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探析
刘景环1,李 想2
(1.涪陵区南沱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涪陵 408012;2.涪陵区清溪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涪陵 408013)
摘 要 “乡村旅游”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在中国行政体系的末端——乡镇的表现。发展乡村旅游是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实践、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较好,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意义出发,分析南沱镇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优势及瓶颈,提出 “明确发展目标、坚持‘四美’原则(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突出三个重点(优化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美丽中国;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旅游式居住)和野行(村野徒步运动)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而在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体现了人类科学发展永恒的主题。所以,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以保护当地自然资源、打造和谐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基础。本文结合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钼矿石标准样品GBW07239(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研制):w(Re)=120ng/g;水系沉积物标准样品GBW07449(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制):w(Re)=2.10ng/g;水系沉积物标准样品GBW07453(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制):w(Re)=0.45ng/g;钨矿石标准样品GBW07241(地质矿产部湖北地质实验研究所研制):w(Re)=80.0ng/g。
在生父认领是否需要存在血缘关系的证据之问题上,立法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需要血缘关系的证据的立法。在芬兰和葡萄牙,需要此类证据。㉖(2)无需血缘关系的证据的立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无此要求。㉗
1 南沱镇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1.1 移民工作有特色有位置
1996年以来,南沱镇承担了“先行先试、典型示范”的涪陵区农村移民工作重任,探索出的“五统一分”农村移民经验得以在库区推广,率先实现了“搬得出、安得稳”的移民工作目标,赢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莅临视察,被称为蜚声中外的三峡移民重镇。
1.2 现代农业示范带动明显
4.2.4 构建整体美
1.3 乡村旅游资源独特丰富
长江呈“几字形”蜿蜒过境达27.5 km,拥有天然深水码头4座,形成了富饶肥沃的南沱半岛;103省道、渝利铁路贯穿境内,涪丰石高速公路设有南沱出口,水陆交通便利。长江百年龙眼发源地坪西岛位于长江三峡国际旅游重要节点上,东接丰都鬼城,西邻白鹤梁,岛上有百年以上龙眼古树近百株,富含丰富的移民文化,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南沱镇具有独有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包括长江仙岛—坪西岛、世外桃源—睦和村、库区明珠—连丰村、彩虹飞渡—红星渡槽、古朴雄奇—花莲坝牌坊、神妙莫测—方城寨、水漫半岛—马颈子等。
2009年南沱镇睦和村荣获重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百工程”十佳示范村,近年来睦和村相继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重庆市文明村等14项殊荣。连丰村是国家级美丽乡村、重庆市美丽乡村。睦和、连丰、关东、金鸡等村被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命名为第三批重庆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涪陵区南沱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园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南沱镇规模化种植龙眼400 hm2、枇杷200 hm2、柑橘1 200 hm2、竹笋200 hm2等,发展以农产品种植、采摘、销售为主的体验式农业。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办好龙眼文化节、水果采摘、竹笋采摘和涪陵黑猪宴品尝等活动,带动四季乡村旅游,不断提高南沱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2018年,南沱镇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销售水果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 500余万元。
1.4 乡村文化活动形式多样
强化全局战略思维,把南沱镇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建成美丽南沱。
2 南沱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1 以特色农产品为载体
对能力突出的青年人才,本着“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的选任理念,让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快速推进青年人才的成长。对青年人才及时、合理、有效的选用,关系着企业未来发展,关系到每位青年人才的切身利益。因此,在青年人才的选任过程中应注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打破干部、工人界限,摒弃论资排辈的观念,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充实到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岗位上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在干事创业的舞台上充分展示个人的风采,为提高基层工作水平,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2.2 与特色产业相结合
南沱镇打造以榨菜、竹笋、涪陵黑猪等产品加工为主的工厂参观体验游。通过建设涪陵区竹产业综合开发示范园、涪陵黑猪产业园、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等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具有观赏性的生产加工流水线,并与旅游联盟合作吸引游客参观、体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对于±500 kV直流极导线与接地极线共塔架设线路,可通过在直流线路单极闭锁后增加一次正常极重启的方式来降低直流双极闭锁概率。以±500 kV兴安直流线路为例,在2009年5月改变保护策略后,双极闭锁概率大幅降低[13]。但是对于±800 kV直流线路,考虑到系统稳定性等因素,根据南方电网目前的保护策略,应用于±500 kV兴安直流线路的保护策略无法适用于±800 kV直流输电线路。因此有必要研究其他降低±800 kV直流共塔线路双极闭锁风险的措施。
3 南沱镇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资源可观赏性较差
南沱镇拥有丰富的榨菜、龙眼、竹笋、苗木等季节性常绿的生态资源,构成了开发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但这些农林资源大多数季节颜色为绿色,色彩单一,缺少四季花卉点缀,未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旅游景观,可观赏性较差。旅游淡、旺季明显,没有形成可持续的旅游景点。
太阳每天都在散发着光和热,不求回报,无怨无悔。老师就是一个太阳,用自己的光和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在吸纳着学生的光和热,让自己和学生共享那份温暖。
3.2 休闲体验类项目缺乏
听说课隐性分层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差异,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进行合理分层,满足学生的个体化发展需求,促进了各层次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因此,听说课隐性分层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隐性分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时间和范围上还存在局限性,今后教学中还应进行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的实践。
目前,游客主要集中在水果成熟的季节,大多都是以游览果园、采摘、品尝和购买水果,赏江岛风光,看农家风情,吃农家菜或参加节庆活动等旅游方式为主,停留时间在1天左右。游客逗留时间短,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休闲与参与性强的体验项目,不能吸引游客长时间逗留。
3.3 旅游服务设施缺乏
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生活富裕作为美丽乡村的前提和基础,融现代文明于自然生态之中。打造乡野休闲为一体的“吃住行游购娱”的乡村旅游。
3.4 旅游服务意识较差
目前,南沱镇旅游从业人员中真正从事过旅游相关行业的较少,旅游服务质量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旅游服务意识。
4 加快南沱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4.1 明确发展目标
结合南沱镇实际,发挥南沱现有产业基础、特色、优势,到2020年规划建成中国榨菜现代产业示范区、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示范窗口、三峡库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最终形成“红星渡槽—百竹园基地—核电科普教育基地—枇杷苑水果采摘基地—睦和生态农业旅游区体验观光基地—三峡梦幻花海观赏基地”旅游环线,打造成享誉渝东南的乡村旅游胜地。
4.2 坚持“四美”原则
4.2.1 尊重自然美
充分彰显依山傍水、因势因地而建的生态环境特色。依托坪西岛的独特自然资源,打造睦和龙眼养生度假、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等生态农业旅游。
4.2.2 侧重现代美
南沱镇现有9家农家乐能只提供餐饮接待服务和少量住宿接待设施。旅游区内未设置游客中心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大规模的游客入驻。
4.2.3 注重个性美
因地制宜,因村而异,错位建设,形成“十里不同景,人在画中游”的视觉效果。打造以龙眼、荔枝等特色水果为主的水果采摘自驾游、亲子游活动和以竹文化为主的竹笋采摘活动,避免同质化。
按照“链条延伸、特色精品、科技支撑”要求,初步形成了榨菜、生猪、水果、竹笋四大支柱产业,邀请专业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特派员作智力支撑,探索农业现代化、农村生态化并可复制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先后成功创建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重庆市名牌农产品、3个有机农产品、11个无公害农产品。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南沱镇更加注重乡村文化的打造。从2007年起充分利用四季花果飘香(3—4月柑橘、5月枇杷、6—12月火龙果、7月荔枝、9月龙眼、11月柚子、12月柑橘)的有利条件举办了南沱镇柑橘采摘节、龙眼文化节、枇杷采摘节、荔枝采摘节等采摘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南沱镇的知名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给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全镇12个村(居)举办了乡村农民运动会、乡村文艺汇演、文化电影播放、腰鼓队、坝坝舞、文化宣传广告语征集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养,丰富了乡村的休闲文化。
4.3 突出三个重点
4.3.1 优化环境
环境优美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首要要求。建设美丽南沱,要将优化环境放在首位。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提升建设水平,构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完善农村环保设施。开展环境整治工程,提高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推广农村节能节材技术。推进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化。
4.3.2 发展生态经济
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集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发展乡村生态农业。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产业。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二高一资”产业入户。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
BIM在美国建筑行业推广的整体迅速增长源于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前文提到的政府示范和政策激励以外,BIM作为一种新兴的,带有变革性的技术生产力,其本身对于建筑行业的商业价值也被更为广泛地感知与认同。与此同时,许多公司管理层和业主的思维也开始转换,从最初的怀疑,犹豫,到尝试,进而支持拥护甚至在合同中明确要求项目交付使用BIM,从而为其行业推广提供了根本性助力。而这样的思维模式的变革,归根结底是建筑市场大环境进化的结果,与各大行业组织和公司的推动与全行业BIM的普及教育息息相关。
尽管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受到挑战,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大打贸易战的影响,但是,中国依然是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多边贸易主义的维护者;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导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我们还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等。这些优势既为我们企业带来无限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4.3.3 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
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积极引导村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志码: C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2.015
收稿日期: 2019-04-23
作者简介: 刘景环(1983—),女,重庆涪陵人,硕士,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E-mail:ljh0714@126.com。
(责任编辑:敬廷桃)
标签:乡村旅游论文; 美丽乡村论文; 美丽中国论文; 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论文; 涪陵区南沱镇农业服务中心论文; 涪陵区清溪镇农业服务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