同一板块的培养方式,考虑学生就业需求与岗位能力差异,安排更多个性化培养方案,满足不同层次人才需求。

2.2 冰雪专业人才培养“1+N”模式的主要内容

这里的“N”主要是根据各个专业方向设置更符合社会需求和客观实际的专业人才规格。按不同职业能力、不同职业需求的差异性挖掘匹配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专门的职业能力模块设计,从源头上明确学生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水平与程度。基本素质教育是基础之需。故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过程应将基本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并重,应将基本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设计层层递进的完备的配演过程[11]。如,针对教育岗位的人才,加强教师职业素养、教学能力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如针对市场管理岗位的人才,加强营销、法律等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等。

冰雪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要关注到其特殊性,体育专业技术人才有别于竞技体育人才,虽然两者皆属于冰雪体育人才,但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涉及到的专业面广、专业跨度较大。

进一步加强基础硬件平台建设,建成新数据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提供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为智慧理工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硬件平台保障。

基于ASI总线的物流自动化系统标准化设计……………………………………………… 卢风禄,王华(2-279)

2.2.1 培养规格“1+N”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活动对结果的预期,即对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各级各类院校在培养目标的表述上都指出人才培养的规格[9]。但是我国高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中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提法大多是笼统的、缺乏层次性的,比如“专业人才”“高级专门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等。准确合理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10]。高等体育院校所培养的冰雪人才就如同企业生产的某类产品,一定要满足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上既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也要深挖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对冰雪人才专业能力所提出的要求,细化冰雪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构成。

2.2.2 培养设施与资源“1+N”模式 新《国标》下“1+N”人才培养设施与资源中的“1”主要是指坚持以高等体育院校现有的冰雪人才培养资源与平台实现本科教育为主导的人才培养。“N”主要是借助于丰富的冰雪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和社会组织,如各省市体育局已有的冰上基地、企业室内外滑冰馆、滑雪场等,实现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冰雪体育专门人才,最大程度上扩大冰雪场馆资源,提高冰雪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填补人才缺口。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场地资源与设施是制约冰雪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而以高等体育院校自主建设场地资源既耗资金,也耗时间,无法在短时期内解决问题。所以院校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目标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冰雪场地资源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为冰雪运动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助力。

2.2.3 培养方式“1+N”模式 这里的“1+N”指的是教学管理和培养方式的主体要更加多元化。“1”主要指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N”主要就是拓宽人才培养方式,注重人才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实习实训和岗位锻炼等,可以考虑与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合作,定单式培养,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从以往的人才培养过程看,我国现有冰雪体育专门人才培养中重课堂教学轻实践锻炼、重知识学习轻技能训练、重竞技水平轻理论学习的问题突出。我们在冰雪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实习实践、岗位锻炼的比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打通就业渠道,奠定就业基础[12]

2.2.4 课程设置“1+N”模式 在课程设置上,应围绕复合型人才需求调整冰雪方向的课程设置,着力解决通识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单一、陈旧、重复交叉或任意拼凑课程的现象出现。这里的“1”是指院校已有的优质主干课程资源,“N”是指拓宽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课程资源,促进基础学科与冰雪体育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的收获与效果。如可以适当增加慕课内容,同时设立主干课程+N个选修课程模块,学生在学习主干课程之后,可自行选择选修课程,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范围。

冰雪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非常高的培养成本,需要完善的教学场地(滑雪场、滑冰场、室内滑冰馆)、教学器材(滑雪板、冰刀、冰球、冰壶、专业服装等)专业师资以及维修养护的经费支持。这些器材除了学生自主购买如鞋、服、刀、板以外其余都要由学校提供,这些教学场地的建设、运行与维护都需要价值不菲的资金支持,这是保障冰雪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目前,场地、设施不足已经成为冰雪课程开始的重大阻碍。据调查(见表2),东北三所体育学院共建有3处滑雪场、1处综合滑冰馆、1处室外标准滑冰场、1处室外非标准滑冰场。

2.2.5 考核评价体系“1+N”模式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培养过程及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与效益做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断,并及时进行反馈与调节,考核实现和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教学评价是人才培养活动中的最终环节,也是衡量和评判人才培养活动成败优劣的环节[15]。有了这种反馈和调节,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专业方向教学计划,组合新的课程体系,选择更优的教学方略,探索更适合教学要求的组织形式,使之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并可使培养模式日臻完善。

对人才考核要制定科学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1”主要指的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中提出的冰雪复合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为考核标准。这里的“N”主要指的是评价体系与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一方面评价体系多元化。科学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必须是全方位、多方面的。首先,评价标准要多元化,评价标准不能只注重人才培养的数量,更为重要的是重视人才的质量;不仅要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的多少,更要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宽度和深度;不仅要重视竞技能力的提高,更要重视职业技能素质的养成。其次,评价要常规化。即培养评价体系的实施要常规化,将培养评价体系纳入日常培养实际,要进行常规化的考核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冰雪体育人才培养的实效,才能有效和及时发现冰雪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有助于及时改正问题以促进更好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人才考核的创新性。传统的学分制考核方式太过固定化,院校可以探索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作为补充,比如资格认证、竞赛获奖、岗位实践都可以按一定级别和层次折算成学分,作为毕业考核的标准。

3 结 语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备战期是对中国冰雪运动的巨大考验,冰雪专业人才是保证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中坚力量,是保障我国未来冰雪运动发展壮大的主力军。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冰雪专业人才的重要输送来源,目前冰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国家政策上虽然有一定支持,但对其培养的关注度较低,总体来看,我国冰雪运动还处于“拓荒的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还需要多方面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支撑。

例1(2017·昆明):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20N的拉力F,请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把它表示出来。

参考文献:

[1] 张旺,杜亚丽,丁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J].教育研究,2015,36(1):28-34.

[2] 刘艳欣,程会娜,等.冬奥会背景下京冀地区高校冰雪产业人才培养分析研究[J].武术研究,2019(3):140-142.

[3] 黄汉升,等.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J].体育科学,2016,36(8):3-33.

[4] 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省打造冰雪体育人才培养高低实施方案[Z].2017.

[5] 吴晓华,伊剑.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冰雪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5):25-29.

[6] 杨春雨.东北三所专业体育学院冰雪运动方向本科培养模式现状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4.

[7] 闫磊磊.依托地方院校特色专业培养冰雪人才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18(6):55,57.

[8] 朱佳滨,姚小林.新时代我国冰雪体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7):6-10.

[9] 赵东明.产教融合驱动下“1+N”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6):57-60.

[10] 禹奇才,刘晖.开展以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前提的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7(7):55-57.

[11] 董大伟.我国冬季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5):34-37.

[12] 王玉珠.冬奥背景下东三省体育院校冰上运动开展模式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7.

[13] 韩志芳,张晖,段斌.河北省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0):72-77.

[14] 谭睿,刘冬梅.中国冬季青奥会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5):19-24.

[15] 苏晓红,王晓春.新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实施现状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12):4-5.

Research on the Creative Training Mode for Snow and Ice Talents in Sport Universities of Northeastern China under 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

ZHU Jia-bin,DU Wei,QIAN Bao-shan,ZHANG Yan-qiu

Abstract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ice and snow sport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ice and snow professional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liminary conception of "1+N" mode for it and a model of ice and snow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from personnel standard models, training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training methods, curriculum and appraisal system, and many other aspects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ice and snow talents and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 :New "national standard"; Ice and snow talents;Training mode; Creative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808( 2019) 04- 0001- 05

收稿日期 :2019-04-25;修回日期:2019-05-15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编号:SJGZ20170029);2018年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运动学特色学科一般项目(编号:BXYBO11)。

作者简介 :朱佳滨(1965-),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单位 :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标签:;  ;  ;  ;  ;  

新《国标》下东北体育院校冰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