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183;沈阳家庭档案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高级论坛”上的讲话_档案与民生论文

在“中国#183;沈阳家庭档案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高级论坛”上的讲话_档案与民生论文

在“中国#183;沈阳家庭建档与和谐社会建设高层论坛”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高层论坛论文,讲话论文,和谐社会建设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9月16日

在本次论坛上,通过听大家的经验介绍,参观沈阳市家庭建档的成果,感受一些家庭建档示范户对家庭建档的热情,使我对家庭建档有了新的认识,思想也更加坚定。我感觉到家庭建档工作是我们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问题非常关注。档案工作怎样服务民生?最近,我到河北省看了家庭建档工作以后,感受颇深,特别想来沈阳参加这次家庭建档与和谐社会建设高层论坛,主要是要表示国家档案局对家庭建档工作的鼓励、倡导和支持,同时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今天主要谈两点,一个是对家庭建档工作的认识,另一个是对今后开展家庭建档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对家庭建档工作的认识

我最早接触家庭档案,是2004年在沈阳,看了臧立君等两户家庭建档示范户的家庭档案,当时觉得家庭建档是一项很好的工作,但认识还没现在这么高。第二次接触是今年4月在青岛看社区档案工作的时候,参观了一些家庭档案。在社区搞家庭档案展览,进行宣传,我觉得很好,加深了印象。有一个家庭户主是单位的会计,他有一个职业习惯,在单位记账,回家也给家庭记账,记得非常详细,好几十年积累下来,非常有价值,是将来研究社会史、经济史的珍贵史料。第三次接触是今年5月,济南市档案局原副局长孙嘉焯给我写了一封信,把《中国档案报》上登载的广东省召开会议提出每年5万户家庭建档的目标、河北省提出搞百万家庭建档工程的消息复印给我,并把几年前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同他有关于家庭建档的谈话记录寄给我,使我对家庭建档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今年8月,我到河北的秦皇岛、唐山、衡水、保定等地看了家庭建档工作以后,对家庭建档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和认识,觉得家庭建档这项工作有“三个有利于”,就是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档案工作。

(一)家庭建档有利于家庭

1.家庭建档有利于家庭权益的维护。各地的很多实例可以证明,家庭档案对家庭成员工龄和工资的确定、对家庭保险和家庭消费权益的维护等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2.家庭建档有利于家庭事务的管理。办理房产证需要房产证明,出去旅游需要结婚证,评职称需要毕业证书、个人成果等材料。有了家庭档案以后,办理这些事情非常方便,很快能解决问题。建立家庭档案的老百姓归纳了一句话叫“用时省心”,就是说家庭建档有利于家庭事务的管理,可以提高效率。

3.家庭建档有利于家庭矛盾的解除。在秦皇岛时,我了解到一个例子,有一对婆媳,家里的一张存折不见了,互相怀疑是被对方藏起来了,建立家庭档案以后,找到了存折,婆媳矛盾消除了。在秦皇岛我还看到另一个例子,有一个再婚家庭,家庭档案中有一份再婚时订的协议,他们经常拿出来看,互相遵守这个协议,也拿这个教育子女,告诉他们父母对你们都是公平的。家庭建档对消除家庭矛盾、维护家庭团结和睦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4.家庭建档有利于家庭品味的提高。这次论坛上很多同志都提到,建立家庭档案是家庭文化生活的一个很好内容。建立家庭档案后,闲暇时可以拿来消遣,是一种身心的愉悦。上一代可以拿家庭档案教育下一代继承老一代的传统,用自己的奋斗史、成长史来教育激励自己的子女成才,甚至是用孩子自己的成长史,来教育激励孩子成才。

5.家庭建档有利于家庭经济的发展。建档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村种植养殖户、科技示范户、龙头企业的示范户,或者是一些营销大户。这些家庭建立家庭档案,对家庭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帮助。比如这次会上江苏的同志介绍的江阴市郑金良家的水产养殖技术档案,对于家庭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6.家庭建档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很多家庭都有病历档案,还有现在很多单位、很多社区、甚至是农村都给职工、居民、村民进行体检,形成了体检档案。这类家庭档案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

7.家庭建档有利于家庭史料的积累。中国历史有三大支柱:官府正史、州县方志、家族家谱。中国自古就重视修家谱、编家史。建立家庭档案可以为编写家庭历史、教育后人积累很重要的史料。

(二)家庭建档有利于社会

1.家庭建档有利于社会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如果每个家庭都和谐了,社会自然就会变得和谐。家庭档案的建立对融洽人际关系有很重要的作用,有的地方搞家庭档案展览,街坊邻居都去参观,增加了家庭之间的往来,对社会和谐有很重要的作用。建立家庭档案实际上起到了以家庭的和谐来促进社区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的作用。

2.家庭建档有利于社会稳定。家庭档案记录了家庭生活的发展和变化,利用这些档案有利于社会感恩意识的建立。首先是有利于老百姓对政府的感恩。沈阳市家庭档案珍藏展览中,有一位老先生的工资变化曲线图、有一个家庭几十年的住房面积对比、有一个家庭十几年里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的照片,这些方面的发展和变化都可以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生活的变化,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生活的关心。利用这些档案能增强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感恩意识。其次是有利于子女对父母的感恩。我们好多父母有时候很困惑,对孩子可以说是尽心尽力,无微不至,但是很多子女往往不领情,甚至是逆反,不对父母感恩。通过家庭档案的建立,把孩子降生时的手印脚印、生病时父母的关心照料、平时的关心教育等方面的档案建立起来,能让子女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父母在自己的成长中倾注了多少心血,给予了多大的期望,能够让他们对父母感恩。如果全社会感恩意识提高了,就会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减少怨言、减少牢骚。家庭档案还有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因为原始凭证都在,遇到矛盾,家庭档案就能解决了,社会矛盾就此得到化解,得到消除,这样社会就稳定了。

3.家庭建档有利于社会的宣传教育。家庭档案对于建立现代公民意识、加强社会的认同感很有好处。因为家庭档案是宣传现代经济发展、宣传社会进步、宣传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心与各种惠民政策的很好的宣传教育材料。沈阳及其他一些地方搞家庭档案展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能提高老百姓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江苏省在发言中提到利用吴仁宝的家庭档案进行党风廉政教育。这些都是有利于社会宣传教育的典型例证。

4.家庭建档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个地方的家庭建档中,我刚才已经提到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户建立了家庭科技档案、营销档案,这类档案,有利于家庭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比如江苏省江阴市郑金良家的水产养殖技术档案,不仅增加了自家的家庭收入,而且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保护和恢复了长江鱼类生态资源,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5.家庭建档有利于社会史料的积累。家庭史料是社会史料的一部分。家庭建档为将来进行学术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史料,学术界对这个感受很深,这样有利于我们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稳定。

(三)家庭建档有利于档案工作

1.家庭建档有利于档案资源的丰富和增加。现在,所有家庭建立的档案整体上说都是民族的财富、社会的财富。有些家庭档案很有社会价值、很有学术价值。特别是在家庭建档活动中,有一些觉悟比较高的同志,主动把自己家庭档案中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意义的档案捐赠给了档案馆,丰富了档案馆的档案资源,丰富了国家的档案资源。秦皇岛市有一位退休的政协主席,把他经办的秦皇岛市著名旅游景点“秦皇求仙入海处”的全套材料,捐赠给了档案馆,丰富了档案馆的档案资源。那些没有捐赠给档案馆的家庭档案,也是我国的社会财富,也从整体上丰富了全国档案资源。

2.家庭建档有利于档案服务范围的扩大。家庭建档可以让档案部门有更多的事情去干,有更大的舞台去发挥作用,有更多的机会来实现档案部门的价值。试想为家庭服务,这个领域、这个舞台是多么的大呀!全国有3亿7千多万个家庭,如果其中有1/10需要建立家庭档案,全国就要有3千多万个家庭需要档案部门来服务,这个领域给了我们更大的舞台来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有利于档案服务范围的扩大。

3.有利于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过去,档案是很神秘的东西,是官府专有的,老百姓家哪有档案?现在我们通过家庭建档,老百姓家里也有档案,在家庭建档示范户的客厅,我们也能够看到档案卷盒了。这次会上有人用了一句古诗叫“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形容这种变化,恰好我也想到了这句诗,并把它改了一下,叫“旧时官府阁上卷,进入寻常百姓家”。档案进家庭,对于全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不仅体现在上层人士或者说精英人士对档案的认可上,更重要的是要让档案植根于普通百姓,进入草根阶层,得到他们的认可。只有让档案进入草根阶层,档案工作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档案怎么和老百姓结合?今年春天我特地看了北京市档案局与居委会联合举办的一个胡同档案展,就在居委会的大院里,老百姓积极参与,把家里的档案、照片、账簿,包括家里的文物主动捐赠过来,几乎是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来观看。我当时就说办胡同档案展对档案进入草根阶层意义重大。现在看来,家庭建档是档案进入千家万户的又一很好结合点,是档案工作走向草根阶层的一个很重要的形式。所以家庭建档这项工作有利于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只有全社会的档案意识都提高了,档案工作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正因为家庭建档工作有这“三个有利于”,所以,现在全国家庭建档工作基本形成了“三个积极性”。

第一个是老百姓的积极性。凡是要求建档的家庭都有积极性,有这种需求,各地在开展家庭建档活动中已经体会到这种群众的积极性。

第二个是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比如沈阳市、河北省以及其他地方,好多领导、好多相关部门都很有积极性。

第三个是档案部门的积极性。因为家庭建档这项工作就是档案部门挑起来干的,所以积极性很大,各地发展势头现在挺好,好多省、好多市都开展了这项工作。

从目前的情况看,家庭建档已经成为“四个工程”。

第一是档案工程。很多地方档案局职工全体出动,有些像我们当年搞档案馆考评定级一样,每个人都给分任务,都要建立联系点、联系户,是一个空前发动。

第二个是领导工程。河北省和沈阳市家庭建档工作,牵头挂帅的不是档案局的领导,而是当地政府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市长是领导小组的组长,好多部门参加,档案部门只是其中之一,所以称为领导工程。

第三个是社会工程。这项工作不是档案部门一家在干,而是档案部门联手跟有关部门一起干,沈阳市是六家单位一起搞,在河北省有的地方是七家,有的地方是八家,包括文明办、妇联、教育局、共青团、离退休办等相关的部门,共同来部署,共同来动员,共同来指导,共同来表彰,共同来推广,很多工作都是好多部门联合干,成为一项社会工程。

第四是百姓工程。特别是河北省,提出了百万家庭建档,开始我还有点怀疑,后来到地方一看,好多家庭都参与进来了,可谓是百姓工程。

二、对下一步家庭建档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要认真总结并充分认识家庭建档的重要意义

1.家庭建档是档案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党校讲话的精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是“以人为本”。档案工作应该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覆盖民生或者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档案利用体系。档案资源的建设,过去主要是注重机关的文书档案,对涉及人的这块不是很重视,包括在保管期限的划分上,都没给予适当的对待。比如工资表、花名册,这些涉及到人的档案,都认为太具体、太多,都不愿意划分为永久保管,不愿意接收到档案馆保存,怕成为包袱。这些思想今后我们档案部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一定要逐步地加以扭转,一定要建立起能够覆盖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覆盖民生的档案资源体系。档案的利用要能够允许并便利到广大人民群众,要建立这样一种档案利用体系。家庭建档就是档案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2.家庭建档是档案部门为和谐社会服务的新的着力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后,档案部门适时提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这是档案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现在又进一步将档案工作向家庭延伸,通过家庭建档促进家庭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说,家庭建档是档案部门为和谐社会服务的新的着力点。

3.家庭建档是档案部门为民生服务、为广大群众服务的重要内容。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除了刚才提到的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档案利用体系外,建立家庭档案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家庭档案中很多都是涉及民生的档案,对百姓自己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帮助千千万万家庭建立档案,也是档案部门为普通群众的一种直接服务。

4.家庭建档是对档案工作地平线的新拓展,是对档案工作领域的新扩大,是对档案工作服务范围的新延伸。大家可以回想,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档案工作的地平线不断地在拓展,服务范围、服务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延伸。刚开始只是搞机关档案,后来延伸拓展到搞企事业单位档案,后来又延伸拓展到搞乡镇档案、村级建档、社区建档,现在我们在过去的基础上,又延伸到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一家庭。这是档案工作地平线一次新的拓展,是档案工作领域和工作范围的一次新的延伸和扩大。

5.家庭建档是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的一种好手段。档案工作要善于找结合点。各级领导现在关注的是什么?关注的是和谐社会,关注的是民生,关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我们档案工作通过家庭建档能为和谐社会服务、为民生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实际上干到了点子上,社会各方面肯定会支持。有的同志总结出一条经验说档案部门是弱势部门,就得抓住老百姓想要的,政府才会重视,才会支持。实践证明,家庭建档很容易引起领导的重视,引起社会各部门的重视,是档案部门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的一种好手段。

6.家庭建档是中国档案工作者的一项创举,填补了国际档案界的一个空白,是中国档案工作者对国际档案界的一个新贡献。国外没有档案部门深入到家庭指导家庭建档的,国外的私人档案都是私人自发搞起来的,不是档案部门指导建立起来的。世界各国的档案工作领域没有中国的这么广泛,中国档案工作的特点就是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家庭建档使档案工作深入到了社会的最底层和最小单位——家庭。所以这是中国档案工作者对国际档案界的新贡献。

7.家庭建档是对中国历史传统的一个发掘继承和弘扬光大。中国有着一种重视历史,特别是重视家庭历史、撰修家谱的好传统。好多家族撰修家谱是有制度的,有的规定30年修一次,有的规定20年修一次,还有的10年要登记一次。很多家庭为了撰修家谱,成立了专门的修谱组织,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孔府的档案是中国最典型的家族档案,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徽州的契约文书和贵州的林业契约文书历史都比较悠久,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它们几百年来都是由老百姓保存在家里的,也可以说是历史上的家庭档案。可见我国有重视家庭档案的传统。现在我们要把这个传统发掘出来,继承下来,特别是要进一步发扬光大,让百姓更自觉地建立家庭档案。

(二)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开展家庭建档工作

我刚接触家庭档案的时候,没有想到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那个时候我有顾虑,怕家庭建档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向老百姓推销档案盒,让老百姓反感。但是这次在河北,我看到这样一个好做法:档案部门跟政府争取一笔钱,做成卷皮、卷盒,谁有积极性,我就送给谁,这很好。这个顾虑我现在没有了。现在各地开展家庭建档的积极性已经起来了,我看是已经到了“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时候了。国家档案局在此号召,各地档案部门要积极引导,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家庭建档这项工作。

开展这项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家庭建档变成领导工程、社会工程、百姓工程。家庭建档不能仅仅是档案工程,一定要争取列入领导议事日程,争取列入有关部门的工作,包括社区工作、农村工作、家庭文明创建工作等,把家庭建档跟它们结合起来,把老百姓发动起来,想办法让老百姓理解,同时也适当给老百姓提供一些支持,政府适当拿点钱,提供卷皮、卷盒。一定要把家庭建档变成领导工程、社会工程、百姓工程。

2.坚持以服务为切入点。家庭建档工作必须以服务为出发点、立足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只有这样家庭建档工作才能健康发展。这次会上天津的同志主张提“家庭建档服务”,我很赞成。

3.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家庭建档一定要根据需要来建,正像江苏的同志说的那样“急不得,高不得,包不得”。要求和标准都不要太高。要联合其他部门一起搞。不要一刀切地要求家家搞。要抓重点、抓需求,主要是在有退休老人或中小学生的家庭和家中有点成果的家庭、有文化的家庭和有需求的家庭建,不是家家户户都去建,暂时没有条件、没有需要的,都先不要建。

4.一定要坚持自觉自愿,不强迫搞。河北提出愿意建就建,愿意怎么建就怎么建,愿意建多少就建多少。我很赞成。特别是有隐私的,人家不愿意拿出来,你就不要强迫人家建,还要保护人家的隐私。不要用机关的标准去强求,那不太现实。人家不愿意捐赠给档案馆的,也不要强迫人家捐赠,家庭档案是人家自己的东西,要尊重人家的自愿。要坚决不给群众增加负担,做到不收费、不吃喝、不添麻烦,只提供服务。

5.注意发挥家庭档案的作用。沈阳的做法非常好,编成书、出画册、拍成电视播出,让大家看到家庭档案的作用,这样老百姓就有积极性,这样家庭建档才不会自生自灭。

标签:;  ;  

在“中国#183;沈阳家庭档案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高级论坛”上的讲话_档案与民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