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青年工作发展历程与发展思路论文

粤港澳青年工作发展历程与发展思路

刘志明

(华南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摘 要: 粤港澳青年工作对于提升港澳青年国家认同,推动三地青年融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借鉴欧盟青年工作发展经验,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应统筹规划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层面青年工作政策;进一步丰富青年交流群体,扩大交流规模;完善配套机制,推进粤港澳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扶持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参与国际事务。

关键词: 青年工作;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政策;欧盟

引 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特别强调要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推动青年人交往交流、交心交融,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国家建设,青年工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推进的重要议题。青年是大湾区建设的主力军,推进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融入大湾区社会对于营造大湾区一体化社会意义重大。实际上,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出之前,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已开展多年,相关的政策实践不断推出,三地青年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粤港澳青年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粤港澳大湾区”赋予了粤港澳青年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一方面要从社会一体化层面全面推进粤港澳青年深度融入大湾区,另一方面要从对外开放层面积极推动粤港澳青年参与国际事务。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粤港澳青年工作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然后,通过借鉴欧盟一体化过程中青年工作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工作未来发展思路提出对策建议。

一、粤港澳青年工作发展历程

尽管在香港、澳门回归之前,已有慈善机构致力于粤港澳青年领域的合作,如1993年由香港苗圃行动联合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希望工程·苗圃行动——行路上广州”步行筹款活动,但是这种青年交流合作只是个别组织之间的探索活动,并无政府政策的支持,直到香港、澳门回归之后,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工作才真正开始。

(一)港澳回归后的 1.0阶段: 1998— 2009年

在香港回归之后,内地与港澳就开始积极探索高校学生互招。香港自1998年开始招收内地本科生,最初是由香港赛马会资助内地几所高校选拔出150名优秀的学生赴港就读,经过几年试点后,2003年教育部正式同意香港高校在包括广东省在内的6省市自主招收自费本科生,目前,港校在内地招收范围已扩至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内地招收港澳台学生始自教育部1999年发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暂行规定》,按照规定,港澳台学生进入内地高校需要参加入学联合考试。除了内地与港澳大学生互招之外,在这一时期,粤港澳三地还开展了诸多青年交流活动,合作主要是在内地人民团体和香港非营利组织,以及内地人民团体和澳门社团之间开展。比如2001年由澳门青年联合会和广东省青年联合会主办的“中国心·粤澳情”通过组织参观考察广东省内相关地区和机构,为澳门青年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内地不同领域文化的交流平台。2001年由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粤港青年交流促进会、香港青年联会、澳门青年联合会、港台青年交流促进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爱我中华”两岸四地青少年大汇聚火车团,通过火车团的形式进行交流考察,加深了两岸四地青年的交流和友谊,增进了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了解。2009年由香港地球之友开展的“东江之子”项目组织了来自粤赣港的大学生为东江源区义务服务,引导和培养青年绿色领袖。

1.设计学习任务单,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将“商品的品质”知识点划分成知识单元:品质的概念,品质表示分类。

这一时期,粤港澳青年交流主要集中在高校学生互招、慈善等领域,除三地政府在高校学生互招方面的合作外,其他领域的青年交流主要来自三地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1.0阶段。

(二)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的 2.0阶段: 2010— 2015年

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提出要推动青少年国民教育交流合作,支持开展粤港青年交流活动,探讨举办粤港青年高峰论坛;201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的《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提出要扩大互招学生规模,促进青少年体育和大众体育交流。这两个政策首次从地区层面将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列入重要工作事项,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实施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历年重点工作安排中,粤港、粤澳青年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合作领域不断扩展,项目形式不断丰富。

1.粤港、粤澳高校学生互招。《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均明确将“扩大互招学生规模”作为两地教育合作的重点工作。2011年教育部制定了《2012年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办法(试行)》,初步确定内地63所高校对港免试招生,允许广东省部分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自主考核招收香港学生,进一步扩大了广东省高校招收港澳学生的途径。广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我省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试点自主考核招收香港学生的通知》,从2013年起,允许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自主考核招收香港学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14年7月推出内地大学升学资助计划,资助有经济需要的香港学生到内地修读学士学位课程。

2.粤港青年志愿服务交流合作。2010—2011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中,在青年发展纲领下提出设立“香港青年服务团”,服务团由香港民政事务局、广东省港澳办、广东省青联、香港志愿者协会联合策划组织,团员被派驻到广东省韶关市或梅州市的不同学校开展为期半年至一年的义教服务,“香港青年服务团”也是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青年交流合作的重点工作。2014年广东省青年联合会与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签订《粤港青年志愿服务合作计划框架协议》,旨在推动粤港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共同搭建一个优质的粤港青年沟通平台,合作计划每年组织500人以上规模粤港青年志愿服务队,于暑假期间前往广东各地乡镇开展支教助学、文化推广、科技支农、环保科普、医疗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两地青年交流。

创新之处:黑板与计算机多媒体高效整合,电子白板的互动理念,电子白板的记忆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第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二、注重示范教学,培养理解能力,三、模拟声音动画,诱发创作欲望,四、板机随意切换,增加教学容量,五、设置任务驱动,体验学习快乐。

3.香港大学生暑期在粤实习计划。香港大学生暑期在粤实习计划由全国青联秘书处与香港中联办青年工作部于2012年共同主办,计划为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香港高校的大学生联系了内地一批知名企业进行实习对接,让香港实习生在培养职场素养、提升职场能力的同时,增进了对广东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了解,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016年3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关注粤港澳青年交流工作。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建设,开展多层次合作交流,加强青少年交流,强化广州、深圳青少年交流基地功能,支持在其他省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将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特色品牌项目延伸至泛珠三角区域,支持港澳青年在内地九省区开展志愿服务。2017年,我国第一部以青年群体为对象的发展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工程”列入《规划》重点项目。

社会组织是欧盟青年工作重要的参与者,担负了反映青年声音以推动青年相关政策制定,以及承接政府青年活动等重要职责。从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工作的发展来看,三地社会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年交流活动,在粤港澳青年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粤港澳青年工作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政策及实践推进中,需要进一步发挥青年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资金、场地、培训等服务,扶持大湾区层面青年社会组织发展。

郑永年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发展为“内部版欧盟”,目前大湾区的整合程度还远远不及欧盟,欧盟的先行经验可以给我们很多参考[1]。为此,梳理并借鉴欧盟一体化实施中青年工作的发展经验,对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看出《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及《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出台推动了粤港及粤澳青年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化,粤港、粤澳青年交流合作已成为三地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一时期,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领域已扩展到高校学生互招、志愿服务、科技、文化、艺术、创业、体育等方面,合作模式也开始多样化,既有三地政府合作,也有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及非政府组织与企业合作,我们可以将这一阶段理解为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2.0阶段。但从这一阶段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的开展来看,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粤港之间的交流合作,且多是港澳青年到粤单向交流(直到《粤港合作框架协议》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中才开始强调推动双向交流),而粤澳及粤港澳三方青年交流合作及双向交流的开展稍显滞后。

(三)“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的 3.0阶段: 2016年至今

4.粤港澳青年文化交流。为落实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区政府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合办“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自2009年起,活动先后以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岭南文化与传统文化为主题,组织粤港澳三地1000多名青年学生共同领略岭南传统文化,增进了三地青少年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2017年初,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2017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为响应《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2017年2月,粤港澳三地签署《粤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合作意向书》及《粤港澳青年戏剧交流与合作意向书(第二阶段)》等协议,三地政府将更系统地推进粤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2017年7月,广东省青年联合会联合香港青年联会、澳门青年联合会等30家青年团体共同协商制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行动框架协议》,旨在推动粤港澳青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粤港澳青年互利共赢合作机制。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特别强调要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支持“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和澳门“千人计划”等重点项目实施,促进大湾区青少年交流合作。在大湾区为青年人提供创业、就业、实习和志愿服务等机会,推动青年人交往交流、交心交融,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国家建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粤港澳三地青年交流合作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各类大湾区青年交流合作政策框架开始出台,已有交流合作项目升级,以大湾区青年交流为主题的项目、联盟、平台、论坛等合作形式不断涌现。与2.0阶段更多关注粤港、粤澳、深港、珠澳等两地之间的青年交流不同,这一阶段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开始立足大湾区11个城市,青年交流合作领域更加广泛、模式更加丰富、双向交流增多,澳门更加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合作,我们可以将这一阶段看作是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的3.0阶段。

二、欧盟的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工作发展的启示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对于幼儿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应该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此,我们可以通过革新并落实教育观念,并尊重幼儿的行为,挖掘和创新出多种途径和方式对幼儿语言游戏教学活动给予完善和优化。

(一)统筹规划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层面青年工作政策

对标欧盟在青年交流上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丰富青年交流群体,进一步扩大青年交流合作规模,创造条件推动学生、青年企业家、社会组织骨干、青年教师、青年新媒体从业人员等不同领域青年群体进行经常性对话交流,增进理解、认同和包容,融入大湾区。学生可以通过在其他地区不同的大学教育体制下生活学习,了解该地区和结交那里的青年人;为社会组织骨干创造更多到其他地区参加交流、培训和指导的机会;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创造机会到其他地区接受教学培训,甚至到教育机构任教;高等教育学生和应届毕业生可以到其他地区接受培训,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青年工人可以到其他地区参加培训、考察访问,在相关机构工作见习,以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为年轻人在大湾区参加志愿服务及青年交流活动提供更多支持和机会。

(二)丰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群体,进一步扩大青年交流合作规模

当前,粤港澳三地在青年志愿服务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合作领域包括文化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扶贫志愿服务和赛会志愿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期,参照欧盟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来推进粤港澳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一是整合当前志愿服务合作项目,通过相应的机制建设,提升大湾区青年志愿服务的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湾区志愿服务品牌;二是在大湾区层面建立志愿服务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致力于志愿服务记录制度、互认制度、激励制度等制度创新;三是建设大湾区层面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促进志愿活动、志愿组织、志愿者信息的流动,树立共享理念,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等方式创新志愿服务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沟通;四是鼓励大湾区青年参与网络志愿服务,就大湾区公共事务贡献智慧,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大湾区青年交流网络空间。

从粤港澳青年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出之前,涉及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的政策多属于“广义青年政策”,这一模式的青年政策缺乏一致性和全面性,主要是通过国家政府或地区的法律条文以及通知表现出来,这些政策推动了一定历史时期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工作的开展。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出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层面的青年交流框架协议开始出现,它们属于“狭义青年政策”,就特定领域青年政策做出了统一明确的规定[2]。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粤港澳大湾区迫切需要出台专门的青年政策来统一各方共识,整体规划未来大湾区青年发展方向,优先青年发展目标。从欧盟青年政策发展历程来看,有一些里程碑式的青年政策指引了欧盟青年工作的开展,如2001年问世的《青年政策白皮书》、2005年出台的《欧洲青年公约》、2009年出台的《欧盟青年战略:投资与赋权》,以及2018年提出的《让年轻人参与、联系和赋权:新的欧盟青年战略》,它们是一段时期内欧盟青年工作总的指导方针,是各地区、各领域制定青年政策的基础。同时,欧盟青年领域的活动统一由教育、青年体育和文化总局(EAC)负责,该部门负责制定欧盟青年政策,并管理支持全欧洲教育和培训的倡议。因此,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工作的统筹规划,建议设立一个粤港澳大湾区专职青年管理机构来负责大湾区青年政策的制定,以及提出相关倡议,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工具。

(三)完善志愿服务合作机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

欧盟在青年志愿服务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欧盟委员会从资助计划、信息系统、保障服务、认证机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欧盟青年志愿服务的有效开展。首先,在欧盟层面推出并资助志愿服务计划。欧盟早在1996年就启动了欧洲志愿服务行动,截至2016年,近10万名年轻人通过欧洲志愿服务行动参与了国际志愿服务。2016年12月推出的欧洲团结军团取代之前的欧洲志愿服务行动,成为当前欧盟志愿服务的主要计划,2018—2020年的预算为3.756亿欧元,为年轻人提供了开展志愿活动、实习和就业以及开展自己的团结项目的经费保障。其次,欧盟委员会通过开发志愿服务数据库为成员国提供信息支持,数据库列出了经认可在欧洲志愿服务下运营项目的组织,志愿者可以使用志愿者项目数据库来查找他可能感兴趣的项目,或者通过联系各个组织来参与他们组织的志愿活动。再次,志愿者项目为参与者提供了保险、培训、语言等完善的保障服务,比如欧洲团结军团参与者享有补充保险,他们还可以获得在线语言支持、培训等一系列支持服务。最后,欧盟委员会提供了纪录和认可青年志愿服务的工具Youthpass,作为欧洲范围内青年领域非正规学习的认可工具,Youthpass加强了对青年工作的社会认可。

欧盟于1987年推出的伊拉斯谟项目为学生、员工、学员、教师、志愿者等不同的人群提供了国外学习、培训、获得经验和志愿服务的机会。截至2017年,在伊拉斯谟项目实施30周年中,共有900多万欧洲人参加了该项目,其中高等教育学生440万人、青年交流140万人、职业训练130人、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180万人、欧洲志愿者10万,伊拉斯谟项目参与学生及员工10万人。

(四)扶持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在大湾区青年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在粤港澳青年交流活动不断推进中,广东省及香港推出了两项青年交流计划来支持粤港青年交流项目的开展。(1)“青年同心圆计划”。2015年广东省青年联合会推出“青年同心圆计划”,将“爱我中华两岸四地青年火车团”“香港青年服务团”“香港大学生暑期来粤实习计划”“前海青年梦工厂”等已有粤港青年交流项目囊括进来,通过“亲情”“友情”“商情”模式,开展创新创业、专业人士交流、实习见习、志愿服务等不同主题的交流活动。截至2018年,广东省各级青联依托“青年同心圆计划”,积极对接并长期联系132家港澳青少年社团,开展交流活动项目637个,覆盖累计超过13万人次。(2)“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和“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为推动香港青年赴内地交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13年推出“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目的是通过资助非政府机构举办香港青年在内地实习的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职场实况,加深对内地就业市场、职场文化及发展机会的了解,从而协助青年人订立未来工作方向,并藉此累积工作经验,建立人脉网络,增强就业优势。2015年推出“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目的是通过资助非政府机构举办香港青年往内地的交流项目,促进香港青年人认识和了解国情,加强与内地人民的交流,提高他们的国民身份认同。截至2017年,香港特区政府斥资2.2亿港元用于资助内地交流团,每年上千个项目,吸引着约14万香港青年走向祖国腹地,亲身体会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

近年来,持续稳产的原油量使得已经饱和的油田电网负荷越来越大,每年油田电网的变电站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传统的油田电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因此,需要拥有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全新管理模式来提高工程效率,降低工程成本。采用智能变电站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油田电网无人值守、进一步推行电网调度变自动化,在调整管理模式后,有效减少岗位用工紧张问题。另一方面,因为油田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全面检修工作量不断增大,也很难保证质量,利用自动化的变电站技术后,科学的对停电时间进行设定,打造可靠、坚强的供电电网,提升油气生产供电工程。

六是夯实基础,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流域水利规划体系。开展流域片水中期供求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流域片水土保持规划、河口海岸滩涂治理与管理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继续配合做好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的编制。加强规划管理,制订水工程规划同意书制度实施细则,并发布实施。

确实,由于成长背景不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倾向,不能强求一致,但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主流审美,如果主流审美出现了问题,那么这个社会就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审美还存在引导问题,即便一些非主流审美无伤大雅,但社会还是有责任指出什么才是主流,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主流,在导向上不能出现偏差。

同时,应大力支持大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通过联合大湾区各城市社会组织联合会等枢纽型社会组织,将大湾区青年组织联合起来,形成类似欧洲国际性青年社会组织的伞状结构,大湾区层面的青年社会组织为伞尖,各城市层面的成员组织为伞架,而个体青年为伞幅下[3]。这类大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可以为大湾区政府机构、青年组织和青年搭建沟通桥梁,为青年提供交流平台,鼓励青年参与,反映青年诉求,推动大湾区管理机构出台相关政策。

板涧河水库大坝为面板堆石坝,水库正常蓄水位535.5 m,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535.5 m、1 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538.53 m。坝顶高程依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等规程规范等进行复核,分别按正常、设计和校核水位加风浪涌高、地震超高与坝顶超高之和计算,取其最大值。

(五)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参与国际事务

欧盟大力支持年轻人与欧洲以外的地区接触,支持他们更多地参与气候变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人权等问题的全球政策进程。为提高年轻人对全球问题的认识,欧盟还为年轻人提供与全球问题决策者交换意见的机会,通过对话促进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为年轻人创造欧洲以外的创业、就业、教育和志愿服务机会,促进不同大陆青年工人的合作和交流,鼓励年轻人在发展中国家做志愿者。

粤港澳青年代表了大湾区的未来,体现了大湾区的精神面貌,要积极组织他们合作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国际青年的交流,这是国家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要求,也是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内在要求。为此,需要拓宽粤港澳青年参与国际交往的渠道,推进大湾区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为青年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促进大湾区青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的交流合作,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粤港澳青年国际交流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参考文献:

[1]IPP评论.郑永大湾区成败关键是市场能否成为主体[EB/OL].http//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190221-44a08234.html.

[2]楚岛生.青年政策研究之我见[J].中国青年研究,1990(3)5-6.

[3]李尔平.国际性青年非政府组织对欧盟社会一体化的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4-89.

中图分类号: D4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303(2019)04-0074-06

收稿日期: 2019-09-03

基金项目: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社会组织协同发展研究”(2018GZGJ38),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协同发展的目标、评价及路径研究”(2017WTSCX013),2018—2019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课题“粤港澳青少年志愿服务合作研究”(2018GJ007)

作者简介: 刘志明(1979—),男,山东潍坊人,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益慈善。

(责任编辑:王新云)

标签:;  ;  ;  ;  ;  

粤港澳青年工作发展历程与发展思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