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会东县鯵鱼河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会东 615201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40)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 评分为41.38±4.35 分,对照组为46.37±4.24 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为36.13±5.46 分,对照组为41.77±6.15 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F-36 评分为69.18±9.72 分,对照组为58.44±10.54 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 %,对照组为80.00 %,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以“以人为本”作为基本服务理念,通过给予患者生理和心理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普外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普外科;护理质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临床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已经难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服务要求,从而导致近年来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逐年递增[1],对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普外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收治的患者通常病情较为复杂,病情发展快,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基于此,我院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普外科护理,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0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0 例患者在接受优质护理服务,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18 例,年龄18~54 岁,平均年龄32.66±9.24 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20 例,年龄19~53 岁,平均年龄32.27±9.13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即 ① 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护理人员每天应定时对病房进行清洁,保持病房的通风和消毒,保持病房内温度在24 ℃~27 ℃之间[2],湿度控制在35 %~55 %之间,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尽量减少病房内不必要的人员走动,以避免影响患者的休息;② 心理护理 普外科患者由于担心自己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基于此,护理人员应向产妇详细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注意事项[2],强调遵医嘱进行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的重要性,提高产妇对于护理工作作用的认知,纠正患者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从而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3],耐性的聆听患者的诉说,使用温和、简单、亲切的语言安抚患者,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并可以通过向患者介绍之前成功治疗的病例,坚定患者治疗的信心;③ 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护理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优质护理的相关知识培训,有科室内的护士长或经验丰富的护士作为讲师,讲授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强化科室内护理人员的责任感,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均要改变传统“以治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达到全员提高服务意识,从而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定期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在科室内通过“头脑风暴”方式商量解决方法,持续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④ 饮食护理依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通过计算患者个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重量合理安排饮食结构[3],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医嘱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对于无法独立完成饮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辅助患者喂食,并观察患者饮食后的反应,护理过程中依据患者病情发展的变化,合理的改善饮食方案,以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⑤ 加强晨间和晚间护理 护理人员应早好每天晨间和晚间病房消毒隔离、卫生工作,影响患者告知疾病的相关临床知识,指导患者按时漱口、刷牙,每天询问患者排气、排便、睡眠质量,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并给予临床干预。
1.2.3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焦虑程度使用SAS 量表进行评价,抑郁程度使用SDS 量表进行评价,生活质量使用SF-36 量表进行评价。
1.2.4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SDS、SAS和SF-36量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护理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治疗前后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和SF-36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和SF-36评分比较(分, )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 %,对照组为80.00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符合目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5],通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住院环境,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心理感受,积极鼓励、支持患者,同时给予优质的产后护理,从而有效提高患者自“入院”至“出院”整个过程的护理服务质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优质护理服务通过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也有效改善了患者护理过程中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再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了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普外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护患纠纷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艳.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在普外科的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0):389-390.
[2]李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203-204.
[3]万欢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2):179-181.
论文作者:殷朝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普外科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两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焦虑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