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梗阻中DR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徐丽丽

小儿肠梗阻中DR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徐丽丽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 江苏阜宁 2244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肠梗阻中DR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我院的78例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DR技术进行诊断,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其准确率。结果:本组研究对象78例患儿中,采用DR检查确诊75例,比较病理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6.15%。结论:采用DR检查技术对小儿肠梗阻进行诊断,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且无痛苦,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肠梗阻;DR技术;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03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DR technology in children ileus.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78 children to seeadoctor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4.5 to 2016.3 ,diagnose with DR technology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 of pathological exam ineto analyze its accuracy rate. Result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78 cases children patients,75 cases are diagnosed with DR technology,compared with the result of pathological examine,its accuracy rate is96.15%.Conclusion Diagnosing children ileus with DR technology can getahigher accuracy and it is painless,consequently,DR technology have hig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ChildrenIleus; DRTechn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value

小儿肠梗阻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率仅低于阑尾炎,且发病迅猛,处理不及时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小儿肠梗阻诊断过程中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会对患儿的治疗及预后产生直接影响。本研究以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就诊我院的78 例小儿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DR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5月-2016年3月就诊本院的78 例急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在4个月至7岁不等,平均年龄位2.5岁;发病时间4h~2d,平均11h。临床表现如下:59例腹胀、55例腹痛、29腹肌紧张、62例腹部反跳痛、30 例恶心及呕吐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有患儿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急性肠梗阻,其中45 例机械性肠梗阻,余者33 例为非机械性肠梗阻。

1.2 方法

DR检查采用西门子AXIOM机型进行检查,DR仪有效探测区域(43CM*43CM),采用自动曝光模式拍摄患儿常规站立及仰卧前后位片,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KV 进行适当调节;拍摄的图像由影像科2~3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 医师共同分析,再由1名主任医师进行复核。

1.3 评价方法

分析患儿DR摄片,并将DR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分析DR检查的准确率。

2.结果

2.1 DR检查结果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DR检查确诊为肠梗阻的患儿共75 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准确率为96.15%。

2.2 DR检查征象

对本文78例患儿的DR检查图像进行分析可得,直立腹部DR平片能够清晰地显示肠袢胀气,并能显示梗阻的部位与病变性质。空肠粘膜的环状皱襞在肠腔充气时会呈现“鱼骨刺”样,结肠可见结肠袋,梗阻以上部可见充气膨胀的肠袢。在影像中可见肠管内气体与液体形成的“气液平面”,积气呈半圆形,位于液平面之上。液平面可随体位移动,采取卧位DR平片则无法观察到气液平面,仅可见因积气而明显扩张的肠道。高位小肠梗阻可见肠管中存在环形阴影,多位于中腹与左腹处。低位小肠梗阻可见回肠部位胀气,但无环形阴影。结肠梗阻多见半月形褶皱状阴影,部分患儿可见其回肠胀气,一般胀气程度较结肠更轻。

3.讨论

小儿肠梗阻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在急腹症当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导致肠梗阻的病因有很多,但肠道粘连为主要原因。根据病因分类,肠梗阻可以分为两大类,机械性与非机械性肠梗阻。其中机械性肠梗阻是指肠道由于肠管本身病变、肠管外的压迫、肠腔内异物等各种原因被阻塞,其中肠管本身病变包括炎症性的、肿瘤性的、先天性的、肠套叠等,如:狭窄、闭锁、发育不全、细菌性及放射性小肠炎、各类良、恶性肿瘤等;肠管外的压迫则包括各种粘连、先天性条索、扭转、肿块压迫等,肠内异物阻塞则是食入的异物、粪石、胆石、寄生虫等等。非机械性肠梗阻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麻痹性肠梗阻;另一类则是动脉或静脉血管闭塞导致的。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是利用电子技术将X线信息转化为数字化电子载体的X线成像方法。X线在穿过人体后作用于X线平板探测器(flatplatdetector,FPD)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形成X线衰减数字矩阵,由计算机进行处理重建图像。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技术融合了传统放射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类先进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影像成像方式。由于DR较传统X检查技术在成像速度、可后期处理、图像的显示、分辨率、传输及存储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因此DR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正常人腹部X线平片所能提供的征象相对较少,只有在腹部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时,由于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密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平片上才会将这些异常的X线征象显示出来,所以数字化X线摄影(DR)在众多影像学检查中脱颖而出,通常以腹部站立、卧位平片检查作为成为临床上诊断肠梗阻时的首选。基本征象包括腹部出现扩张肠袢,小肠内经宽度大于2.5cm,结肠内经宽度在6cm以上,扩张的肠管内可见“气液平面”,梗阻以下肠管塌陷,可见“鱼骨刺”征或结肠袋像。

综上所述,DR检查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出小儿肠梗阻。该具有传统X线系统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因此,采用DR检查技术对小儿肠梗阻进行诊断,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且无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样本数量较小,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因为小儿患者生理构造较为特殊,进行诊断时需要更加细心与谨慎的分析,以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降低误诊与漏诊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徐俊新,王振宇.小儿肠梗阻中DR技术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2(8):36-39.

[2]王鹏程,张富利.数字化X射线摄影平板探测器的研究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4,12(2):26-27.

[3] 钟易.DR 摄影在婴幼儿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广西医学,2013,30(8):1163-1164.

[4]王瑛.DR 检查技术在小儿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J].大家健康,2014,3(2):13-15.

[5]吴延春.急性肠梗阻的影像诊断[J].中国实用医刊,2009,21(1) :20-21.

论文作者:徐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小儿肠梗阻中DR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徐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