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凤君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成都市第二中医院妇科 四川 610500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简称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至2014年收治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病例组,收集同期伴有深静脉血栓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放疗、中心静脉置管和FIB等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病理类型、手术、放疗等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妇科恶性肿瘤合并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脂、糖尿病、腺癌、手术、放疗可能是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度警惕、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资料来源:

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三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符合条件者均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

2.方法:

(1)研究方法:对60例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包括患者年龄、疾病类型、术后至深静脉血栓发生间隔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部位、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治疗结果、随访情况等,并根据上述资料总结预防及治疗措施。对于伴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除临床典型症状与体征作为诊断依据外,还需行辅助检杏来支持诊断。60例DVT患者中有27例为围手术期发病,其中手术治疗前发生DVT者12例,手术治疗后发生DVT者15例;6例为确诊妇科恶性肿瘤前发病,27例患者均为接受放化疗期间发病。

(2)临床治疗:本组60例DVT患者一经确诊,相关治疗(化疗,放疗等)立即停止,积极给予抗血栓治疗。

①一般性处理卧床休息7天,患肢抬高15~30°,膝关节置于稍屈曲位,禁止按摩及挤压患肢。

②药物治疗:

a溶栓治疗: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和系统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是将溶栓导管置入静脉血栓内,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系统溶栓是经外周静脉全身应用溶栓药物。系统溶栓采用尿激酶20万U/支,1次//d,静脉点滴,疗程为7~10d。溶栓治疗过程中须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FIB<1.0 g / L应停药,TT的INR应控制在2.0~3.0。

b抗凝治疗:一经确诊立即给予抗凝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100U/Kg(年龄大、体重轻者适当减少剂量),皮下注射,每12h一次,疗程为lOw 14d。继之口服华法林片。口服华法林2 -}- 3 d后开始测定工NR,当工NR稳定在2.0-3.0,并持续24 h后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华法林治疗,以后定期检测凝血功能。肾功能不全者改用普通肝素抗凝,抗凝期间需严密监测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c祛聚集治疗:主要通过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醉、丹参或口服双嗯达莫、肠溶阿司匹林等扩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降低勃稠度及防止血小板聚集。

d血管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溶栓治疗、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球囊血管成形术((PTA)、支架置入术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等。

(二)治疗结果:

以疼痛消失、肿胀消退作为好转标准,本组中38例(占63.33%)经1~2个疗程的LMWH抗凝及导管介入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予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17例因急于外科手术或放化疗,未予规范抗凝,行导管介入治疗后即出院。5例合并PE患者经相应的正规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半年内有3例(占5.0%)因血栓复发再次入院治疗。

二、妇科恶性肿瘤并发DVT的危险因素分析

(一)单因素分析结果

年龄、体重指数、血小板计数(C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均为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检验前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FIB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详见下表

三、讨论

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并发DVT的患者也逐渐增多,妇科恶性肿瘤是发生DVT风险较高的恶性肿瘤类型。妇科恶性肿瘤合并DVT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DVT的危险因素研究及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60例并发DVT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并发DVT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对妇科恶性肿瘤合并DVT的预防及诊治提供依据。

(一)研究中,病例组60例血栓患者年龄)50岁的有40例,占6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以40-60岁女性多见。

(二)研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可能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人群多以中年患者为主,体重指数超标者多见。因此肥胖对静脉血栓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三)一些常见的合并疾病也是癌症患者并发DVT的危险因素。根据相关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存在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异常,糖尿病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合并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时,多有血脂升高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血小板的激活、凝血-纤溶系统失衡,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当引起心功能不全心脏的射血减少,全身有效循环血量降低,血液的流量和流速都会受到影响,导致血流滞缓、血液高凝,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应积极给予预防措施,尽量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若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应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从而避免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发生肺栓塞等情况,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洁 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D】新疆医科大学 2012-04-01

[2]杨婧 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证治规律的研究 【D】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4-01

[3]程艳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形成52例临床分析 【D】大连医科大学 2009-04-01

[4]李力 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 23-2

[5]王元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D】广西医科大学2014-05-01

论文作者:李凤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凤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