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牟兴秀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1]。方法将162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卧床休息时间(6.33±1.61)d,胸部疼痛缓解时间(18.68 ±3.28),住院时间(10.18± 2.30),和机械通气时间(3.56 ±1.67)d组的时间比观察组d (5.14 ±1.27), (18.32±2.35), (9.15 ±1.35) d和d(3.00 ±1.24),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 < 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而且能促进患者的康复[2]。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整体护理;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易发生房颤、室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病情加重,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学中的一种危重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研究发现,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病情,降低的死亡率。因此,本文探讨综合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如下报道。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62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数值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36例。

平均年龄为56±6.4岁。观察组男性46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为56±6.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日常饮食、药物指导和病房护理。

1.2.2集团

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2.1 .建立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团队

选择五个通信技术经验,强烈的护理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护士综合服务团队,统一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功能训练,基本知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护理的注意事项和要点等,以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技能。

1.2.2.2心理干预

心衰发作后合并心律失常,疾病症状导致紧张、恐惧、焦虑、易怒等负面情绪的发生,降低患者对[4]的治疗依从性。因此,全面了解患者情况的病人入院后,评估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及时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的病人,更舒适、关怀和鼓励病人,给病人心理咨询,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2.3药物干预

护理人员在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严格按照医嘱、药物治疗的要求。例如胺碘酮对血管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之前使用地高辛应该测量病人的脉搏,如果< 60次/分钟,应避免选择药物,药物应密切观察病人在同一时间有或没有地高辛中毒症状,如心电图ST段变化、视力模糊、胃肠道反应等,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药物,并告诉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用利尿剂后,应仔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发现腹胀、皮肤弹性减弱、全身乏力、口干等低钾血症症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低钾血症的症状。

1.2.2.4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护理人员应及时对病人健康教育,告知相关注意事项的病人出院后,告诉患者注意休息,禁止重体力劳动,告诉病人药物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不要擅自更改或时间剂量,并指导患者加强自我监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

1.2.2.5出院后第四天,护理服务团队的成员应该做一个电话回访病人,使病人每10天的回访,包括监督和提醒病人服药根据数量和时间,了解病人的相关疾病,并告诉病人来医院定期审查。

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以每30天进行一次电话随访,随时提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的质量和疗效。

1.3观察指标

评价患者的卧床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卧床休息时间(6.28 ±1.56)d,胸部疼痛缓解时间(18.68 ±3.28)d,住院时间(10.28 ±2.67)d,和机械通气时间(3.56 ±1.67)d对照组都超过这些观察组(5.14 ±1.27), (18.32±2.35), (9.15 ±1.35) d和d(3.00 ±1.24),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 < 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护理是心衰合并心律失常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不仅关系到临床疗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预后和康复密切相关。因为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更严重,预后差,病程长,有一个更大的风险的护理,护理难度大,医患纠纷的概率很高,所以它是特别重要的,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综合护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是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拓展和创新,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是一种健康管理。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基本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给患者心理护理,护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方针来指导疾病的正确认识,增加患者的患者的知识、病人的理解和支持,提高护理质量。在这项研究中,卧床休息时间(6.28 ±1.56)d,胸部疼痛缓解时间(18.68 ±3.28),住院时间(10.28 ±2.67),和机械通气时间(3.56 ±1.67)d对照组都超过这些观察组d (5.14 ±1.27), 18.55±5.13, (9.15 ±1.35) d和d(3.00 ±1.24),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 < 0.05)。究报告基本一致[4]。

总结:常规护理干预仅限于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指导和常规检查。缺乏对患者体位、心理和身体疼痛的干预,使得患者难以获得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综合护理干预从方面的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结合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护理和一系列的系统护理病房环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知识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能增加身体舒适。生理和心理的舒适促进了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缩短了患者的卧床时间,从而减少了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应激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而且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5]。

参考文献:[1] 孙萍.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10).

[2] 李冰玉.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0):182-184.

[3] 徐红霞.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04):176-177.

[4] 金阳阳. 心理护理干预在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继续医学教育, 2018(6).

[5] 马伟伟. 不同护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32):223-224.

论文作者:牟兴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全方位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牟兴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