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湘乡市康复(湘铝)医院康复科三门诊部 41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针刺疗法配合心理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抽签法将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我院84例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参照组(42例,开展针刺疗法)、观察组(42例,给予针刺疗法配合心理康复)。对治疗前后活动能力与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参照组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之间对比相对比较一致,数据结果表明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活动能力与运动功能评分相比较于参照组同等数据指标结果明显较高,通过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之间数据评估结果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针刺疗法单一实施与联合心理康复治疗效果比较,联合治疗效果更为确切,能够对其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进行有效改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卒中后偏瘫;针刺;治疗效果;心理康复
脑卒中疾病如果未及时开展治疗,可导致其引发多种合并疾病,偏瘫是临床脑卒中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合并症状,卒中后偏瘫一旦出现,对患者整体生活具有严重影响,并且还会加重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以及精神压力。因此临床针对该种疾病实施专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缓解患者病情尤为重要[1]。本文主要评估针刺疗法配合心理康复治疗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特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偏瘫患者84例,通过分组操作之后,分别予以针刺治疗方法、心理康复治疗配合针刺疗法,统计数据结果后探讨不同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医院收治的84例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病例选自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项目调查资料,采取抽签法进行分组,参照组与观察组均为42例。纳入依据:(1)经过CT、脑电图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并合并偏瘫者;(2)配合本次研究且无其他合并疾病者。排除标准:(1)存在意识不清、精神系统异常者;(2)存在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观察组42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1:21,年龄差距为42-76,平均年龄(56.26±1.48)周岁。参照组42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2:20,年龄差距为43-78,平均年龄(56.29±1.51)周岁。对两组卒中后偏瘫患者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结果为P>0.05则表明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针刺疗法,主要方式为选取位于患侧外关、丰隆、肩前、曲池、足三里、合谷、风市、悬掌等穴位开展针刺治疗,将针刺入1寸后留置25分钟,1日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配合心理康复治疗,①患者均会因为自身疾病出现抑郁、焦虑心理状态,相关工作人员需根据实际心理状态展开心理治疗,掌握患者自身性格特点,给予实施个性化心理辅导[2]。②安排院内患者集体接受心理治疗,包含正常加纳康以及偏瘫者,引导彼此之间共同生活、学习,促进彼此之间互动与交流,为其模仿正常行为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而改善其自身心态。③告知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鼓励,帮助其战胜疾病,树立对抗病魔的信心,比如生活过程当中能够力所能及的,需鼓励患者自行完成,不断锻炼其肢体康复[3]。另外需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掌握与其交流方式,该种疾病患者虽然表达能力欠缺,但听力水平正常,与其沟通过程当中,需给予充分的耐心分析其所想表达的内容。
1.3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治疗前后活动能力与运动功能数据统计评估分析。
活动能力与运动功能分别根据躯体生活自理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对其结果进行评判[4],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改善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卒中后偏瘫患者通过(%)或(`c±S)的统计学对其计量资料的活动能力与运动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卒中后偏瘫患者临床各项数据均输入至软件SPSS 21.0当中,经过t检验其结果为P<0.05时,表明数据指标评估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研究结果
2.1 活动能力与运动功能数据统计
表1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对观察组与参照组活动能力与运功功能予以评估统计,治疗前观察组与参照组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之间对比相对比较一致,数据结果表明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活动能力与运动功能评分相比较于参照组同等数据指标结果较为显著,其数据结果明显较高,通过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之间数据评估结果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3 讨论
在医学医学技术当中,针刺属于一种较为基础的技术,开展针刺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不断优化患者自身机体当中的血瘀症状。通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改善脑缺血损伤后的炎症反应,针刺具有显著疗效,并且能够优化患者自身脑血管功能,避免其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事件的发生,不断促进血液流变性,有效加快脑细胞功能的恢复[5]。
通过本次研究数据结果了解到,针刺疗法与心理康复治疗联合运用,对改善患者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针刺疗法单一治疗的同等数据指标,通过数据分析表明,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具有明显上升趋势,采取针刺疗法与心理康复联合治疗的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活动能力等评分明显上升,表明联合疗法治疗卒中后偏瘫症状的可靠性。实施针刺疗法对患者相关穴位进行治疗,还能够起到不同功效,比如对其三足穴进行针刺,能够起到补气活血、疏通经络之功效,但多半患者合并偏瘫疾病后,自身生活无法正常运行,存在一定的影响,导致患者心理状态较差,对治疗疾病尤为不利[6]。因此在治疗基础之上配合心理康复治疗,对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进临床治疗配合度,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帮助。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研究结果数据表明,采取针刺疗法与心理康复治疗方法的卒中后偏瘫患者,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和单一针刺治疗方法的卒中后患者得以明显上升,采取针刺疗法与心理康复治疗方法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活动能力、运动能力明显上升。展开联合治疗方法可全面提高临床治疗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郭镜,于洪宇,高月,穴位按摩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09):42-45.
[2]郭钢花,梁英姿,刘骞豪,坐姿抗痉挛体位下变频振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11):811-814.
[3]史红斐,罗轮杰,戚斌杰,偏瘫侧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8):602-603.
[4]谢晶军,李金霞,孙琦,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治疗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v.37(05):9-13.
[5]胡菊兰,郭玉梅.心理护理联合蜡疗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225-226.
[6]景福权,周钰,牛相来,腹针、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2):154-158.
论文作者:周英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患者论文; 针刺论文; 能力论文; 疗法论文; 功能论文; 心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