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纪事(1975/1997):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实记录_邓小平文选论文

邓小平纪事(1975/1997):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实记录_邓小平文选论文

《邓小平年谱(1975-1997)》学习笔谈——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实记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谱论文,笔谈论文,开辟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邓小平年谱(1975-1997)》出版了。这部年谱是一部记载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的生平、思想和业绩的编年体著作。它根据大量文献档案资料编写,大部分内容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分上下两册,102万字,3500多条,融资料性、思想性、传记性、学术性为一体,再现了邓小平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的丰功伟绩,再现了中国改革开放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年谱真实地记载和反映了总设计师的伟大实践、重大决策与丰功伟绩

这部年谱围绕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展开,全面地、历史地、科学地记载了邓小平一生历程中最辉煌的22年岁月的主要实践活动。邓小平这些实践活动十分丰富。其中,包括他在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插话,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解放军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上的讲话、插话,同中央、地方领导同志的内部谈话,会见外宾的谈话,以及各类文章、信函、指示、批示、题词、题字等。还包括他8次出国访问和17次在国内视察以及连续13年夏季赴北戴河休息时的讲话、谈话等。

这部年谱记述的邓小平这些主要实践活动,突出反映了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的政治智慧、宽阔视野、恢宏气度和远见卓识,全面反映了他在主持整顿工作、领导拨乱反正,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完整地凸现他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

这部年谱所记述的邓小平在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祖国统一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在政治建设方面,第三次复出工作后,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批评“两个凡是”,支持和领导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大刀阔斧地进行全面拨乱反正,领导全党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领导确立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领导建立中央书记处、力主设国家主席、过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改;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恢复与健全侨务政策;确定农村实行政社分开,废除人民公社,恢复乡政府;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

在经济建设方面,邓小平参与确定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问题;提出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构想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过问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和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确定三峡工程、宝山钢铁厂、二滩水电站的建设和计算机、高能加速器的研制与开发;提出投资的重点要放在电、煤、石油、交通、通讯、建材等方面,建筑业应成为支柱产业;提出开辟新领域,发展旅游业、餐饮业等服务行业,拓宽就业门路;倡议开展植树造林运动等。

在科技教育方面,邓小平果断地否定“两个估计”,提出恢复高考制度、教育要优先发展、派遣学生出国留学;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高科技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等。

在党的建设方面,邓小平创意建立退休制度,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进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提出高级干部带头反对腐败等。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邓小平提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坚决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清除精神污染等。

在外交方面,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正确判断,主持中美建交谈判,签订中日友好条约,决定改善中苏关系;改变“一条线”战略,强调独立自主外交;领导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调整与恢复周边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与交往等。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

在军队和国防建设上,提出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精简整编,裁军一百万;要加速武器装备现代化;强调军工企业要走以军为主、军民结合的发展道路;抓新时期军队工作的各个方面的建设等。

在改革和开放方面,过问所有制结构与分配制度改革、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科学与教育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建立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海南省,决定浦东的开发与建设等。

总之,这部年谱反映的邓小平在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新内容,比比皆是,随手可得。

我们还可以看到,年谱中反映的可以与外国人结婚、侨眷可以出国探亲、留学生可以住在外国人家里、奖学金不用上交国家、不要提大中华经济圈、应该翻译出版外国名著和居民可以买房、建房与售房等,也都是邓小平突破的。

2.年谱真实地记载和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内容及其形成、发展过程

邓小平是一个注重实践、长于思考、执著创新的思想家。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活动,是他对一系列基本的重大的理论问题重新认识、不断突破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卷有50多万字,《邓小平年谱(1975-1997)》摘要收入了20万字左右。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最主要、最重要的内容。这样,年谱就把《邓小平文选》中的重要思想都编写进去了,同时还尽可能把没有发表过的有重要思想内容的讲话、谈话、文章、批示等编写进去了。年谱中新增写的重要思想,虽然有的《邓小平文选》已经有了,但年谱反映的是邓小平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讲的,也有很多是《邓小平文选》没有收入的重要思想,还有很多是涉及具体领域中的问题的重要思想。因此,年谱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内容及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他的重大的理论创新与突破,大大充实了《邓小平文选》等著作。

比如,1975年邓小平关于整顿工作的讲话、谈话,年谱仅反映他同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的谈话就有24次,《邓小平文选》只上了9篇。1977年他领导科教战线拨乱反正的大量讲话、谈话,年谱反映了53次,其中讲话、谈话15次,批示26次,信函2封,与外国人谈教育10次,而《邓小平文选》只上了4篇。年谱反映了他在科教工作座谈会5次讲话的内容,《邓小平文选》只上了1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主持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讲话、谈话,年谱反映了20多次,《邓小平文选》只上了9次。年谱反映的他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谈话、讲话,过去都没有发表过。在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思想文化战线等领域,在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中日关系、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上,在农业、建筑、旅游、就业、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植树造林、公安、司法、文化、妇女、工会、侨务、民族宗教、人大工作、政协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等方面,年谱都反映了他的大量的讲话谈话和批示内容。

比如,年谱中邓小平关于农业问题的内容有一百多处,大大补充了《邓小平文选》的相关内容。1977年11月17日,他在听取广东省委负责人汇报时,提出要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要好好研究一下农民负担重的问题,农村中不合时宜的政策也要好好清理一下。1978年9月15日,他在听取黑龙江省委负责人汇报时,提出大面积开荒要非常慎重,要调查研究,科学地处理这个问题。1990年3月3日,邓小平提出农业“两个飞跃”思想。1992年7月23、24日,他在审阅十四大报告稿时,对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阐发。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走集体化集约化的道路是必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能力的应用,必然突破一家一户的经营,超过村的界限,甚至超过区的界限。但现阶段,还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对农民不要勉强,不要一股风。

又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这是邓小平领导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偏差,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仍然强调阶级斗争,而轻视发展生产力。与此截然不同的是,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突出强调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年谱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在1975年整顿时就开始了。当时,针对“四人帮”把搞生产看作“唯生产力论”、“不革命”、“走资本主义道路”,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等谬论,他针锋相对地提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也要有个物质基础。各取所需,要有丰富的物质基础。这同“唯生产力论”是两回事。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搞生产,不能不搞科学技术。我们强调劳动生产率,强调科学技术,不能算作“唯生产力论”。正是在与“四人帮”的政治斗争中,邓小平开始了他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这是他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粉碎“四人帮”后,在揭批“四人帮”的反动谬论和“两个凡是”造成的思想桎梏中,邓小平进一步破除和纠正了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的种种不科学的理解。1977年8月3日,他在批驳有的人说按劳分配产生资产阶级的观点时说:这根本不行。50元工资加到100元,加到200元,也变不了资产阶级。11月17日在广州听汇报时指出:说什么养几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多养几只就是资本主义,这样的规定要批评,要指出这是错误的。他还批驳了“四人帮”把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看作“洋奴哲学”、“爬行主义”、“宁要没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不要有文化的资本主义”以及贫穷的社会主义的谬论。1978年3月10日,他指出:每个人平均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正是在对僵化社会主义观的破除和纠正中,邓小平深入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观点。1986年10月8日,他指出: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穷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搞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国家和人民一步一步富起来。1990年4月7日,他又指出: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的一个含义就是共同富裕。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反复阐释的基础上,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全面、深刻、精辟地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这个理论问题的阐明,意义重大。新时期重大方针、政策的提出,重要理论观点的阐发,都是建立在对这个理论大厦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再如,共同富裕问题。年谱新增加的内容也很多。其中退休后邓小平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很有启发意义。1990年4月7日,邓小平在与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等的谈话中,他把分配问题与社会稳定联系起来,提出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1992年12月28日,他在读《参考消息》的两篇文章时发表的关于共同富裕的谈话,特别是1993年9月16日同弟弟邓垦的谈话中,进一步提出,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些年富力强的同志”。“观察社会问题,出点主意,原则上要掌握几条”(《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4页)。

从这部年谱中可以看到,邓小平理论不是从书本上,而主要是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概括出来的;是一贯的,又是发展的;是从个别方面形成一个个观点,到概括成一个系统;是从比较模糊,到比较清晰;由浅到深,不断丰富的过程。

这部年谱的出版,为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教材,这对于推动全党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和指导工作,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学习邓小平卓越的治党治国治军方略、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对于广大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学习研究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历史,对于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学习邓小平的伟大思想和革命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  ;  ;  ;  ;  

邓小平纪事(1975/1997):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实记录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