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论文_冯宝宝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论文_冯宝宝

冯宝宝

(鹤山市人民医院;广东江门529700)

【摘要】:目的 探讨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向,分析心理护理措施在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干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省级某三甲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将所有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所有对照组患者基础临床护理,在其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措施,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趋势及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差异,继而探究ICU重症患者的心理干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症监护;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心理护理;

ICU监护室收治的患者通常均存在严重的生命危险,其病情表现强烈,病理变化迅速,且生命垂危,通常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临床监测,因此ICU患者在住院期间,基于其对病情的担忧,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负担及负面情绪[1]。故选择一种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尤为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省级某三甲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将所有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所有对照组患者基础临床护理,共48例,其中男性25例,女23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9.5±6.5)岁;病程1.5~7.5周,平均病程(4.5±2.5)周。并在其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措施,共48例,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50.2±6.8)岁;病程2.0~7.5周,平均病程(4.5±2.5)周。两组患者ICU入住时间均在24h以上,且经临床诊断明确疾病,符合ICU入住标准,包括心肌梗死、重症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疾病类型,排除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技术护理措施,术前针对其病史进行常规检测,严密监控患者基础生命指标变化,记录24h内患者血压、脉搏,并在医嘱下科学用药,若见危急症状,需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师,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1)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维持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首先需确保患者在清晰的意识下,能够明确自身病情,结合其个人接受能力、学历等因素,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力求消除其因缺乏医疗知识所带来的恐慌情绪。(2)同时需采用温和、友善的沟通态度,积极主动与患者建立联系,引导患者告知内心真实想法,继而缓解其焦虑、不安情绪,告知患者ICU监护的必要性与安全性,同时告知其自身疾病的治疗现状,促使其平复自身心情,促使其了解医生会尽力尽力救治患者,列举本院成功康复措施,提升其个人自信心。(3)护理人员需掌握详细的情绪调节方法,通过引导患者进行病友沟通、下棋、看书、散步等活动,转移注意力,每日与患者交流,通过轻松的聊天过程协助患者逐渐建立其面对疾病的信心。(4)协助患者做好身体调养,做好生活护理,促使其能够戒除不良习惯,养成规律的生活节奏,避免熬夜、失眠,辅以音乐疗法,以达到调节患者心情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个人情绪改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通过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其中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指数、精神健康等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进行描述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情绪改善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分别为(67.17±8.64)分、(36.97±9.53)分,组间对比(t=0.034,P=0.721);对照组分别为(68.26±8.77)分、(45.68±8.63)分,组间对比,(t=7.659,P=0.001);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指数、精神健康分别为(49.64±15.25)分、(82.68±12.75)分、(78.67±9.66)分、(72.67±8.64)分、(55.68±8.48)分、(70.62±11.72)分;对照组分别为(34.25±11.12)分、(68.67±10.68)分、(64.59±7.18)分、(59.77±5.69)分、(38.36±4.92)分、(55.68±9.61)分;组间对比可见,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1.568,P=0.001),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ICU即“监护病房”或“加强治疗病房”,是针对临床重症患者的重要救护场所,我国的ICU起步较晚,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生命科学对疾病研究的进展,目前多种检测和支持设备已广泛应用,在ICU病房的不断普及与规范过程中,现代医疗体系已提高了对衰竭器官患者的支持和保护能力,促使危急重病的抢救成功率正在不断提高[2]。入住ICU的患者通常分为两类,一类多为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如重度昏迷、休克及需心肺复苏患者等,另一类多为疑似器官衰竭患者,其多伴随有重大手术与严重身体创伤,有较高几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发生器官衰竭,因此通过ICU监护,能够极大概率的避免临床恶劣情况的发生[3]。入住ICU监护的患者,通常均伴随有严重的负面情绪,其不仅会影响患者自身身心健康,还会对临床治疗造成一定的阻碍。基于此,本次研究发现,在临床基础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保障其生命指标的正常运转,辅以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优化临床护理质量,消除因不良情绪造成的恶性影响,继而达到不断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的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山广慧, 金娜, 董青.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6(05):176-179.

[2]于璐. 改善ICU重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8, 36(12):138.

[3]谢靓静, 严文飞.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7, 4(26):115-116.

论文作者:冯宝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6月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论文_冯宝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