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研究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研究

周小毛, 柏连阳, 黄雄英, 吴青君[1]2007年在《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阿维菌素是目前防治这一害虫的当家产品。笔者对小菜蛾抗阿维菌素品系的选育、抗性监测、交互抗性、抗性遗传、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谭晓伟[2]2012年在《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风险及亚致死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 Plutellidae)属于鳞翅目,菜蛾科,在各国十字花科蔬菜中广泛分布。氯虫苯甲酰胺是作用于鱼尼丁受体的新型药剂,它作用机理新颖,与常规药剂无交互抗性,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显著的防效,目前已广泛推广应用。本文以小菜蛾为研究对象,研究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风险,并开展了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亚致死效应研究。1.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选育及对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在室内,用氯虫苯甲酰胺筛选小菜蛾(R)23代。与起始种群相比,抗性上升了17.11倍,与同源对照(S)种群相比,抗性上升了16.81倍,初步达到中等水平抗性。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小菜蛾(R和S)对12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抗氯虫苯甲酰胺小菜蛾种群对溴氰虫酰胺(12.0倍)具有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氟虫双酰胺(3.1倍)、阿维菌素(2.9倍)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3倍)交互抗性程度较低;对高效氯氰菊酯(1.0倍)、氟啶脲(1.9倍)、丁醚脲(0.9倍)、茚虫威(1.2倍)、毒死蜱(1.2倍)、氟虫腈(0.8倍)、溴虫腈(0.9倍)、多杀菌素(1.3倍)无交互抗性。从试验结果推测,在田间防治中,为延缓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抗药性的发展,应尽量选用交互抗性较低或未表现交互抗性的杀虫剂进行轮换用药。2.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采用阈性状分析法,估算了小菜蛾抗性种群(R)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结果表明,在抗性筛选的23代期间,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1260,在筛选的前、后期h~2分别为0.09610(F_0~F_8)、0.1321(F_9~F_(25))。在实验室环境下,假设筛选前后毒力回归线的斜率为2.0,即δ p=0.5,当药剂杀死率在50%~90%之间,h~2=0.1260,对抗性提升10倍所需的代数进行预测,,需9.02~19.94代。这说明,小菜蛾具有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药性的风险。3.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机理室内,增效剂活体增效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抗性种群,增效醚(PBO)、脱叶磷(DEF)、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增效作用分别达2.032、3.932、2.422倍,相对于敏感种群,三种增效剂无增效作用。离体解毒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多功能氧化酶(MFO)、酯酶(ES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分别比对照种群提高了1.105、1.361、1.133倍。其中,酯酶活性提高最大。活体增效试验和离体酶活性测定结果基本一致。4.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的亚致死效应为探讨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亚致死效应。在室内,采用药膜法以试虫死亡率、取食量、化蛹时间、蛹重、羽化率为指标研究低剂量(LC_(25)、LC_(40))药液对小菜蛾的亚致死效应。与对照相比,经药液处理的小菜蛾死亡率显著增高,幼虫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幼虫至化蛹平均历期显著延长,取食量、蛹重和化蛹率明显降低。这说明,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种群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菜蛾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有积极意义。

王兴亮[3]2012年在《小菜蛾对多杀霉素和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的特征及机理》文中提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Yponomeutidae)属于鳞翅目菜蛾科,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害虫,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50亿美元。小菜蛾寄主植物种类达40多种,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由于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严重及田间不合理用药,使小菜蛾几乎对所有的防控用药(至少涉及84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小菜蛾抗药性问题给十字花科蔬菜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和巨大挑战,抗性治理形势严峻。多杀霉素是一种作用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抗生素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是作用于昆虫鱼尼丁受体的二酰胺类杀虫剂。这两种新型杀虫剂均对鳞翅目等靶标害虫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并具备良好的环境安全性。本文系统研究了小菜蛾对多杀霉素和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的特征(包括抗性筛选、抗性稳定性、交互抗性谱及抗性遗传方式等)以及抗性机理,研究结果对于了解小菜蛾对新型杀虫剂抗性演化的分子机理及制订抗性治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1.小菜蛾对多杀霉素抗性特征的分析利用浸叶法对小菜蛾SZ-Spin56品系进行26代连续筛选,获得多杀霉素高抗品系SZ-Spin83。与室内敏感品系Roth和室内对照品系SZ相比,SZ-Spin83品系对多杀霉素的抗性分别达到10,000倍和4,000倍。对该高抗品系用多杀霉素继续筛选或停止筛选,抗性均无显著变化,表明小菜蛾SZ-Spin83品系对多杀霉素抗性稳定(抗性基因已经纯合)。交互抗性测定结果显示,SZ-Spin83品系对阿维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存在高水平交互抗性(交互抗性分别为468倍和2396倍),对茚虫威、高效氯氰菊酯、氟虫腈、溴虫腈、巴丹、啶虫隆、丁醚脲、虫酰肼、氰氟虫腙和氯虫苯甲酰胺均没有明显交互抗性。抗性遗传方式分析表明,小菜蛾SZ-Spin83品系对多杀霉素的抗性受位于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控制。2.小菜蛾对多杀霉素的抗性机制三种解毒酶抑制剂(PBO、DEM和DEF)在室内敏感品系Roth、室内对照品系SZ和抗性品系SZ-Spin83中对多杀霉素均不存在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2倍)。SZ-Spin83品系多功能氧化酶、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相对于敏感品系Roth有所升高(<2倍),但与其初始种群SZ品系水平相当(<1.2倍)。因此,代谢酶介导的解毒作用与SZ-Spin83品系对多杀霉素的抗性关系不大,其主导抗性机理可能为靶标变异。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小菜蛾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Pxa2基因,该基因在多杀霉素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间不存在保守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并且该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抗性品系SZ-Spin83与其初始种群SZ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对已报道的多杀霉素抗性基因Pxa6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敏感品系Roth55个和抗性品系SZ-Spin8358个阳性克隆的测序,检测到Pxa6亚基的6种转录本,其中3种类型为本研究首次发现。Pxa6基因在抗性和敏感品系间不存在保守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同时SZ-Spin83品系与其初始种群SZ相比,Pxa6的mRNA表达量没有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小菜蛾对多杀霉素的抗性机理以靶标抗性为主,但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6亚基(Pxa6)和α2亚基(Pxa2)无关,或为nAChR其它亚基突变所致,亦不排除其它靶标基因参与抗性演化的可能性。3.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毒力基线和抗性监测利用浸叶法测定了2007-2009年间采集自我国11个地区的16个田间种群和7个室内饲养品系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16个田间种群的LC50值介于0.221-1.104mg/L之间,敏感性波动幅度在5倍以内;7个室内饲养品系基于LC50值的敏感性波动范围小于10倍。同时,利用16个田间种群的毒理学数据确定了15mg/L的诊断剂量,7个室内品系和5个田间小菜蛾种群在该剂量下的平均死亡率为99.75%(98%-100%)。该结果表明我国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尚未用于蔬菜害虫防控的氯虫苯甲酰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本研究建立的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敏感毒力基线对于抗性监测与预警具有重要价值。在2010-2011年间,监测了我国12个地点采集的20个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采自北部地区的14个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仍然敏感,LC50值在0.226-0.71mg/L,波动范围仅3倍。采自广东省的6个田间种群对该药剂的抗性水平差异很大,LC50值在0.343-256.2mg/L之间,波动幅度达770倍。与敏感品系Roth相比,广东珠海(ZH)和增城(ZC)种群分别具有150倍和2,140倍的抗性。该结果表明,必须合理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小菜蛾以延缓抗性;同时,加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的监测,在高抗地区必须停止使用氯虫苯甲酰胺。4.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特征的分析2011年秋季采集的对氯虫苯甲酰胺具有抗性的PY、ZH和ZC种群(F3测定抗性倍数为18-1,150倍),对氟虫双酰胺表现出相近的抗性水平(15-800倍),说明二酰胺类的两种药剂之间存在着交互抗性。药剂选择压力移除以后,ZC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表现出不稳定性,由2,040倍下降至25倍仅用6代时间。抗性遗传方式分析表明,小菜蛾ZC高抗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由ZC分离一部分建立ZC-R品系,对其进行的增效实验表明PBO、DEF和DEM对氯虫苯甲酰胺毒力具微弱的增效作用(增效比为2.2~2.9),表明代谢酶介导的解毒作用在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形成中作用有限,靶标抗性可能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的主要机理。5.小菜蛾鱼尼丁受体的变异与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的关系昆虫鱼尼丁受体是二酰胺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我们克隆了小菜蛾的鱼尼丁受体基因(PxRyR)cDNA全长,从而为研究靶标抗性奠定基础。PxRyR由15,495bp的ORF框、267bp的5'-UTR区和351bp的3'-UTR区组成,编码516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583.7KDao PxRyR具备鱼尼丁受体的普遍特征:保守的羧基端结构,此区域含6个跨膜结构域可形成功能性的Ca2+通道,胞浆区为大的氧基端结构域。PxRyR与昆虫RyR在氨基酸水平上的一致性很高,为78%-80%. PxRyR全长cDNA存在10个缺失多态性位点,说明单个PxRyR基因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转录本。同时,PxRyR基因在小菜蛾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mRNA表达量分别是蛹期的1.36、2.47和1.40倍,幼虫期表达量显著高于蛹期;在幼虫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量相对一致,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以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小菜蛾品系ZC-R和室内敏感品系Roth为材料,利用PxRyR碱基13,349位存在的保守替换位点作为抗性、敏感个体的分子标记,通过遗传分析发现氯虫苯甲酰胺抗性与PxRyR基因连锁。对抗性和敏感品系PxRyR基因羧基端1691个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发现抗性品系ZC-R在氨基酸4790(I到K)和4946(G到E)位存在50%和41%的突变频率,遗传分析结果表明G4946E点突变与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具有相关性。以β-actin和EF-1α基因为内参的定量PCR分析表明,ZC-R品系PxRyR基因mRNA表达量仅为室内敏感品系Roth和室内对照品系SZ的41-46%。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与鱼尼丁受体基因连锁,该基因可能通过氨基酸点突变、mRNA表达下调或两者协同作用导致高水平抗性的形成。

刘霞, 牛芳, 王开运[4]2013年在《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及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说明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严重。随着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小菜蛾已对许多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就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抗性机理和抗性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做了介绍。

殷劭鑫, 张春妮, 张雅林, 李显春[5]2016年在《陕西小菜蛾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文中认为【目的】明确陕西关中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抗性治理和田间有效防治小菜蛾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生物测定法和区分剂量法,测定2012-2013年间陕西杨凌、宝鸡和渭南3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啶虫隆、溴虫腈、茚虫威、多杀菌素、Bt毒素Cry1Ac和氯虫苯甲酰胺9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陕西3个地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大部分供试药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宝鸡、渭南和杨凌种群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高-极高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产生了中等-高水平抗性,对溴虫腈和啶虫隆产生了低-中等水平抗性,对茚虫威、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处于敏感-低水平抗性。对丁醚脲和Bt毒素的抗性各地差异较大,对丁醚脲的抗性,杨凌种群处于低-中等水平抗性,渭南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宝鸡种群处于敏感性下降;对Bt毒素的抗性,宝鸡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杨凌和渭南种群处于敏感性下降-低水平抗性。【结论】3个地区应停止使用已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减少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药剂的使用次数,处于低水平抗性的杀虫剂可作为防治小菜蛾的主要药剂。在杀虫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小菜蛾抗药性加剧。

孔祥广[6]2008年在《高温对抗性和敏感小菜蛾DNA的损伤作用》文中指出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trophoresis),又称彗星实验(comet assay),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进行DNA损伤的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和样品用量少等优点,广泛用于遗传毒性检测、环境毒性检测、分子流行病学和DNA损伤与修复等研究领域。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也是抗药性发展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目前关于小菜蛾抗药性的研究多数停留在生理生化水平,而对抗药性的遗传和分子机理不清楚。本文旨在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从分子学角度了解温度对阿维菌素抗性和敏感品系小菜蛾精子DNA的损伤,分析其抗性遗传与温度的关系,从而为抗性检测提供理论依据。高温对小菜蛾的存活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温度下处理的抗性和敏感品系小菜蛾死亡率不同,敏感品系较抗性品系耐高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0℃处理48h和72后,抗性雄性小菜蛾的死亡率分别为15.33%和22.67%,敏感雄性小菜蛾的死亡率分别为8.33%和13%。抗性雌性小菜蛾的死亡率分别为31.33%和73.33%,敏感雌性小菜蛾的死亡率分别为12.67%和46.00%。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温度对阿维菌素抗性和敏感品系小菜蛾精子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处理温度的增高,小菜蛾精子DNA损伤率增大,损伤程度也随之增强;在处理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小菜蛾DNA损伤率也增大。但敏感品系较抗性品系精子DNA损伤受处理温度影响小(P<0.05)。研究还发现小菜蛾总DNA受损也遵从此规律。从遗传方面来讲敏感品系比抗性品系更能适应温度变化。以25℃处理为对照,处理温度分别为30℃、35℃、40℃,处理时间分别为24h、48h、72h。SCGE的检测指标为DNA拖尾长度和DNA损伤率。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对照组25℃处理DNA受损伤较小,在电场中核DNA几乎不泳动,染色后呈圆形的荧光团,无拖尾现象;不同温度处理不同时间小菜蛾精子DNA均不同程度受损,而且随着处理温度的增高DNA受损程度增大,拖尾现象越严重。因此,SCGE检测结果可以说明温度能使小菜蛾精子DNA受损,受损程度与温度有关。本实验亦证实SCGE可用于小菜蛾精子DNA损伤的检测。30℃处理24h、48h、72h敏感小菜蛾DNA损伤率分别为1%、0.5%、1%,抗性小菜蛾DNA损伤率分别为0.5%、1%、1.33%;35℃处理24h、48h、72h敏感小菜蛾DNA损伤率分别为4.0%、6.0%、8.0%,抗性小菜蛾DNA损伤率分别为5.0%、7.5%、10%:40℃处理24h、48h、72h敏感小菜蛾DNA损伤率分别为7.0%、9.0%、11.0%,抗性小菜蛾DNA损伤率分别为8.0%、10.0%、13.0%;电泳染色后均呈现彗星状荧光团,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小菜蛾精子DNA迁移距离和损伤率亦随之增加,DNA损伤程度与温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温度对小菜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小菜蛾化蛹时间延长,化蛹率降低,蛹重降低,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升高,以40℃处理最为显著。

黄剑[7]2005年在《小菜蛾抗阿维菌素品系细胞色素P450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解毒代谢机制,本论文主要就抗阿维菌素小菜蛾抗性品系中细胞色素P450 的酶含量、单加氧酶活性、光谱特性、诱导特性等生理生化基础,及小菜蛾的细胞色素P450 基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  小菜蛾对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及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的选育 用浸叶法测定了陕西杨凌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等几种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田间种群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氟虫腈、啶虫咪、溴虫腈、茚虫威、多杀霉素、甲胺基阿维菌素等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75、1.65、1.10、1.27、1.16、1.14 和1.32倍,还没有产生明显的抗药性。用阿维菌素在室内以点滴法处理小菜蛾敏感品系4 龄幼虫,连续继代淘汰选育其抗药性,至18 代,药剂汰选的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指数为选育前的20.6 倍,可以认为形成了抗性品系。增效剂试验结果表明,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 和羧酸酯酶抑制剂TPP 对阿维菌素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说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机理可能与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有关。2  抗性和敏感小菜蛾品系细胞色素P450 酶系的发育特征敏感和抗性品系小菜蛾从2 龄幼虫发育到成虫,细胞色素P450 和b5 含量均在4 龄幼虫和预蛹期达到最大值。抗性品系小菜蛾的P450 含量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均显著大于敏感品系小菜蛾,P450 含量的增长倍数从1.21 倍至1.75 倍,这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产生的抗性,可能与细胞色素P450 介导的解毒代谢有关。研究还发现,无论是抗性品系还是敏感品系,细胞色素b5 的增长与P450 的增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表明细胞色素P450 酶系介导的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可能还与细胞色素b5 有关。3  抗阿维菌素小菜蛾的细胞色素P450 酶系活性对小菜蛾敏感品系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的细胞色素P450 单加氧酶活性以及细胞色素P450 还原酶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性品系细胞色素P450 还原酶活性是敏感品系的1.97 倍;使用不同模式底物,抗性品系中甲氧试卤灵-O-脱甲基酶活性(MROD)、乙氧试卤灵-O-脱乙基酶活性(EROD)、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活性(ECOD)以及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酶(PNOD)活性均明显高于敏感品系,分别为敏感品系的9.41 倍、4.15 倍、1.67 倍和2.94 倍,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说明细胞色素P450 单加氧酶的脱烷基活性增加可能是小菜蛾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一个重要因子。

程英, 李文红, 金剑雪, 李凤良[8]2014年在《小菜蛾不同抗性品系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明确小菜蛾对阿维菌素品系、高效氯氰菊酯品系、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剂品系不同杀虫剂的抗性情况,采用点滴法和浸液法,测定了小菜蛾不同抗性品系对多杀霉素、虫螨腈和苏云金杆菌等1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3个小菜蛾抗性品系对多杀霉素、虫螨腈、苏云金杆菌、氟虫腈、杀虫丹、杀虫单和甲维盐的抗性指数都小于5,没有产生交互抗性;对所测药剂中,阿维菌素品系的抗性指数最低,其次是复配剂品系,高效氯氰菊酯品系最高,同时3个抗性品系间对选育的药剂存在交互抗性。

赵锋[9]2005年在《小菜蛾抗药性监测、抗性选育及抗性生化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了9种杀虫剂对海南、山东、武汉、广东和湖北襄樊五个不同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山东、广东、海南、武汉和襄樊五个地区的小菜蛾都对氯氰菊酯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6.69、34.97、11.46、20.34和22.75,山东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为135.06倍,达到高水平抗性,对锐劲特、菜喜、卡死克、辛硫磷、抑太保、除尽、杀虫双七种杀虫剂表现为敏感;广东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抑太保和卡死克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0.47、10.21和19.85,达到中等水平抗性,对锐劲特、菜喜、辛硫磷、除尽、杀虫双五种杀虫剂表现为低水平抗性或敏感;海南、武汉和襄樊三个地区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锐劲特、菜喜、卡死克、辛硫磷、抑太保、除尽、杀虫双八种杀虫剂表现为敏感水平或低水平抗性。室内用锐劲特和菜喜逐代选育小菜蛾抗性品系,选育20代后小菜蛾对锐劲特的抗性为12.31倍,对菜喜的抗性为14.47倍,两种小菜蛾品系都达到中等水平抗性。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锐劲特选育的品系与室内相对敏感品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和多酚氧化酶(PPO)活力差异不显著,表明小菜蛾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与锐劲特的抗性密切相关。菜喜选育的品系与室内相对敏感品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存在极显著差异,而羧酸酯酶(CarE)和多酚氧化酶(PPO)活力差异不显著,表明小菜蛾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与菜喜的抗性密切相关。

柳峰[10]2011年在《GluCl受体在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性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上一种非常重要的世界性害虫。阿维菌素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生素类杀虫剂,对小菜蛾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但是由于大范围的长期单一使用,致田间小菜蛾很快对其产生了抗性。GluCl受体是阿维菌素的主要作用靶标,GluCl受体在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性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室内抗药性筛选、不同抗性品系GluCl a亚基基因差异位点分析、以及GluCl a亚基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来阐明GluCl受体在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性中的作用。一、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室内抗性筛选小菜蛾最初采于福建田间,在室内饲养约5年后用阿维菌素进行抗性汰选。本实验是在前期已进行汰选2年的基础上继续选育,抗性倍数由20.85倍上升到218.92倍,达到了较高的抗性水平。该种群在最初筛选的两年时间里,抗性发展非常缓慢。但是随着汰选次数的逐渐增加,抗性个体的比率显著上升。二、不同抗性水平的小菜蛾GluCla亚基基因的差异位点分析分别克隆了室内汰选的福建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是180倍),广州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是30倍),田间采集的广东惠州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是217倍)、云南弥渡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是513倍)、云南通海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是680倍)以及海南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是534倍)小菜蛾GluCla亚基基因。对所获得的多个拷贝序列GluCla亚基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后发现,共有16个位点发生了核苷酸的变异,其中只有4个位点引起了氨基酸的变异,其他位置还有序列的替换、缺失和插入。这些变异中,四个氨基酸的变异只是同时出现在室内饲养的广州汰选和福建汰选种群中,在其他抗性种群中没有发现,其他三个位置的序列替换、缺失和插入变异则普遍存在各抗性种群中,各种群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三、不同抗性水平的小菜蛾GluCla亚基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分别对福建敏感品系和福建抗性品系小菜蛾卵、一龄、二龄、三龄、四龄幼虫的GluCla亚基基因进行了表达量分析,结果证明在所检测的各个龄期中,不论是福建敏感品系还是福建抗性品系,一龄小菜蛾GluCla亚基基因表达量最高,但抗性和敏感种群各龄期之间的差异以四龄幼虫为最大,达到7.47倍。同时还对田间采集的小菜蛾云南弥渡种群、云南通海种群、北京南口种群,进行了GluCla亚基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田间种群相比于福建敏感品系均表现出更高水平的GluCla亚基基因表达量。

参考文献:

[1].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研究进展[J]. 周小毛, 柏连阳, 黄雄英, 吴青君. 江西农业学报. 2007

[2]. 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风险及亚致死效应研究[D]. 谭晓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3]. 小菜蛾对多杀霉素和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的特征及机理[D]. 王兴亮. 南京农业大学. 2012

[4].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及防治措施[J]. 刘霞, 牛芳, 王开运.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3

[5]. 陕西小菜蛾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J]. 殷劭鑫, 张春妮, 张雅林, 李显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6]. 高温对抗性和敏感小菜蛾DNA的损伤作用[D]. 孔祥广. 福建农林大学. 2008

[7]. 小菜蛾抗阿维菌素品系细胞色素P450的研究[D]. 黄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8]. 小菜蛾不同抗性品系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J]. 程英, 李文红, 金剑雪, 李凤良.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9]. 小菜蛾抗药性监测、抗性选育及抗性生化机理研究[D]. 赵锋.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10]. GluCl受体在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性中的作用研究[D]. 柳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标签:;  ;  ;  ;  ;  ;  ;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