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论文_魏恒新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论文_魏恒新

甘肃省定西公路管理局陇西公路管理段 748100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公路建设的迅猛增长,公路养护工作越来越重要。预防性养护技术不仅能有效降低沥青路面出现病害的几率,甚至可以彻底消除掉某些病害,做到把公路养护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有效提高公路的服务质量和使用寿命。本文就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也迅猛增长,公路养护工作得到了业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已经得到了公路管理部门的青睐。沥青路面的破损分为功能性损坏和结构性损坏,功能性损坏是指公路的平整度、抗滑性能的大幅度下降,使公路丧失了预定的功能,影响了行车的舒适度;结构性损坏是指路面结构局部或整体的损坏,此时路面不能够承受设计荷载。为了适当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保持沥青路面的良好性能,不断涌现出路面养护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大大地带动了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健康发展。

1养护的意义及任务

公路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和行车荷载的作用,加上前期设计、施工的缺陷,容易造成道路的使用功能下降,产生病害,中断交通,提高工程管养成本,通过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有效措施,可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等。通过采取预防性养护可以显著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保障投入资金的效益最大化,促进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需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同时对养护资金能合理分配和使用,有计划地改善道路的技术指标。预防性养护的任务包括:路基、路面、桥涵、绿化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和特殊构造物养护等。

2沥青路面的公路较为常见的问题

2.1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是沥青路面较常见的问题之一,沥青路面一般在3年~5年的寿命期都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裂缝,形状有横向的、纵向的、网状的。导致路面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问题,沥青路面由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基层,这种路面的强度较高,极易造成干燥性的收缩,从而自身就会产生裂缝,向上层反射。还有,如果沥青混合料的比例没有控制得当,混合料得不到密实的碾压效果,路面也会出现裂缝问题。除了这些质量原因外,车流量过大、负载超重也是造成路面裂缝的主要原因。

2.2车辙

车辙变形危害主要是由于沥青材料本身所造成的的。在高温的作用之下,沥青材料会逐渐变成不稳定,车辆对于沥青的不断作用使得其产生严重变形,沥青材料在受力的影响之下,存在有黏性流动,从而导致出现车辙,车辙病害对于路面质量影响巨大。

2.3路面坑槽

沥青路面出现坑槽病害也是非常普遍的,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施工质量不过关,比如路面的压实不够标准、路面铺筑厚度不足、施工中混合料配合比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是原材料的质量不过关等。二是受一些恶劣的自然因素所致,如重车、重交通的疲劳碾压以及雨水的侵袭等。所以,在施工中要严把材料质量关,加强对路面的排水及疏通工作,还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小面积的坑槽要及时挖补处治。

3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实际应用

3.1微表处技术

微表处技术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它是在稀浆封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用于车辙、疲劳裂缝、纵向和横向裂缝、泛油、松散等病害。混合料由一定级配的石屑或砂与一定密度的改性乳化沥青、100%轧碎集料、水和辅助成分组成,按照科学合理的配比拌制混合料,利用专用摊铺设备均匀摊铺于路面上的封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稀浆封层技术

沥青稀浆封层是我国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封层技术,并迅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的施工原理是以一定的比例将填料、骨料、水、乳化沥青、添加剂等进行搅拌,形态较稀、似浆状,即稀浆混合料,并根据设计的厚度及宽度在路面上进行摊铺。铺筑厚度一般在3mm~10mm之间,因此简称为稀浆封层。此工艺的主要功能是防水,耐磨,防滑,防止路面病害的发生,改善及恢复病害较轻的路面质量。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中,稀浆封层主要适用于路况较好,路面变形不大,病害较轻的路段。

3.3同步碎石封层技术

同步碎石封层通常作为沥青表层的处治,由专用的机械设备将粘结材料同步撒布到路面表层,然后通过碾压形成表面的功能层,碾压深度大约使碎石粒径的五分之三可以嵌入油层之中。该技术具有强度高、不透水、耐久性好、可修复抗滑性能等优点。在使用时,需要将原路面表层清理干净,以提高功能层与原路面结构的结合度。通过提高沥青、集料的质量,科学设计级配,正确操作摊铺设备可有效提高撒布质量,适用于交通量较大的公路。

3.4裂缝修补技术

在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中,裂缝修补技术是针对小裂缝而言的,因为中、大型裂缝已属于路面的修复范畴。近年来,裂缝修补技术已经广泛地被应用,在技术上也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从以往的改性沥青填缝,到现在的开槽后用专业灌缝胶修补或直接用自粘压缝带粘贴工艺,以及先灌后贴工艺等。裂缝修补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避免裂缝次生路面病害的恶性发展,经过实际的检验,既能够承受高强度降雨的考验,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效果,对交通环境的保持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前景亦是广阔的。

3.5开普封层技术

开普封层技术也适用于路面疲劳裂缝、纵向和横向裂缝、松散等病害。施工中,先将碎石摊铺于底层,再有机结合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的处理方法,从而提高了路面的抗拉强度和黏结性能,延缓了路面开裂速度,避免路表水下渗,施工方便、速度快。

3.6雾封层技术的应用

雾封层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沥青路面的表层均匀地喷洒一层防护剂,这层防护剂的主要成分是沥青或改性沥青,从而起到防护膜的作用,对路面起到良好的封水防护作用,有效地防止路面受外界的破坏,提高了沥青路面的承载力及抗摩擦力。这一技术的实施不用破坏原有的路面,又能够同时提高原路面的整体性能,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在以上的预防性养护工艺实施前如能对原有路面出现的病害进行针对性的处治后再实施效果会更好。如:坑槽采取精准挖补,纵横裂缝采用贴缝、灌缝的工艺(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处治,局部重龟网裂采用刷油的方法先期处治等。

3.7沥青再生技术

沥青再生技术可以分为热再生和冷再生,而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作为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路面材料,降低养护成本,施工速度快,可有效改变路面状况指数差、横向力系数不足的状况,但是路面强度指数较差时要禁用。按照摊铺工艺可以分为表层再生、复拌再生、重铺再生。表层再生可以清除表面变形、车辙、龟裂等;复拌再生可以有效处治50mm内的路面病害;重铺再生可以改善路面的整体使用状况。

结语

近几年,我国的公路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总结出许多的预防性养护对策。但是在众多的对策中作出选择就必须先进行路面预养护的适用性判断,以保证实施的效果。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措施能够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增加公路的安全性系数。合理地实施预防性养护措施,又能够相对地降低公路的养护成本。所以说,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是科学的体现,有效地增加公路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韦玉冰.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研究[J].民营科技,2015(10):49-51.

[2]关晓静.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8):23.

[3]高敏,姚仲阳.关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0).

论文作者:魏恒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论文_魏恒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