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与党员道德修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慎独论文,党员论文,道德修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将“慎独”作为共产党员修养的方法之一,把“慎独”作为进行道德修养的手段和途径。对于“慎独”与党员道德修养两者之间密切的相关性,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慎独”的含义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慎独”作过很多解释。最经典是出自《礼记》中的如下两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礼记》中的“慎独”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大。此后的思想家,几乎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发挥“慎独”思想的。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是这样解释“慎独”的:“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己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于滋滋暗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1](P26)曾国藩也说“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区别在于“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而“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2](P364)。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随着鬼神迷信的盛行,后来一些鬼神迷信的崇拜者则是教人因畏惧鬼神而“慎独”。他们宣称,人虽不但神知,人虽不见但神见,虽然无他人监督但却有神监督,这便是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增广贤文》)等等。
“慎独”观念的这种内涵和外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性和自觉性的特征。第一,“慎独”是内在性的。它的基点是求之于内的。作为个人的内在要求、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强调的是对灵魂深处的改造,要在无人监督时不仅不能放松,而更要注意自己的道德信念,强调在“隐”和“微”上下功夫。第二,“慎独”是自觉性的。道德是一种真诚的自觉的向善。当人们看不见、听不到,最易放纵言行的时候,坚持“慎独”,做到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一个样,警惕不良念头的萌发,才能防微杜渐,使自己道德品质纯净高尚。
刘少奇在其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将“慎独”思想应用到共产党员修养中来:“他可能最诚恳、坦白和愉快。因为无私心,在党内没有要隐瞒的事情。‘事无不可对人言’,除了关心党和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个人的得失和忧愁。即使在他个人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他的工作经得起检查,也绝不害怕别人去检查。他不畏惧别人的批评,同时他也能够勇敢地诚恳地批评别人。”
二、“慎独”作为党员道德修养关键在于人格与党性的统一
历史发展的车轮总是在创造物质财富和创造精神财富的两条道路上行进。白求恩、张思德、雷锋,他们给社会留下的主要不是他们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取得了多少业绩,而是他们所实践、所昭示的作为一个党员、一个干部、一个新时代中国人的价值精神。毛泽东把这种品质概括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一,时代呼唤崇高的人格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时代。任何时代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时代精神,然而,时代精神并不是简单的时间概念,不是各种各样的时代思潮的集合。只有那些能够代表时代发展方向,能够推动时代前进的思想、观念,才能称得上时代的精神。
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雷锋一生短暂,没有轰轰烈烈的功绩,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之所以能够引起巨大的社会震动和反响,得到亿万普通百姓的由衷思念,原因之一就是他拥有伟大的人格。人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是人们在后天的环境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活倾向和生活态度的内在精神结构。人格是一种非凡的力量,它的巨大魅力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它。孔繁森把对人民的深情,把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和情操,化作勤奋务实的工作,化作清正廉洁的作风,化作改革开放让人富裕起来的思想。
雷锋说,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活着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孔繁森说,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雷锋说,活着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孔繁森说,阿里的贫穷是我的耻辱,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阿里摆脱贫穷。雷锋说: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我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孔繁森说: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在百姓眼中,雷锋、孔繁森是好人。在我们这个似乎泪水越来越少的年代,亿万普通百姓为之泣不成声。在理论家眼里,雷锋、孔繁森是一面理想信念的伟大旗帜,是时代的宣言书,是高耸的山峰,崇高得必须使人仰望。
雷锋与孔繁森的事迹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最简单、最起码、最不容易被人做到的真理:理想人格是伟大的、神圣的、崇高的,又是现实的、平凡的。离开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根本就谈不上一个够格的共产党员。
第二,人格与党性的统一。雷锋、孔繁森是白求恩、张思德和许许多多有名的、无名的无产阶级战士的精神化身。虽然雷锋牺牲了,但无数个雷锋依然生活在我们身边。他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榜样朱伯儒;它是“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铁人;他是为救老农而英勇牺牲的大学生张华……雷锋、孔繁森精神存在于无数为社会主义而忘我工作的建设者们身上,雷锋、孔繁森精神已物化成为祖国大地的许多工厂、学校、桥梁……物化为社会主义大厦的每一块砖瓦沙石。雷锋精神在许多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身上继续放射着光芒。雷锋、孔繁森以伟大的牺牲精神服务于我们的事业和人民,用生命与鲜血锻造共产党人的崇高威望,树立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高扬起了一面不落的旗帜。
周恩来总理曾对雷锋精神有过这样的评价:“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同样,这也表现在孔繁森那重如冈底斯山、纯洁如狮泉河水的崇高人格和鲜明的党性中。在这里我们看到,理想人格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超越现实生活,在新的时代表现为鲜明的党性。刘少奇把它概括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党性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组织和人的重要标志,是我党的根本属性,是升华了的阶级性。在雷锋那里表现为对人民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像严冬一样无情;孔繁森则把它蕴藏于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的脚步中。
党性修养要求党员立身行事必须以党性原则来约束自己,改造自己。党员党性修养的过程,就是自我改造、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其核心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以无产阶级思想意识来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以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论和行动。雷锋、孔繁森精神是党性与崇高道德情操的高度一致、统一。
三、理想和信仰是“慎独”的核心
理想和信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观的核心。确立什么样的理想,是新时期道德修养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整套理想信仰和世界终极意义的观念框架,形成了一套有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中国人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心灵的归属,获得生命存在于世界的安身立命的力量。孔子说“三十而立”。立什么呢?就是确立志向、理想信仰。所以他才能终身不渝地废寝忘食、乐以忘忧。孔子主张,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条件下,要把追求崇高的理想、信仰作为生活的一种高层次的要求,使人的精神从单纯的物质层面超越出来。他称赞他的学生颜回具有了这种境界,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孔子谈到自己时说:“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儒家强调的这种崇高的理想、信仰,又往往成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支柱。从《论语》中所强调的孔、颜之乐,到《孟子》中的“忧乐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惟义所在”,都是这种理想和追求的体现。儒家提倡的这种对崇高理想人格的追求,又是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奋发图强的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联系在一起的。
“慎独”作为一种道德精神更能体现为一种境界信仰,此时它已经在日常伦理之上,支撑它的是价值理想和终极信念。“慎独”作为党员的道德修养、世界观改造的方法和内容,不是使每一个人都戴上一个没有任何乐趣、任何慰藉的,禁锢我们心灵的枷锁,而是引导人们去摘取最真实、最幸福、最愉快的生命的果实。它超越世俗,超越功利,追求把人从自然的状态转换为理想的存在。正如麦金太尔所说:“因此,德性必定被理解为这样的品质:将不仅维持实践,使我们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而且也将使我们能够克服我们所遭遇的伤害、危险、诱惑和涣散,从而在对相关类型的善的追求中支撑我们,并且还将把不断增长的自我认识和对善的认识充实我们。”[3](P277)在他看来,失去了前现代文明中的道德,只能意味着一个新的黑暗时代已经来临。
方志敏在敌人的牢狱里写下的《清贫》中有这样一段话:“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可以说,没有对新中国的无限渴望,没有对党的矢志不渝,一句话,没有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真挚信仰,我们很难在较高的层面上去理解先烈们的一往无前的献身精神,也无法理解新时代优秀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政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有明确的理想信仰,它更深远地表现在人们心灵深处的不断追求、憧憬,这是支持政党存在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中有觉悟的先进部分,拥有崇高的信仰是一个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群众的内在的本质区别。新时代的共产党人雷锋与孔繁森的事迹,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理想人格与鲜明的阶级立场密不可分,两者是以对共产主义无比坚定的信仰为核心和纽带而联系起来的。雷锋、孔繁森精神之所以能将无产阶级党性与人格高度统一,其根本点就在于有崇高的理想信仰为支撑,是对党、对人民无限的热忱造成了他们坚定的党性和伟大的人格。
道德作为人类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它强调知行合一,强调道德实践的至上意义。康德称之为“实践理性”;马克思称之为“实践—精神”的把握。道德这种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决定了道德实践的示范价值。历史与现实都已证明,人格价值和社会道德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执政者能否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能否重视德化教育,对于教化百姓、敦厚社会风气、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无与伦比的执政地位将使得这种道德示范作用变得尤为巨大、重要。
借用《诗经·大雅·文王》中:“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的这句话寄希望于传统的“慎独”观念能够对于我们今天的事业有所借鉴、启示,更希望从“慎独”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能被人们不断加以新的认识。“一部音乐作品中任何一个音符的全部价值,只有通过了解此音符在这个被演奏的整个作品中的地位,才能加以确定。这样,任何一个音符在它当中都蕴涵了整个乐谱。”同样,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从传统的“慎独”思想中汲取政治营养,做一个无愧于伟大乐意中的合格“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