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NKI418篇核心期刊论文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与趋势
——基于CNKI 418篇核心期刊论文的知识图谱分析

都奇志1,蔡晓丹1,杨 惠2,田道文2,廖传景2

(1.温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浙江 温州 325000;2.温州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摘 要: 为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热点及走向,运用BICOMB2.0和SPSS20.0对发表在中国知网(CNKI)中418篇文献进行分析,时间限制在2007-2018年,研究方法为共词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研究发现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主要有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改善策略4个主题。未来研究趋势主要有:加大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加强跨文化体制背景下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完善教师职业倦怠的效果评估体系,加大实验研究和追踪研究的力度。

关键词: 关键词;共词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知识图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职业本身带给人的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职业倦怠逐步出现在各个行业人群中,而教师就是职业倦怠的典型人群之一。教师的身心健康、学生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都受到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1]。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一种在职业压力下产生的态度、行为、情感的衰竭状态,尤其是在教师无法应对强大的工作压力的时候[2]。职业倦怠主要是指助人行业中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较长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只为努力去完成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助人行业群体,更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基于此,不论是从关注教师自身身心健康的角度,还是从提升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都应该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给予充分关注。本研究旨在运用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近十年来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领域的418篇相关核心期刊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国内教师职业倦怠发展轨迹及动态,为后期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研究与应对提供借鉴。

3.1 GDM的发病机制 GDM作为免疫性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形成确切看法,但普遍观点认为其与2型糖尿病存在相似的病理生理机制。若胰岛素抵抗程度升高,会减弱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使得妊娠的生理期间发生糖耐量异常的情况。本研究发现,GDM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较其他两组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其他两组低,与既往研究[8-9]报道基本吻合。结果表明,相比NGT或GIGT的孕妇,GDM孕妇容易发生血脂代谢紊乱的情况。

一、资料来源与研究进程

(一)资料来源

本研究以“教师职业倦怠”为主题,期刊年限设定为 2007—2018年,从布拉德福文献中的离散规律可得出,少数的核心期刊会收录某个领域的关键性的学术论文[3],因此,选择“核心+CSSCSI”为主要来源,共检索到有关学术论文436篇,去除会议通知、报纸评论等非研究型学术论文,最后得到的有效文献418篇。然后将有效的418篇论文中的关键词做标准化的处理,例如“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统一为“中小学教师”。最后,规范资料。确定了有效文献后,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规范处理,让文本编码格式符合BICOMB2.0的要求。

扬州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大纲安排有《民族服饰采风》课程,每年都安排大三学生到西南地区采风,其中广西就是主要的采风地点。为了实现各门课程的协调融合,针对学生的“学术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有的放矢地应答,笔者利用讲座或“微课程”等形式带领学生研读该书“服用门”部分,推进研究性学习在学生中的实践工作。

(二)研究进程

首先,确定研究材料。然后,选取关键词,对有效的418篇学术文献进行统计,从中抽取出词频≥6的关键词,最后确定为31个高频关键词。再次,对选取的关键词运用BICOMB软件产生词篇矩阵。系统聚类分析是以词频矩阵为基础,其指的是所有的高频率的关键词出现在相关来源文献中的一种情况。接下来把得出的词篇矩阵导入进SPSS20.0,得出关键词的相似矩阵和聚类树状图。最后,运用SPSS20.0对相似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绘制出关键词知识图谱,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说明。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关键词词频统计及分析

418篇有效文献的关键词总词频为1863次,对标准化的31个关键词进行排序,结果见表 1。

将30个关键词构成的相异系数矩阵导入SPSS20.0,选择 ALSCAL 多维尺度分析,标准化方法选择Z分数,并以 Euclidean 距离为度量模型。把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综合,从而描绘出教师职业倦怠热点知识图谱,如图 1 所示。

表 1 31个高频关键词分析(频次

长白猪第一胎和第二胎产仔数与第三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白猪第一胎与第二胎(P<0.01)以及第三胎与第二胎(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大二元猪第一胎和第二胎与第三胎(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二)高频关键词的 Ochiia 系数相异矩阵及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各关键词分别与职业倦怠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教师(0.353)、高校教师(0.308)、对策(0.255)、影响因素(0.232)、中小学教师(0.216)、教师职业倦怠(0.019)。这表明在已经公开发表过的相关学术文献中,作者们经常把“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高校教师”“影响因素”“对策”结合起来论述的学术成果比与其他四种关键词结合的学术成果更多。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职业倦怠”与“教师”“高校教师”经常一起出现在学术论文中,“职业倦怠”和“对策”“影响因素”也较多地一起出现在学术研究中。

表 2高频关键词 Ochiia相似系数矩阵(部分)

为进一步探讨关键词彼此之间的关系,采用BICOMB软件对31个关键词进行分析,生成词频矩阵。然后,把词频矩阵导入SPSS20.0,选取Ochiia系数把词篇矩阵转化为相似矩阵。在相似矩阵中,数值越接近于1,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相近,相似的程度越高;数值越接近于0,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远,相似度越低,结果见表2。

(三)高频关键词聚类图及分析

运用SPSS20.0对词篇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生成关键词相似矩阵和树状图。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原理主要是以这些关键词两两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共词)为分析对象,利用聚类的统计学方法,把关联密切的关键词聚集在一起形成类团。关键词聚类分析时,先以最有影响的关键词(种子关键词)生成聚类;再由聚类中的种子关键词及相邻的关键词再组成一个新的聚类[3]。关键词越相似,它们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较远[4]。采用SPSS20.0对关键词相似系数矩阵进行系统逐次聚类分析,得到的聚类结果见表 3。

表 3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种类4为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策略研究,包括“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心理资本”等7个关键词。研究显示,一直以来我国虽然在舆论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支持,但是并没有建立有效完善的支持系统,因此需要成立相应的教师心理辅导机构为教师及时有效地解决心理上的问题,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实际问题;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社会支持,从而使教师的问题能够得到公众的客观评价和支持[14]。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心理资本都会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作为一种积极感受的态度倾向,能够直接影响工作态度和教师的行为[15],而通过工作满意度的提升所激发与调动的人际心理资本,因其更主要涉及的是一些保持人际和谐、获得社会支持的心理资源,对完成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类需要教师群体合作、教师与家长配合的工作任务来说,社会支持的获得有助于提升工作绩效而获得成就感[16]。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提升对工作的满意度,适当减压,提升职业幸福感,减少职业倦怠。

种类2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包括“成因”“对策”“高校”等14个关键词。以往研究认为,高校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人群,承担着艰巨的重任,肩负着服务社会和钻研科研的重要责任,看似轻松悠闲的工作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么容易。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大,社会责任重,同时对自我的期望值较高,因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6]。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不是一时形成的,是由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等多方面造成的。高校教师不仅承担教学的任务,同时艰巨的科研任务也是高校对教师的重要考核指标。学校管理的不完善加上教师繁重的工作,会影响教师对职业本身的热情,从而逐渐产生职业倦怠。一些教师的心理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工作上带来的挫败感可能会打击教师的自信心[7]。针对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及其原因,研究者提出应该从以下方面干预:第一,创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环境。根据调查结果,不良的社会环境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教师动机的激发、需要的满足和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应该创造有利于师德建设的和谐友爱的环境,帮助教师解决他们遇到的困惑,从不同的方面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支持力度,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降低教师职业倦怠感,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感[8]。第二,高校教师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坦然去应对工作生活中所有的压力和挑战,正确认识压力,乐观积极地迎接挑战。同时教师需在自我疏导、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等方面加强学习,从根源上消除职业倦怠带给身心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9]

从图1 可以看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领域2)主要集中在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向心度和密度较高,是我国近十年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主要位于第二象限的教师职业倦怠相关研究(领域3),各个关键词之间呈现一种松散的状态,表明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主要位于第三象限的教师职业倦怠缓解策略研究(领域4)相对也是呈现一种松散的状态,表明还需要加大在此方面的研究力度,提出更多有效的缓解职业倦怠的措施和策略。位于第三、四象限的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领域1)表明在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中处于边缘地位。

种类3为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包括“职业压力”“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等8个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甚至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因此,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需逐步引起重视和关注。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与教师处理问题与压力的方法有极大的关系。有学者指出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显著相关。[10]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有重要影响。[11]当个体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去面对工作上的压力时,职业倦怠会降低;反之,如果采取的是消极的应对策略则会产生倦怠的心理。[12]根据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与隐藏的问题,学者提出教师应该培养解决问题、求助他人等成熟有效的应对方式,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减少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当感受到工作压力的时候,个体可以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减少情感上的冷漠和低成就感的目标[13]

种类1为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包括“职业”“疲劳”2个关键词。该方面研究的总体结论表现为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极度的疲劳状态,甚至有的教师对教学已经失去了热情和兴趣。教师职业本身是属于一种助人的行业,由于其属性会遇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期望,从而会让教师产生职业疲劳,进而职业倦怠逐步加深。职业倦怠直接导致教师在工作上消极应对,同时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也会随之下降。国外学者将职业倦怠分为三个部分: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感觉自己的工作毫无价值、对自我进行贬低)。职业倦怠在各类人群中都普遍存在。[5]社会的快速转型让教师必须适应现实的教育教学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高校教师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关注教师的身心发展状况,减轻教师职业倦怠迫在眉睫。

从表1可以初步了解到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集中领域和趋势。具体为,前10个高频关键词依次分别为:职业倦怠(246)、教师职业倦怠(47) 、教师(40)、高校教师(29)、对策(18)、影响因素(17)、中小学教师(17)、高校(17)、社会支持(16)、职业压力(15),且前10个关键词词频均大于10,剩下的21个高频关键词词频均大于或等于6。这一结果初步显示了近十年来我国教师职业倦怠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如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方面。如果需要发现高频关键词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信息,那么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分析

从式(3)可知,变压器效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对磁通门信号来说是非常大的噪声来源,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选择如图1所示的差分结构磁通门传感器,该结构上下两个铁芯参数完全对称,激励线圈反向串联,因此激励绕组在磁芯中产生的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被测磁场在两铁芯中分量大小方向均相同。所以在检测线圈上,激励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互相抵消,而被测磁场呈两倍效果,则检测线圈上的感应电动势可表示为: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世界环境和生态都在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森林破坏问题也在日益加重,森林保护刻不容缓。而森林保护作为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我们需要努力做好的一个关键举措,但是目前我国森林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生态发展中的阻碍,我们必须尽快去解决这些问题。

图 1教师职业倦怠热点知识图谱

四、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发展方向

通过对CNKI 418篇以教师职业倦怠主题的核心期刊论文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基于近年来我国教师职业倦怠心理逐渐加剧的实际情况,到底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真正帮助教师减少压力、缓解紧张、降低焦虑和避免无助,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也是我们下一步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二,前期学者从宏观层面提出了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如何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对减轻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进行有效评估,需要加强研究和挖掘。

同时,还需要抑制一些真菌和虫害,因为它们可能会对土壤中的营养素造成威胁。在过去的10年里,当地专家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努力设法提升土壤的养分,为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第三,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形式,大多以高校和个人各自研究为主,未来须加强职业倦怠的合作研究,开展团队联合对某一学术领域进行渐进的、系统的、深层次的研究,共同研发促进有效降低职业倦怠的策略。

第四,教师职业倦怠的跨文化研究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过程、原因、具体表现等有待进一步发掘,根据跨文化差异提出更为有效的干预方案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五,在研究方法上,未来的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可以采取多特质—多方法、实验研究及追踪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 邵来成, 高峰勤.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50(4):150-153.

[2] KALLIATH T J, DRISCOLL M P, GILLESPIE D F, et al. A test of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in three samples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J]. Work & Stress, 2000, 14(1):35-50.

[3] 郭文斌, 方俊明, 陈秋珠. 基于关键词共词分析的我国自闭症热点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9(1):128-132.

[4] 郭文斌, 周念丽, 方俊明. 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J]. 学前教育研究, 2014(1):11-18.

[5] 李昌庆.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元分析[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1(3):10-13.

[6] 王华.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探讨——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升的视角[J]. 理论导刊, 2011(7):98-100.

[7] 王曼, 李玉禄.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与干预对策[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3(6):109-111.

[8] 方达.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0(24):52-53.

[9] 李占辉, 魏莲.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来自河北省的调查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 2013(11):45-47.

[10] 袁贵勇. 中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 行政科学论坛, 2008, 22(6):122-125.

[11] 刘毅, 吴宇驹, 邢强. 教师应对方式影响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的中介效应[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30(5):36-40.

[12] 李永鑫, 杨淑芸. 教师工作倦怠及其干预[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21):55-57.

[13] 陈衍. 对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关系的调查[J]. 职教论坛, 2011(23):87-89.

[14] 魏青. 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 27(11):226-228.

[15] 胡晰, 毛晋平,等. 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 23(9):1334-1337.

[16] 唐晨, 毛晋平, 谭美金. 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倦怠的关系: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5):702-705.

The Status Quo and Trend of Research on Teacher Burnout :On the Basis of the 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of 418Papers from CNKI

DU Qizhi 1,CAI Xiaodan 1,Yang Hui 2,TIAN Daowen 2,LIAO Chuanjing 2

(1. No. 58 Middle School of Wenzhou,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China;2.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China)

Abstract : To understand the hot spot and trend of teacher burnout, BICOMB 2.0 and SPSS20.0 were used to analyze 418 papers from CNKI. The time limit was from 2007 to 2018. The research methods were co-word analysis and multidimensional scal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acher burnout mainly centers on four themes including the performance of teacher burnout,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teacher burnout,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teacher burnout, and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teacher burnout.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are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intervention of teacher burnout, enhancing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job burnou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ross-cultural system, perfecting the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 burnout, and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experimental and follow-up studies.

Key words : keyword; co-word analysis; teacher burnout; knowledge map

doi :10.3969/j .issn .2095-5642.2019.08.045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 5642( 2019) 08- 0045- 06

*收稿日期 :2019-02-26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温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EAP模式的探索与评估”(WS2017005)

作者简介: 都奇志(1969—),男,山东淄博人,中学高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蔡晓丹(1975—),女,浙江瑞安人,中学一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杨 惠(1992—),女,重庆人,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田道文(1995—),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廖传景(1974—),男,浙江苍南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实习编辑:钟婧怡 责任校对:安 炘)

标签:;  ;  ;  ;  ;  ;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NKI418篇核心期刊论文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