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深圳市中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检测实验室是否有能力向社会提供准确的产品质量报告,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和信赖,是检测实验室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结合案例,从检测人员、检测设备、原辅材料、检测方法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对加强实验室的检测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校准规范;检测结果;检测报告
引言
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检测实验室数据质量的因素,要保证实验数据的高质量,准确度,必须对实验室检测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虽然我国的质量管理工作起步不算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却较为缓慢。如何通过加强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提高实验室效率,降低仪器设备损坏率,提高检验检测效率,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实验室在建设与管理方面面临的核心课题。
1 检测人员的质量管理
实验室对检测人员的管理是检测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5.2.1中要求:实验室管理者应确保所有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和/或校准、评价结果、签署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的人员的能力。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对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
(1)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指定相关检测领域的质量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进行监督,并做好监督记录。通过此类的质量监督活动,检测人员知道在检测环节中的一些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存在,可以及时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来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检测人员参加相关检测项目的培训活动。大多数实验室对于检测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后,忽视了对检测人员培训有效性的评价,认为培训机构已经给出合格成绩就必然符合实验室检测需求,这种方式应该杜绝。对于培训结束的检测人员,即使成绩合格,也要求质量监督员对其进行监督,确保检测人员的培训符合检测要求,并能满足实验室日常的检测工作;反之,则需要继续培训。如某中心的两位检测人员参加检验员中级培训班的学习,培训班对两位检测人员均给予了合格证书,而检测人员在正式开展工作前,中心委派质量监督员对两位检测人员的检验过程进行监督,确定他们在检验过程中的各个操作环节能够满足实验要求,并经技术负责人进行评价后,才能正式独立地开展检验工作,否则,检测人员需继续参加培训。
(3)检测人员之间的比对。通常,实验室应制定实验室内人员比对计划,开展相关领域检测人员之间的比对,进一步确保了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和水平。
2 检测设备的质量管理
检测设备是实验室开展工作的重要工具,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重点。对于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可以从设备的采购、验收、计量检定校准、日常使用、期间核查等方面人手。
(1)设备的采购。检测设备在采购前,应根据技术负责人提供的合格供应商进行评价,如评价合格,才能进行采购活动。
(2)设备的验收。检测设备应根据设备清单进行验收,并根据相应检测项目的国家标准确保该设备满足检测需求;仪器设备最终是否验收合格,需以首次计量检定或校准是否合格为依据。若合格,则贴好合格标识,由设备管理员建立设备档案。
(3)设备的检定、校准。设备的检定、校准应严格遵循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有关规定。实验室需制定设备检定、校准的周期计划表,确保所有强制检定的和/或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在用设备按时送检,保证全部检定合格并取得相应的检定和/或校准证书,以及符合设备状态的标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心测定样品时,由于样品多,检测人员打开了两台电热干燥箱,其中有一台已经停用,但未贴停用标识,检测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实际已经停用的电热干燥箱进行水分的测定工作,最终导致检测结果的偏离。因此,关于设备状态的标识,设备管理员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程序,确保检测结果质量。
(4)设备的日常使用与维护管理。仪器设备应放置在符合其自身条件的环境内,在日常检测过程中,应及时做好仪器的使用记录及维护记录,以便追溯。
(5)设备的期间核查。期间核查的目的在于对一些在检定周期内会发生量值变化的仪器设备进行监督、检查,以进一步保证其量值的准确,从而确保检测质量的准确性。通常,可采用的期间核査方式有:参加实验室/技术机构之间的比对、使用标准物质校准、同型号设备之间的比对以及对保留样品的量值重新测量。
3 原辅材料的质量管理
实验室对于影响检测质量的重要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等进行质量管理控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实验室采购员采购原辅材料时,应选择评定合格的供应商进行购置;由检测室负责人或相关检测人员经过检查或通过其他方式验证其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或检测要求,才能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如实验室在测定谷物脂肪酸值时,检测过程中需使用蒸馏水,却忽视了对于蒸馏水的有效验收工作。一般对于蒸馏水的验收首先应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根据实验室分析用水的国标要求,判别该蒸馏水是否符合实验室用水;对于酸度等指标也可实行实验室自行验收,防止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对验收合格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材料对检测结果有影响,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重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确保原辅材料不会影响检测质量。
4 检测方法的质量管理
检测方法的质量管理是实验室保证检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在确定检测方法时,应优先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确保所使用的检测方法是现行有效并受控。实验室档案管理员应定期检索更新检测方法标准,对涉及到技术因素变更的国家标准,中心能否直接应用到日常检测工作中,应做好方法确认、审批,并由检测人员制定相关检测项目的作业指导书,方便检测操作以及确保应用的一致,达到保证检测质量的目的。若采用非标方法,包括实验室制定的方法、设备制造商制定的方法、知名技术组织公布的方法、相关学术期刊公布的方法,实验室应予以确认。2008年度,很多国家标准进行了换版,其中关于粗蛋白测定的标准方法变化最大,涉及了检测环节技术因素的变更,因此,该中心对新、旧版国家标准进行了方法间比对,并通过实验比对,最终确认中心能否直接引用新版的国家标准开展粗蛋白的测定工作。
5 环境条件的质量管理
对环境条件的质量管理是整个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技术细节。环境控制的对象是检测场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要使其对检测结果无不良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应做好设施和环境记录,一经发现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结果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并采取纠正措施保证检测工作的有效进行。尤其在粮食水分测定中,对于实验室温湿度的要求就相对较高,一般维持在室温,湿度为65%左右,如果湿度过高会导致水分测量结果偏髙,影响实验检测质量。
6 其它方面的质量管理
(1)样品的质量管理。检测结果是通过对样品性质的检验从而评价实验对象整体的性质,因此实验室样品的质量,是对被检测对象整体进行评价的基础。样品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样品的管理应符合实验室样品管理程序。实验室可以通过制定抽样方法、对抽样方法进行评审、对样品处置加以科学管理,确保样品对实验整体特性的真实反映。
(2)记录的管理。记录的管理是保证检测结果质量的根本。通过查看记录,可以及时发现检测过程中的缺陷。设备使用记录、标准品的使用记录、检测结果的原始记录等应做到随做随记,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应准确、真实、清晰,便于追溯和复现。
7 结语
总之,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质量保证措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想要提高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实验室技术支撑和把关作用,需要对检测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全程质量管理体系,使检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等,同时高度重视检验人员新知识培训及补充新的符合要求的人员等,以不断优化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规范和制度,从而不断提高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检测技术水平,进而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以满足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顾龙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运行[D].南京理工大学,2008
[2]陈倩.加强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1(4):15-16
[3]凌伟.浅谈如何完善特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
论文作者:宋姮,张智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实验室论文; 人员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设备论文; 样品论文; 合格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