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金融的动向和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金融论文,动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的经济时代是金融经济时代,经济趋向虚拟化;当今的经济时代也是开放的时代,金融在趋向全球化。进入21世纪以来,在资本虚拟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金融表现出多种动向和特点。
一、国际储备货币汇率起伏动荡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以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没有像人们所预料得那样趋于上升,而是连续不断地下降。但是,2002年5月以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却持续上升。与此同时,日元、英镑、加元对美元的汇率也在上升。欧元对美元第一次形成汇率是在1999年1月4日,为1欧元兑换1.1812美元。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最低点是2001年7月5日,为1欧元兑换0.8370美元,相对1999年1月4日跌幅29%。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最高点是2004年1月9日,为1欧元兑换1.2853美元,相对于2001年7月5日升幅54%。
回顾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元对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发生过3次大幅度的降值。第一次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1973年2月,这是对严重高估的美元汇率的一次调整。第二次发生在日本迅速崛起的1985年3月,从后果来看客观上造成了对日本经济的抑制。第三次就是最近一次的美元降值,但这次美元降值正是发生在美国经济复苏和欧元区经济停滞的时期,其中的原因和动向值得关注。
这次美元降值意味着美国汇率政策的重要调整。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强势美元的政策,保持美元的坚挺。从表面上看,强势美元抑制了美国的出口和促进了美国的进口,从而对美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不利影响。在事实上,强势美元也是美国经常项目严重逆差的一个原因。但是,应该指出,强势美元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美国是科学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美国的出口商品是科学技术含量较高因而是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商品。即使美元汇率较高,各国仍不得不购买美国商品。强势美元使美国用一定数量的财富可以与世界各国交换更大数量的财富,从而极大地增进了美国的福利水平。另外,强势美元使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向美国,而这些国际资本实际上是在为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融通资金,长期以来美国正是用金融项目的顺差弥补经常项目的逆差。
即使美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由于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可以直接用美元支付逆差。如果流出的美元被外国以外汇储备的方式保留起来,美国实际上得到了国际铸币税收益;如果流出的美元以投资和贸易的方式流回美国,最终还是形成对美国资产和商品的需求。但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则获得了美元高汇率的利益。
而近期美国政府所以调整强势美元的政策,主要是要促进国内经济的复苏。2000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联邦储备系统先后14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联邦政府连年实行的扩张性的财政支出政策使2003财政年度的财政赤字高达3742亿美元,联邦政府还从2003年开始实施在未来10年内减税33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政策,目前美国政府还可以使用的手段就是利用美元汇率的降值来推动出口和限制进口。显然,美元汇率降值有助于美国实现内外均衡:一方面可以缓和美国日趋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刺激总需求以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2004年将进行美国总统的选举,强势美元政策的调整就成为势所必然了。
美元对欧元汇率的降值对欧元区国家形成双重影响:欧元的升值将对欧元区国家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这对欧元区国家举步艰难的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但是,目前石油价格不断上升,欧元的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的石油和原材料的成本,避免发生停滞膨胀的情况。另外,欧元的升值有助于增强人们对这种诞生不久的货币的信心,从而提高欧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对于欧洲中央银行来说,目前欧元的升值还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因而没有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美元对欧元汇率的降值对其他国家则造成不利影响。美元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各国在美元强势的时候用商品换取了美元并储存起来。现在美元不断降值,而各国使用美元并不只是购买美国商品,当各国用美元与欧元区、日本、英国等国家进行贸易和投资的时候,它们将遭受重大损失。
美元汇率的变化所以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是由于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国际储备货币出现多元化的趋势,美元在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从1973年的84.6%下降到1990年的50.1%,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持续上升,到欧元诞生前夕的1998年达到65.7%。欧元产生以后,尽管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一再降值,但正如表1所显示的那样,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例逐步上升,美元所占比例有所下降。欧元区国家的国际金融资产总额逊于美国,但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贸易总额与美国相当。可以预料,随着欧元区的扩大和发展,欧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将趋于上升。
表1 欧元诞生后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美元
67.9% 67.6% 67.7% 64.8%
欧元
12.6% 13.0% 13.2% 14.6%
日元
5.5%
5.2% 4.9% 4.5%
英镑
4.0%
3.8% 4.0% 4.4%
瑞士法郎 0.7%
0.7% 0.6% 0.7%
其他货币 9.4%
9.7% 9.7% 11.0%
资料来源:Annual Report,LMF,2003。
从美元汇率的变化可以看到当今国际金融的一个特点: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金融大国,在国际金融中处于主导的地位。美国凭借着美元在世界上所具有的特权,来谋求它的国家利益。从美元汇率的变化还可以领略当今国际金融的一个道理:一个双极或多极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更有利于国际金融的稳定发展。
二、金融自由化与国际资本流动的扩展
金融自由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90年代以后出现加速的趋势。与国际资本流动有关的金融自由化表现在放松对资本项目下货币汇兑的限制、对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限制、对外国金融机构经营国内金融业务的限制等等。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基本上取消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汇兑管制。另外,除了某些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对与国际贸易无关的外国银行的信贷、对外国在某些行业的投资、对外国买卖房地产和证券某些方面的限制以外,发达国家已放松或取消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与此同时,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实行了资本项目的货币可兑换,放松或取消了对外国居民到本国进行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限制。
在各种类型的国际资本流动中,自由化程度较高的是直接投资。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中的统计,到1995年中期,约有150个国家签署了约800个关于直接投资的条约,有60%是1990年以后签署的,有37%是1994年以后签署的。
在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推动下,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在不断扩展。表2说明各种主要类型的国际资本流动情况。应该指出,国际债务和股权凭证的数额是跨国证券投资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跨国证券投资除了包括对国际证券的投资以外,还包括外国对一个国家的国内证券的投资。另外,流入量或发行量是本期发生的数量,存量或未清偿数量是积累的数量。从表中可以看到下述动向和特点:第一,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展。2002年直接投资流入量、国际证券发行量和国际辛迪加贷款分别是10年前1993年的2.77,5.65,4.65倍。第二,国际资本流动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直接投资流入量、国际股权凭证发行量和国际辛迪加贷款在2000年达到高峰,接着趋于下降。国际债务凭证发行量也发生同样的变化,但时间滞后1年。2003年是国际资本流动大幅度下降的一年。第三,在外国的直接投资中,在高潮期间更多地采用收购与兼并的形式,在低潮期间则更多地采用单独设立企业的形式。在投资高潮的2000年,收购与兼并的数额占直接投资额的90%。在投资低潮的2002年,收购与兼并的数额占直接投资额的12%。值得关注的是,收购与兼并沉寂了2年以后,在2003年又开始活跃起来。2004年世界经济的复苏将加快,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将会扭转连续两年下降的趋势而转向上升。
表2 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亿美元)
1993 1995 1999 20002001
2002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 2220 3150 8650 12710 7350 6510
外国直接投资存量
2135028660
47720 59760 68460 74970
国际债务凭证发行量 1975 2329 11037 10851 14268 10134
未清偿国际债务凭证 2027025520
49995 58754 71128 87664
国际股权凭证发行量 —— 2154 3176 1496 1037
国际辛迪加贷款
2794 7033 10258
14649 13888 12997
资料来源:World Investment Report,1995-2003,UNCTAD;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2003,IMF;International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1995-2003,BIS。
再来考察发展中国家。国际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从表3可以看到,有的年份是大量资本聚集在发展中国家,有的年份则发生流人资本的逆转。外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一直是正数,但在数额上也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如银行贷款的波动性更大,证券投资高潮与低潮相差759亿美元,其他投资高潮与低潮相差1638亿美元。
表3 国际资本净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亿美元)
1992
1995 1999 2000 2001 2002
直接投资 4871278 2051 1962 2023 1655
证券投资 517 352
526
310 -54
-233
其他投资 7801281 -230 -151 -357
421
总资本流动1783
2911 2346 2120 1612 1844
资料来源: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2003,IMF,p.140。
另外,国际资本流动还表现出下述特点:第一,不论是外国直接投资还是国际证券投资,发达国家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2002年,流入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是发展中国家的3.93倍。发达国家发行的未清偿的国际债务凭证和国际股权凭证的数额分别是发展中国家的4.65倍和8.58倍。这种差异还将长期存在。第二,就国际债务凭证的发行来说,在期限结构中,中长期票据和债券是国际债务凭证主要形式。在发行者结构中,金融机构发行的国际债务凭证始终占第一位,并超过了政府与公司发行的国际债务凭证数额之和。
三、区域货币合作与货币区域化
区域货币合作和货币区域化既相互区别又有一定联系。区域货币合作并不意味着货币区域化,但某些紧密的区域货币合作同时也是货币区域化的形式。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区域货币合作与货币区域化的倾向正在加强。
当今的区域货币合作按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具有下述形式:第一,建立货币联盟,即设立共同的中央银行和采用统一的货币,如欧洲货币联盟。西非和中非也开始向这个方向发展。第二,建立汇率目标区,即有关国家将货币汇率的波动范围确定在一个很小的区间内,然后通过对汇率的干预把各自货币的汇率稳定在目标区内,如欧洲货币体系。第三,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即若干个国家货币当局从共同的利益出发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保证相互货币汇率的稳定,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就多次实行过这种合作。这属于随机性的货币合作。第四,货币政策协调,有关国家彼此协调各自的货币政策,以实现货币金融体制的趋同。如拉美安第斯集团组织的“货币委员会”。第五,货币互换,即进行双边或多边合作,如果某个国家提出要求,别的国家将按一定的汇率向该国提供国际储备货币,然后在一定的时间后再按同样的汇率兑回国际储备货币,以增强彼此干预外汇市场和稳定汇率的力量,如近年来东亚国家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
各国所以加强区域货币合作,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在扩大,频度在加快。在浮动汇率条件下,短期国际资本的聚集和逆转导致汇率频繁的大幅度变化,从而对各国的内部和外部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各国希望通过区域货币合作来减少这种风险。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发展。各国不仅寻求贸易和投资的合作,而且还寻求货币的合作,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区域货币合作发展的同时,货币区域化也在发展。由货币区域化而形成的货币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若干个国家为了实现更加密切的经济联盟,设立共同的中央银行和使用统一的货币,如欧元区;另一种是某些国家为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和抑制通货膨胀,放弃本国货币而采用某个发达国家的货币,如美元区。
1999年1月1日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和欧元的诞生标志着一种崭新的货币合作形式的产生。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对于欧洲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欧洲货币联盟是建立欧洲经济联盟的基础和保证,有助于促进社会资源在欧洲范围内更合理的配置。其次,建立欧洲货币联盟可以消除成员国之间货币交换的成本和货币兑换的风险,有助于推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再次,建立欧洲货币联盟可以减少国际资本流动对成员国造成的外部冲击,有助于成员国经济的稳定。最后,统一的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将超过原来马克和法郎的地位,从而使欧洲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示范的作用,鼓励部分国家进行更紧密的货币合作的尝试。尽管欧洲货币联盟今后还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它将得到巩固和发展。
另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部分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程度上用美元替代本国货币,形成了事实上的美元区。用美元替代本国货币有两种制度:一种是钉住美元的货币局制度,即确定本币与美元的汇率,然后以100%的美元作保证发行本币,并保持本币与美元的汇率不变。阿根廷于1991年,爱沙尼亚于1992年,立陶宛于1994年,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于1997年都相继实行了货币局制度。另一种是美元化,即放弃本币而用美元完全代替本币执行本币的各项职能。厄瓜多尔和萨尔瓦多于2001年实行了美元化,危地马拉也于2001年把美元作为法币,但仍保留本币。部分南美洲国家正在考虑推行美元化。
实行美元化有助于严格财政纪律,抑制通货膨胀,消除汇率风险,避免短期国际资本的投机性冲击,但为此不得不失去铸币税收益和货币主权。对于小型开放经济来说,实行美元化有可能得到较多的利益而承受较小的损失,因而成为中小国家的一种选择。在汇率动荡不安,短期资本频繁流动的情况下,美元化的趋势将会继续发展,从而有可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形成美元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在我国的周边国家或地区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出现了向人民币区方向发展的迹象。按程度划分,周边国家或地区对人民币的使用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在这些国家里,人民币的使用主要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发生的。第二种类型是中蒙、中俄、中朝、中越、中缅、中老等边境地区。在这些地区里,人民币的使用是同时伴随着边境旅游和边境贸易的发展而发生的。第三种类型是我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2003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签署关于允许香港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的合作备忘录,香港银行将于2004年1月开始在香港办理人民币存款、兑换、银行卡和汇款等人民币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将为这些业务提供清算服务,以建立人民币的回流机制。可以预料,人民币将会在更大的范围被使用,香港将会成为从关境或货币区角度来说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四、金融创新与虚拟资本的发展
金融创新的浪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近年金融创新的速度有所下降。但是,只要金融市场是不完全的,金融创新就会不断发生。
围绕着欧元而衍生新的金融工具是近年金融创新的表现。在欧元产生以后,除了欧元期货合同、欧元期权以外,还出现了欧洲欧元利率期货合同、欧洲欧元利率期权、欧洲欧元利率期货期权、以欧元表示的欧洲债券期货合同、以欧元表示的欧洲债券期权或期货期权等新的金融品种。
但是,近年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应该是担保债务契约(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简称CDOs)。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A.Greenspan)在2003年3月7日的法国银行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全球金融:慢下来了吗”的演讲,他指出:“尽管创新的速度无法精确地度量,但新的重要工具仍在不断出现。信贷衍生工具的兴起不过是9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事情,最近还出现了衍生工具和证券化技术的结合所产生的CDOs”。(注:A.Greenspan,Global Finance-Is It Slowing?Speech at the Bank of Franc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Paris,France,March 7,2003.)
担保债务契约是指以下述方式构造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买进低信用等级的债券,根据对违约率的估计扣除一定数量的债券作为补偿以后,剩下的债券便成为无风险债券,然后再以这些债券为担保发行高信用等级的债券。由于低信用等级债券的利率较高,高信用等级债券的利率较低,只要两者的利率差价减去损失的债券的利率以及发新债券的成本以后还高于同样信用等级债券的利率,投资CDOs是有利可图的。目前,担保债务契约已经应用于各种债务工具。
近期金融创新的原因依然是风险转移、流动性增强和信用创造。例如,CDOs就是一种信用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这种信用的创造,可以将有风险的债券转变为无风险的债券,从而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由于金融市场的风险将会不断产生,提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再创造新的信用还有广阔的空间,尽管金融创新有起有伏,但它还将不断发生。
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还促进了虚拟资本的发展和经济的虚拟化。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物经济而言的,经济虚拟化的原因是虚拟资本的发展。虚拟资本是指有价证券以及由有价证券衍生的金融工具。这些金融资产所以称为资本,是因为它们能够带来收益;所以称为虚拟资本,则是因为这些金融资产的流动已经与投入生产过程的实物资本相脱离。如果说以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为主要形式的有价证券的出现标志着经济虚拟化的开始,那么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则标志着经济虚拟化的深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的发生,出现了互换、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这些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协议或权利,如果说有价证券的虚拟价值是它们的收益派生出来的,那么这些协议或权利的虚拟价值则是由有价证券的虚拟价值的差异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是由有价证券的虚拟价值再次派生的虚拟价值,它们的运动已经远离生产过程。
如果暂不考虑衍生金融工具而只考虑有价证券和银行资产,虚拟资本的发展程度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到,世界虚拟资本的价值已经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倍。从表中还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虚拟资本的规模也较大,对GDP比例也较高。
表4 2002年证券与银行资产的规模(亿美元)
GDP股票市场价值 债券市场价值 银行资产 对GDP比例
北美洲 111824
116258198296 243291 498.9%
欧洲联盟
8652855240 126033 347128
610.7%
日本
3992820693 70051
153486
611.7%
发展中国家 3447512597814727
69978282.2%
世界
321637
220774433576 850025
467.7%
资料来源: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September 2003,IMF,p.43。
如果把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也包括在内,虚拟资本的发展程度更高。表5表明,即使不算衍生金融工具的名义价值即协议的金额,而只算市场价值即交易价格,在2002年,世界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达到71721亿美元。这意味着加上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世界虚拟资本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90%。
表5 2002年世界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亿美元)
衍生金融工具
名义价值 市场价值
衍生金融工具 名义价值
外汇类金融工具 184690 8810
利率期货 99507
柜 利率类金融工具 101690042670
交 利率期权 117595
台 股票类金融工具 23090
2550
易 货币期货 472
市 其他金融工具183370 8170
所 货币期权 274
场 股票指数期货 3342
股票指数期权 17547
资料来源: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September 2003,IMF,pp.145-147。
衍生金融工具产生以后,它还具有不依赖于商品生产甚至不依赖于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的衍生与繁殖能力。金融衍生工具既可以由现有的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中不断衍生,也可以由已经衍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中再度衍生。例如,利率期货和利率期权本身是从债务工具衍生出来的衍生金融工具,但从利率期货中又再度衍生出利率期货期权。只要金融市场有需求,金融机构就会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
虚拟资本的发展是为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价格风险、创造新的信用而发生的,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它有助于各国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发展。但是,虚拟资本的发展也给经济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第一,加剧金融市场内在的不稳定性。虚拟资本的发展在使投资者有更多的方法规避风险和获得资金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首先,在衍生金融工具不断产生的条件下,金融市场的投机演变为全方位的投机。一旦人们同时对多种相互联系的金融资产进行投机,将导致金融市场大幅度的波动。其次,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属于保证金交易,人们利用较少的资金可以进行较大数额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这意味着金融杠杆的作用在加强,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将会增大。再次,在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增加条件下,金融市场结构日益复杂,金融机构有更多的方法逃避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从而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第二,加剧经济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首先,虚拟资本已经脱离了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并且越来越不受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的制约,它可以不断自我繁殖和衍生。因此,虚拟资本在数量上有可能出现过度膨胀的顷向。其次,虚拟资本的价值是虚拟的,是由预期的收益派生出来的,而未来的收益又取决于虚拟资本价格的变化。这样,虚拟资本的价格在一定的时期里会出现螺旋型上升或大幅度暴跌。虚拟资本数量的扩张和价格的上升将造成人们虚拟财富的增加,人们相应增加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从而带动产值的增加,形成了泡沫经济。一旦经济泡沫破灭,人们不得不调整预期,虚拟资本的数量和价格就会急剧收缩,人们的虚拟财富大幅度减少,人们将相应减少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从而导致经济的衰退。在虚拟资本高度发展的条件下,财富在一天之内发生上万亿美元的膨胀和收缩就不足为奇了。由此可见,经济的不稳定性在增强。
当今的国际金融体系是一个高度发展的体系,但又是一个具有内在不稳定性的体系。国际金融是世界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它将对各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标签:国际资本流动论文; 金融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论文; 国际金融论文; 货币职能论文; 美元欧元论文; 欧元兑人民币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金融工具论文; 国际债券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直接投资论文; 国际储备论文; 外汇论文; 货币论文; 经济学论文; 投资论文; 欧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