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持续发展战略若干问题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若干问题论文,企业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进入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我国已经明确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今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中国企业正面临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转型期。一些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企业集团,为应对WTO的挑战, 提升国际竞争力,把公司做大做强,借鉴一些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经验,纷纷把战略目标定位在增强核心竞争力上,已开始尝试谋求拥有独特的战略地位,采取了与众不同的竞争策略和战略定位。国内一些在非金融产业已经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如华能集团、海尔集团等为了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在继续巩固其核心产业地位的同时,纷纷进军金融产业,并尝试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作为企业集团“双轮驱动”的战略选择。
为了确保企业集团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诸如企业集团核心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关系,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关系,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关系等问题,有必要在理论上或战略导向上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否则,在战略实施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左右摇摆或走一些弯路。在此,笔者结合华能集团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和有关企业战略理论,从战略高度谈一下现阶段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
一、关于核心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关系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目前是亚洲最大的独立发电公司,2002年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36名。 在华能集团发展不长的历史中,对于电力核心产业与非电力支柱产业的优先发展次序和以及效益孰好孰坏,在内部一直多有争论。关于华能集团发展电力核心产业与支柱产业关系的问题,其实质就是一个华能集团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把握的问题,也是一个要确保华能集团持续发展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应当承认,华能集团过去在对支柱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把握上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度多元化经营的领域横跨上百个,战线拉得过长,摊子铺得过大,各产业公司功能定位不清晰,交叉经营,专业化经营优势不明显,在各自经营的领域里未能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华能集团的电力产业在整个电力行业中,已形成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在管理和技术水平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在华能集团的产业结构中,其核心产业地位不可动摇。电力产业在华能集团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有如农业在我们国家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一样。我国有句话叫作“无农不稳”,对华能集团来说,同样也可以说是“无电不稳”。如果华能集团失去了电力产业的竞争优势,就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甚至有被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吞没的危险。
2000年经过系统重组和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中国华能集团,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形势,并根据华能集团目前产业结构存在的不足,中国华能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小鹏提出了华能集团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即“今后要进一步贯彻以电力产业为核心、综合发展的战略方针,继续稳步发展电力核心产业,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产业和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华能集团新战略的提出,进一步确立了“以电力产业为核心,综合发展”的产业结构布局,充实了“归核化战略”的内涵,突出了核心能力,我们有必要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说明,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价值增长过程是一个面向市场环境不断辨别机会、利用机会的动态过程,因而在战略转型时期,企业不得不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有限的资源,进而在战略取向上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在90年代中,许多大型企业都注意到核心能力的培养,而且认识到核心能力是企业将其在资源、技术、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有利因素综合集成而形成的独有专长,既不易被别人模仿,还能不断地扩展到其他领域,企业以此占据并保持其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根据美国学者波特有关企业竞争的理论,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资产、技能的结晶,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石,这表现在核心能力还可以确保企业进入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任何新兴领域。由此看来,华能集团目前的电力产业完全具有波特所定义的那种核心能力,而且要发展的金融产业、信息产业、交通运输产业、环保产业等都与电力产业具有一定相关性,并可作为其“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t)进入各自的领域。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华能集团新战略的布局就是在继续保持电力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支柱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建立在有限的专业化基础上,而且各产业公司的功能定位比较清晰,旨在各自的领域里培育出核心竞争力。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启示:①企业集团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其核心能力的培育,产业定位要处理好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关系;②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要以优势主导产业为基础,要注意与主导产业的相关性;③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一定要以有限的专业化为基础,切忌摊子铺得太大,战线拉得太长。如果华能集团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能准确把握好业已确定的发展思路,正确处理好电力核心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发展关系,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支柱产业尤其是金融产业的效益会大幅提升,并逐步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关于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关系
中国华能集团在国内资本市场的石洞口二厂并购案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山东华能并购案中,曾创造了国内两个交易额第一,此举赢得了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投资银行和专家的广泛好评,这为继续实施外部交易性战略,搞好资本运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经过系统重组后的华能集团在战略上提出了从投资型管理向产业型管理的转变,进一步加强了对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同时,在强调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同时,也提出要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把华能集团公司建设成为资本运作中心。资本运作也称资本经营或资本运营。那么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在企业集团内部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他们在企业的价值增长过程中各自又起什么作用?现代企业理论认为,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都是企业获得价值增长的两种方式或手段。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从传统产业向新经济产业发展的过渡期,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在理论上对两者的关系阐述清楚,以便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两种手段实现企业集团的价值最大化。一般来说,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特殊性就在于对它的使用能够创造新的价值,使其价值得到增值。资本既可以通过买卖,像一般商品那样去获取收益,但同时资本也可以不通过买卖,只要对其使用就可以获得收益。所谓资本经营,就是通过对资本所有权的买卖和通过对资本的使用价值的利用,使资本能够创造新的价值,并带来更多的增值。资本经营的实质其实就是一种资本扩展战略,是现代企业运作的最高层次。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是建立在一定资本的基础上,如果企业没有资本作为载体存在,生产经营也就无法进行,也就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生产经营就是利用了资本的使用价值使资本取得收益最大化和增值。正因为资本有其二重性,因此决定了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在现代大企业中均不可或缺。如果没有生产经营,企业集团也就会失去产业形象,资本经营的运用空间也将受到限制。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是资本经营的实现形式。因此,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生产经营是实现资本经营的基础和手段,资本经营是生产经营的高级形态和最终目的。两者相互依从,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资本经营是实现大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多元化经营的必经之途,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的关键所在。
现代企业战略理论认为,内部经营性战略与外部交易性战略是企业价值增长的两种方式。生产经营属于企业内部经营性战略,资本经营则属于企业外部交易性战略。在企业价值增长的内部经营性战略中,企业在现有资本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包括控制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拓展新市场、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维持并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在企业价值增长的外部交易性战略中,企业通过吸纳外部资源,包括组建合资企业、吸收外来资本、进行兼并与收购,来吸纳和发展新的核心能力。据Samuel Reid 对美国最大的200家公司进行研究表明,在1960年,这200家公司的资产依靠内部积累增长率为5.0%,依靠兼并增长率为5.6%,两者速度几乎持平。通过60年代的兼并高潮,到1968年,两种方式的增长率分别为5.2%和15.6%,企业通过并购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内部经营性增长速率。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的兼并收购日益成为价值增长的主要方式,而且并购的标的越来越大。据美国竞争力最强的10家大公司统计,只有2 家是通过生产经营方式,依靠自我积累和内部增长发展起来的,其余8 家都是通过收购、兼并等资本经营方式发展起来的。
以上通过对美国大公司两种战略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通过资本经营使资本增值的速率要大于通过生产经营使资本增值的速率;采用外部交易战略是大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战略。因此,华能集团在今后的产业发展中,除了要继续做好对电力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外,对准备要进入新领域的产业可尝试多采用兼并收购战略,也就是通过外部交易战略,以谋求快速吸纳和发展新的核心能力。比如,在华能集团既定的战略中要发展的信息、环保等高科技产业,也许采用收购兼并战略比自行研发更经济,更快速,风险相对更小些,成功的把握更大些。对一些前景看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考虑收购兼并的方式取得实际控制权,使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产业重心从低赢利区向高赢利区转移。
三、关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
华能集团要在十五期间大力发展金融产业,逐步扩大在保险、证券、银行、基金方面的投资,适时组建华能金融控股公司。这一战略构想,不仅使华能集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进行结合成为可能,而且使华能集团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强的竞争实力,同时对华能国际在二级市场也会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
从华能现在投资的金融产业来看,投资对象遍及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长城证券、特区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华夏证券、及一些信托投资公司,但从近期来看,还没有一家能形成华能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从近期控股的长城证券来看,为华能集团取得进入金融产业的入场券和控制权奠定了基础,也为以此为基础发起成立投资基金等,培育其在金融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中国加入WTO 后国际大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来势凶猛的竞争势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已成为我国进入21世纪伊始公司战略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在理论上和政策导向上,寻求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的协调推进,谋求建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双赢模式。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是当今我国市场经济的两类主体,两者之间的密切合作无论是对产业类公司和金融服务类公司的自身业务发展,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还是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纵观国外大型企业集团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溶合生长的过程。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跨国大型企业集团要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去,就必须使其拥有金融功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是资本经营的一个重要特点,其本质上就是实现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融资与投资的结合。为了使资本获得更大收益,尤其是在企业资本的扩张中,必须考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从世界各国来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构模式主要有英美式和德日式。英美式主要采用各种基金会的形式使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德日式一般采用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互持股,彼此互相渗透。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国现行规定银行不能直接参与对企业的投资入股,这在目前是一种必须执行的政策,但用产业资本购买金融组织的股权,国家并没有限制,这为像华能集团这样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提供了可能。
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步伐加快,现在一些产业公司纷纷涉足金融产业,这标志着国内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已拉开了序幕。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券商利润普遍高速增长,增幅大都在50%以上,创下历史最好水平。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等券商的利润增幅均超过100%之上,中信证券利润达到了14.83亿元,这些也许对于产业资本加速进入金融产业会有一些启示。尽管2001年由于国有股减持以及监管部门大力规范证券市场等因素,导致市况不好,券商利润受到很大影响,但在中国证券业的发展仍属于朝阳产业,该行业的赢利水平在未来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从马克思的借贷资本理论、企业资源论和产业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出发,也可以说明企业集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这种结合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从各国企业实践来看,产融结合不一定能保证跨国企业集团的成功,但跨国公司一定要成功地进行产融结合,世界500强中有80 %以上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产融结合,其中通用电气公司堪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成功典范。因此,对于华能集团来说,为了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早日进入世界500强,应当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 并尝试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作为华能集团“双轮驱动”的战略选择,即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作为企业航母扬帆出海的两个轮子,整体把握,协调推进,谋求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标签:企业经营论文;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论文; 资本经营论文; 产业资本论文; 电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