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现象在英语话语模式中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论文_禹翠翠

性别差异现象在英语话语模式中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论文_禹翠翠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昆明市 650500)

摘要:言语性别差异是男女两性在获得和使用语言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这种特性差异在英语会话模式中表现地尤为明显。立足于英语语言结构层面,不难发现男女在语音语调音韵视角、语言词汇选词视角和形式结构句法视角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明显的话语选用特征和交际模式差异。就异性偏差而言,这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地位、两性的角色分工以及生理、心理等因素是密切分不开的。本文以性别差异为主线,系统分析英语性别差异在音韵、词汇、句法、话语表达方式等结构层面上的差异,借以通过英语话语模式中的性别差异分析,深入探究这些差异形成的内外部原因。

关键词:性别差异;英语会话模式;话语选用特征;内外因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折射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性别差异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英语语言表达方式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关于此项研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备受学术界关注,60年代发展势头则更为显烈。

当时,语言学者们试图把语言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应用于研究使用中的语言,他们运用社会语言学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对男女两性语言的特点与差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之后,随着西方妇女解放和女权主义的兴起以及社会语言学的诞生与发展,语言和性别问题成为不少语言学家感兴趣和研究的课题之一,使得这个问题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了更全面、更充分、更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立足于整体性视角,介绍英语性别差异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理论;第二部分系统分析了英语性别差异在音韵、词汇、句法、话语表达方式等结构层面上的差异表现;第三部分在立足性别差异分析的基础上,简要探究了这些差异形成的内外部原因;第四部分对本论题做了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结。

二、英语性别差异的表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折射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顺承性产物,言语性别差异在男女两性获得和使用语言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特性差异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属性之中。本部分主要集中探索性别特性差异在英语会话模式中的具体表现,以求通过系统性的英语话语模式性别差异分析,进一步探究这些差异形成的内外部原因。以下我们主要从音韵、词汇、句法以及言语表达方式四个层面来探讨性别差异在英语话语模式中的表现。

(一)音韵层面

性别差异在发音方面的表现,集中体现在女子英语发音形式标准纯正这一点上。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接受拼写决定发音的准则,女性同与她们年龄教育、社会阶层相仿的男性相比,发音更标准、规范。女性发音比较谨慎清晰,并乐意向标准音靠拢。而男性发音则比较随意,主观意识性较强。例如,以字母“h”开头的单词,[h]音经常被男性省去,于是 “house”变成了“ouse” ; “hold” 变成了“old”。语调方面,男女的差异则体现地更为明显。首先,升调是女性话语模式的典型特征。一般来说,女性说话喜用升调,韵律起伏多样,并富有表现力,而男性讲话时多用降调,语调变化频率少,话语模式趋于平稳。这是因为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情感易于外露,情绪波动大,所以在日常交际中喜用抑扬起伏的语调。而男性情感趋于含蓄,情绪波动小,因此语调变化幅度远不及女性。

(二)词汇层面

男女在英语词汇使用上的差异也屡见不鲜。总体来说,女性的词汇使用要比男性更具丰富多样性。首先,在颜色的表达和感知上,女性比男性更具灵敏度,这一点在她们表述色彩的区分度与精细度上体现地尤为明显,如: azure(天蓝色),mauve(淡紫色),khaki(卡其色)等,这些都是女性善用的色彩表达。其次,女性喜用诸如“lovely,cute,darling”等字眼,而男性更注重话语的实质性表达,很少使用这些词汇。另外,在英语中,女性喜用特定的表达方式加强效果,例如:“He is so charming; This is quite wonderful ”; “It is very lovely”;而男性常常只用“good,well”等平淡的字眼来加强效果。最后,男女的性别差异还体现在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使用上。女性更注重语言的文雅性,极少使用辱骂性的语言,即便是要发泄,也是使用与此类似的弱化形式来代替,如用“My Goodness”代替“God”;用“Oh,shoot”代替“Shit”。此外,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委婉语的使用。像与“blue days”,“answer nature’s call”类似的表达方式在女性群体中则相对常见。相对于女性而言,男性的话语表达模式则更具随意性。他们在生气时往往会频繁性地使用辱骂性的言语来宣泄内心的愤懑,甚至心情愉悦时,也会以一些戏谑性的脏话或不文雅的笑话来调节气氛;此外,男性对于一些隐秘的两性话题也常常不予避讳,不论是在私下还是公共场所,男性的话语选用模式较之女性都具有更大程度上的主观随意性。

(三)句法层面

在句法层面上,对反意疑问句的使用是男女有别的另一大特征。反义疑问句被广泛地看作是“女性语言”,因为女性在日常交际中使用反意疑问句的概率要远远高于男性。比如在超市选购商品时,丈夫对妻子说:“That is better”,而妻子在表达同一看法时,却往往会说:“That is better,isn’t it?”。女性频繁地使用这一句式,一方面表现出她们谦和、有礼貌,同时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们缺乏自信、犹豫不决的性格特征。而男性在表达同一观点或看法时,喜用陈述问句或省略句,这样一来,语气的确定性就比较强硬。男女在使用祈使句方面也有区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情况下,男性倾向于采用直截了当的命令式,如他们会说:“Close the door” 或“put it there”,而女性则喜欢使用带may, could,would等情态动词的句子来建议别人去做某事,尽量避免使用单纯命令式的语言。另外,较之男性,女性还较多地使用调节式结构,如“I think”,“I mean” 以及 “well,perhaps”等不确定性表达。这类话语模式一方面表明说话者对己所言缺乏把握,同时借此停顿方式舒缓语气,有迟疑或试探的意味。

(四)言语表达方式层面

两性在会话题材的选择上也各有其倾向性:女性往往在谈话内容上较多关注社交情感、婚姻家庭等私人领域内容,男性则较为关注政治新闻、军事体育等公众性领域。在公开场合,男性话多,女性话少;在私下场合则情况反之。在交际中女性话语倾向于合作,男性则更倾向于竞争。女性通常以提问的方式参与交谈,很少打断他人发言,善用言语建立和维系关系,达成共识。而男性则喜用言语宣示主权,更易打断他人交谈,夺取话语发言权,以确保自身占据主导地位。

在听话时,女性对别人的发言常作出积极回应,不时用“uh-huh,hum”等来表明自己在倾听,相反男性则用那种咄咄逼人的词汇,如“oh,yeah”来表示赞同。男女在话语量上也有差异,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比男性话多。据研究表明,在多数社交场合,男性话语量明显多于女性,特别是涉及到两性话题时,男性则表现得更为健谈,而女性常处于静默或聆听的状态。

三、男女语言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

语言,作为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反映了决定男女语言使用的社会因素结构。性别差异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产物,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也是各种文化所特有的客观性现象。这种社会现象的形成,与行为主体生理心理、社会地位以及特定的角色分工等是密切分不开的。

(一)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据生理学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分化与发展存在个体性差异。从婴幼儿开始,女孩就在言语方面占优势,她们比男孩说话早,发音更清晰,语法错误更少,说的句子也更长,甚至到青春期乃至成年期,这种语言优势也一直赶超男性。相对于女性而言,男性的逻辑思辨能力更强,他们理性内敛、不易冲动,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手,所以素有“女性话多、不及重点;男性寡言,落到实处”的论断。

心理学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心理构造机制不尽相同。心理方面,青春期发育以后,男孩变得敢于冒险,喜欢逞强,果敢决绝,不重细节。而女孩则变得文静怯懦,情感细腻,优柔寡断且缺乏信心。这些心理特点也导致了男女在言语上的不同性体现。如对男性而言,话语目标是解决问题,而非情感诉求,所以语言表达比较直接。而在女性看来,话语目标是表达感受、寻求认同,所以女性在会话交流中,使用间接婉转的方式居多。

(二)社会地位因素

长久以来,男性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处于统治地位,女性被看作是男性的附属品,处于从属地位。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语言自然也体现了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别。东西方文化在社会分工方面,都是男主女从,这种分化模式暗示了男性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以及女性的附属角色,这是造成两性语言差异的根本原因。社会对男性喧哗无礼,举止不端采取包容态度,而要求女性遵循固有法则,言行举止文雅得体。此外,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仍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这种社会模式的存在不可避免地阻碍多数女性才能的正常发挥,使其地位保障受限。这种尴尬而不得进退的社会局势,使得多数女性对语言标志作用的表述更为敏感,以期通过强化标准语言来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这也正是女性语言标准度远远高于男性的内在化表现。

(三)男女角色分工的差异

由于性别差异,男女两性在社会实践中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般来说,社会期待女性勤俭持家,关爱家庭,专心充当贤内助的角色。同等而言,社会则期待男性积极进取,事业有成,成为家庭的核心支柱。这种期待和诉求以固化模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形成一张浩大无疆的分隔网,使人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依照这些模式去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因此,在指导孩子说话和待人接物的学习过程中,女性不仅比男性的陪伴期长,而且更注重子女言语规范、举止得体的重要性。从古至今,由中及外,男女的社会分工角色大抵如此,即便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似乎也并未发生过任何实质根本性的变化。

四、结论

语言与社会互相依存,是折射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性别差异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产物,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也是各种文化所特有的客观性现象。立足于语言结构机制,不难发现男女在语音语调、词汇选用和句法结构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交际模式差异,很显然,这与男女生理心理、社会地位、角色分工等因素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语言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机制,通过人为交流作用,为社会群体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该在立于文化之基的同时,秉承以人为本的准则,细细体察。

参考文献

[1]郭林花.英语会话风格中的性别差异[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4):70—73.

[2]李经纬.西方语言与性别研究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11-16.

[3]杨永林.社会语言学——功能称谓性别篇[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赵蓉晖.语言与性别[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张素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英语语言的性别差异[J].平原大学学报,2008,25(1):111-113.

论文作者:禹翠翠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  ;  ;  ;  ;  ;  ;  ;  

性别差异现象在英语话语模式中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论文_禹翠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