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随班就读学前特殊儿童在游戏中的同伴冲突论文

浅析随班就读学前特殊儿童在游戏中的同伴冲突论文

特殊儿童教育

浅析随班就读学前特殊儿童在游戏中的同伴冲突

刘雪萍

(商丘工学院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摘 要] 通过对学前特殊儿童游戏中同伴冲突的研究发现:同伴冲突在区角游戏中发生最多;游戏进行阶段发生的冲突次数多;争抢游戏资源是主要原因;冲突持续的时间在3分钟以上的居多;教师最常用的解决策略是折中策略。发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是游戏设备和材料投放不足,教师解决冲突的方法不合理,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合理,学前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不健全。如下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前特殊儿童的同伴冲突:丰富游戏资源,完善游戏设备;教师改变解决冲突的方法,促进良性互动;父母改善教养方式,培养学前特殊儿童解决冲突的能力;提高学前特殊儿童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 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同伴冲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安置形式之一,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能够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但在游戏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同伴冲突,尤其是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班级同伴冲突更加突出。

故障被清除后系统应能恢复正常运行且不发生过流及过压现象。从图5的拓扑结构容易看出,接地电阻值越大直流电压的恢复速度将越慢。

一、随班就读的学前特殊儿童游戏中同伴冲突的现状

笔者调查商丘市两区六县学前特殊儿童在幼儿园随班就读的情况,了解到梁园区、睢阳区只有三所幼儿园接收学前特殊儿童,永城、睢县、虞城县、夏邑县分别有一所幼儿园接收学前特殊儿童,民权县、宁陵县没有幼儿园接收学前特殊儿童。笔者对七所幼儿园学前特殊儿童游戏中发生的同伴冲突进行了为期两星期的观察,学前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冲突发生81次,冲突时间较长,在区角游戏中、游戏进行阶段冲突发生次数多,主要是由于争抢游戏资源,教师没有妥当的冲突解决策略。

(一)在区角游戏中发生的冲突最多

笔者观察学前特殊儿童在晨间游戏、区角游戏、户外游戏、桌面游戏中的同伴冲突发现,发生冲突行为最多的是在区角游戏中,晨间游戏中发生冲突次数最少。笔者分析数据发现,学前特殊儿童在晨间游戏中同伴冲突发生了7次,占8.64%;在区角游戏中发生47次,占58.02%;在户外游戏中发生19次,占23.46%;桌面游戏发生8次,占9.88%。

(二)游戏进行阶段发生的冲突次数多

学前特殊儿童在游戏开始阶段,同伴冲突出现19次,占冲突事件总次数的23.46%;在进行阶段发生了51次,占62.96%;在游戏结束阶段发生11次,占13.58%。数据显示,在游戏进行阶段,学前特殊儿童与同伴发生冲突最多,游戏的开始和结束阶段较少。从时间上分析可知,游戏开始和结束阶段占据的时间少,游戏进行阶段占据的时间远远高于开始和结束阶段。在游戏进行阶段,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游戏时间,儿童之间接触比较多,因此发生冲突的次数多。

(三)争抢游戏资源是主要原因

学前特殊儿童存在一定的“自我中心”,无法完全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前特殊儿童一般认知发展水平较低,通常以自己为中心,不断地寻求满足自身的实际需求,大都不会考虑同伴的感受。另外,由于学前特殊儿童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生理的局限让他们敏感而脆弱。研究表明,儿童的行为不仅受认知的支配调节,同时也易受情绪情感的影响。学前特殊儿童的情绪发展,也会对其解决冲突的方式产生影响。当学前特殊儿童与关系疏远的同伴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采取威胁和控制的策略。

(四)冲突持续的时间在3分钟以上的居多

按照实验方法测定3个V-4Cr-4Ti合金样品中Al、As、Co、Cu、Fe、Mg、Mn、Ni、P、K、Na,然后分别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见表5。

笔者观察发现,学前特殊儿童同伴冲突持续3分钟以上的有60次,占74.07%;同伴冲突持续1~3分钟之间的有21次,占25.93%;没有同伴冲突在1分钟以内的。学前特殊儿童冲突持续时间长,情绪起伏大,冲突过后很少继续加入游戏,这和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学前特殊儿童一旦发生冲突,由于其他幼儿的排斥以及情绪的波动,很难再正常加入游戏。

(五)教师最常用的解决策略是折中策略

生活化情景教学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考验.教育工作者本身就处于一个终生学习的社会中,要求他们根据实际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课本知识内容虽然都是固定好的知识点,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可以革新的.教师不应该墨守成规,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与时俱进,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学科和生活的切合点,借此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学前特殊儿童游戏中同伴冲突的原因分析

(一)游戏设备和材料投放不足

丰富的游戏资源是进行活动的基础,充足的游戏材料和游戏设备有助于游戏的开展,减少儿童之间的冲突。因此,幼儿园应该完善园内的游戏设备,尤其是应当准备一些适合特殊儿童使用的游戏材料,如木偶等,减少幼儿的冲突行为。另外,学前特殊儿童在区角游戏中与同伴发生冲突的次数最多。因此,幼儿园应当加强区角中材料的投放,减少冲突行为。

(二)教师解决冲突的方法不合理

学前特殊儿童解决冲突的唯一方式是向第三方求助。面对冲突,教师一般会强行介入冲突,但效果不佳,缺乏合理介入冲突的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学习更多的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在面对学前特殊儿童与其他幼儿的冲突时,选择一种合理的方式介入冲突,引导其掌握解决冲突的策略,提高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合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养方式会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经常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冲突,孩子便会比较积极地面对同伴冲突,家长有好的解决方法,孩子也会进行一定的模仿。尤其对于特殊儿童来讲,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落后于其他儿童,家长一般会采取两种极端的方式教养,要么过于溺爱,要么过于严厉。当家长采用消极方式解决问题时,相应的特殊儿童在面对冲突时便会处于焦虑的状态,与同伴相处就会出现问题。有些学前特殊儿童被过于溺爱,处理冲突的能力较弱。

(四)学前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不健全

争抢资源、违背规则、意见不一致、肢体动作、语言引发冲突是引起特殊儿童同伴冲突的原因。39次冲突是因为争抢资源,占48.15%,主要是游戏材料投放不足;21 次冲突是由于违背规则,占25.93%,笔者调查发现学前特殊儿童存在多动障碍的占35.71%,在游戏中容易违背规则;11 次冲突主要是意见不一致,占13.58%,主要是因为学前特殊儿童的情绪处理能力较差;3次冲突是因为肢体动作,占3.70%;7次冲突是由于语言冲突,占冲突事件总次数的8.64%。由于缺乏游戏资源,特殊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冲突大多处于游戏资源的博弈中,学前特殊儿童由于身体特殊性,认为自己势单力薄,所以容易产生争抢。

冲突发生后,教师一般采取的解决策略是正向策略、折中策略和负向策略。12起冲突是采用正向策略解决,教师鼓励同伴应帮助特殊儿童参与游戏,占14.82%;42起冲突采用折中策略解决,占51.85%,学前特殊儿童与同伴隔离,处于游戏边缘状态;27起冲突采用负向策略解决,教师直接迫使学前特殊儿童终止游戏,占33.33%。学前特殊儿童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相关经验,以自己为中心,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很难顾及对方的感受和体会。在实际生活中,当特殊儿童发生冲突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应及时满足其实际需要。

三、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

(一)丰富游戏资源,完善游戏设备

游戏材料投放不足会引起同伴冲突。在桌面游戏中,学前特殊儿童会因为争抢积木材料对其他儿童进行身体攻击。通常,在桌面游戏开始之前,每个儿童会有自己想搭建的东西,但儿童因积木材料不足,为了完成作品便会与同伴争抢积木,造成冲突。在户外游戏中,由于大型游戏设备数量少,户外活动场地较小,儿童会推、拉同伴来争取游戏机会。例如,在户外进行跳跳床游戏时,由于游戏设备有限,儿童常常会因为争抢游戏机会发生冲突。

基质栽培和保护地种植由于空气、灌溉水、前茬种植过程滋生以及本身带有各种来源所带入的病菌会逐渐增多而使后茬作物产生病害,严重时会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甚至造成大面积的病菌、病毒、线虫以及虫卵传播以至整个种植过程的失败,基质消毒是控制土传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1]。目前,基质消毒的方法主要是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不需要使用消毒药剂,主要有太阳能消毒、蒸汽消毒和热水消毒等[2]。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如荷兰、日本等国,一般普遍采用蒸汽消毒法进行基质消毒[3],这种处理办法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保证产品品质。

(二)教师改变解决冲突的方法,促进良性互动

教师应不断学习,丰富理论知识,尤其是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例如,学前特殊儿童学习辅导知识、心理诊断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走进学前特殊儿童的内心世界。教师应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康复训练技能等,帮助学前特殊儿童有效参与游戏。教师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学前特殊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上,建立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帮扶小组,了解学前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帮助特殊儿童采用正确的方式解决冲突,提高沟通能力。

(三)父母改善教养方式,培养学前特殊儿童解决冲突的能力

当学前特殊儿童与同伴发生冲突时,父母应鼓励孩子独自解决冲突,锻炼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尝试教给孩子说出一些具体语言来帮助解决冲突,如“对不起,我还能……”“刚才我不是故意的……”。当学前特殊儿童面对冲突向家长求助时,家长应多引导特殊儿童采用积极的方式解决所要面对的冲突,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使学前特殊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有信心和勇气。面对学前特殊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时,父母要冷静地解决矛盾,让孩子观察父母是怎样化解矛盾的,直接将矛盾情景复演出来,学前特殊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父母在情境中可以直接教给孩子如何说,如何做。

(四)提高学前特殊儿童的认知能力

学前特殊儿童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自身认知水平和交往能力落后于正常儿童。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多培养学前特殊儿童的语言理解和沟通技巧能力。此外,教师和家长应为学前特殊儿童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活动空间,为学前特殊儿童提供更多的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如,可以为学前特殊儿童专门开辟一个区域,吸引特殊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定期为儿童进行指导,积极引导学前特殊儿童发言,融入集体环境。教师应经常引导学前特殊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同伴的需要出发,培养特殊儿童积极乐观的态度,减少同伴冲突,提高学前特殊儿童对冲突的识别能力,探索解决冲突的正确方式。

参考文献:

[1] 周念丽.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申仁洪.融合与创新:随班就读的效能实现[J].中国特殊教育,2014(2).

[4] 李伟亚.普通幼儿园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在园生存现状[J].学前教育研究,2011(12).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06-0142-03

[基金项目] 商丘市哲学社会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研究——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

[作者简介] 刘雪萍,商丘工学院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

[收稿日期] 2019-01-11

标签:;  ;  ;  ;  

浅析随班就读学前特殊儿童在游戏中的同伴冲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