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脉血气监测对于临床监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血气分析采血前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掌握并选择正确穿刺部位及方法、穿刺针种类、穿刺针方向及角度,这样能明显提高血气分析护理的成功率及准确性,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血气分析;监护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3-0109-02
血气分析是综合反映呼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能准确检测动脉血中氧、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实际碳酸氢和剩余碱等。在急诊、呼吸衰竭、外科手术、新生儿窒息等各种危重病抢救与监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于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腹泻所致酸碱平衡紊乱、心肺疾患引起的呼衰、心衰等,是临床诊断、抢救、用药及医师合理应用呼吸机的重要依据。为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必须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
1.0 穿刺部位及方法选择
穿刺前选择动脉搏动明显,皮肤无破溃、无硬结处穿刺,选择穿刺部位一般选用肱动脉、桡动脉和股动脉,操作护士应熟悉各动脉的解剖位置,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用。临床上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1 股动脉采血法
患者取平卧位,采用7 号针头2ml 或5ml 注射器, 在臀下垫一软垫,下肢伸直略外展,膝关节弯曲略屈曲, 触摸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2cm 股动脉处,以搏动点最明显部位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中、食指, 操作者中、食指固定穿刺点,右手垂直从中指间进针,见回血至0.5cm 即可拔针,用软木塞或橡皮塞隔离空气,立即床边检测。优点:股动脉较粗,易于穿刺,脉压高,穿刺成功率高;缺点:股动脉较深且压力较大,与静脉靠得近,穿刺后容易形成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严重并发症,由于股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不易反复穿刺利用。适用于紧急情况下如休克,外周小动脉压力低及小儿血管纤细等情况。
1.2 肱动脉采血法
根据患者情况取平卧位或半坐卧位,上臂伸直稍外展,常规消毒肘窝部皮肤及操作者左手食指和中指。食指由肘窝近心端向远心端方向触摸肱动脉搏动的有力点,并探索深度以确定进针点。用食指和中指固定在肱动脉两侧.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肘窝皮肤呈30。~ 45。角穿刺见回血右手不动,左手轻轻抬起.待血液随动脉搏动涌人针管内1 ml 时拔出针头。左手用棉球压迫穿刺点( 时间在5 min 以上),右手将针头插入橡皮塞内.轻轻旋动注射器,摇匀标本,立即送检。优点如股动脉,但桡动脉更表浅,易于压迫止血,穿刺后并发症较小。
1.3 桡动脉采血法
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将上臂伸直略外展.在前臂下1/3 处桡侧腕屈肌腱与桡骨茎突之间,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并触摸有条索感的部位为穿刺点(定点距腕横纹一横指、距外侧0.5cm 处,以搏动点明显部位为准)。常规消毒皮肤及操作者左手食指和中指顺动脉血流方向穿刺,穿刺角度与皮肤表面呈呈20。~ 30。角,快速刺入桡动脉( 针头刺人桡动脉后常引起血管收缩,不能立即见回血,需稍等片刻后方见回血,不可急于进退针头,以免造成穿刺失败。见回血至0.5cm 即可拔针, 用软木塞或橡皮塞隔离空气, 立即床边检测。临床最常用的动脉血气采血方法。优点:桡动脉较表浅,操作简单,体位方便易取,易暴露,一次穿刺且成功率高;皮下脂肪少,周围组织少,损伤小,采血安全性大,采血时间短,而且可以反复穿刺。缺点:血管较不固定,穿刺时针头容易打滑,损伤周围血管及神经,容易穿透血管,甚至伤及骨膜,患者疼痛明显[1,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0 穿刺针选择
桡动脉采血因使用5.5 号一次性头皮针连接注射器,只要穿到桡动脉, 就可见血液自动涌入头皮针软管内;小针头桡动脉采血比股动脉采血对病人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 且桡动脉穿刺后按压时间短, 可见小针头桡动脉采血与股动脉采血相比, 既减轻病人痛苦, 又可节约工作时间, 同时也减少护理人员劳动强度。而股动脉采血因穿刺部位较深,成人最小只能选用7 号针头, 有时存在因针管与活塞粘着而不易判断是否抽到动脉血的缺点。患儿血管小、相对较表浅、易哭闹, 据报道采用5.5 号头皮针可明显减轻患儿疼痛, 使患儿少哭闹, 从而提高血气分析的准确性。目前临床一次性动脉血气穿刺针已广泛应用,针管较细,并发症小,操作简单、快速、有效,缺点是费用较高[3]。
3.0 穿刺角度及方向选择
3.1 垂直进针与斜角进针比较: 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减轻患者的疼痛我们经常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进针方法。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采用斜角进针法大大提高了动脉血一次采集的准确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使病人乐于接受,并且为医生诊断、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针尖直对血管后壁,极易穿透血管,瘦弱者有时可达骨膜,患者对疼痛反映强烈,个别患者不能耐受,而针在血管内活动范围相当于血管内径,上下反复穿刺时,易将动脉血管穿透,不利于压迫止血.易造成局部淤血;而斜角进针,针尖直对血管内径,活动范围大于血管内径,不易刺穿血管后壁及骨膜,血液到达采血器时间早于垂直进针法,在操作过程中,斜角进针时右手可固定于病人手掌上,在抽血时针尖不易滑出血管外,而直角进针。根据病人对疼痛敏感程度及胖瘦,采用不同的进针角度,肥胖、年轻者进针角度偏大;瘦弱、年长者进针角度要偏小。
3.2 正向进针与方向进针比较:常规正向桡动脉穿刺法,操作者同定手腕.沿桡动脉穿刺,血管滑动大,不易固定,穿刺成功率低;而反向穿刺桡动脉.远端桡动脉被压于腕关节,阻断血流充盈血管并固定桡动脉使其不易滑动,套管座远离腕关节,易于固定,套管在动脉内呈顺血流方向留置,避免血液流动时形成漩涡,增加血细胞聚集,造成血栓形成。陈芳等在反向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气标本的体会中及邱碧芳等在反向桡动脉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的方法初探中,均认为采用反向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4,5]。
4.0 患者心理护理与血气分析关系
在穿刺前应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恐惧感。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在采血过程中,应注意提前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心理,避免因情绪波动引起患者呼吸和心率的变化,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患者一般对动脉穿刺了解甚少,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而呼吸急促时可造成血气分析结果的PH 值升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穿刺前护士应耐心解释血气分析对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性、穿刺的方法及疼痛的必然性。要指导患者放松情绪,取得其信任,使其配合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标本准确性。
5.0 总结
血气分析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被普遍应用,尤其在呼吸内科,已成为诊断病人是否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或上机后如何问整呼吸机工作模式及参数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判断酸碱失衡的重要依据。对病人用药及其治疗效果评价也有其重要意义。各种穿刺方法部位、穿刺针大小选择、穿刺采血方法的选择,各有优缺点。临床上首先应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然后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病情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尽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穿刺采血成功率及标本准确性,从而使得有效、快速血气分析结果为临床诊断、抢救、用药及医师合理应用呼吸机的重要依据。
[ 参考文献]
[1] 陶淑敏,贾丕梅,刘春兰. 不同动脉采血法的临床应用. 家庭护士,2007,5(12B):50.
[2] 胡美华.桡动脉穿刺抽血新方法介绍[J].护理研究,2007.21(16):1425.
[3] 于卫,曲瑶. 应用动脉血气针进行动脉穿刺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杂志.2001,07(2):57.
[4] 陈芳郭, 粉莲, 彭碧玲, 等. 用反向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的体会[J]. 国际医药卫生杂志.2010,16(01):96-97.
[5] 朱巧,杨苑,许晓惠.桡动脉穿刺改良前后的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A):44.
论文作者:李红兰 林丽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7
标签:桡动脉论文; 动脉论文; 血气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针头论文; 动脉血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