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物流卫星账户研究_国民经济论文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物流业卫星账户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入产出论文,账户论文,物流业论文,卫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重视,其统计数据也逐渐得到完善。2009年,国家发布《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GB/T 24361-2009),明确了社会物流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物流总费用、社会物流总收入、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业增加值和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但是,该体系中仍然缺乏对物流投入产出相关数据的统计。并且,由于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历年的投入产出表中都没有将物流业单列为单独的产业。这给物流业的经济效应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目前,关于物流业经济效应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利用物流总额、物流总费用、货运转运量或物流增加值等数据与GDP进行回归和协整分析(熊浩和孙有望,2010;李国刚和曹昱亮,2012;赵立波,2012)。而基于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物流业经济效应分析的还相对较少。并且,早期的研究一般直接将投入产出表中“货物运输业”“仓储业”合并为物流业(黄福华,谷汉文,2005;李冠霖,2001)。2002年以后,投入产出表中不再单列“货物运输业”,学者们就直接利用“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邮政业”来代表物流业(程永伟,2013;楚明钦,2013;梁红艳和王健,2013;盛晏,2012;张江华和李晓晨,2010;楚岩枫和刘思峰,2007)。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物流业的经济效应研究,由于缺乏相关统计数据,而直接将与运输、仓储和邮政等物流活动相关的产业合并替代物流业。然而,物流业与投入产出表中的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从内涵到外延都具有较大的区别。因此,简单利用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代替物流业进行的产业关联分析难免具有一定的偏差。亟需一种较好的物流投入产出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物流业经济效应的研究。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流活动的物流业投入产出数据调整方法,进行物流业卫星账户的构建,用来分析物流业产出和就业的相关数据和经济效应。

       二、物流卫星账户概述

       (一)物流卫星账户的概念提出

       从各个国家的统计实践来看,卫星账户的编制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不再仅仅是中心框架涵盖的范围,还包括了众多卫星账户(蒋萍,刘丹丹,王勇,2013)。特别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卫星账户进行了专门研究,比如:旅游卫星账户(TSA)等(马仪亮,2014)。

       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卫星账户概念,本文提出了物流卫星账户的概念。物流卫星账户是指在国民经济账户之外设立一个虚拟账户,按照国际统一的国民账户的分类和核算要求,将所有涉及物流的部门中由于物流而引致的产出部分分离出来,统一纳入这一虚拟账户中进行核算,这样便可以准确地测度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即经济效应),并且使物流业可以和国民账户中的其他经济部门进行比较。物流卫星账户是一种有效的分析物流业社会经济贡献的工具,它通过建立物流经济账户描述并反映物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物流卫星账户作为一个国民经济核算的工具,除了提供国民经济核算中有关物流业的准确内容与数据之外(如物流业产出和物流业就业等),从经济学意义上,它可以较全面地反映物流活动的供需情况、供需的对应与平衡问题,即:物流活动是由哪些产业提供和满足的?满足程度如何(国内生产或进口比例情况)?可以较深入地了解和分析物流需求、物流供给的总量、结构状况及市场总体均衡状况;可以核算物流业的产业规模(如物流业的产出值、就业值的总体情况),从而全面分析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此外,作为一个较全面的数据库,物流卫星账户的基础数据还可以为政府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物流卫星账户的建立,对推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完善物流统计体系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物流卫星账户的基本内容

       目前,物流统计指标体系里缺乏对物流产出和物流就业的相关指标。但是,物流经济效应的分析和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比较分析都需要物流产出和物流就业的数据。因此,本文认为物流卫星账户的基本内容为:物流产出账户和物流就业账户,并由此引出物流产出和物流就业的概念。

       1.物流产出

       通过物流卫星账户可以明确地对“物流业”的产出情况和影响力进行测算和分析。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常见分类方法,我们将物流产出分为物流直接产出和物流间接产出。

       物流业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商业等多个方面,为国民经济的许多产业部门做出了贡献,这种对物流需求的供给,使这些产业部门增加了“产出”。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解释,“物流业”的任何新的增量或产出都是由物流需求方直接消费所引起的,物流需求方的直接消耗首先导致与物流直接相关的部门产出增加,这种产出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类属于“物流业”的产出,又称为物流业直接产出。与此同时,为了满足物流需求方对直接相关部门的消耗,又使得一系列其他相关产业(部门)的产出增加这些产业就是物流活动间接相关产业,物流间接相关部门的产出增加值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解释,属于“物流经济”的产出,又称为物流业间接产出。“物流直接产出”和“物流间接产出”之和为旅游业的完全产出。

       2.物流就业

       同理,与物流产出的分析相似,物流就业也分为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物流直接就业一般是指那些直接为物流需求方提供各种物流服务的工作岗位,如物流运输、物流仓储、物流管理和物流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物流间接就业通常是指提供与物流相关的辅助性服务T作岗位,如物流设备制造、物流设施建设、物流金融服务、物流保险等方面的服务工作。

       (三)物流卫星账户的构建方法

       建立旅游卫星账户的基本步骤主要有:

       1.构建包含物流业的投入产出表

       首先,明确物流业的相关产业活动。物流业的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流通加工等五大功能已经得到普遍认知,但是物流业五大功能所涉及的产业相对较多,需要确定哪些产业的生产活动涉及到物流活动。其次,物流业相关产业的物流活动调整。物流相关产业的生产活动不一定纯粹是物流活动,需要对投入产出表中的物流相关产业部门进行物流活动的调整。最后,对投入产出表进行重新归集,构建包含物流业的投入产出表。

       2.物流卫星账户的构建

       利用构建好的包含物流业的投入产出表可以对物流业的直接产出、间接产出进行测算。对于物流业的就业,需要利用调整系数从物流相关产业的就业数量调整为物流活动引致的就业数量。并且,进一步利用包含物流业的投入产出表进行间接物流就业的测算。

       三、物流业的投入产出表

       (一)确定物流业的相关产业部门

       当前,国家统计局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没有设立物流业。仅有《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对从事社会物流活动涉及的相关行业进行了解释。从中可以看出,物流业主要包括:货物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批发业、零售业、商业服务业等。但这些类别中的细分行业没有直接的统计数据。另外,在《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GB/T 24361-2009)中,对物流业增加值统计指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见表1)。

      

       但是,由于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中都没有直接列出物流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因此,本文以《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中物流增加值的解释为基础,结合《物流统计公报》中能够获得的物流业增加值结构,确定投入产出表中物流业的直接相关产业部门为4大产业部门: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和贸易业(见表2)。并且,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123部门流量表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135部门流量表,直接或间接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产业有12个。依据统一进入原则,将这12类产业与4类物流产业部门对应可以得到表2。

      

       (二)物流业相关产业部门的物流活动调整

       根据上述对物流业范畴的分析,在投入产出表中与物流业相关的产业有: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商业服务业等。但是,这些产业的简单合并不能直接用来代替物流业。因为这种简单归集的物流业所包括的生产活动远远超出了物流业本身的生产活动,而且二者的统计口径也可能存在不同。比如:交通运输业中出了货运业以外,还包括旅客运输相关的活动;仓储业在国民经济统计时是按照仓储类型的企业进行统计,而在物流业增加值是按照所有企业的仓储活动进行统计;等等。

       本文借鉴旅游产业分析中的剥离系数的概念,引入物流调整系数来进行物流业数据的挖掘分析。所谓物流调整系数是指各个物流增加值项目的增加值除以各项目所对应的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关产品部门的增加值。该系数表明了在该产品部门中物流生产活动产生的增加值占该部门所有生产活动增加值的比例。

      

       其中,

表示各(j)部门的物流调整系数;

表示各(j)部门对应的物流增加值;

表示j部门的增加值。据此,《中国物流业统计公报》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关数据,可以算出4个物流相关产品部门的调整系数(见表3)。

      

       表3说明了4类物流产业部门中,仅有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都比较接近1,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但是,仓储业和贸易业的一致性就较差,需要强化和剥离。并且,可以看出直接用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替代物流业在数据上有较大区别:物流业的增加值为18200亿元,后三者的增加值为14982亿元,二者差距达到17%。

       (三)构建包含物流业的投入产出表

       根据物流业调整系数,可以对投入产出表中的物流相关产业部门的物流产出和物流投入数据进行调整(如图1所示)。将物流调整系数应用于其他产业部门推算物流业投入和产出值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其中,

表示投入产出流量表中物流业对应的i列和i行,则

构成物流业在投入产出表中的行和列;

表示第j个物流相关产品部门的物流调整系数;

表示投入产出表中第i列的第j个物流相关产品部门的列值;

表示投入产出表中第i行的第j个物流相关产品部门的行值。

      

       图1 物流业的投入产出数据调整过程示意图

       利用投入产出的细分产业部门进行物流业投入产出数据的调整,与投入产出表的其他归集方法类似,很容易构建包含物流业的投入产出表。比如:利用2002年123细分部门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的135细分部门投入产出表,分别对其中12个产业部门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调整并求和就可以得到物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将其加入投入产出表可以得到124细分部门和136细分部门投入产出表。再根据需要对细分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归集成各种需要的投入产出表,比如:物流业与17个常见统计部门的投入产出表、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投入产出表、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投入产出表等等。

       四、物流业生产账户

       (一)物流业直接产出

       物流业的总产出需要利用已有统计数据进行测算。利用物流业调整系数乘以物流相关部门的产出值就等于该部门的物流产出值;然后,将各部门的物流产出值求和就可以得到物流业的直接产出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表示物流业直接产出值;m表示按照物流增加值要素分类的部门数;

表示各部门对应的产出值;

表示各(j)部门的物流业调整系数。

       (二)物流业间接产出

       测算中国物流业间接效应时。需要利用考虑到这种效应是通过产业间的经济技术关联实现的,因而采用了投入产出表中的完全消耗关系。物流生产活动通过物流产业间的经济技术关联,将其所产生的产出效应渐次渗透到整个经济系统,引起整体经济产出水平的提高,这就是物流的间接效应。其测算公式如下:

      

       其中,

表示物流业间接影响促进的产出值和增加值;n表示按照统计需要重新分类的部门数;

等于各(j)部门的物流间接产值之和,即各部门对物流业的完全消耗系数[

]乘以各部门的总产出

;完全消耗系数表示第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物流相关产品部门的完全需要量;

表示调整得到的物流业相关部门的物流业增加值率。

       需要注意,物流业间接产值计算增加值时选用的是物流业增加值率,而不是各个部门的增加值率。因为间接增加值的含义是物流业间接促进各个产品部门的物流业产出,既然是物流业就应该使用物流业的增加值率来分析各个产品部门促进物流业生产所产生的物流增加值。物流业的增加值率可以利用物流业增加值除以物流直接产出:

      

       其中,

表示物流业直接增加值。计算可得2007和2002年的增加值率分别为:0.455和0.453。

       (三)物流业生产账户

       根据前面介绍的方法,可以测算得到物流业直接、间接产出值和增加值,从而得到物流业生产账户(见表4)。物流业在2002年和2007年直接和间接增加值之和占GDP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而其直接和间接产出之和占GDP的比例达到一半以上,足以说明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深远。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到GDP的5%以上就是支柱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物流业理所当然应被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五、物流业就业账户

       (一)物流业直接就业

       物流业就业即物流业的发展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因此,直接物流就业是指从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贸易等物流活动4要素相关行业工作的人数。通过《中国统计年鉴》归集出物流相关产品部门就业人数;然后,通过4部门物流调整系数就能将各部门的物流就业人员调整出来,从而得到物流业的直接就业人数。具体公式为:

      

       其中,

表示物流业直接就业总数;m表示按照直接物流生产活动的部门数;

表示各(j)部门的调整系数;

表示各部门总就业数。

       (二)物流业间接就业

       物流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直接就业机会,而且由于物流活动强烈的关联性,使其为中国其他经济行业也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各类物流企业为了向到访的物流者提供充足的物流产品和物流服务,即增加市场的物流供给,不仅需要购置新的设施、设备和增加其雇佣的员工数量,而且还要向其上游行业购买各种物资和维修其设施和设备的服务,从而增加了对那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这些行业为了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增量。必须雇佣新的员工,因而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市的就业人数。因物流供给增加导致物流目的地其他经济行业就业机会的增加即为物流业的间接就业效应。

       按照物流业间接产出的研究思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间接物流产出乘以物流业的产出就业系数即可测算物流业的间接就业值,具体公式为:

      

       其中,NW表示物流业间接就业总数;

表示各部门物流业间接产值,等于各部门对物流业的完全消耗量乘以物流业的调整系数;

表示调整后的物流业产出就业系数。

       本文引入的物流业产出就业系数主要用来反映产出与就业人数之间的关系,是指物流业产出对应的就业人数,即每单位产出需要的物流业就业人数。可以利用物流业直接就业人数除以物流产值求出物流业的产出就业系数:

      

       其中,

表示物流业的产出就业系数,

表示物流业直接就业人数。计算可得2002和2007年的产出就业系数分别为:0.0464和0.0198。

       (三)物流业就业账户

       通过测算(见表5),2002年和2007年的物流业直接就业分别占全国总就业的7.68%和6.57%,而我国物流综合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达到27.51%和24.05%。这表明,物流业的就业效应较为突出,对促进劳动力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缺少物流产出和物流就业数据的情况,提出了物流卫星账户的概念及其构建方法。首先,确定物流相关产业部门:4大产业部门和12个详细子部门。然后,利用物流增加值4要素和投入产出表部门之间的对应关系测算出物流相关产业部门的物流调整系数。接着,利用物流业调整系数测算出物流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并构建包含物流业的投入产出表。再者,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出物流业的生产账户(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情况)。最后,结合统计年鉴的物流相关产品部门的就业统计数据测算出物流业的就业账户(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情况)。

       物流卫星账户的数据可以弥补目前物流相关统计的不足,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投入产出数据,有助于进行物流业经济效应的分析,以及进行物流业与其他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对比,从而为政府制定物流产业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标签:;  ;  ;  ;  ;  ;  ;  ;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物流卫星账户研究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