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分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两大目标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它们直接针对传统模式中的两个最主要的弊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因而也就构成了我国改革的基本内容。同时,这两大目标又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本文仅就这两者的关系提出一些观点。
1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 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前提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全体人民当家作主,共同享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并在这个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利。社会主义民主毫无疑问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但是,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来看,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框架和操作运行机制不仅取决于基本的经济制度,同时还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经济框架和经济运行机制。具体地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必然导致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的时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只有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没有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还不能真正得到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优于资本主义民主,但在实践中如何达到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设计和理想目标,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奋斗。现在,我们党已经确定了发展市场经济的方向性选择,也就给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使劳动者的民主权利, 特别是劳动者在经济上的主人翁地位与其基层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实现。劳动者只有真正具备了经济上的地位,其政治地位才有了牢固的基础。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被忽视,采用行政干预手段直接管理经济、管理企业,国家统得过多、管得过死,作为生产单位的企业既无决策权、经营权,也不必承担后果与责任;生产任务完成与否、经营效果好坏对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也不发生直接影响,企业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在这种情况下,处于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包括直接管理者)自然没有什么的发言权、决定权;而有发言权、决定权的却是相当一部分脱离生产,又不懂科学、不懂管理的行政人员,他们采取从上到下的行政管理手段,靠行政命令指挥生产。这种不合理的生产管理体制必然要使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大打折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成为法人利益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经营好坏直接与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挂钩。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实现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职工利益进一步与企业一体化。这样产生的直接效果就是:一方面企业自主经营,这就使得职工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有了实质性的内容;另一方面,职工与企业休戚相关,必然会调动职工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2)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才能真正建立起劳动者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时他们又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劳动者之间的互助合作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没有平等互利,互助合作势必不能持久。但是,在传统的过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关系被扭曲了,从而也对社会主义民主产生了有害的影响。
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企业及其劳动者,在经济活动中处于无权的地位;而少数行政官员却可以干预经济活动,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宰和直接操纵的管理者,并拥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由于这种价值导向的作用,形成了“千军万马走官道”的局面,机构臃肿,人满为患。此外,由于行政权利膨胀,行政职务成了人们社会地位的一般等价物,造成了“官本位”、“等级制度”等封建残余重新抬头。
不仅如此,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事实上也分成了等级。例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着全民和集体两种公有制形式。对于集体所有制单位来说,它们当然应当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论它们与国家之间还是它们相互之间,在经济关系上都应当是以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承认这种关系,采用不等价交换或无偿调拨,就会损害集体所有制中的劳动者的利益。这种情况在农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农民被剥夺得很苦”(毛泽东语)。在较长的时期内,农民的地位事实上已降到了较低的层次。再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体劳动者的劳动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但是,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对个体经济的排斥,个体经济被置于限制甚至禁止的地位,而个体劳动者则被打入另册,成为“贱民”。
只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才能打破这种违反民主的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是倾向于民主的。从历史上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就是伴随着近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建立了自由竞争、商品所有者平等的王国。商品经济是天生的平等派,它要求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平等,它只承认等价交换而不承认任何超经济的特权,反映在上层建筑上也要求政治关系的民主和平等。当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的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雇佣劳动方式,资本家可以依仗资本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这种经济上的不平等,反映在政治关系上,使得资产阶级民主和平等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克服这种局限性。但是,如果没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社会主义民主在经济上就缺乏可操作性,只有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真正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只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才能真正实现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民主与平等权利。
社会主义消灭了旧社会那种获者不劳、劳者不获或少获的不公平现象,在分配领域内实行了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但是,如果没有市场经济,按劳分配也难以真正实现。因为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唯一尺度实行按劳分配,只有通过等量劳动交换才能实现,即劳动者按照个人所提供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领取相应的劳动报酬,这种交换只能以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为原则,它承认劳动者工作能力的“天然特权”,但要求机会平等,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的权利平等。
按劳分配为不仅与资本主义按资分配是根本对立的,而且与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产物——平均主义也是根本不相容的。实行平均主义,不考虑劳动者劳动的差别,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实际上是奖懒罚勤,剥夺了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民主权利,必然造成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来看,不搞市场经济,就难以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不实行按劳分配、否认劳动者个人利益,势必造成劳动者对他们共同占有和使用的社会财产的离异和疏远,使劳动者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劳动热情减退,丧失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
总之,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才能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在经济上的主人翁地位,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建立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2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提高全体人民民主意识的根本条件
民主从来不是靠别人恩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就是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固然需要健全各项民主制度,但是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去执行。只有当人民懂得珍惜和保卫自己的民主权利,敢于向一切侵犯自己利益的行为抗争,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事务,管理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才不会流于形式。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意识的发展。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来看,彻底扫除封建的意识形态,提高全体人民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意识是一项艰苦、长期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带有根本性的是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推动改革和建设的关键环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了,就能有效地促进人们转换脑筋、转变观念,使公民的民主意识臻于成熟。
1)市场经济呼唤着公民自我意识、平等意识、 参与意识的觉醒。在我国,封建的自然经济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和根深蒂固的影响,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就是狭隘性和封闭性。一家一户,男耕女织,农业和手工业结合,自己生产自己消费。这样一个特点决定了生活于其中的人只能是地域的人,而不是社会的人,彼此之间缺乏基本的联系和交往。这样的经济基础,只能产生小农狭隘、自卑和依附于他人的心理,正如马克思在《能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所说:“小生产者,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立宰,是高高站在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不幸的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我们的政府权力也在充当这样的角色。可以想像,如果经济机制不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不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国家和民族就不会有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彻底荡涤小生产者的狭隘自卑依附于人的心理。因为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大生产,生产是社会的生产,产品也成了社会的共同产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依赖、交往、影响大大加强,市场经济把地域的人变成社会的人,现代意义的阶级、政党只能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本身就是无产阶级自我意识、平等意识觉醒的结果。但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果经济上背离市场运行机制,在政治上某些封建主义的东西就会冒头,如官本位、等级制度,这些东西不但与社会主义民主格格不入,而且对资产阶级民主都是一种倒退,是属于封建的东西。
发展市场经济与人民的自我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的觉醒存在着必然联系,这并非仅仅是理论上的推测,而是已为事实所证实。在沿海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官本位、等级制度等观念已经受到冷落,公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大为增强,中国不再死气沉沉了,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中国真正活跃起来了。
2)市场经济也在呼唤着公民的自强进取意识, 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的觉醒。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一个民族背负这样沉重的精神包袱,不仅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而且难以在现代世界激烈的竞争中立脚。只有通过发展市场经济,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根本改造这种国民的劣根性,改变这种不民主的心理状态,代之以一种抓住机会,努力竞争,积极行动,追求效果的崭新的精神面貌。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只有通过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才能得到实现,在竞争中择优汰劣,既有机会,又有风险,竞争培养人一种开拓、进取、自信、自强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任何犹豫彷徨都无济于事,抱残守缺必然要自取灭亡,只有在竞争中我们民族的心理和意识才能真正脱胎换骨,得到升华。
3)市场经济还将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在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人民积极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充分享受自己合法的权利,公民正当的权利不受任何侵犯。但是,传统的经济体制把所有权和管理权混为一谈,依靠高度集权和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权利、责任、义务的失衡;劳动者名义上拥有管理国家、管理企业的权利,但实际上对企业的经营结果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劳动者拥有努力工作的义务,但却缺少行使自己管理企业权利的有效手段。其结果一方面是个人对国家的完全依附,使国家的承载力越来越脆弱;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和集体经济的产权处于虚置的无人负责的状态。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在这种体制的长期影响下,人民缺乏基本的民主训练,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也使得我们在改革过程中一些本来是好的方法变了形。例如,改革中有的企业利用自主权下放滥发钱物,分光吃光、哄抬物价,制造和销售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损害国家利益。反映在政治生活中,一讲民主,往往就不要集中,造成无政府主义数度泛滥,使得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步履艰难。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市场经济也是责任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劳动者责、权、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享有充分的权利,不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人民才会学会如何利用民主的权利,如何当家作主。
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靠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关键环节,它既是社会主义能够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的体制保证,又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反过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又需要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保障和支持。没有这样的保障和支持,不仅经济难以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发育成熟。
1)依照我国的国情,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要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调制度。从我国的历史经验看,对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往往来自政治权力的不恰当的干预。建国以后,政治权力曾不止一次地打乱和打断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所以,经济建设要持久稳定地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真正地确立其权威,使国家大事按人民意志决定,国家权力按民意和根据民意制定的法律来行使,并受到民意机关的监督。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排除人治的弊端,实现民主的制度化,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不因领导人的更替而改变,也不以领导人个人意志的改变而改变;它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排除种种干扰因素,保证市场经济能按照其本身固有的规律健康发展。
2)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性性, 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促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坚实基础和内在动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把经营权还给各个企业,这就理顺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然要求理顺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其核心就是充分尊重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群众按照自己的意思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规律实行自我管理。市场经济的活力来自企业,而企业的活力则来自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现在,民主管理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它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再加上公有制,一定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我国农村的改革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就在于还给农民的主人翁地位和经营自主权。城市改革尽管要比农村改革复杂得多,但就其实质而言,也是要解决广大职工在经济上的主人翁地位问题。
3)发扬民主是遏制市场经济某些“负效应”的有效手段。 市场经济在促进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的同时,其商品交换原则也可能侵入政治生活,诱使一些党员干部唯利是图、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特别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应当明确,如此等等的腐败现象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而是在新旧体制交换过程中,由于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起对权力有效制约的机制所造成的。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不仅严重地败坏党的声誉,危害党群关系,而且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带来消极的影响。市场经济是讲公平竞争的,如果权力参加进来,那还有什么公平竞争呢?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发扬民主,加强监督,如毛泽东所说: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缺乏民主监督,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健康发展起来。应当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为加强民主监督创造了重要条件: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透明度增加了,人民群众的平等观念、民主观念、权利义务观念增强了。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强化监督和约束机制,经常性保持公众的舆论压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选举罢免权,实现政治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不但要发展民主,而且要健全法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化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具有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宏观调控等特点,有着复杂的产权、经营、交换和利益关系。对这些复杂的经济关系中的主体责任、权利和义务,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和司法保障,平等竞争就会失去规范、准则而变成竞争的不平等。有些人认为只要挣到钱就是市场经济,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市场经济强调机会平等,公平竞争,竞争的手段只能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而不能靠欺诈和巧取豪夺。
市场经济要求以稳定的“法制社会”为依托,要求从观念、习惯以及具体做法上摒除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权大于法的现象,建立一个稳定的经济新秩序。总而言之,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健全的法律制度,才能真正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使我们的国家走向繁荣冒盛,尽快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
*收稿日期:1995—03—08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 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人民民主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