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理的园林植物的配置应当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及园林布局意境进行的,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净化空气及环境等功能。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对植物的选择原则及设计进行探索,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案例分析
前言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四大要素之一,在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认识的加深,人们对居住区环境综合效益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越来越重视居住区植物景观所带来的美化效果和生态效应。很多开发商只是盲目地追求这些指标的高低和视觉效果,导致植物重复堆叠,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如何科学、经济地进行植物配置,对解决居住区的生态效益及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就植物配置的几点原则及案例进行探索。
一、风景园林植物选择原则
(一)适宜原则
植物的选择非常关键,植物不同于其他设施,植物是需要生长的,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考虑到园林设计需要,选择适宜性的植物,综合性考虑到区域内的环境、气候、土质、水质、人文等情况,确保植物与条件的相互匹配。园林要根据设计的思路与实现目标,对园林植物进行选择,不能盲目进行,违反植物生长规律,需要按植物特性、生长情况,对气候的要求进行选择,按照适宜性原则对园林植物做好正确的选择,尊重植物特性划分好耐寒、耐热植物,在北方需要更多考虑到适合耐寒的北方植物,这类植物需水量不高,对土质也没有更高的特殊要求,适合种植在北方,北方园林要多选择这类物种;耐热植物一般都对水的需求量大,南方园林需要多选择这类植物,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地区会呈现不同的样貌,需要根据园林整体设计进行选择性搭配,风景园林植物选择不但适合环境需要,还要考虑到美观适用,风景的美观性、植物的成活率,都决定园林最后的效果。不论是何种园林设计,一定要会利用当地资源,可以根据本城市特点,对当地植物做好梳理排查,通过对园林的合理设计,把本地植物设计进去,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好当地资源,形成优势共享,避免出现植物过于突然,不适宜当地主体生态。
(二)植物多样性原则
植物万千差异、丰富多彩,在园林风景设计中可利用的也较为多样,在对园林植物选择的时候,不但对适宜植物进行合理选择,更要考虑到美观、美感需要,对植物进行多样性的搭配,体现出植物造型特点,通过不同的植物配合,使风景园林更加优美。园林建设植物多样性原则是必须遵循的,只有在突出特色基础上,才能考虑多样性,园林植物搭配得不好,不但没有自身的特点,更不能突出园林美感,使人们对园林有期待大大降低。多样性植物可以发挥对园林的不同作用,促进园林生态性功能。路边景观也是园林有一部分,街道旁边植物选择不但考虑到实用性,更要长远考虑,为了整体美观,易于打理,就要考虑耐久性和群落性的特点,选择这样的植物,可以减少路面燥音对人们的影响,保证空间气候稳定;园林内的植物多为小而精的欣赏类植物,就需要可以根据区域范围特点进行配置,考虑到人们游玩的需要,四季搭配要体现节奏感,不能使植物搭配过于单调,对看花、看叶的植物要错开季节进行搭配,使人们在不同的时节能够观赏到不同的风景。
(三)综合效益原则
风景园林建设是系统工程,大多数投资都是公益性投入,不能产生巨大的投资利润,所以说,在建设时,不但考虑美观,还要考虑投入,这公益性投资项目,在植物选择时也要遵循综合效益原则,测算出整体投入成本,做好预算预估,选择那些经济实用的植物进行利用。避免使用较珍稀的物种,无端增加成本,加大了养护难度,植物选择针对实际而定,栽培为主,尽量少进行大量的购买,减少投入成本,提高园林效果,植物成长后,养护管理也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最后还要考虑植被成长后期的情况,美化效果和养护成本是最需要考虑的。选择植被要有预见性、前瞻性,通过合理的选择,满足园林建设需求,发挥风景园林最本质的作用。
各类水体、地形及植物都是园林营造的主要要素,植物作为比较重要的元素之一,作用非常大。随着风景园林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充分了解植物习性的前提下进行配置,才能算是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作品。以下结合工程案例,对园林植物配置进行研究。
二、某小区绿地类型及植物设计
(一)绿地类型分析
小区绿地类型主要有入口空间绿地、中心绿地、宅旁绿地和道路绿地和专有绿地。(图1)
图1 功能空间分析图
(二)树种选择
小区在植物选材上主要以能够形成景观的乡土树种为主,容易成活的同时还能够充分的表现地域文化。小区所选树种共 56 种,其中常绿乔木 5种,落叶乔木 13 种,常绿灌木 11 种,落叶灌木 11 种,竹类 1 种,草花类 7 种,藤本 5 种,草坪植物 1 种,水生植物 2 种。
常绿乔木:雪松、石楠、大叶女贞、枇杷、桂花(独本)落叶乔木:白桦、七叶树、国槐、合欢、银杏、栾树、榉树、垂柳、碧桃、樱花、垂丝海棠、白玉兰、紫玉兰。
常绿灌木:小叶女贞、海桐、瓜子黄杨、南天竹、红叶石楠、八角金盘、桂花(丛生)、大叶黄杨、火棘、毛鹃、海桐。
落叶灌木:石榴、贴梗海棠、红枫、鸡爪槭、结香、木槿、连翘、小檗、紫叶小檗、月季。
竹类:刚竹草花:鸢尾、大花萱草、鸡冠花、大丽花;沿阶草藤本:爬墙虎、五叶地锦、常春藤、紫藤;络石草坪:狗牙根、高羊茅、草地早熟禾水生植物:芦苇、睡莲。
(三)各类型绿地植物设计
1)入口空间绿地
小区主入口模拟中国古典建筑的“高门大院”通过上升的台阶将入口大门抬升,大门为中轴对称形式,入口两侧结合现代铁艺材料形成围墙,墙内种植刚竹,形成兼具古典和现代化气息的景观效果。入口花坛内上层行植银杏、中层为修剪工整的石楠,下层种植草花,形成极具韵律感的植物景观。(图2)
图2 入口空间植物景观效果
2)中心绿地
小区中心组团绿地位于主干道的右侧,是整个小区的中心景观区,也是这次植物造景设计的重点。中心绿地布置有儿童游乐区、老年人活动区、滨水景观区以及多种尺度的开敞、半开敞和私密场所,满足居民的交往需求。(图 3)
图3 中心绿地平面详图
在植物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主,尽量丰富园林植物品种,秉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经济适用的原则,配置方式以丛植和群植为主,借鉴传统造园手法,将景观小品、景观构筑物等与植物相结合,营造“意境”,通过借景、障景、框景、夹景、漏景等形式,形成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且多样统一的植物景观。(图4)
3)专有绿地
该小区的专有绿地是指幼儿园及其周边绿化,考虑到专有绿地的使用人群,所以出于安全性角度考虑,幼儿园内部室外活动场所一般采用塑料橡胶地垫,这样能防止小孩摔伤或者磕碰的伤害减到最低。植物选择宜多样化,多种植树形优美,少病虫害、色彩鲜艳、季相变化明显的植物,避免栽植多飞絮、多刺、有毒、有臭味的植物。在幼儿园的角隅种植苗圃,便于儿童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增长知识。同时,由于幼儿户外活动较多,夏季需要遮荫、冬季需要充足的阳光,所以,以种植落叶乔木为宜。如国槐、七叶树、银杏等。同时,在幼儿园入口处留有较大面积的硬质铺地,植物配置以行植或列植乔木+硬质铺装为主,如栽植榉树并布置相应的围树椅及其他服务设施,便于人们接送孩子上下学时的停留,也为人们提供了交往空间。
图4 中心绿地植物景观效果
4)道路绿化
该小区道路绿化分三种,主干道、次干道和园路。主干道以车行为主,考虑到防尘、噪音等因素,车行干道采用常绿乔木——高灌木——花草地被的三层植物配置模式(图5)。主干道路绿化以规则式为主,上层乔木等距列植于道路两侧,中层高灌木修剪整齐,下层种植草花,如大叶女贞——石楠(丛植,修剪较高)——鸢尾+狗牙根形成道路空间。(图6)
图5 主干道剖面图
次干道以人行为主,所以,在次干道植物配置时,注重对人的关怀和文化的体现,如在道路两侧不时留有尺度适宜的硬质铺地并配套有相应的服务设施、小品景观等,形成景观节点。植物选择以能够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乡土树种为主,如国槐、七叶树、石榴等。次干道道路绿化以混合式为主,如近路侧采用规则式乔木+草花的两层植物配置结构,视线开阔,以借远处之景;向外侧采用乔木+灌木+地被(圈边)+草花的植物配置模式,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
图6 主干道道路空间
园路则营造自然风景式植物景观,借鉴中国传统造园手法,起承转合,产生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由于园路尺度较小,所以植物选择以灌木、草花和竹类为主。
5)宅旁绿地
该小区建筑为南北朝向,在建筑的阳面,所以尽量减少常绿大乔木、丛生常绿高灌木的应用,而是以生长缓慢、体型变化不大的落叶小乔木、开花灌木、彩叶植物和常绿低矮灌木为主,如近宅可种植八角金盘、南天竹、红叶石楠等常绿地被植物,向外扩展可以选植木槿、结香、石榴、樱花、红枫、玉兰等花灌木或小乔木,形成乔+灌+地被+草花的复层式植物群落结构。在建筑的背阴面,则要综合考虑植物的耐荫性,如一些植物在阴面也可以存活,但景观效果较差,如许多开花植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花量繁多,阳光不充足时则会出现花量减少或不开花的情况。所以,在建筑背阴面植物选择应以植物的叶形、色彩、树姿以及枝干形态为主,如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海桐、红叶石楠等,尽量避免使用色彩暗沉的植物。
在对高层建筑宅间绿地进行植物配置时,注意植物景观的俯视效果,加大宽带绿篱的使用,借鉴大地艺术,结合人工修建,形成植物雕塑,并通过植物图案展现地域文化。此外,该小区在整体景观再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在小高层的宅间营造生活型绿地,提高居民的参与性,也为居民生活带来乐趣。
小区还注重垂直绿化建设。如在宅旁种植爬山虎、五叶地锦、络石、常春藤等形成墙体绿化,以期快速形成居住区植物景观。
三、结论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一部分,也是彰显城市地域性文化的主要载体。不同于城市绿化,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包括人的自发性行为需求、社会性行为需求及审美需求等,突出人性化的主题,在进行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时,不但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熟知植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形态以及植物间的互惠共存和竞争等,尊重自然规律,营造可持续性的植物景观。另外,居住区属于常驻性空间,植物景观要考虑长效化,做到常见常新,防止出现审美疲劳。
参考文献:
[1]马晓红,李小顺.提升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途径的研究[J].节能.2014(11):4—5
[2]杨渝兰,郑星,刘葆华,等.屋顶绿化的功能及应用现状[J].节能.2014(6):4—6
论文作者:刘梦慧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植物论文; 绿地论文; 园林论文; 景观论文; 乔木论文; 灌木论文; 考虑到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