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指标体系_国际竞争力论文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指标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理论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2)04-0006-03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探讨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并从竞争力资产和竞争力过程两方面研究了国际竞争力态势。这是从国家的角度来分析国际竞争力。笔者认为:如果要从产业的角度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那么至少可以从两个层次上进行分析。一方面从产业结构入手来研究一国整体产业国际竞争力,这实际上是从一个整体的视角来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产业国际竞争力,具体研究过程可以从竞争力资产和竞争力过程两方面进行;另一方面从具体某一特定产业入手,来研究该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下就从这两个方面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探讨。

1.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产业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合理的产业结构使一国的资源配置达到有效,从而使创造价值的能力达到极大;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会产生正向的结构效应,在结构变动过程中带来创造增加价值能力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通过改善国内产品结构,增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中获得国民财富的积累。因此,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协调化和高度化的综合。

(1)产业结构协调化包括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内容

首先,从静态方面看,三次产业以及产业内部的比例要相互适应。这不仅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结果,而且是经济进一步增长和发展的条件,因而它们之间比例关系的协调不仅要符合经济运行过程的内在要求,而且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即使是相对静态的比例关系,也要反映动态过程的一般特点。

其次,从动态方面看,各产业及其内部之间增长与发展的速度要相互协调。即建立在产业联系基础上,反映部门之间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

最后,从质态方面看,各产业部门的联系、变动和流向要符合经济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这是产业结构协调化的高层次内容,各产业部门的变动不仅要适应产业结构上升和转换的要求,而且要为产业高度化过程的不断演化形成条件,并在此方向上协调一致。

(2)产业结构高度化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一方面是产值结构高度化,即低质量产品、中等质量产品、高质量产品的产值比重由前向后提高,技术、知识密集度低的产品向技术、知识密集度高的产品的产值比重由前向后提高等。

另一方面是资产结构高度化,包括整个国民资产的部门分布由基础产业(设施)比重大依次向加工(组装)工业技术(知识)产业比重大演进,产业部门的质量联系日益紧密,产业循环和上升过程的联动功能不断加强,资产结构适应经济发展和需求结构变动而演进和变动的机制日益健全等。

如果一国的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协调化能力、高度化能力,并且二者能够相互融合、贯通,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那么这样的产业结构将富有最强劲的国际竞争力,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使部门投入、产出达到最佳效率,社会增加值的财富创造能力强大,国民经济达到持续、健康运行,使国家具有强大的综合产业国际竞争力。

2.某一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把产业定义为生产直接相互竞争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这样定义产业就可以把企业、产业和国家结合起来分析,从而为全面、正确地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一方面,企业可以分析某一产业结构,确定自己企业在该产业中的相对竞争优势,以及应采取的竞争战略;另一方面,某个国家也可以取某一产业为中心,分析该国各方面的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企业在该产业的竞争优势。所以按照这样的分析思路,波特把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一个国家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波特的这种定义更多考虑了某一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潜在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课题组认为,某一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某特定产业的产出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这种定义更加强调国际竞争力的结果。以上关于国际竞争力的两种定义尽管存在差异,但所表示的实质是相同的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笔者将通过下文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的论述对某一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潜在来源和衡量方法作详细的探讨。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一)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

衡量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建立:1.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标。2.国际贸易中的产业结构指标。3.产业素质指标。在具体指标设计时,需要考虑资产(assets)与过程(processes)两方面相结合的原则。资产指一国目前所拥有的竞争资产的存量,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就是指产业结构现状;过程指一国拥有的创造增加价值的能力,即各种转换能力,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就是指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资产反映了一国保持目前竞争力的能力,过程则反映了一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能力。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设计理论依据与设计原则,《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中给出了以下具体的指标体系(见表一)。

表一 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指标体系

“资产”项目指标

 “过程”项目指标

1.1GDP的三次产业结构 1.8实际GDP年均增长率

1.2就业的三次产业结构 1.9农业实际年均增长率

第一组:

1.3农业劳动生产率

1.10工业实际年均增长率

国内经

 1.4制造业劳动生产率  1.11服务业实际年均增长率

济的产

 1.5资本货物占制造业总产出比重

业结构

 1.6制造业基础加强的程度

1.7服务业的领先程度

2.1出口的三次产业结构 2.8货物和服务出口年均增长率

2.2工业制成品占货物出口比重  2.9货物出口价值年均增长率

第二组:

2.3深加工产品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

2.10商业服务出口年均增长率

国际贸

 2.4商业服务出口总额

 

2.11货物和服务进口年均增长率

易的产

 2.5进口的三次产业结构

   2.12货物进口价值年均增长率

业结构

 2.6贸易平衡项 2.13商业服务进口年均增长率

 2.7商业服务平衡项

3.1R&D总支出 3.8R&D支出的实际增长率

第三组:

3.2R&D总支出占GDP比重 3.9R&D总人员的增长率

国内产

 3.3全国R&D总人员

 3.10企业的R&D人员的增长率

业的科

 3.4每千名劳动力中的R&D人员

3.11工业中R&D人员的增长率

技素质

 3.5企业的R&D支出占R&D总支出的比重

3.12基础研究对经济与技术长期

3.6工业中R&D人员占R&D总人员的比重

发展的支持程度

3.7工业中R&D科学学和工程师人数占

R&D总人员的比重

(二)某一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实际上有两类:一类是显示性指标,即它说明国际竞争力的结果;另一类是分析性指标,即它解释为什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分析性指标又可以分为直接因素指标和间接因素指标。他们之间的具体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1.显示性指标

从某一个时点来看,显示一国某一特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标志显然是一国某种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而且占有市场份额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就是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两个指标。

反映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更具有经济学分析价值的实现指标是所谓固定市场份额模型指标,一般简称CMS指标。该指标的基本含义是:一定时期内,本国某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与为保持该产品原有的市场占有份额应有的出口增长率之差。若其数值为正,则表明该种产品在这一时期内的出口竞争力相对于其他出口国有所提高;反之,则表明本国竞争力下降。

反映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另—个具有较高经济学分析价值的实现指标是所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一般简称RCA指标。该指标的基本含义是:在某国市场上,本国进口的某种工业品占该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与从本国进口总额占该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之商。一般认为,若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出口产品(或产业.下同)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若RCA指数在1.25-2.5之间,则表明该出口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若RCA指数在0.8-1.25之间,则表明该出口产品具有中度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较弱。

2.直接因素指标

直接原因指标可以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是与生产率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劳动生产率、成本、价格、企业规模等。劳动生产率可以用人均年产值来显示。它说明在一种产品生产中劳动推动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能力。成本是决定价格的基础,因此也决定产品是否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和获利能力。

第二类指标是与市场营销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品牌商标、广告费用、分销渠道等。品牌或商标已愈来愈被人们看作是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品牌是商品特质的识别标志,名牌产品用它与其他同类产品区别开来,从而产生一种特有的竞争力。广告费用指标直接反映企业在市场营销环节所付出的努力,从而可能成为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原因。分销渠道主要是指产品通过何种方式到达市场。一般情况下,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其分销渠道也多,渠道形式也具有多样化特征。

第三类指标是与企业的组织管理有关的各项指标,如售后服务网点和全球质量保证体系等。经营管理对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广泛影响,如良好的经营管理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可以促进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更新;可以促进产品营销,扩大市场占有率。

3.间接因素指标

波特的“国家菱图”模型揭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来源的深层次原因,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六个因素:(1)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如何有效地配置生产要素。(2)需求条件,包括市场需求的量和质(需求结构、消费者的行为特点等)。(3)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和辅助产业会对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产生很大的影响。(4)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对手。各产业中的企业的目标、策略、组织方式对各国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直接的影响。(5)政府行为。政府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的实际作用是影响上述前四个方面的因素。政府对这四个因素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6)机遇。一些偶然性的事件和机会有时也会对特定产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

三、结语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还不够广泛深入。笔者所做的探讨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随着经济的发展,上述指标体系也需要不断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为此就需要有更多富有创造力的学者投身其中,共同为促进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奉献智慧。

收稿日期:2002-03-01

标签:;  ;  ;  ;  ;  ;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指标体系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