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春 重庆市万州区白羊中心小学
摘 要: 《品德与社会》教材虽然是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的课程基础,但是与基础资源相配合的生活资源也是不可或缺的,结合书本知识适当地拓展教育内容,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结合教育的需求,在尊重儿童生活经验的前提下,恰当地拓展教育内容,就会促使其良好品德早日形成和社会性快速发展。
关键词: 社会性特点 ,拓展时政内容;生活性特点,拓展生活经验内容;实践性特点,拓展实践内容;大数据优势,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内容。
为了完成《思品与社会》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要求,每一个《思品与社会》课程实施者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品德知识内化于心,促进行为习惯得以养成,促进良好个性品质得以形成。因此,教材上给定的内容只是一个范例,要更好地实现总目标,恰当地拓展教育内容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如何拓展教育内容的一些做法做一个分享。
一、基于《品德与社会》的现实性与社会性特点,适当拓展国家时政和社会需求的教育内容。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教材内容的更新往往跟不上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再加上教材本身只是一个范例,是宏观性质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立即随着国家时事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微观调整。因此,为了适应社会新需求,迎合国家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只有适当地进行拓展,才能完成国家对社会公民基本道德素养的要求。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作出重要论述、并提出了很明确要求。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也做了有力部署,指明了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努力方向,也提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的要求。这部分内容分虽然在各册教材中也有体现,但是并不系统,不够完整。我在教学《诚实是金》这部分内容时拓展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利用板报展示内容,再利用十大大的模范的事迹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然后,利用诗朗诵、编童谣等方式进行巩固和消化,并要求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进行集体朗诵,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的内化。最后,要求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每周完成一件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事情。真真做到知行统一,促进了学生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
二、基于《品德与社会》的生活性特点,适当拓展唤醒学生生活经验的内容。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依赖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如果学生对生活经历体验得越充分,感悟才能越深刻,行为的养成成功率就大,行为习惯也容易巩固。我们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学生一定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他们一定有对生活、对所学知识的独到见解。但是也要明白,学生脑子里的生活经验往往是不系统的,甚至是与所学的内容是相悖的错误认识。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方式唤醒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并加以引导,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比如,我在教学《遵守规则》一课时,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有规则;从小养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培养社会责任感。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我补充了自己学校各种不讲规则引起的安全事故以及不和谐现象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回忆生活,然后让学生讨论:观看后有什么感受?分组讨论后,教师出示学校的生活场景,并要求学生谈谈应该注意哪些规则?最后学生对照检查,自己做到了哪些规则,还要改进哪些规则。这样,先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然后知道要遵守哪些规则,最后对照检查,巩固行为习惯,纠正错误行为,学生在校遵守规则的行为很快就成为的自觉行为。
三、基于《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性特点,适当拓展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我么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认知和推理上,不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只束缚于教材,把学生的学习行为禁锢于课堂,要利用恰当的时机拓展实践性内容,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用自己的学习成果服务于生活,从而实现《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的归根结底是行为的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我在教学《乘务员辛苦了》一课时,安排了实践性环节:一是了解乘务员,崇拜乘务员。
调查记录(一)
调查一个乘务员的工作情况,然后完成填空。
乘务员干的什么工作? ( )
一天要重复多少次?( )
一年要重复多少次?( )
你有什么感想?( )
二是体验乘务员一日生活。在调查乘务员要干的工作后,自己按照工作日程完成一日服务工作。
三是回到教室,分组分享体验感受。
笔者这样拓展教育内容,目的就是:不只是从形式上安排学生调查实践,而是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感受到乘务员工作的艰辛,再通过亲自体验感受他们的工作不容易,最后通过交流活动再次感受到乘务员的伟大,从而自觉的形成文明乘坐交通工具的习惯,减少乘务员的工作压力,形成尊重他人劳动的品格。
四、基于大数据时代给教育带来的优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育内容。
大数据时代来临,由于它具备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多样的数据类和巨大的数据价值等特点,各类视频、图片资料、文字信息以及共享的教育资源带给我们教育人极大的优势。我们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既能简便地拓展内容,也能直观地拓展教育内容,还能把课内不能完成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实现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比如,我在教学《中华名族大家庭》时,由于学生对少时民族的了解不够多,我便利用微课的优势制作中华少数民族介绍这一微课,并发到微信群供学生回家自学利用。又比如,在教学《乘务员辛苦了》时,利用创客教育优势,组织学生设计情景剧,表演情景,体验文明乘客生活,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文明乘车感受,提高了产生自觉行为的可能。
总之,《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仅仅是一个范例,只是教育活动开展时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不能只教教材,要合理地充实和拓展课程的教育内容。只有联系儿童生活的实际,准确地把科学技术新的成果、社会发展中新的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生动性,才会提高学生良好品行形成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李青春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30
标签:内容论文; 学生论文; 品德论文; 乘务员论文; 社会论文; 规则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