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项目因其规模大、周期长、技术新颖、临时性强、变动性大、与环境接口复杂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系统风险发生概率偏高,安全性减弱,导致经营风险高。因此,有针对性地探索工程项目风险的成因、预防、转移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对建筑施工企业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风险问题进行理论性的分析,找出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签订合同、施工、验收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合理的、预防性的规避,使工程项目在实施后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预防;控制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建设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家的工程项目建设越来越多。但是,工程项目涉及面广,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风险。因此,对影响工程项目风险的原因进行理论性的探讨,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规避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一、概述
(一)工程项目的定义
对于工程项目的定义有很多,代表性的有1964年Martino的定义,“项目为一个具有规定开始和结束时间的任务,他需要使用一种或多种资源,具有许多个为完成该任务(或者项目)所必须完成的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而本篇文章中所指的工程项目是指建设领域中的项目。具有唯一性;一次性;整体性;固定性;许多因素带有不确定性;不可逆转性等特征。
(二)风险的概念
风险就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
(三)预防或控制工程项目风险的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行业主管部门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并逐渐规范。但是在目前建筑市场依然存在不规范、机制也有待健全的情况下,建筑业企业如何提高在市场中抵御、抗拒施工项目风险的能力,科学断探索预防、转移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和措施,达到工程项目在实施后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工程项目风险的形式
(一)工程项目签订时的经济风险
1、发包方带来的风险。发包人的经济情况;发包人的信誉以及诚信度;发包人对项目的协作程度;发包人是否经常改变主意,如改变设计方案,但又不给承包人予以补偿。
这些情况无论在国际和国内工程中,都是经常发生的。这些内容都严重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也会严重影响到社会效益。
2、承包方自身的风险。由于承包商没有预计到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的情况,签约时过于草率。一方面合同条文不全面、不完整,没有将合同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全面表达清楚,留下后患。另一方面由于合同条文不细致不严密,使承包商不能准确地理解合同内容,产生失误而带来风险。例如:对工期、材料价格变动、垫资施工、人工费用的变动、付款方式等因素考虑不全,合同约定不细致。
(二)工程项目施工时的风险
工程项目施工期的风险主要存在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施工技术和环境方面的风险。
1、管理方面的风险
(1)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在组织管理上,项目授权不明确,管理机构不健全,项目利益相关者沟通不到位,激励与约束机制效果不明显;在人员安排上,技术骨干人员、高级技术工人和配置合理的操作劳务工人等不到位,分工不明确,关键人员变动或离开无具体保障措施等。
(2)安全生产带来的风险: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经营者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和水平不高,不顾安全恶意竞争,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或缺乏针对性,教育培训不到位等因素。
2、施工技术及环境方面的风险:对地质、水文气象情况的认识不到位,施工准备不充分、考虑不周全,技术规范及变更不及时,施工技术协调不到位,项目所在地方治安风险等。
(三)工程项目结束时的经济风险
工程项目结束时,发包方有意拖欠工程款,影响承包方的正常经营;或因发包方破产倒闭,无力支付工程款都将导致承包商的资金无法收回,或者打赢官司无法执行情况等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不可抗力带来的经济风险。项目面对的不可抗力因素有许多,承包商不仅要考虑自然不可抗力的风险。也要考虑政治、经济、法律、合作者风险等非自然因素对项目经济风险影响。
三、工程项目风险预防的方式
(一)控制风险
它包括避免风险、消灭风险和减少风险三种。主要措施包括:掌握工程施工的有关法律法规;深入研究招标文件;详细勘测施工现场及环境;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掌握要素市场价格动态;加强履约管理,分析工程风险;管好分包商,减少风险事件。
(二)转移风险
风险转移采用最多的措施,包括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转移工程风险主要有:(1)推行索赔制度(主要是向对方转移风险),主要是由于发包方原因和政策变化而引起的。(2)向第三方转移风险,推行担保制度和进行工程保险。
(三)保留风险(或称自留风险)
是指当风险不能避免或因风险有可能获利时,由自己承担风险的一种作法。它可分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自留风险两种。在建筑工程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金,以前通常称为不可预见费,就是对合同中明确的潜在风险的处理基金。风险基金的比例取决于合同风险范围和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一旦出现风险,发生经济损失,由风险基金支付。
四、工程项目风险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工程项目签订时的风险预防
1、合同文字的规范。一方面,注意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另一方面,认真进行现场调查,核对业主所提供的资料。做好预案,在发生时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处理。
2、发包人的诚信程度。了解工程发包人是否有过无力支付工程款的行为;工程发包人是否有过信誉差,不诚信的行为。
(二)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预防
1、有效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对在组织管理上制定相关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在人员安排上,分工协作,防止因关键人员变动影响进度。在安全生产方面,一是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二是制订具体的作业或操作方案。三是加大监管力度,消除管理盲区。四是建立健全建设系统人员培训机制。五是建立劳工准人制度。六是实行全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加大对技术风险的预防,详尽记载施工中的技术变更并整理成备忘录,以便事后发生争执。
2、防范垫资工程的风险,要求业主请第三方提供充分、适当的担保(如银行保函、抵押等)。依据法律法规将风险转移给材料商和分包商。
3、对不可抗力因素的分析及预防,在签定工程项目合同对不可抗力风险作好应急预案并在合同中进行一定的约定,避免风险。
4、对风险的回避和转移
风险回避是在考虑到项目风险及其所致损失巨大时,主动放弃或终止该项目以避免发生更大损失,彻底回避风险。采用商业保险进行风险转移方式,保证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工程项目结束时的风险预防
1、要防止技术规范的变更对工程质量合格的影响。
2、加大对合格后尾款催收,完善催收手续。采用索赔或向第三方转移风险方式增加工程收益,补偿由于合同风险引起的损失。
五、结束语
风险,可能会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利润时。因此,我们认为,合理的风险与效益相辅相承,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预防、规避那些对项目有不良影响的风险,处理好自留风险,使施工的工程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何佰洲、周显峰编著,《建设工程合同》,知识产权出版社.
2 王德中等编著,《管理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3 李军,“施工项目风险的分析与预防”,《西部探矿工程》.
4 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5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张岩波主编,《项目经理管理工具箱》,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
7 梁世连,《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论文作者:安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风险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工程论文; 合同论文; 发包人论文; 项目论文; 项目风险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