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2013-2014年,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留置管路的住院患者642例,2015-2016年,神经外科收治留置管路的住院患者674例,2015年开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主要策略包括规范镇定以及及早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控制不良刺激、夜间以及凌晨巡视。结果:2015-2016年非计划拔管、堵管、失眠、呼吸循环紊乱、追加镇痛药物率低于2013-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控制非计划拔管危险因素,降低意外拔管风险。
【关键词】神经外科;非计划拔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260-02
神经外科是收治患者最多、平均住院时间与卧床时间最长的科室之一,主要收治急性脑血管病、颅内肿瘤、颅脑创伤、癫痫、脑积水、周围神经损伤等,患者往往伴有认知、运动功能障碍,自护能力不足,连接导管众多。神经外科是非计划拔管的高危科室[1]。为降低非计划拔管风险,医院在神经外科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2014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患者642例,其中男340例、女302例,年龄17~94岁、平均(44.3±12.5)岁。颅脑创伤313例、颅内肿瘤73例、急性脑血管病105例、其它151例。管路条数1~5根,平均(2.3±0.4)条。管道平均留置时间(7.4±2.5)日。2015-2016年,神经外科收治住院患者674例,其中男361例、女314例,年龄16~93岁、平均(46.5±13.6)岁。颅脑创伤336例、颅内肿瘤88例、急性脑血管病107例、其它143例。管路条数1~5根,平均(2.3±0.7)条。管道平均留置时间(7.5±2.1)日。2013-2014年、2015-2016年患者性别、病种、管路条数与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2013-2014常规护理,采用常规导管管理。根据患者的导管留置情况进行导管护理。基本的护理措施包括:①导管标识,胃管绿色、引流管红色、插管蓝色、尿管黄色、中心静脉导管紫色,置管时粘贴标签,记录相关信息,包括留置时间、名称、用途、责任人;②日常巡视,及时发现导管折叠等不良事件;③妥善固定,采用指南推荐的方法固定;③做好交接,交接导管相关性信息;④患者清醒后,进行健康教育;⑤针对性的护理,采用指南推荐的方法操作,如针对气管切开者,采用套管处理,诊断胃管,胃管向内延长8~10cm,标记出口,规范鼻塞。
1.2.2 2015-2016进行综合护理干预。(1)规范镇定,及早健康教育:①减轻监护,从细节做起,寻找控制躁动的刺激因素,常见的躁动因素包括呼吸道不畅、血容量不足、尿潴留、便秘、意识障碍、心理应激等,需强化呼吸道通道干预,预见性的开展呼吸机的管理,避免出现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后再调整参数[2];②可安排右美托咪定镇定,规范使用,每隔2h评价1次患者躁动情况,对于意识障碍较轻者,每隔1h进行唤醒,意识障碍较重每日上午9~10点唤醒。(2)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在患者病情好转以及认识恢复后,给予健康教育,稳定患者情绪,对于患者关心的预后、经济等问题耐心解答,许多车祸患者可能还会关心通车的亲友,需在争求家属的意见,决定是否告知。(3)控制不良刺激:①疼痛控制策略,采用更积极的镇痛策略,做好疼痛的预防,每晚9~10点开始佩戴,次日晨起取下,加强体位的管理,避免出现腰背痛;②轻柔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护理操作,避免干扰患者的休息;③提高睡眠质量,对于无需镇定药物者,可给予眼罩,若有需求可进行音乐助眠,如播放海浪声、蛙鸣声、《月光曲》等,每晚8:00~9:00聆听放松音乐,每次15~30min,将白日声影控制在43DB以下,夜晚低于40DB,晚间低于30DB;⑤睡前,问询是否有太冷或过热,太干燥、太潮湿、体位不舒服等问题,及时解决,合理安排进食时间,避免夜间出现饥饿情况[3]。(4)夜间以及凌晨的巡视:提高夜间以及凌晨巡视的频次,特别关注呼吸、循环不稳定者。
1.3 观察指标
非计划拔管率,堵管率,失眠(以是否使用催眠药物为准),呼吸循环紊乱发生率,追加镇痛镇定药物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表记录数据,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n或%反映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5-2016年非计划拔管、堵管、失眠、呼吸循环紊乱、追加镇痛药物率低于2013-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过去医院通过导管标识、妥善固定、规范操作、做好交接等方式预防非计划拔管,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非计划拔管是患者在睡眠、受刺激等情况下拉扯导管所致。预防非计划拔管,应围绕患者开展,减轻疼痛、护理对患者产生的刺激,特别做好夜间以及凌晨的管理,预防呼吸循环紊乱,提升睡眠质量,从而降低非计划拔管风险[4]。结果显示,相较于2013-2014年,2015-2016年失眠等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非计划拔管率0.15%低于2013年-2014年2.18%,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牟园芬,龙云,吕丰梅,等.护士对管道护理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12):1048-1050.
[2]吴惠芳,韦柳珍.管道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97-2498.
[3]肖俊良.长期留置胃管病人的咽喉部不适的防护[J].全科护理,2011,9 (9):2502.
[4]林丽美,蒋云琴,汪惠芳,等.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10, 7(28):219-220.
论文作者:武元丽,李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
标签:患者论文; 导管论文; 计划论文; 神经外科论文; 统计学论文; 管路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