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的环境保护与环境技术转让_环境保护论文

泰国的环境保护与环境技术转让_环境保护论文

泰国的环境保护与环境技术转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泰国论文,技术转让论文,环境保护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其中,泰国、菲律宾等国的经济发展导致了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贫富差距的扩大,带来了种种社会问题,使环境迅速地受到了破坏。泰国的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及大规模森林破坏等已从地区环境问题扩大到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

本文根据在泰国曼谷市的实地调查和有关资料,对泰国国内环境问题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进行了研究。此外,还调查了泰国的环保活动情况,分析了围绕其周边环境的各种形势。

一、泰国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及历史背景

1.泰国的环境概况

泰国大体上位于印度支那半岛的中央,国土面积约有日本的1.4 倍,为51.311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占40%,约为日本的4倍。泰国的人口数量1994年底为5909.5万人(按政府临时规定的推算值,1996年为6000.5万人),自1967年实施第二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抑制人口政策以来,人口增长率从70年代的2%下降到90年代的1%。其中曼谷人口1994年底为5584226人,人口进一步集中化了。

泰国1981年至1995年经济结构的变化如表1所示。从该表可以看出,作为农业国的泰国农林渔业的就业人数在15年间从71.9%减少到53.3%,骤减了18.6%,而制造业、商业及建筑业等则有了增加。

表1 各产业就业人数构成比 (单位:%)

年份 总计 农林渔业 制造业

商业 服务业

1981100.0

71.9 7.1 8.4

8.4

1987100.0

62.210.0 10.9 10.8

1993100.0

57.112.4 11.4 10.7

1995100.0

53.313.8 12.7 11.0

年份建筑业运输业 电力煤气矿业

1981 1.91.60.30.3

1987 2.72.50.50.4

1993 5.12.70.40.2

1995 5.33.20.50.2

2.泰国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特征

泰国的环境问题是:在农、山村地区,森林采伐及由此引起的洪水发生;在城市地区,城市化和产业发展所导致的水质污染和大气污染的严重化。此外,在城市地区,因贫富差距发生的贫民窟化等社会环境问题也已表面化。

(1)农、山村地区的环境状况

农、山村地区最显著的环境问题是森林的过度采伐。森林采伐的主要原因是开垦耕地、建造住宅、木材搬出等。尤其是开垦耕地造成的森林采伐占最大规模。战后,大米一直是泰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在2000万吨的稻谷收成中约有40%用于出口,占世界大米市场的约40%。1985年以后,工业产品出口超过了农产品出口。其间,在泰国政府的大米增产政策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森林采伐,并开垦为耕地。水稻分为单季稻和双季稻,单季稻占了全部的90%以上。在洪水期水深超过2米时, 稻穗常露出水面,收获期人们乘船仅摘取稻穗。因此无须喷洒农药和实行机械化,平均劳动生产率极高。因此泰国大米是全世界最便宜的。但年劳动开工率极低,农业收入1991/92年仅为11000铢。而城市地区的工商业工资为58400铢,农业收入还不满工商业工资的五分之一。

泰国国内的森林面积从1975年的21800万公顷减至1992年的14574万公顷,减少到占国土总面积的26.3%。另一方面,耕地面积从1964年的1100万公顷扩大到2400万公顷。1990年森林采伐受到禁止,1996年泰国成了木材进口国。民间企业虽进行用于建材和纸浆的桉树的栽培,但恢复森林的政策却迟迟没有实施。为此,在过度采伐森林的影响下,尤其是城市周边遭受洪水灾害的次数增多,且趋于严重。

(2)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

①人口集中与城市结构的变化

泰国首都曼谷是一个环壕城墙都市,其周围是乡村田园。19世纪后半期加强了贸易城市的功能。这里的主要交通系统是水路,甚至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据说1941年之前曼谷周围有64条运河,其对岸地区的吞武里有31条运河。由于泰国最大的出口商品大米从曼谷运出,碾米厂大部分都集中在曼谷。曼谷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保留了旧城市形态,在城墙外面建设了商业区和住宅,作为泰国的首都发展起来。

泰国在第5个国家经济发展计划(1982—1986 年)中以从农业国转换为工业国为目标,在80年代后半期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达10%的高经济增长。在此期间,由于工业化集中于曼谷,同时也产生了人口的过密化。在曼谷,1970年人口占全国的8.9%左右,1994年为588万人,已占9.4%,首都地区人口达到了880万人左右。此间,由民间投资的城市开发和大楼建设等相当活跃,但作为公共事业的公路、交通工具、下水道及治水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备却大大地落后了。

②曼谷的城市型复合环境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尤其表现于曼谷市内慢性化的交通堵塞。在国际城市曼谷没有市内轨道交通网,90年代市内干线道路的平均行驶速度为8.1公里/小时。这是因为全国约有40%的汽车集中于曼谷, 车辆注册数量在过去10年期间以10%的速度增加。与此相反,传统的船运交通已不断减少,运河虽被填筑用于公路建设,但仍赶不上汽车数量的增加。为了解决深刻化的交通环境问题,目前正急速地进行单轨铁路、地铁、高速铁路及高速公路等的建设。

曼谷的水质污浊是由于家庭排水和工厂排水的污染造成的。现在,下水处理场仅靠希普拉耶处理场进行处理,大部分下水未经处理便通过导管流入称为库隆的运河。为此,伴随着库隆恶臭的水质污染已成为严重的问题。运河地带本来因物质循环具有很高的自然净化能力,因此未处理水也能得到有机的分解净化。但是,随着人口的集中,废水处理能力已经超过了自然的循环能力,现在库隆的水质中溶解氧浓度已接近于零。下水道设施以观光场所为中心已逐渐得到配备,但城市地区因人口过密化导致水质污浊的对策迟迟没有实施。集中于曼谷的跨国公司的排水处理设施较为完善,但中小企业的排水设施仍很落后。

如上所述,泰国在随着经济增长的城市化中已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环境问题。尤其是曼谷与发达国家一样,大气污染、水质污浊及垃圾问题等城市问题日趋严重。

此外,由于在急速的城市发展当中产生了严重的贫富差距,以至形成了贫民窟,成为深刻的社会环境问题。根据曼谷首都地区厅(BMA )和住宅公司(NHA)的调查,泰国全国约有33 万个家庭居住在贫民窟里。其中,曼谷有27万个家庭居住在环境极其恶劣的贫民窟中。

二、泰国的公害问题与持续经济发展的现状

随着泰国经济与日本的关系日趋密切,援助公害也已成为问题。巨额的日本资金已造成多起发生于泰国各地的大规模环境破坏事件。其典型事例是水库建设。而在泰国北部的南邦,大规模火力发电站所造成的大气污染也已相当严重。

1987年泰国政府作为促进收入分配和农村就业的重要手段将工业区扩大到边远地区,旨在1999年之前在41个县建成54个工业区。在此期间,北部工业区等因有害废物的废弃和焚烧,发生了工业区的居民健康和环境问题。

1.泰国的大气污染问题

作为推测各国对大气污染认识到何种程度的一个指标,有该国设定的污染物质排放基准。例如,就硫氧化物看,中国(贵阳)为0.45mg/m[3]、 印度(豪拉)为0.14mg/m[ 3] , 而泰国(曼谷)为0.03mg/m[3];就氮氧化物看,中国(北京)为0.11、印度(豪拉)为0.17,而泰国为0.06,可见泰国的环境限制基准未必很宽松。

泰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来自运输部门。骤增的汽车和摩托车导致了慢性的交通堵塞,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浮游粒子状物质的浓度均显示出很高的测定值。泰国因不设汽车年检制度,保养不良的汽车等所排出的废气很多,又因含铅汽油是主要燃料,大气中铅浓度居高不下。自1991年无铅汽油出售以后,铅浓度降低了不少。

曼谷的工业地带所发生的大气污染因以褐煤、亚铅为燃料的发电站排出的硫氧化物而日趋严重了。此外,在泰国北部南邦县的大规模火力发电站周边的村落还发生了硫氧化物等所导致的呼吸器疾病等。在该发电站,由于褐煤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煤灰、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而且酸性雨也很严重。居住在距火力发电站约5~10 公里地区的居民出现了呼吸困难、头疼、呕吐等症状,并发生了农作物和热带雨林等叶子变色、耕牛死亡等事态。对此,1992年举行了居民运动,认定了300 名受害者,让政府支付医疗费和赔偿金、在村中设置了监听站。而且签署了大气污染超过某基准值时终止发电的协议。

1995年,国家环境委员会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铅、浮游粒子状物质制定了新的综合性大气环境基准。在这些发电站,利用吸尘装置及脱硫装置等基础处理技术来解决污染,但因环境装置过大,今后还有待以清洁生产技术来对付。

2.泰国的水环境

昭披耶河和湄公河是泰国的主要河流,是中央平原地区农业用水和物资运输等市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水域。昭披耶河流过首都曼谷,流入泰国湾,形成了巨大的三角地带。湄公河流过与老挝交界的边境。由于近年来迅速的城市开发,这些河流的水质因生活排水和工厂排水而受到污染,河口附近的污浊尤为严重。此外,曼谷等地有许多水上交通用的运河,但随着公路交通网的发达,很多运河被填平,不易排水,雨季很容易发生洪水。

就湖沼来看,南部有泰国最大的宋卡湖。南部是汽水域,而北部是淡水域。由于生活排水的流入,这些水域形成了过营养化状态。海域随着昭披耶河水和排水的流入,其水质污浊已成问题。而在泰国湾内,运输船造成了油污染问题。

水质污染的最大原因是生活废水和工厂废水的无处理排放。排往昭披耶河的污浊物质中有四分之三是生活废水、四分之一是工厂废水。工厂设施局劝告所有工厂都要设置排水处理设施,但许多中小企业因缺少资金,无法应付。为此,现行的法律仅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工厂和新工厂。

如表2所示,泰国的水质环境基准按水域类型分为5个等级;表3 则按水域类型列示了表层

表2 按水用途分类的水域类型

类型表层水的状态利用水的状况和目的

1极其清洁 生物可在自然状态下繁殖,适合于

生态保护,仅做一般的水处理(消

除病原菌等)便可用作饮用水.

2非常清洁 适合于水生生物的保护、 渔业、

休闲,仅做一般的处理便可用作饮

用水.

3 清洁

适用于农业用水,仅做一般的处理

便可用作饮用水.

4稍微清洁 适合于工业用水及其他活动所需

的用水,进行高度处理后才可用作

饮用水.

51~4以外 航行用.

表3 各种水域类型的表层水质基准值

项目 单位 统计值

1.温度

℃ -

2.PH - -

3.溶解氧 mg/l20%

4.生化需氧量[(2)]mg/l80%

5.大肠菌群数

。 全部菌群数MPN/100 80%

。 粪便性菌 MPN/100 80%

6.NO3-Nmg/l

最大容许量

7.NH3-Nmg/l

最大容许量

8.酚mg/l

最大容许量

9.铜mg/l

最大容许量

10.镍mg/l

最大容许量

11.锰mg/l

最大容许量

12.亚铅 mg/l

最大容许量

13.镉mg/l

最大容许量

14.六元铬mg/l

最大容许量

15.铅mg/l

最大容许量

16.水银 mg/l

最大容许量

17.砒霜 mg/l

最大容许量

18.氰mg/l

最大容许量

19.放射能

。α射线总量 贝克勒尔

最大容许量

。β射线总量最大容许量

20.农药 mg/l

最大容许量

。 滴滴涕

μg/l

最大容许量

。γ六六六 μg/l

最大容许量

。狄氏剂μg/l

最大容许量

。艾氏剂μg/l

最大容许量

。七氯和环氧七氯μg/l

最大容许量

。异狄氏剂 μg/l

最大容许量

水域类别基准值

项目

1

23 4

5

1.温度 n

n'

n'n' -

2.PH

n 5-9 5-9

5-9 -

3.溶解氧

n

64 2 -

4.生化需氧量[(2)] n 1.5 2.0

4.0 -

5.大肠菌群数

。 全部菌群数 5.000

20.000 - -

。 粪便性菌1.0004.000 - -

6.NO3-N

n

5.0 5.0 5.0 -

7.NH3-N

n

0.5 0.5 0.5 -

8.酚

n 0.0050.0050.005 -

9.铜

n 0.1 0.1 0.1 -

10.镍

n 0.1 0.1 0.1 -

11.锰

n 1.0 1.0 1.0 -

12.亚铅 n 1.0 1.0 1.0 -

13.镉

n ←0.005[(3)] 0.05[(4)]→ -

14.六元铬

n 0.05 0.05 0.05 -

15.铅

n 0.05 0.05 0.05 -

16.水银 n0.0020.0020.002 -

17.砒霜 n 0.01 0.01 0.01 -

18.氰

n0.0050.0050.005

19.放射能

。α射线总量n 0.1 0.1 0.1 -

。β射线总量n 1.0 1.0 1.0 -

20.农药 n 0.05 0.05 0.05 -

。 滴滴涕

n 1.0 1.0 1.0 -

。γ六六六 n 0.02 0.02 0.02 -

。狄氏剂n 0.1 0.1 0.1 -

。艾氏剂n 0.1 0.1 0.1 -

。七氯和环氧七氯n 0.2 0.2 0.2 -

。异狄氏剂 n │←未检出 →│ -

注:(1)参照表2。

(2)在5天期间内根据20℃的条件测定。

(3)硬度未满100mg/1(CaCO[,3])时。

(4)硬度在100mg/1(CaCO[,3])以上时。

n:自然状态(n’:在自然的状态下不变到3℃以上。

一:无基准。

水质基准。

3.重金属污染

在昭披耶河和湄公河等主要河流,工厂排水所造成的水质污浊很严重,甚至出现鱼类死亡。在这些河川流入的海岸地区,尤其从乌贼、章鱼等软体动物身上检出了高浓度的重金属类、镉、水银等。为了对付这种情况,自1990年起工业部工业局已经致力于以电镀工业为主的含重金属废水及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以提高处理能力。

在泰国南部的矿山地区,发生了因贵金属采掘和精炼等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泰国环保研究中心对生息于泰国南部的花托小绿宝石螺体内的重金属进行了调查,已确认有亚铅、镁、铜、铬、镍、镉等污染。此外,泰国政府还检验出鱼介类体内有高浓度的砒霜。在洛坤,因砒霜污染发生了砒霜中毒事件;在北大年湾,铅污染已成问题。

三、泰国的有害废物问题

泰国自1961年实行第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以来一直推行着产业的工业化。80年代前后,水及大气等的污染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以至泰国政府于1992年制定了全面限制环境污染的新的法制,实施了国家环境质量改善保护法、工厂法、(新)公共卫生法、保护城市清洁秩序法、危险物质限制法等。

泰国因签署了关于有害废物移往国外的巴塞尔条约,废物均在本国处理。现在,工业废物年排出量约为200万吨,其中75 %是泥状及固体状的重金属。劳动工业部为了处理这些工业废物,于1988年设置了一个废物处理设施(处理能力:11万吨/年)。

另一方面,城市地区的一般废物未经处理便全部还原土壤。虽然热带地区微生物分解速度很快,但还存在着苍蝇的繁殖及对野鸟的影响等公共卫生上的重大课题。

但是,针对随着工业化的进展而增加的工业废物、尤其是有害废物的对策并没有什么改进。泰国政府于1992年制定了危险物质限制法,还制定了抑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污染物质及废物的工业部规定等,对工业废物造成的水质污染等实施了相应的限制措施。但从基本观点来看,限制和管理所有有害废物的综合性法制仍不健全。

另外,根据该国污染对策局的推算, 有害废物的未来发生量如表4所示。其1991年的有害废物发生量约为93万吨,但根据日本通商产业省的调查资料,1991年泰国有害废物的排出量约为200万吨,其70 %是含有重金属的固体物质。有害废物的准确排出量姑且不论,可见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泰国的工业废物、尤其是有害工业废物的发生量正在迅速地增加。今后,与国际情况相关,有害废物的处理、处分对策已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很大的环境问题。

四、泰国的环境政策

1975年泰国政府制定了环境基本法“国家环境质量改善保护法”。根据该法律,建立了发挥行政作用的国家环境委员会,致力于环境改善。1992年新制定了国家环境质量提高保护法。在该法律下,实施了重组和强化国家环境委员会、保证居民参与的权利、援助非政府环境组织、设立环境基金、采用污染者负担原则、设置为限制公害及保护环境的6 个项目的环境质量基准、加强惩罚条例等。

而且新设了科学技术环境部。另外,在1969年制定、1992年修订的工厂法中规定了废气基准和排水基准。关于环境影响审查的法律措施1975年就已写入国家环境保护法中。现在,根据环境政策计划局的环境影响评估,从1981年开始持续实行了环境政策,在住宅、公路、旅馆建设及工厂布局等方面取得了成果。

此外,泰国的环境问题对策在1992年开始

表4 有害废物发生量的类别

废物的类别 1986年 1991年 1996年2001年

油类

106372 188254 332779589508

液体状有机物残渣 187311 522

876

泥状、固体状有机物质 3737

6674

11951 21533

泥状、固体状无机物质11655 19163

31858 53696

泥状、固体状重金属 302316 536322 946565

1658192

溶媒类 19760 36163

66532124306

酸性废物18505 31432

53793 46105

碱性废物 5760

9839

16846 29019

不特定产物 12 25 52

107

多氯联二苯 0 0

0 0

含水有机物116242 499 1037

与照片相关的废物 8820 16348

30398 57809

城市废物 7231 11787

19090 31093

感染性病原菌污染废弃46674 76078 123219200699

总计 531154 932638 1634104

2813980

注:本表中的有害废物似乎是可燃性和爆炸性、高腐蚀性、以及高反应活性的物质和毒性物质、病原性微生物黏着物等。的第7个5年计划中实施了以下这些项目。

(1)水质污浊对策

减少企业的废水排出、禁止向污染严重的地区排出废水、奖励废品再利用技术。

(2)大气、噪音对策

汽车:减少废气、提高基准、改善发动机质量、配备大规模运输系统(减轻堵塞)、降低噪音程度。

工厂:加强二氧化硫和煤灰的管理、重新配置工业区、实施煤火力发电站造成的大气污染对策。

(3 )奖励工业废物处理工业区的有害工业废物集中处理厂的建设。

泰国的经济发展与日本60~70年代的高速经济发展相比是小规模的发展。但泰国吸取了日本过去的产业型公害的悲惨教训,在工业部设置了工厂区委员会,对工厂区的排水和废物处理对策实行了严厉的限制。

此外,曼谷首都厅还实施了曼谷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浊、噪音振荡的监视和废物对策。根据调查结果,大气污染和库隆的污染状况接近于60~70年代的东京和大阪的污染状况。

而另一方面,泰国引以自豪的绿色地带正在迅速地减少。50年代森林率为60%,但1991年已降低到该数值的三分之一以下。为此,森林的保水能力已经丧失,四大河川之一的湄南河的水量急速减少,对灌溉用水、水力发电、饮用水的供给产生了影响,导致洪水频发。森林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不单单是工厂布局,因人口增加而进行的耕地开垦和住宅建设所产生的木材需求和因汽车迅速普及所进行的公路建设也是很大的因素。这种开发和森林保护的平衡对今后泰国的环境对策来说是重要的课题。

另外,从科学技术环境部的预算来看,有关环境对策的预算总额虽有所增加,但1995年占国家支出的比重比1992年减少了。泰国的环境政策并没得到健全的法制、预算措施及职员、设施等的辅助,这种现状也是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共同的课题。

标签:;  ;  ;  ;  ;  ;  

泰国的环境保护与环境技术转让_环境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