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市场经营者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上)_市场管理论文

浙江省市场经营者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上)_市场管理论文

浙江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建设现状与对策(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省论文,经营者论文,管理者论文,对策论文,思想道德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9月,受省委省府委托, “浙江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建设现状与对策课题组”对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抽样问卷与访谈两种形式。在杭州、宁波、温州、嘉兴、金华、台州、绍兴等地,课题组共向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分别发放问卷1000份和40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718份和341份。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年龄分别是:25岁以下占19%和23%,26—44岁占59%和60%,45—59岁占18%和16%,60岁以上占4%和1%;文化程度分别是:小学占12%和8%,初中占52%和43%, 高中占32%和37%,大专以上分别占4%和12%。 下面拟根据课题组的调查情况,对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概括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当具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进一步搞好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建设现状

当前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总体面貌究竟如何?为此,问卷中设计了“您对您所处市场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的总体评价”这一题目。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好”的分别占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18%和20%,认为“较好”的分别占33%和41%,认为“一般”的分别占44%和36%,只有3%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认为“较差”、2%的经营者认为“差”。这说明当前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思想道德面貌在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在思想道德领域又有非主导的、消极不良的一面。只有充分认识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在思想道德领域占主导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和非主导的消极不良的一面,才能对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思想道德现状作出辩证的、符合实际的评价。

1.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政治态度

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离开了改革开放,就没有这两个社会群体存在的可能性。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在投身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亲眼目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尤其是绝大多数经营者从自身经历中,深切感受到自己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是党的政策使自己发了家、致了富。因此,就基本政治态度而言,我省绝大多数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都是党的现行政策的积极支持者、邓小平理论的积极拥护者。

希望党的现行政策能长期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共同心声。但是,由于受“左”的思潮的影响,个体私营经济长期以来被视为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异己力量。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一些市场经营者心存疑惑。怕政策多变、怕挨整、怕财产被没收充公,曾经是市场经营者中存在的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负担。然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市场经营者对于保持党的现行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信心已有了显著增强。在调查问卷中,有76%的市场经营者表示“如果经营效益好的话,准备选择扩大经营规模”。这表明,改革开放20年以来,党和政府力求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实际行动已经对市场经营者的思想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政策多变意味着未来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必然会使市场经营者产生见好就收的心理,助长他们的短期化行为。稳定和连续的政策则会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使市场经营者能够在对经营活动作长期预测的前提下获得长期的收益。因此,只有在对党和政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满信心的前提下,大多数市场经营者才会选择诸如扩大经营规模等长期化行为。

上述表明,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政治态度的主导方面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非主导的消极不良的因素。当前,有少数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趋于淡化,不少人认为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太渺茫,个人现世生活最为实惠。同时,有些人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已经减退,实利性增强,甚至急功近利。在调查问卷中,对于“为了在同行中立于不败之地,应当采取任何一种可以战胜对手的竞争手段”这一说法,市场经营者中有27%表示“有点赞成”、有10%表示“相当赞成”、有2%表示“完全赞成”。 对于“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弄到票子(钱)、位子(社会地位)和房子就是好事,就有本事,就值得高兴。”这一句话,市场管理者中有23%表示“有点赞成”、有4%表示“相当赞成”、有2%表示“完全赞成”。这说明求实惠和实用主义思想同时在一些人的心中萌发滋长。在相当一些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中,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正在退出主导地位,被追逐个人名利的现世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取代。同时,课题组在访谈中也了解到,虽然当前绝大多数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对于党和政府保持现行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充满信心,但仍有少数人尤其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年龄稍长的经营者还存在着一定的思想疑虑。他们怕国家政策要变;怕财产归集体或充公;怕再来个“三反五反”运动,担心“到时全毁了”等等。

2.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法治观念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也是法制日趋完善、法律意识日渐深入人心的过程。可以肯定,按照市场经济在生产、交换、分配等环节有序化运行要求而建立的法律规范,首先是作为他律性和强制性的法则在社会制度和社会立法中建立起来的,然后才可能经过一系列他律性规则训练,在大众意识中获得普遍确认并成为多数人的自律。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市场经营者在投身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市场管理者在管理市场的过程中,法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显著增强。调查问卷显示:在市场经营者中有27%“相当赞成”、有56%“完全赞成”作为公民,有义务依法纳税,偷税漏税应当受到谴责和制裁”这句话。针对“您认为,市场管理人员在着装上岗,亮证检查,文明执勤,依法治理方面做得如何?”这一提问,在市场经营者中有17%回答“好”,33%回答“较好”,42%回答“一般”,只有8%回答“差”。 对于同一提问,在市场管理者中,有29%回答“好”,有45%回答“较好”,24%回答“一般”,只有2%回答“差”。这表明, 我省多数经营者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他们在市场经营活动中能够遵法守纪;我省多数管理者在市场管理活动中能够依法办事。

但是调查结果也显示,当前仍有少数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比较薄弱。对于“您认为市场管理人员在处理违章案件时,是否处罚事实清楚,程序规范,引据准确”这一提问,在市场经营者中有45%回答“有时是”,15%回答“从来不是”。对于同一提问,在市场管理者中也有25%回答“有时是”,3%回答“从来不是”。 另外,有14%的市场经营者和4%的管理者认为, “搞好市场思想道德建设最突出的困难是管理人员的违法乱纪。”这表明,仍然有部分市场管理者有法不依,甚至知法犯法。在调查中不少市场经营者反映自己缺乏安全感,他们希望在法律的保护下从事正常经营活动,对腐败现象十分痛恨。他们对少数管理者乱收费、以权谋私、敲榨勒索心存恐惧。但是,另一方面,市场经营者在要求加强立法、执法,渴求法律保护和确立安全感的同时,有一部分人却利用体制上的漏洞,钻法律的空子甚至知法违法,有少数人在经营上不择手段,偷税、漏税现象在有些地方比较严重。

3.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作为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工作和劳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约束引导作用,同时也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状况从主流看是良好的。

其一,我省大多数经营者和管理者能够敬业乐业,忠于职守。对于“您认为您所属的市场在商品划行归市,商品陈列、摆放整齐、规范、美观方面做得如何”这一提问,在市场经营者中有16 %认为“好”, 35%认为“较好”,41%认为“一般”,只有8%认为“差”。 对于同一提问,在市场管理者中,回答“好”的占27%, 回答“较好”的占29%,回答“一般”的占41%,回答“差”的仅占3%。这说明多数经营者和管理者都认定我省市场秩序、商品摆放和陈列情况较好。应当说,商品划行归市,商品陈列、摆放整齐、规范、美观,很大程度上是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职业道德风貌的一种体现,是他们敬业乐业、忠于职守、共同努力工作的一种结果。

其二,大多数经营者能遵守互利互惠的职业道德规范,大多数管理者具有较强的任劳任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奉献社会的精神。互利互惠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市场经营者在获利的同时,也给予别的行为主体以利益,至少不直接损害其他行为主体利益或不妨碍其他行为主体也合道德合法律规范地去追求利益。在调查问卷中,有91%的市场经营者表示“即使赚不到钱也要遵守互利互惠等职业道德规范”, 分别有15 %和51%的市场经营者“非常不赞成”或“不赞成”“有时候为了不做亏本买卖,就难免要损害顾客的利益”这种说法。这说明我省大多数经营者能够恪守互利互惠的职业道德规范,在经营活动中能够平等待人,自己赚钱,至少不以直接损害顾客的利益为代价。与市场经营者不同,市场管理者是公职人员,职业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遵守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调查结果显示,有84%的市场管理者接到消费者投诉时能“及时处理,使消费者权益受到保障。”这表明大多数市场管理者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能一丝不苟地为顾客排忧解难。

其三,大多数市场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大多数市场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能够做到公正廉洁、克己奉公。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信用经济。“守信”、遵守契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对信用的恪守,对契约的严格执行,除了受法律的约束外,便是受道德的诚实信用的约束。无论是从实际利益看,还是从做人修身看,诚实守信都是规范市场经营者行为的重要道德原则。调查显示,在市场经营者中,有12%的人觉得诚实守信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有点重要”,42%的人认为“相当重要”,45%的人认为“非常重要”,只有1 %的人认为“不重要”。分别有31%和49%的经营者“非常不赞成”和“不赞成”“现在做生意不使用一点如商业欺诈、背信毁约、欠债赖帐等手段就赚不到钱”这种说法。这说明“诚实守信”已经成为我省绝大多数经营者的共识以及在经营活动中恪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有72%的经营者甚至把“诚实守信”与自己的职业生命联系起来,认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另一方面,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是规范市场管理者的重要道德原则。课题组在与众多市场经营者的访谈中了解到,我省多数市场管理者能够秉公办事,执法如山,不谋私利,不循私情,公道正派,无私奉献,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树立了社会主义公职人员的良好形象。

其四,大多数市场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能够坚持公正竞争的职业道德原则。自由公正的竞争是市场经济产生高效率的原因。课题组在访谈中了解到,我省市场经营者都希望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能够造成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在调查问卷中,有10%和45%的市场经营者“非常不赞成”或“不赞成”“为了在同行中立于不败之地,应当采取任何一种可以战胜对手的竞争手段”这一说法。这表明,多数市场经营者反对非正常因素介入、干扰市场竞争,反对不择手段地参与市场竞争。有12%和41%的市场经营者“非常不赞成”或“不赞成”“同行是冤家”这一说法。有91%的市场经营者表示,“即使赚不到钱也要遵守公正竞争这一职业道德规范。”在访谈中,许多经营者还主张对那些以违法乱纪、损人利己为竞争手段的人和事,必须给予法纪制裁和道德谴责,而对合理的竞争行为,则要给予物质的鼓励和道德褒奖。

在看到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职业道德领域占主导的积极良好的一面的同时,也应看到非主导的消极不良的一面。调查结果显示,有28%的市场经营者和29%的管理者认为当前职业道德建设中最需要加强的是“个体经营者的道德”,而有21%的经营者和22%的管理者认为是“执法人员道德”。这表明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建设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先从市场经营者一方来看。针对“如果您进了一批销路很好,但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您会怎么办”这一题目,有19%的经营者回答“照常销售,反正对消费者也没有什么危害”。有16%的市场经营者与消费者发生争议的原因是“服务态度问题”。这表明仍然有少数市场经营者工作上马马虎虎,缺乏工作热情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敬业乐业精神。针对“当遵守诚实守信、公正竞争、互利互惠等职业道德规范而赚不到钱时,您选择?”这一题目,有9 %的经营者回答“只有赚钱时才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有8%和3%的市场经营者“相当赞成”或“完全赞成”“有时候为了不做亏本买卖,就难免要损害顾客的利益”这一说法。还有5%和2%的市场经营者“相当赞成”或“完全赞成”“现在做生意不使用一点如商业欺诈、背信毁约、欠债赖帐等手段就赚不到钱”这种说法。这表明,有少数经营者仍然没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他们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公平竞争、互利互惠、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意识。

再看市场管理者一方。调查结果显示,当接到消费者投诉时,在管理者中有6%是“觉得很烦,暂时放一放”,有4%是“是否受理投诉视自己与经营者关系而定”,另有6%是“有时处理,有时不处理”。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有少数市场管理者仍然缺乏敬业精神以及任劳任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奉献社会的精神,在工作中没有严格遵守秉公执法、不循私情、不谋私利等职业道德规范。

4.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里,为了保证人人都能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而要求人们都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基本行为规范。它通常表现为简单明了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如文明礼貌、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社会公德状况从总体上来看是好的。

在调查问卷中,有10%的市场经营者表示如果经营效益好的话,将在“扩大经营规模”、“个人和家庭消费”、“储蓄”、“捐助公益事业”等多项选择中,选择“捐助公益事业”。在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中,分别有16%、34%、44%和16%、27%、55%“有点赞成”、“相当赞成”或“完全赞成”“那些因为身体有病、天灾人祸而贫困的人,应当得到社会的救济和帮助”这种说法。这表明我省多数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具有助人为乐精神。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做到别人有困难,能鼎力相助;别人犯错误,能真诚帮助;别人身处逆境,能力主正义;别人遇到危难,能挺身而出。另一方面,我省相当一部分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也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如积极参加捐资助教、修桥铺路、支援灾区救助孤寡贫弱等活动,并慷慨解囊,表现出了高尚的风格。此外,课题组在调查中也亲眼目睹,我省多数专业市场能保持环境的卫生、整洁和优美,做到窗明几净,地面清洁,货物整齐。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市场的整洁、卫生和优美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社会公德风貌。

在肯定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社会公德状况总体上良好的同时,也应看到非主导的不良一面。调查结果显示,在市场经营者中有5 %和20%,在市场管理者中有12%和47%“非常不赞成”或“不赞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明智的”这一句话。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缺乏见义勇为精神。在调查问卷中,有2%和4%的经营者、2%和1%的管理者“非常不赞成”或“不赞成”救济和帮助因为身体有病、天灾人祸等原因而贫困的人。这表明,少数经营者缺乏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精神。此外,少数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他们有时还有随地吐痰、乱抛废物、恶语相向、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

二、我省市场经营者、管理者思想道德建设现状的形成原因

前述表明,从调查分析来看,我省市场经营者、管理者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大多数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改革,支持改革;他们遵守法制,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法制观念和意识显著增强;他们刻苦经营,诚实守信,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有很强的商品经济意识和竞争观念;他们淳朴善良,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有较强的公德意识。一句话,无论从政治思想、经营作风、道德品行等各方面来看,我省大多数市场经营者、管理者的素质都比较好,他们正逐渐成为具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一代新人。我省市场经营者、管理者的思想道德状况之所以在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既是我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市场制度建设的结果,又与广大市场经营者、管理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积极从事经营和管理实践活动有关。具体而言,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

(1)积极参与并从事市场经营和管理实践, 是我省市场经营者、管理者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貌的宏观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决定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是主观意志和先天固有的“善良意志”,也不是人的自然本性的表现,而是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反映。正是在积极参与和从事市场经营和管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转变了观念,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省各地经营者和管理者走出了狭小的土地,走进了广阔的新天地。对于经营者而言,如果说他们最初是迫于生计而从事经商,或者说,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和改善生活的愿望不自觉地走上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那么,随着商品经济活动的展开,市场经济的洪流则毫不留情地冲荡着他们原来封闭狭隘落后的小生产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自然经济状态中流传了几千年的重农抑商观念、重义轻利观念、安贫乐道观念等受到猛烈的冲击,人们不再把种田看作正道,把经商视为末流,把做生意看成是“不务正业”,大家千方百计要挤进市场经商,并以此为自豪。正是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广大经营者和管理者才逐渐树立起市场运行所要求的竞争观念、市场观念、时间观念、信息观念、利益观念、风险观念、自主观念等。正是在从事市场交易活动中,经营者才切身认识到只有遵守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互利互惠等商业规范,才能赚到更多的钱,才能使自身有更大的发展。正是在市场管理实践中,市场管理者才逐步认识到只有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才能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并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取得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任。可见,我省经营者和管理者是在市场经营和管理市场实践活动中,逐渐地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的。

(2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引导和我省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是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风貌的前提和保证。

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风貌的形成是与他们积极参与市场经济实践分不开的。而我省各地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规范到逐步完善,从马路市场到规模专业市场的发展,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引导,就是我省各级领导和工商、税务、金融等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积极培育,从指导思想到具体组织引导管理上,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决策民主科学,从而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和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我省市场秩序逐步得以规范和完善,而且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从而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使农村出现了许多剩余劳动力。如何为过剩的劳动力和资金积累寻找出路,是摆在各地领导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我省许多地方耕地少、人口多、交通便利又具有经商传统的实际情况,各级领导顶住各种姓“资”姓“社”的压力和非议,敢于“试”,敢于“闯”,创造性地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作出了“以市兴县”、“以市兴市”的决策,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走培育市场、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邓小平的南巡谈话,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更为我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春风。我省各地领导和工商等管理部门根据党对私营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边发展,边规范,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大大促进了市场繁荣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使广大经营者和管理者振奋了精神,更新了观念,增强了竞争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使我省市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3)加强管理,狠抓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是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风貌的基本条件。

在市场运行中,要使广大经营者遵循互利互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要使广大管理者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秉公执法,首先必须有一套法律确定的市场经营和管理的行为规范。只有健全的法制,才能规范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行为,才能保证市场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转,才能在保护合法竞争及竞争者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打击种种假冒骗行为,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并进而为广大经营者和管理者形成良好思想道德风貌创造优良的环境。10多年来我省在市场建设十分重视制度建设,经过不断的摸索,我省各地在市场管理和市场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市场法规体系、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这些措施对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如义乌小商品市场早在1992年就订立了《工商管理干部岗位责任制》、《协管员守则》、《小商品市场治安管理制度》、《市场管理制度》《小商品市场文明经营、礼貌服务六条规定》、《入场经营人员守则》、《经济监督案件处理的规定》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并印刷了一本《义乌小商品市场规章制度》的小册子。这些规章制度,对经营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对市场治安、卫生、车辆、水电,以及场地设施的管理作了详细的规定。由于加强管理,狠抓制度建设,重视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从而使整个小商品市场在市场环境、市场秩序和人的精神面貌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被顾客称为“一个文明的小社会”。

(4)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文明经商活动, 提高人的精神文明素质,是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形成积极健康向上思想道德风貌的关键性因素。

思想道德素质既是人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受着主体自身文化等其他素质的深刻影响。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关键。我省各地市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抓住教育这个环节。在思想道德文化教育中,坚持全员教育原则、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形势教育、产品质量教育、法制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并结合形势和实际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在加强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同时,我省各地市场还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经商活动,各地市场定期开展“五好经营户”、“先进个体劳动者”、“质量信得过摊位”、“重合同、守信用”摊位等文明经营竞赛活动,并经常组织工商、治安等有关部门的力量对市场上的经营户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评比,对经营作风好的,在摊位上挂上“质量第一”、“文明经营”的红旗,对经营作风差的摊位,挂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黄旗。通过这些活动,促使经营者把维护市场声誉、遵守职业道德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做重质量、守信用、待客有礼的文明商人。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善社会环境, 是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形成积极健康向上思想道德风貌的重要条件。

市场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放性。市场不是真空,而是在与整个社会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的。与此相关联,广大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思想道德状况也与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状况紧密相关。近年来,我省各级领导和部门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逐步形成了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首先,在宣传部门、学校等组织基础上,新设了一些组织机构,使思想道德建设更有组织保证。如在全省各地成立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第二,加大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投资力度,并通过政府拨款、社会集资等多种手段,建立了多项扶持思想道德文化产品生产基金。第三,加强思想道德文化产品生产与文化市场管理,使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有了生产、流通的保证。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近几年来我省生产了一大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精神产品。与此同时,还把图书、音像制品、娱乐场所作为重点,加大市场管理力度,初步扭转了这方面工作的被动局面。第四,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弘扬先进典型事迹与人物,贬斥丑恶现象,逐步形成了奖善罚恶的社会机制。所有这一切,都为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由于积极从事市场经营和管理实践,加强教育和管理,加强市场制度建设,我省各地在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总体上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也还存在种种消极的因素。比如:有些经营者和管理者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淡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人生观有所抬头;有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法制观念淡薄,经营者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以及管理者以权谋私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经营者不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了个人利益,或者以次充好,背信毁约,损害客户利益;有的管理者徇私情、谋私利,不能秉公执法,甚至知法犯法;有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缺乏公德意识,缺乏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精神,如此等等。造成这些消极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市场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活动是一种以利益为驱动,以盈利为目标,以竞争为动力,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看,它对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市场活动具有自身的弱点和消极一面。市场经济活动中利益驱动原则一方面对人们的行为起到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一些人难以抵御金钱的诱惑,并诱发见利忘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新旧体制同时起作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体系正处于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而我省在市场经济发展上又走在全国的前面,在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建立抑制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机制上,带有明显的探索性。在此情况下,市场经济对人们心理的负面效应就有可能凸显出来,现实生活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商业欺诈、假冒伪劣、背信毁约、欠债赖帐、权钱交易、热衷投机、炒买炒卖等,从某种意义上看即是市场竞争中利益驱动对人们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的结果。由此可见,由于市场经济活动中利益驱动的双重效应,它对广大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具有双重影响。

(2)市场制度建设还不尽完善。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市场制度规范建设是分不开的。我省各地市场在制度建设方面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市场制度建设是一个随着市场发展而日益完善的过程。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我省各地市场制度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广大经营者和管理者深切地认识到市场制度建设对于市场建设和市场主体发展的重要性。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当问及“您认为当前市场建设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时,在我们所列的四个选项(市场硬件设施;市场规章制度、配套服务等软件;市场管理人员素质;市场经营者素质)中,有50%的经营者和42%的管理者认为当前市场建设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市场规章制度、配套服务等软件”。并且不同地区的市场及经营者和管理者都程度不同地对市场制度建设提出了要求。桐乡濮院羊毛衫市场有75%的管理者和53%的经营者认为当前市场建设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市场规章制度、配套服务等软件”; 而市场建设起步较早的义乌则有16 %的管理者和42%的经营者认为当前市场建设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市场规章制度、配套服务等软件”。这说明我省各地市场在制度规范建设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因素。市场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必然难以对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建设产生有效的规范和引导作用,难以通过制度的力量充分激励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并约束和抵制不良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因而,如何根据各地市场的实际情况,有前瞻性地、科学地进行市场制度创新,构建一个完善的市场制度体系,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3)市场经营者管理自身精神文化素质的制约。

我省各地的大多数市场经营者和许多管理者出身于农民。他们是在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历史潮流中进入流通领域的。然而,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是那样的急剧和迅猛,以至于他们没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尽管许多人在生意上信息灵通,经营灵活;坐飞机,拿“大哥大”,享受着现代生活方式。但在心理习惯上,他们仍然具有传统农民的特点。几千年来养成的习惯和观念依然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他们的行为,如:得过且过,能做一天生意算一天;赚了钱首先想到造一幢房子;短期行为,怕政策变,随时准备收摊回家种田等。同时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在瞬息万变、充满风险而又日益规范的市场经营、管理活动中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经营者为64%,初中以下的管理者为51%。当我们问及“有些市场管理者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原因”时,有33%的经营者回答是“文化水平不高”;而在对市场管理者的调查问卷中,在问及“有些经营者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原因”时,在四个选项中,回答是“文化水平不高”为49%。可见,文化素质是影响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市场体制的日益完善和规范,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文化素质正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制约广大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素质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如同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风貌的重要条件一样,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思想道德状况的消极方面也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的消极面有一定的关联。近几年来我省思想道德状况从总体上看是好的,但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消极不良的一面。如一些传统公德如见义勇为、遵守秩序等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已经淡化;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道德“失范”现象,尤其在行政执法领域,还存在着某些行业不正之风及某些干部的腐败问题。这些社会思想道德方面的消极因素,不能不对我省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思想道德状况产生影响。针对“当前职业道德建设中最需要加强何种职业道德”这一问题,经营者和管理者在回答中都把“干部道德”放在首位,分别为29%和34%,其次为个体经营者道德(28%和29%)、执法人员道德(21%和22%)、医务工作者道德(14%和9%)、教师道德(6%和5%)、 工人道德(2%和1%)。这说明,社会上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尤其是起思想道德示范作用的干部这一群体的思想道德形象对于我省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思想道德状况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标签:;  ;  ;  ;  ;  

浙江省市场经营者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上)_市场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