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地区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筑格局也在逐步趋于完善,目前工程施工中流水型施工技术工艺应用范围较广,能够针对建筑项目具体建设情况对施工活动进行有效组织配置。本文以下主要从多角度对建筑施工中流水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探析,旨在提升现代化建筑施工效率。
关键词:建筑施工;多角度;流水施工技术
流水施工技术是现阶段建筑项目施工环节中常用的方法,在施工中合理应用能够有效节约较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提高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同时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更好地促进施工组织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流水式施工技术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化分析。流水施工通过对施工建设总任务进行分析,依照不同措施将施工环节分为不同施工阶段,然后根据施工要求对施工活动范围进行划分,并且布设专人对施工活动进行精细化管理。
一、流水施工基本概念以及流水施工影响参数分析
流水施工是目前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流水施工主要起源于流水作业法,是对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的有效方法。流水施工就是从施工项目建设整体出发,将项目建设划分为不同施工环节,分为施工性质相同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是相关的施工工序。在平面上,对实际劳动量相同的施工段进行划分,然后分为不同施工层,根据施工进程要求建立相应的施工队伍。目前流水施工在管理方面已经日趋成熟,具体施工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流水施工具有科学化的工作面,建设工期相对较短。通过施工技术人员专业化施工能够全面提升施工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专业程度较高的工人队伍能够实现连续性作业,在施工过程中更完善施工方法,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提升施工质量。在规定时间内实际投入的施工资源相对较为均衡,有助资源管理与供应工作的开展,便于为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动力。
当前对流水施工造成影响的参数主要有空间参数、工艺参数以及时间参数。各类不同参数对流水施工环节的流水节拍都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依据流水节拍大小之间的关系,可将节拍进行明确划分,主要有无节奏流水、专业流水以及异节拍专业流水。空间参数的有效划分与施工结构特征具有直接联系,对施工段、施工层等方面影响较大。工艺参数主要内容有流水强度和施工过程,施工过程指 不同规模与形式的建筑工程,流水强度根据生产方式的差异可以将其分为人工流水强度与机械流水强度。时间参数主要是由流水节拍、技术间隔时间、流水步距等部分工程,根据施工具体情况能够根据相关公式结合施工内容计算施工耗费时间[1]。
二、现阶段建筑施工中多角度流水施工技术的运用探析
当前建筑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各个地区地质水文条件对工程施工活动的稳定开展具有较大影响。所以在施工活动开展之前,首先需要对区域气候条件等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然后分析施工图纸中的关键要素,拟定完善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活动的有序进行。某建筑项目主要是位于市区,地上建筑层数为4层,实际建筑米面积为2190m2,选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主体结构选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首层与各层层高为4m与3.3m,屋面选取混凝土现浇屋面,建筑施工主要期限为90天[2]。
(一)各个工程中流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项目建设初期需要结合施工图纸对具体工程量进行计算,然后列举出相关劳动量以及物资消耗情况记录表。其次,需要结合工程建设结构对工作面以及工作段进行划分。最后结合定额计算法对工程建设某段的流水节拍进行计算,并且绘制施工横道图。针对此项工程,主要将其分为基础工程、屋面工程、主体工程以及装修工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挖土施工中需要将其与垫层施工进行有效结合。工程基坑长度在36.16m,宽度和深度为14.95m、1.7m。经过勘查可知,此项工程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周边较狭窄,边坡在实际修整过程中具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选取适用性较强的反铲挖土机。流水节拍主要选取全等节拍流水施工进行有效计算,然后根据固定公式,对挖土方、垫层、基础扎钢筋、混凝土施工、回填土等环节施工工序进行明确划分[3]。
在主体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首层层高的影响,钢筋布置密度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较大施工难度。所以需要对支模方案进行合理编订。根据施工层间关系,对施工段以及施工班组情况进行划分,避免出现窝工问题。在模板施工中需要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可选取间断流水方式进行有效计算。从实际计算过程中获取柱子钢筋、梁板柱模板施工、浇筑混凝土柱、梁板混凝土、砌墙工程等部分施工时间。主体项目施工完毕进入封顶之后,需要开始屋面工程施工环节。屋面主要采取预制构件,根据施工具体要求从施工场外进行运输,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等到安装活动结束之后需要开展屋面防水以及隔热施工,依照屋面施工面积,结合固定公式计算防水层施工节拍需要耗费的具体时间。
最后是室内项目以及装饰工程实施环节,在对室内墙面进行抹灰以及顶板抹灰中需要依照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明确规范化的施工流程。比如先完成地面施工再进行顶棚施工。先室内施工而后室外施工,先湿作业,其次在干作业。本文针对的项目建筑层数为4层,可将不同层划分为相应的工作段。然后依据异节拍流水施工计算,对地面、抹灰、门窗、涂料、油漆等工程施工天数进行计算。
(二)从项目施工成本控制角度进行分析
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主要是对项目建设中耗费的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施工管理费等方面进行分析。依据时间—成本S形曲线,施工成本的基本变化主要是受到施工周期的影响。施工成本与施工项目中诸多计划之间联系紧密,比如施工组织措施、施工进度、材料供应等。本案例由于施工项目整体建设规模较小,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参照建筑物实际规模对施工工序进行明确划分。比如在内外墙装饰抹灰工程施工中,如果在外墙面施工中采取的施工措施存有一定差异以及工程建设量较大时,可以将工程分为室内与室外分项工程。在基本工序排列过程中,也可以确保平行施工稳定进行。所以需要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成本进行调控,从而优化工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施工建设质量方面的控制
通过施工组织的合理性能够有效完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本案例中应用的技术间歇时间主要与现浇构件养护时间相关,与室内抹灰硬化时间等方面也具有直接联系。工程质量是项目建设中的首要问题,所以不能对规定的工序时间进行随意压缩,需要结合施工具体影响要素采取相应的施工应对措施。比如遇到恶劣的极端天气,需要对施工养护期间的成品进行保护等,正常情况下混凝土基本养护时间需要保持在21至28天,在养护过程中如果环境温度较高,会持续加快混凝土水分散发速率,导致混凝土结构开始产生变化,出现不同程度裂缝问题,对构件强度具有较大影响。所以要在工作节拍内更好地突出不同专业的存在价值,将各类工序进行穿插进行,避免诸多影响要素对建设活动产生影响,导致施工质量降低。
结语: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施工组织以及通过恰当的节奏进行流水施工,能够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有效调节,还能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更好地促进建设项目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昌.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门窗,2015(1):71,74.
[2]董琦荣.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504.
论文作者:王艳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流水论文; 过程中论文; 节拍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屋面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