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波1 陈 晶1 郭 颖2 (1哈尔滨普瑞眼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2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特色专业二科 辽宁沈阳 110034)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6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细菌性结膜炎患者8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加替沙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76.74%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9%和81.40%(p<0.05)。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93.02%明显高于照组的83.72%,差异明显 (p<0.05)。结论 对细菌性结膜炎应用加替沙星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相比左氧氟沙星更好,安全性高,抗菌谱更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细菌性结膜炎;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抗感染药;疗效
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感染,当患者有结膜炎症及脓性分泌物时即应怀疑该病。主要临床表现眼红、痒、异物感、烧灼感、畏光、眼睑因肿胀难以睁开,分泌物为黏液或黏液脓性,可黏着睑缘及睫毛,晨起不能睁开眼睑[1]。视力一般不受影响。根据致病菌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滴眼液,现对局部用药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用于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8 年 6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细菌性结膜炎患者8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37.5±2.5岁;病程3天~32天,平均12.5±1.5天;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6.5±4.5岁;病程2天~30天,平均14.5±2.5天;两组患者均未使用过其他抗菌药物,细菌培养为阳性,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第1~2天,每次滴2滴,每2小时滴1次,每天8次。第3天,每次滴2滴,每4小时滴1次,每日4次;连续用药共7天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加替沙星治疗,加替沙星滴眼液,第1~2天,每次滴2滴,每2小时滴1次,每天8次。第3天,每次滴2滴,每4小时滴1次,每日4次;连续用药共7天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与疗效判定指标 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症状体征变化进行评分,采用4级,0分为无症状,3级为重度症状;对治疗后细菌清除情况进行对比,清除为14天后细菌检测为阴性;部分清除为治疗后细菌种类减少,但仍有1种细菌检测为阳性;未清除:治疗后细菌培养结果没有发生改变[2];替换:治疗前细菌转为阴,但有新的致病菌验出;再感染:治疗后原细菌为阴性,并有新细菌验出,有感染症状体征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疗效判定:治愈为用药 2天后临床症状消失,无分泌物,7天后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3];有效为用药 2天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分泌物减少,7天后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组间比较,检测应用t检测和x^2 检测。p<0.05表示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3例,治愈33例(76.74%),有效8例(18.61%),无效2例(4.65%),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43例,治愈23例(53.49%),有效12例(27.91%),无效8例(18.60%),总有效率为81.40%;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76.74%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9%和81.4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细菌清除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3例,清除40例(93.02%),部分清除2例(4.65%),未清除0例,替换1例(2.33%),无再感染;对照组患者43例,清除36例(83.72%),部分清除3例(6.98%),未清除1例(2.33%),替换3例(6.98%),无再感染;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细菌性结膜炎根据发病的快慢可分为超急性、急性或亚急性及慢性炎症[4];均有不同程度的结膜充血、结膜囊脓性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在急性期有很强的传染性,尤其是淋球菌和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主要表现为眼红、异物感、眼部干涩、视疲劳。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变性杆菌、大肠杆菌等。慢性细菌性结膜炎多因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未及时治愈转为慢性,也有因慢性泪囊炎等眼部感染性疾病引起。
氧氟沙星通过抑制细菌原核细胞DNA旋转酶和DNA复制而发挥作用。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加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与氧氟沙星滴眼液和诺氟沙星滴眼液相比,抗菌能力更强、眼内角膜渗透性较高。对革兰阴性菌、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棒状杆菌、布兰卡他菌、假单胞菌、嗜血杆菌、沙眼衣原体等均有杀灭作用,可有效防治眼部细菌感染。
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的加替沙星治疗患者治愈率为76.74%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的治疗53.49%和81.40%。并且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93.02%。
总之,对细菌性结膜炎应用加替沙星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相比左氧氟沙星更好,安全性高,抗菌谱更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曰林.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疗效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4(24):106-107+136.
[2]王立巍. 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v.18(19):96.
[3]吉宏程.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19):102.
[4]范玉芳, 万小果, 邓建英. 左氧氟沙星与洛美沙星滴眼液对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细菌清除率比较[J]. 抗感染药学, 2017(05):175-177.
论文作者:周明波1,陈晶1,郭颖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结膜炎论文; 氧氟沙星论文; 患者论文; 细菌论文; 细菌性论文; 沙星论文; 率为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