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和规范经营:外贸企业实施股份合作制试点项目述评_股份合作制论文

积极探索和规范经营:外贸企业实施股份合作制试点项目述评_股份合作制论文

积极探索规范运作——外贸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试点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积极探索论文,试点论文,外贸企业论文,股份合作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曾经有某省外经贸主任找领导反映,说他们省的县外贸把省外贸拖垮了,怎么办?这个省是向香港出口活猪的,县级外贸公司共有2万人,每年出口4万头猪。一个人赶两头,自己一年吃掉一头,实际上只赶一头,还要给这些人发工资。领导让他们脱钩。他说:“这些人不会干别的,只会赶猪。”

进入90年代以后,地县外贸企业有了两次大的变化:一就是与省外贸脱钩,自己走向市场;二是大多都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这两次变化本身就是机遇,一部分地县外贸企业借此走上了大发展的道路,但相当多的企业仍处在困境中,徘徊不前。

80年代的外贸是吃大锅饭的,垄断经营,靠分类产品核定换汇成本,由国家给价差补贴;而后搞过承包经营,又搞过分配与效益挂钩,叫“工效挂钩”,一步比一步进,但问题还是不少。后来,有人提出必须研究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就是在外贸企业实行内部职工少量持股的股份制,规范的说法叫做股份合作制。外贸企业,特别是地县外贸企业采取这种做法,也许就是摆脱困境的一剂良方。地县外贸企业一般属中小型企业,大企业职工持股也持不起,持一点,占百分之零点零几也不起什么作用。

在地县外贸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可以起到筹集资金的作用,但主要目的是把职工利益与国有企业利益绑在一起,提高职工对企业资产的关切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更有效益和更有活力。

这个办法很好,但在推行过程中却未尽如人意。因为对个人利益来说,它远远不如承包。搞承包,一个人一年得几万、几十万很容易,这个办法就不能得那么多。这是因为承包本身不规范,而在不规范的体制下,有许多空子可钻。但是,只要职工参股,经营机制就变了,激励机制和企业内部的制约机制也有了。有了这样一个形式,公有的股份和职工的股份也就结合在一起了,制约机制也因职工参股而更有效。有个例子,说是某厂过去厂长请客吃饭没人问,职工参股后,厂长请客,职工就去了解情况,因为请人吃饭花的钱,也有他们的一份。

自1993年以来,各地外经贸企业内部职工持股试点工作有了一定进展。据统计,截止到1996年底,全国外经贸系统共有股份制公司166家。在这166家公司中,共有内部职工股5.7亿元,占总股本的4.3%,如果剔除15家未实行内部职工股的国有独资公司股本,则内部职工股占总股本的比重为11.5%;而在其中12家股份合作制公司,共有内部职工股840万元,占其股本总额的34.8%。

如天津食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自1994年提出内部职工持股试点申请,于1996年6月18日正式起动。它由天津金星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会联合另外三家公司共同发起。运行至今表明,内部职工持股可以做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职工主人翁地位的确立;有利于企业效益和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的严格管理。

内部职工持股试点的本质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它代表了国有外经贸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实行此种办法的根本保障就是规范运作,决不能把“经”念歪了。特别是持股经营者与一般职工要有差距,但差距不能过大、否则就形成一种类似劳资的关系;应该是增量参股而不宜搞存量出售;分红时,应是共担风险的机制,而不是保利集资的机制。企业盈利了,持股职工召开大会讨论,确定是继续用于生产经营还是拿一部分分红,企业如果亏了,参股的钱也要赔掉,没人可以打保票。

另外,参股企业职工必须是从自己口袋里掏现金买股份,绝对不能通过发奖金、搞福利变相地转为股份,更不能把股本无偿地或变相无偿地分给职工。把国有资产分掉,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国家占大股、职工占小股,保证国有成份的主导地位,职工股所占比例不超过国家有关规定也是应遵循的原则。

作为一种有待探索和实践考验的外贸企业改革方式,股份合作制无疑还有许多具体操作方面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是,在刚刚提出内部职工持股试点时,外贸企业已面临严峻挑战,到今天,这种挑战更为严峻。如果外经贸企业,特别是地县外贸企业不加速转换经营机制,就很有可能在挑战面前败下阵来。

标签:;  

积极探索和规范经营:外贸企业实施股份合作制试点项目述评_股份合作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