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践推动与马克思主义新发展方法研究论文_李艳超

中国实践推动与马克思主义新发展方法研究论文_李艳超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共绥化市委党校 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摘要:历史为我们记录了中国的兴衰过往,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光芒,我们推崇的理论来源于生活中具体的实践,而伟大实践又产生于伟大理论之中,中国理论因伟大的中国实践而闪烁着耀眼的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我们必须要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发展的方法,坚定不移的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新发展

一、前言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并在大会上作出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进行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中国在最迷茫的历史时期依靠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理论支持一步一步的走向光明,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早已融入了其发展的血液之中,中国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并密切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理论联系实际,紧跟时代的步伐。从当代中国的几次伟大社会变革中不难看出,中国的社会变革决不是中国历史文化母版的简单延续,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模板的简单套用,更不是翻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国家具体情况自己创造性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世界上对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贡献最大的国家。

二、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字的理论体系,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马克思之前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感、对理想社会有很多美好的设想的社会王义、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但是因为他们只注重理想忽视了实际从而没有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在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之后,人们才慢慢地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系统中的重要的、基础的组成部分是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哲学为理论核心,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升华。

三、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发展方法

1.不断增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详细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毋庸置疑,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从之前的遍体鳞伤到现在的枝繁叶茂,这一路走来中国的伟大变化无不在想世界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经过这么多年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指导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来看,在中国实施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是一个十分正确的决定。我国应该坚定不移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全民一心努力实现中国梦。

2.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密切结合

理论之所以称之为理论就是因为它是根据某种具体的问题而研究出来的一成不变的文字,理论可以给我们以指导、启发,但是理论决不是全部,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照搬理论去解决问题。问题由于发生的原因不同,涉及的人物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理论去击破难题。从中国的历史发展不难看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为知道理论就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出发,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理论而不管实际情况。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我国也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密切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也正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3.积极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

人民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追求人民的解放、为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努力是马克思的一生的追求,总是在为人民斗争,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坚守人民的立场,始终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我国的根本出发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也正是我国的重要政治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积极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守人民的立场的思想,并在坚持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四、总结

我国如果想要发展光大并跻身于时代前列,就一刻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就一刻也离不开具体实践探索。新时期下,我们必须要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聆听人民的心声、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步伐,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志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06):120.

[2]王雷,赵宾宾,贺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不竭动力[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14(04):362-364+367.

论文作者:李艳超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中国实践推动与马克思主义新发展方法研究论文_李艳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