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第五中学 365000
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学生之所以感到困难很大,原因是无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一个个数学模型,并不能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它。因此,当我们学习了一个定量或一个概念等新数学知识时,可以有意识设计一定数量的将数学知识直接应用的问题,在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间“搭桥”,把抽象的数学材料“还原”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了解更具体、生动、直观,以达到理解和应用目的。
一、创设生活情境
例如,教学统计时,我没有采用课本上的例题,而是创设了为蛋糕店老板出谋策划的情境,让学生事先把统计的自己班同学生日的推荐表制成统计图,学生较感兴趣,积极性高。
接着又让学生着手统计考过的单元数学成绩,由于这样的题材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马上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去,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其中,第一环节在没有任何暗示的情况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我班同学生日的季度。学生们兴致提高,纷纷画了起来,结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我统计一下,同学们自己画的统计图有六、七种,有横的,有柱形的,也有条形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看着同学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很激动,为自己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主力、分析的统计全过程而感到庆幸。这样的教学,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教学就在自己身边,做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实际数学化,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以及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我们强调在数学中“加强应用”,是指在教学中注意表现数学概念在客观世界中被提炼及被应用的过程。通过选择现实情景中的数据,理解概念、原理的实际意义,着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学生理解数学,逐步发展到独立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过程,也是当前数学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能受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数学与生活、学生、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不同的学生由于其数学现实经验、认知水平及思维方式等的差异,往往会导致他们对同一数学知识作出不同的认识、理解与分析,从而表现出数学学习上鲜明的个性差异。因此应充分考虑数学的这种差异,让他们有可能以自身独特的方式来获取得个性的发展。
“探究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剪纸实验,学生能折、剪出多种多样美丽的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接着提出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解决“将军饮马”的问题,正当学生感到莫名其妙时,我慢慢道出原委:传说,亚历山大城有一位精通数学和物理的学者,名叫海伦。一天一位罗马将军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如图1,军官A出发先到河边C处饮马,然后再去河岸同侧的B地开会,应该怎样走才能使路程最短。从此,这个“将军饮马”的问题被广泛流传,这个问题的解法并不难,据说海伦稍微思索就解决了它,现在,你能说说海伦是如何解的吗?正当学生情绪高涨时,又提供了一个语文知识:唐朝诗人李维的诗《从军行》开头两句说:“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交河”。诗中其实隐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诗中将军在观望烽火之后从脚下的A点出发,驰向交河旁的C点饮马,饮马后再到B点宿营,试问怎样走,才能使走的路程最短这就是中国的“将军饮马”题,这个问题就是典型的轴对称图形的探究。
通过诗、讲故事提供鲜活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把知识活现给学生,不但解决了数学问题,还链接了数学在其他学科的运用,使学生快活地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快乐。
又如:在学习“排列、组合”一节时,恰逢学校要举行第二十二界运动会,我抓住机会,提出问题,学校文艺晚会有5个音乐节目、3个舞蹈节目和2个曲艺节目的演出顺序,要求两个舞蹈节目不连排,则不同的排法种数是多少?并由此引导学生利用插空法来解决不相邻的排列问题。“数学即生活”,意思是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选用贴切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不致感到数学抽象且无味,甚至使他们对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通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有效地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学习对象的建构,而且体会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决策者、创造者”。站在创新教育的高度,对教材进行审视、反思与再创造,这是时代赋予一线数学教师的职责。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悉心揣摩、精心设计、有效重组和完善整合,力求使原有教材在课程改革的机遇中,焕发其生命活力;力求使数学课堂不再“涛声依旧”;力求贴近新课标的精神,凸现崭新的教学理念,构筑中学数学的新型课堂。
论文作者:余莉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海伦论文; 饮马论文; 抽象论文; 将军论文; 《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