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观察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对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发症的发生,进行合理的氧流量控制,重点做好心理护理,注意饮食护理,日常生活护理与通便护理。结果: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死亡4例,66例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精湛的护理技术至关重要,可以促使心肌梗死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心律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078-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冠状动脉病理改变同时发生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心肌缺血改变甚至心肌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胸部不适、闷痛。经常合并心衰、休克和心律失常,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死率高,危及人们健康。早期判断病情,做出正确诊断积极救治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首要条件。现将我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5例AMI均来自我院内科住院患者.全部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学确诊。其中男48例,女22例,年龄38岁~80岁,平均66.7岁,其中4例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死亡。其余66例通过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好转出院。
2 护理
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AMI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心源性猝死。应时刻准备好各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做好除颤、起搏的准备。患者发病后的72 h为并发症的高发期,此阶段必须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至少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72 h,合并严重合并症者据情况延长监护时间。每隔15min手动测量血压、脉搏、心率1次,随时向医生报告病情情况,待各项指标恢复平稳后根据病情可适度的延长测量时间。同时应对患者液体出人量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注意察患者全身的水肿情况。严格控制输液时的滴速及液体量,避免增加其心脏负荷。在使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防止低血钾发生[1]。
2.2合理吸氧
吸氧有利于心肌缺血状态的改善,使心肌的梗塞面积缩小,减轻胸部疼痛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急性期给予持续鼻导管高流量吸氧3 L/min或4 L/min,病情稳定后可降为1L/min或2 L/min。有部分患者可能不配合护理,此时应当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强调吸氧的必要性,最好联合家属一起争取患者的理解,以加速疾病的恢复。
2.3心理护理
AMI发病初期,患者因为经历压榨样的心前区疼痛、气促、出汗乃至强烈的濒死感,产生生死未卜的紧张和恐俱,紧急住院后又因为环境的改变、CCU的监护与治疗以及对经济问题、自我概念改变而焦虑不安,这一切可能成为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诱因。而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疾病愈后的不确定感,更加重了焦虑的程度。所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身认知能力,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应加强沟通技巧的培训,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饮食护理
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的原则,应给予患者少食多餐。以清淡、容易消化、富含维生索及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瓜果、瘦肉、鱼类、豆制品等。切忌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避免辣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2.5日常生活护理
良好的生活护理对AMI的康复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AMI患者发病前3 d之内病情极其不稳定。一切日常生活均应有专人护理,做到24 h陪护,避免不必要的翻动。第1周绝对卧床休息,第2周开始鼓励患者在床上做伸展四肢和深呼吸等轻度活动,第3周或4周可根据病情做床上和床邊活动或室内缓慢行走,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能进行室外活动时,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适当运动循序渐进地参加锻炼。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梗死症状。卧床期间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失调、血液循环障碍、压疮,下肢血栓形成、坠积型肺炎等。护理人员应经常帮助患者按摩受压部位,协助其被动运动,助其排痰。现代心脏康复模式认为,早期适量活动不仅不会使病情恶化,反而有利于心脏康复[2]。
2.6保持大便通畅
AMI患者由于长时问的卧床,缺少活动,加之精神因素及饮食中缺少水分及粗纤维或某些药物影响,打乱了患者规律性排便活动。而无论是急性期或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因排便用力而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3]。故应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排便方法,使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并于睡前进行腹部按摩,必要时可予麻仁丸、果导片等缓泻剂,甚至灌肠。
2.7病房环境的护理
除了做好常规的护理外,还应努力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一切干扰,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病房内要保持空气新鲜与洁净,温度及湿度应适宜,还需要及时清除室内的异味,如消毒剂、药品气味等,减少不良气味对患者的刺激,使用相对柔和的灯光,减少室内空间的亮度;提供松软舒适的床铺、被褥,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保持病室安静,尽量减少人员的走动,限制探视的时间,使各种声音降到最低限度,关掉暂时不需要使用的设备[4-6]。
3 总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发生合并症多、死亡率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实施个体化护理,实施人性化关怀照顾,患者在心理和生理、精神处于舒适状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或恢复期,会有用力排便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对各种原因引发便秘给予治疗,告知患者用力排便腹压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加重,发生心律失常、室颤致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排便要格外重视。有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晋霞,刘宽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7,30:2812-2813
[2]孟繁菊.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8,18:56
[3]刘艳艳,谭小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的护理干预对策[J].中华临床医药.2018,3(7):89
[4]罗谦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8,(30):2770
[5]王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01:42-43
[6]田素萍,等.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6,09:779-780
论文作者:范丽女,何丽珠,陈洁英,吴均茹,曾昭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病情论文; 心肌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发生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