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变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当代中国论文,价值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全球化为先导,以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生产全球化为显著特征,以跨国公司全球活动为微观基础的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使人类不断跨越民族、国家的地域界限,超越制度、文化障碍,在全球范围内相互联系和交往、相互影响和融合,使全球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趋势更为强劲。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1992年联合国日致辞时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的时代已经到来了”。那么,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用法术从地底下突然呼唤出来的奇迹,还是一个有着自身自然历史进程的客观趋势?其实质究竟如何?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迁有何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15世纪以后海上交通的发展,地理上的新发展,使地球上东西方之间和各大陆之间,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密切交往。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刻,不仅开始了在地理上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人类社会历史,而且使人类社会第一次进入商业经济阶段。17世纪开始的科学革命以及18世纪启动的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各国、各民族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于是,愈来愈多的民族、国家和地区间的闭塞或半隔绝状态受到冲击,更标志着此前处于相对隔绝状态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将被彻底打破,从此,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在参加普遍交往和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经济全球化就在这个历史性的发展过程中诞生、发展和壮大了。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科技革命为前导、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跨国公司为主体,使全球形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竞争的世界市场,进而使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的历史发展进程和趋势。换言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质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或者说是全球经济市场化。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史。从社会经济形态来看,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实际上只经历了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两个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而由16世纪的商业革命开辟的经济全球化道路,实际上开辟的就是市场经济之路。从那时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就开始受到由市场交换所产生的新的经济运作模式的冲击和挑战。斗争的每一个胜利都是意味着自然经济的萎缩和市场经济的扩张。
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航海运输业的发展,为欧洲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商业和殖民空间,从而西欧首先发生了一场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影响十分深远的商业革命:各国政府大力推行海外贸易和殖民主义政策以及民族国家的纷纷兴起而得以确立;全国性的市场随着行会制度的逐步破产而得以形成;近代信用制度、新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大型交易所等)随着货币经济逐渐占据支配地位而大量形成。商业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西欧工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已开始起步了。
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西欧各主要国家在经济上都已奠定了工业化基础,在政治上都已基本消除了国内阻碍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形成了国内统一市场。随着欧美各主要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古典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随之在各国逐步形成。作为这种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世界性的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提高了效率,鼓励了革新,增加了新的资本投资,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导致了产业革命的发生。
到19世纪末叶,随着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日趋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为克服危机,适应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世纪70年代起,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相继加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控制,从而世界经济进入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阶段。现代市场经济模式促进了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当代,现代市场经济已成为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最成熟、最有效的经济模式。而从古典市场经济模式到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发展,从计划经济模式与市场经济模式的对立到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则正是市场经济模式从形成到发展的一般历史演进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全过程,实质上就是市场经济的诞生、发展和成熟的全过程。
经济全球化得以诞生、发展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浪潮带动着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然而,经济全球化之所以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其根本在于市场经济这种经济运作方式。而市场经济的力量之源在于其特有的机制,即市场机制。在市场机制里,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互为条件、互为动力、又互为制约的关系,在经济运行中则表现为消费促进生产,生产为了消费,正是这种互动关系,构成了市场机制的巨大动力。因此,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也就是说,市场竞争和市场逐利行为才打破了经济的国家和地域限制,把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当今世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风行全球,扩展到世界各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就这样凭借市场经济这一动力强大的发动机而终于诞生、发展和壮大了。
总之,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证明,在市场经济成为所有参与全球化的国家都接受的体制后,世界经济才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原因就在于对各国国民经济发展来说,市场经济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经济结构趋于优化,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世界经济而言,世界市场由此更加完整和统一,参与其中的各国国民经济主体在共同的体制基础上导致了国际经济关系的拓展和深化,进而使整个人类联结成为一个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二、经济全球化推动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念——新集体主义的确立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汲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3-134页)价值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取决于社会的现实存在,其合理性也只能以它所赖以产生的社会存在去说明。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有其存在并占据应有地位的理由。而当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那么,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原有的价值观念也就开始失去自己的合理根据,因而变成一种不再适宜的、过时的东西。自然经济时期的主导价值观念是整体主义,工业经济时期的主导价值观念是个人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主导价值观念是集体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而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已经使市场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最令人瞩目的现象,几乎将世界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卷入其中,市场经济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为人们看到,市场经济是求取国内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对接的通道,非此,民族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难以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把培育、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作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法宝。各国纷纷对内放松对经济生活的严格管制,对外积极参加国际分工与合作,融入世界市场,推进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与世界经济接轨,也就意味着在价值观念上进行变革,从而建立与世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经济全球化就这样以外部强制规定着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迁的方向和基本内容,而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变迁的方向就是走向新集体主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完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已经涉及到敏感的社会关系,并反映到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上。就我国的情况看,这种经济全球化所推动的现代市场经济与原始的自然经济、与传统的计划经济,都有了本质的区别,因而它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也会有明显的历史进步。这主要表现在:它为主体的自由、独立和平等的实现,创造了现实的社会基础。很显然,这种以自由、平等为本质特征的主体关系,对新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客观条件。
因为只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主体的自由平等原则的确立,劳动者成为企业中真正平等自由的主体,那么,由他们所组成的集体,才是真实的集体。这种真实的集体,既区别于原始的“自然集体”,也区别于封建专制型的“整体”。因为在这种“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联合获得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4页)。每个平等自由主体所显示出的集体主义,与“原始的集体主义”、封建的“整体主义”,以及计划经济时期的“绝对集体主义”都有了本质的区别。因为只有在这种真实集体中,才能使每个平等自由的主体获得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经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个人同自己同别人普遍异化的同时,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8-109页)人们通过交换价值的交换过程,使他们个体的经济行为形成了一个在无形的手的共同控制下的市场。这样,便产生了“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一种新的集体。我们可以通过其所反映的市场经济关系及其相应的社会关系,看到这种新的集体所具有的一些本质特征:它是由平等的、自由的个人主体组成的,这些主体具有鲜明的个性,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必将获得全面发展,每个个体主体都有明确的个人利益,而这一切又都通过市场经济关系不可分割地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市场主体的特殊利益构成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因,市场机制促使人们通过商品生产和交换去实现这种特殊利益,而所有市场主体的共同利益从总体上也只能在市场主体遵循市场经济的统一规则和秩序的条件下,借助于特殊利益的实现而实现。这里,市场经济的统一规则和秩序就是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的体现者。既然市场场主体的特殊利益有着自己的严格界定而不允许以超经济的手段随意侵占,既然市场主体的共同利益只能通过遵循共同规则的特殊利益的实现而实现,那么,将是否遵守市场经济的统一规则和秩序确认为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是否真正达到有机统一的客观尺度,就是十分必要。这种新集体主义之所以与旧集体主义相区别,就在于它不像后者那样把集体利益抽象化、绝对化,以至湮没和否定个体主体的特殊利益,而是在确认和保障个体特殊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利益,从而最终实现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的有机统一、和谐一致。
很显然,这种反映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新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同时与片面强调集体利益的抽象至上性的传统集体主义也是不同的。这种新集体主义是以这样的真实的集体为基础的,这种集体是由平等、自由的个体主体而形成的联合体。在这种集体中,人们为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便必须维护共同利益,共同利益的实现也只有以个体利益的实现为基础。可见,这种新集体主义原则是以个体主体的平等自由为基础的、通过保障和维护个人利益而达到对共同利益实现的目的,从而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有机统一。
三、经济全球化规定着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迁的基本内容
经济全球化以外部强制规定着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迁的方向的同时,也规定着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迁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在:在价值目标上,要求实现个性自由与整体和谐;在价值手段上,实行自由竞争;在价值规范上,实行民主法治;在价值尺度上,实行能力本位。
(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呼唤人的个性自由,实际地解放着人的个性,并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经济全球化是破除自然经济藩篱的排天巨浪。马克思指出:“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集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6卷上,第21页)。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主体是以群体形式存在的,但这种群体不是真实的集体,而是虚幻的集体,冒充的集体。集体“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使自己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的东西,而经济、政治上的依附关系和高压政策,逐渐培育和养成了老百姓的奴化性格和依附人格,人们以圣人是非为是非,唯领导意志是从,把自己交给他人或所属群体去支配,没有个性,没有自我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进取心,缺乏自由民主意识,不愿或不敢去争取民主自由。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冲破了虚幻的集体对个人的束缚,使个人获得了独立性,并为个体主体的生成提供了舞台。因而使个性的解放的张扬成为时代进步的标志,成为社会生活现代化色彩斑斓的基础,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本质上正是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是个体的人与整体的社会相互理解、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逐渐一体化的过程。个人的独立,个体主体的生成,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张扬了人的个性,赋予个人独立和自由。但是,经济全球化是通过竞争来获得效率,因而奉行的是优胜劣汰的原则。由于人们的能力各异,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要求;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需要社会救济;性别差异、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也需要有竞争以外的法则来调整。市场是无情的,竞争不同情弱者;但社会不能无情,社会要容纳和保护弱者,以保护弱者的“自由”、“平等”和“人权”,以维护社会公正与整体和谐。而且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而稳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分配的公正、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因而为了保障和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还需要奉行整体和谐的原则,通过实现分配公正、强化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弥补市场中人们随利益导向而动所产生的不足与缺陷,保证社会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使社会经济在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和健康活泼的社会风气中不断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自产生之日起就依赖于平等的市场主体之间的自由竞争,并且推动自由竞争的价值规范的确立。离开了自由竞争,经济全球化就不可能产生和发展。首先,离开市场竞争,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市场经济,因而不可能承认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一切道德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念。因为市场经济对资产制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在于资产在所有权上必须可以买卖,可以交易,而且这种交易还必须首先、甚至主要接受等价交换、平等竞争的市场价值规则的支配,而当资产权在性质上首先不是作为经济性质的权利,而是作为超经济的封建特权的附属而存在的时候,一切资产权利的运动自然就只能首先接受超经济的规则约束,如首先服从政治的、行政的、军事的、司法的、立法的等种种超经济权利运动的约束,总之,要服从封建皇权的支配,而不是服从市场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法权规则支配。其次,没有自由竞争,自然导致社会对“特权”的渴望,整个社会生活围绕追逐特权、依附特权而展开,那么,社会精神上推崇特权必然成为普遍的意识并成为道德规范。由此,至少产生两个方面的精神引导:一是泯灭社会的平等意识,二是造就“身份”意识。资本战胜封建,说到底就是法权——在竞争机会、在市场价格、在商品规律面前人人平等——战胜了封建特权,在历史上开创了形式上的平等时代。再次,离开了自由竞争,垄断就会成为经济生活的唯一内容,那么整个社会生活便会因此陷入堕落与腐败之中。因为垄断一旦形成,尤其是在当代市场经济中资本私有企业对资产进而对市场的垄断地位一旦确定,便会至少对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两方面的负效应:一方面,垄断与自由竞争相比,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这是经济学反复证明的,因为,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价格来实现超额利润,从而不必更多地依赖技术进步和效率的提高来窒息竞争,损害资源流动的充分性,进而在微观上和结构上损害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从道义上说,通过排斥竞争来实现超额利润,本身就是对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准则的破坏,实际上是在塑造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权”,这是对公平的践踏。同时,利用对市场的操纵,通过垄断价格,或通过垄断者之间的串谋,甚至通过与政府权力的勾结来实现超额利润,这在本质上是对公众的掠夺。
(三)经济全球化推动的是一种有规则、有秩序的经济,是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经济,而规则、秩序、竞争只能是法定的,惟有法治才能确保公开、公平和公正,因此市场经济应是法治经济。而表现在价值规范上,就是确立民主法治的价值规范观念。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以至于在一般老百姓的价值观念中,有权就有一切,有权就有财富、金钱和地位,以至人生之价值以权力之有无、大小为判断的标准。此外,权力至上在中国国民中还形成了强大的权利依赖心理。长期以来,大多数国民都将自己的生活期望与国家最高统治者是否英明联系起来。因此,将社会秩序和良好生活的愿望完全寄托于某个人而不是通过制度创新从根本上解决权力滥用的问题,是我们长期无法摆脱的观念束缚。所以,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权力至上与传统文化中的权力文化溶为一体,是近代中国走向法治的沉重枷锁。
经济全球化对法治的需求是由市场经济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因为商品交换与流通的最基本原则必须体现平等与自由竞争,它不承认任何超经济的权力,只服从价值规律原则。在市场经济中,有了独立的生产者之间的平等竞争,才能优化配置资源,真正实现优胜劣汰,推动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也只有公开平等的原则,才能为所有的竞争者和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和遵从,违反规则的人才会被驱逐出局。否则,少数人将靠超经济强制取得竞争中的优势,一部分人则靠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而发财,另一部分人靠权力形成垄断经营而致富。权力、关系、后门、歪门邪道这类违反公平原则的东西进入市场,便会搞乱市场秩序,冲击公平原则,使大众由心理失衡到愤怒不满,从而使经济与社会出现动荡。因此,为了保证正常的经济与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统一的规则和规范,即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法律体系,或者说市场经济内在地需要规则和秩序,没有规则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实际上,市场经济本身就蕴涵着对抗强权和法外特权、反对权力和权利的滥用、倡导主体的自主性和平等竞争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摆脱人治与专制和超经济强制的控制,带来了发达的契约、交换、交往关系,形成了必须明确的有关个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与观念,逐步养成在平等的基础上按照共同的原则行事,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法律也才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唯一准绳,整个社会生活才由传统的纵向垂直型隶属关系,向平行的平等型关系转化,进而提供了民主平等与法治的可能。
(四)当代社会,经济全球化浪潮给能力本位的价值尺度观念以强有力的支持。奴隶社会主要是“宗法血统”力量在起作用。奴隶社会有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两个基本阶级。奴隶和奴隶主一生的命运、地位和价值完全是由他们各自的宗法血统(先决既定的社会阶层身份和社会角色身份的规范)规定和安排的,一般情况下,奴隶个人后天的努力和能力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封建社会主要是“权力”的力量在起作用,权力在左右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在支配和操纵着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支配和操纵社会和人生的力量向“金钱”转移。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以及物对人的统治等,多是金钱力量的表现。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和中国社会已出现力量向“能力”转移的端倪和趋势。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人对物质方面的兴趣日益淡薄,而对人的能力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却日益看重。现代西方一些思想家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困境,明确主张把人的创造能力作为人的主导价值取向。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看到并重视人的创新能力这一力量的作用和价值。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正在走向知识化,并且日益注重人的聪明才智,调动人的智力因素,引导和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因而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历史是人的内在本质力量的发展史。社会历史的发展表明,人的主体能力及其作用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日益增大,而马克思所设想的那种每个人能力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能力王国”正在向我们走来。处于经济全球化之中的当代中国,也正在走向能力王国,虽然比西方发达国家要慢些、晚些。我们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解放和发挥人的能力,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能力经济,市场竞争就是能力竞争;我们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营造一个能力王国;股份制的魅力,就在于促使人发挥其创造能力;我们现在建立的民主政治,其实质就是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为贤能之士脱颖而出提供保证,就是消除权力、人情关系、门第的影响;现在进行的“能上能下”和“竞争上岗”的用人制度,实质上也就是鼓励人充分发挥其才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力全面发展的人;当代社会,力量在向能力转移这一趋势要求我们把能力本位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全球化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经济论文; 自由市场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