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天和医院 云南保山 678100
摘要:目的:分析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儿脑部CT及MRI检查结果,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检出率100.0%明显高于CT的91.7%;MRI对基底节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结论: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检出率更高,可及时检出基底节损伤,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查方面更具优势,在临床中可将两种检查方法结合应用,对患儿病情予以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CT;MRI;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节损伤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指的是在围产期因窒息造成的大脑缺血、血氧性损害,患儿主要有神经反射不正常、肌张力发生变化、呼吸衰竭、意识障碍及惊厥的临床表现[1],病情进展迅速,具有较高致死率,部分病情严重患儿即使得到救治,也可能出现癫痫、脑瘫或智力低下等后遗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尽早诊断、尽早评估病情[2],在救治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中有重大意义。为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效诊断方法,笔者选取4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颅CT、MRI检查诊断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其中男26例,女22例,日龄1~9d,平均(3.4±0.5)d。所有患儿均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新生儿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炎症、高胆红素血症等引发脑损伤者,排除有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产伤性颅内出血者。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CT及MRI检查。CT检查方法:应用东软CT一C2800螺旋CT展开检查,扫描参数设置为:100mA、100kV,层厚与间距均为5.0mm,展开轴位扫描(矩阵512×512),自颅底开始到颅顶扫描。
MRI检查方法:以东软飞利浦NSM一P0.35T型核磁共振扫描仪展开检查,行横轴位T1WI、T2WI、T2FLAIR像、弥散加权成像、矢状位T2FLAIR像检查。
所有检验诊断工作均由固定的两位具有丰富诊断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实施,确保医师不知晓患儿临床情况。
1.3诊断标准
(1)CT诊断标准:病灶在两侧大脑额叶上,在影像图片中为点片状,且患者灰质/白质有清楚信号;中度:受病灶波及的脑叶数量为2个以上,影像图为大片状,患者灰质/白质的信号不清;重度:经检查灰质/白质无信号或有反转征(基底节、小脑及丘脑的密度提升),影像图表现为弥漫性的低密度。(2)MRI诊断标准:轻度:患者T1WI皮层和皮层下有条状或点状高信号,部分幕下或幕上蛛网膜下腔有出血,或硬膜下有出血表现;中度:患者不仅有轻度表现,且两侧额叶深部白质有对称的片状或点状高信号,或侧室壁上有条带状的高信号,部分伴随1-4脑叶局限水肿;重度:在中度表现基础上,患者T2WI基底节与丘脑有程度不同的高信号,内囊后为相对的低信号,或患者皮层下有囊状高信号性坏死,2-8个脑叶T1WI弥漫性水肿,深部白质表现为低信号;病侧脑室明显扩大,脑实质有出血表现,有面积较大的脑梗塞。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包分析研究中数据,计数资料对比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种方法疾病检出情况分析
48例患儿经CT检查,诊断为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共44例,疾病检出率91.7%;其中轻度26例,中度15例,重度3例。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共48例,疾病检出率100.0%;其中轻度28例,中度16例,重度4例。MRI的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4.174,P=0.041)。
2.2两种方法对颅内出血的检查情况
MRI对基底节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属于复杂性病理生理变化过程,患儿缺氧可造成脑能量供应缺乏,导致脑水肿、脑缺血、脑细胞坏死,影响脑血管的舒张及收缩调节功能[3],极易造成脑梗塞,导致血脑屏障受到破坏[4]。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影像学特征以脑水肿、脑出血为主,在临床中把握患儿特征,尽早给予明确诊断,对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价值[5]。
CT属于临床常用影像学诊断措施,是借助X线和具有较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展开人体断层扫描,所获得的图像比较清晰,扫描速度较快。CT检查可将患儿脑水肿、脑出血或脑软化等病理学改变予以清晰显示,属于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有效辅助检查手段。因新生儿不耐受高剂量CT扫描,因此近年来临床多采取低剂量辐射下CT扫描成像展开检查[6]。MRI在临床中的应用较多,是向人体施加一个特定频率射频脉冲,导致人体内质子在激发作用下形成磁共振现象,而一旦射频脉冲停止,在弛豫期间质子会形成磁共振信号,借助图像采集处理系统来接受磁共振信号,并对其行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进而可获得磁共振图像。MRI这一影像学检查措施具有较高安全性,可对全身各个系统加以成像,而尤以颅脑MRI的效果最佳。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辨别能力,可对大脑灰白质展开清楚的对比,清晰呈现颅脑解剖结构。MRI可将脑组织异常改变良好显示,可动态反映脑髓鞘化过程与大脑受损情况,在脑水肿检出方面具有理想价值。另外在颅脑中微小病灶检查方面,MRI也更具优势。值得一提的是,MRI检查不会产生辐射,具有较高安全性,对新生儿来说十分适用。
本研究发现,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检出率100.0%明显高于CT的91.7%;MRI对基底节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由此可见,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检出率更高,可及时检出基底节损伤,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查方面更具优势,在临床中可将两种检查方法结合应用,对患儿病情予以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杜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干预及预后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5(18):3647-3647.
[2]朱文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2):196-197.
[3]周海燕.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11):31-32.
[4]邱琳,陈跃,黄占文,等.18F-FDGPET/CT脑显像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及治疗后评估中的临床研究[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5,39(6):452-457.
[5]朱引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正常儿颅脑CT对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2):125-125.
[6]尚华军.磁共振影像与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分析[J].医药,2015,22(10):103-103.
论文作者:刘德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新生儿论文; 脑病论文; 检出论文; 患儿论文; 蛛网膜论文; 基底论文; 高于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