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 徐丽(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333)
【摘要】目的:讨论自助式健康小屋对长征镇社区老年居民慢性疾病的早期筛查与研究分析。方法:对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5 个居委共计2118 名符合本研究要求的社区老年居民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在居委会健康小屋中由居民自助完成血压、心率、身高、体重、视力等指标测定,并由社区全科家庭医生给予指导, 早期发现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从35 个居委自助式健康小屋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老年居民自测数据来分析,其中老年居民收缩压≥ 130mmHg 或舒张压≥ 85mmHg共计有373 人(17.61%);体质指数BMI ≥ 24 有545 人(25.73%),体质指数≥ 28 共计105 人(4.96%);空腹血糖≥ 6.1mmol/L 或餐后2 小时血糖≥ 7.8mmol/L 320 人(15.11%),经logistic 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老年居民的家族慢性疾病史、老年人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食习惯与运动方式对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老年人生活方式中的饮酒对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居民通过自助式健康小屋,对健康指标进行监测,并由家庭医生进行指导干预,对慢性疾病做到早期筛查,依照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控制在早期状态; 同时调动居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保护和促进居民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疾病负担。
【关键词】XXX【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2-0214-02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1]。近40 年,慢性病正在严重威胁全球人民的健康与生命,80%慢性病发生在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2008 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与1998 年相比,2008 年糖尿病、高血压患病分别增加了2.3 倍和1.6 倍[2]。目前长征镇户籍人口中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24.3%,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管理的高血压病人已达2 万、糖尿病病人达4 千余人。本研究于2014年4 月之2014 年9 月对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的2118 名老年居民的健康指标进行调查, 并建立健康档案, 早期发现长征镇老年居民的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于2014 年4 月~9 月在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5 个居委的自助式健康小屋中体检的共计2118 名社区老年居民,将2118 名社区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纳入标准:(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 对老年人的划分年龄≥ 60 岁;(2)性别不限,生活可以自理(3)有良好依从性,同意签署家庭医生协议书。排除标准:(1)依从性较差的居民,不听从医生指导者;(2)生活不能自理,如老年性痴呆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1.2.1 建立社区老年居民的健康档案,包括:1.2.1.1 社区居民基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从事职业。
1.2.1.2 临床基本资料:药物过敏史、本人既往疾病史、家族史、职业暴露史;生物学基础资料:生命体征、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
1.2.1.3 健康行为资料: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运动。
1.2.2 资料收集与统计分析由经过专门培训,并经调查质量预校验专门调查人员进行数据的采集,并由课题组人员进行质量监控。采用SAS9.2 软件建立数据库,完成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包括Logistic 回归分析法。
2 结果2.1 背景资料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5 个居委共计2118 名老年居民参加自助式健康小屋体检,其中男性1023 人,女性1095 人,年龄60~82 岁,平均65.45±7.08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其以下459 人(21.67%),中学1311 人(61.90%),大学及其以上348 人(16.39%) 。婚姻状况:已婚1855 人(87.58%),丧偶228 人(10.76%),离婚35 人(1.65%)。
现存的慢性病:高血压883 人(41.70%),冠心病108 人(5.10%),糖尿病167 人(7.88%),脑卒中75 人(3.54%)2.2 健康自测相关资料(1)收缩压≥ 130mmHg 舒张压≥ 85mmHg( 测量时均为休息20 分钟后,除去诊断为高血压服药的患者) 共计373 人(17.61%)。
(2) 体质指数BMI ≥ 24 共计545 人(25.73%), 体质指数≥ 28 共计105 人(4.96%)。
(3)空腹血糖≥ 6.1mmol/L 或者餐后2 小时血糖≥ 7.8mmol/L 共计320 人(15.11%)。
2.3 慢性病易发人群的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见表1和表2)表1 慢性病易发人群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注:表2 采用方法为逐步logistic 回归分析,即按照入选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05,将符合条件的自变量纳入模型中。
3 讨论3.1 自助式健康小屋对社区居民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有一定积极作用近40 年,慢性病正在严重威胁全球人民的健康与生命, 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了750 万[2,3] ,未来10 年,全世界慢性病死亡人数还将增长17%。而在我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干预措施,慢性病死亡人数将增长19% [4]。对于不断增长的慢性病威胁,国外通过大力推行健康管理理念来控制慢性病发展及并发症发生。通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指导,对健康危险进行干预。研究显示20 多年的健康管理使90%的个人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没有进行健康管理的个人,医疗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 [5,6]。
通过自助式健康小屋10 分钟左右的自测时间,当场能获得人体重要健康指标的监测结果与评估报告,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我社区自助式健康小屋遍布35 个居委会,方便了广大居民的测试,自测数据会及时反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有异常结果的居民由家庭医生进行指导干预。5 个月来共筛查出血压高值的老年患者373 人,超重与肥胖老年患者共计650 人,血糖异常患者共计320 人,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重点危险因素监测人群。
3.2 自助式健康小屋提高社区居民对自身健康管理的主动性社区自助式健康小屋配置的都是简单易懂的设备,在简单的指导下就能快速掌握,通过自助式健康小屋的简单自测,便可以了解自身重要健康指标的结果,并获得健康指导。5 个月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5 个居委共计有2118 人参与健康体检,很大程度提高了居民对自身健康管理的主动性。
3.3 自助式健康小屋的运行有助于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并推广家庭医生工作社区居民在健康自助小屋进行自助的血压、心率、身高、体重、视力和人体脂肪含量等相关检查,检测数据及时反馈给家庭医生,让家庭医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信息,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与签约家庭医生,并推广家庭医生服务,结合实际情况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包括健康咨询、慢性病干预、中医养生指导等。经过5 个月的健康自测小屋的运行,共完善长征镇社区老年居民健康档案2118 份。
3.4 自助式健康小屋的启动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健康自测小屋不仅是社区居民参与自我简单检测、接受健康教育、促进健康自我管理的场所,同时也是配合社区医疗机构对慢性病早期筛查的重要工具,并将社区居民的将康管理带向多样化、全面化、系统化、个性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自助式健康小屋在长征镇35 个居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从“发病后管理”向“发病前管理”转变,从“单纯服务”向“全程健康干预”转变,是对百姓健康管理的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和社会现实意义,使社区卫生服务和居民健康管理紧密结合,形成由居民、卫生保健机构、社区和政府共同参与的慢性病全程干预的新模式。
4 结论社区居民通过自助式健康小屋,对健康指标进行监测,并由家庭医生进行指导干预,对慢性疾病做到早期筛查,依照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控制在早期状态; 同时自助式健康小屋使居民主动参与自身健康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健康自我管理成为现实,调动居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保护和促进居民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国家和个人医药费用的支出,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
参考文献:[1] 闫瑞红,刘蓉,张澜. 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25(3):94-97.[2] 中国慢性病报告. 中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预防控制中心,[z]2006,5.[3] 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1): 1-3.[4]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情况[ J ] . 中国社区医学,2009(3-4): 12-13.[5] 鲍勇. 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基石[J]. 实用全科医学,2008, 6(2): 111.[6] 宗文红,田国栋,张 涛,蔡佳慧. 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协同服务,优化社区慢性病管理.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9(5)48-51.
论文作者:陈蓉 徐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6
标签:健康论文; 慢性病论文; 居民论文; 社区论文; 小屋论文; 老年论文; 家庭医生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8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