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清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8月到2018年5月之间的急性心肌梗死植患者共60例参与研究调查,以计算机的excel表格分配形式,将患者归类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的护理模式,共有患者30例,观察组在常规话的护理基础上优化护理流程,共有患者30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实际与住院时间,跟踪患者出院后的心率失常、发热、胸痛等并发症状况,对比病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较短,住院的时间也相对较少,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救的过程中,施行优化护理流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抑制,舒缓患者的病痛与心理压力,缩减治疗后的并发症几率,使得治疗的效果极大提高。

关键词:优化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应用分析

引言: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快,病情很容易在短时间蔓延,若不及时得到治疗,患者的致残率较高,甚至有可能威胁生命1,在治疗的过程中,优化护理流程,综合的评定患者的情况,细致化的展开护理分析,不仅能够循序的安排急救次序,使得患者在第一时间接受诊治,也使得患者在住院期间科学的恢复,最大化的发挥出医疗的效益,以护理的优化创新辅助临床的治疗,患者的恢复速度更快,后期的恢复状况良好,抑制了并发症的产生,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前后有效的护理措施。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5年8月到2018年5月之间的急性心肌梗死植患者共60例参与研究调查,以计算机的excel表格分配形式,将患者归类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的护理模式,共有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为44~74岁,平均年龄为(65.24±2.38)岁。观察组在常规话的护理基础上优化护理流程,共有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为38~69岁,平均年龄为(56.32±5.24)岁。统计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实际与住院时间,跟踪患者出院后的心率失常、发热、胸痛等并发症状况,对比病情的复发率。两组患者均已确诊,并排除其他重大疾病的可能。

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的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协助患者办理有关的手续,并辅助患者展开基础的检查,了解患者的临床反应,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在病情恶化等情况下及时联系医生。

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上优化护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接诊优化

接诊过程中,如若是救护车接诊,应在救护车上患者意识清醒的时间里,与患者主动沟通,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也可以由家属代替描述,掌握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做好就诊的准备,施行挂号缴费一体化,观察患者的面膜、唇色、脸色变化等,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疼痛,疼痛的部位在哪,痛感如何,掌握患者的发病时间,以此按照患者的病情缓急安排就诊。

2.2救治优化

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等情况,为每一名患者分配对应的护理人员,专职进行患者的个人护理,人数较多的情况系,也可以一人护理多人,但要建立护理的责任小组,主负责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反馈做出基础的评估,协助医生完成救治,期间避免患者的皮肤过度暴露,根据天气情况为患者做好防寒排热等,保障呼吸机等器械能够及时供氧,依据科学的形式采集血样,嘱咐患者遵从医嘱2。

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实际与住院时间,跟踪患者出院后的心率失常、发热、胸痛等并发症状况,对比病情的复发率。

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系统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等待时间较短、住院时间也相对较短,侧面反映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

表1 两组患者的急诊等待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状况,在急救前后优化护理流程,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突显,病情得到抑制,期间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导入心理干预,满足患者在护理中的心理诉求,使得护理的优化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王曼,李蓉,辜丽梅,等.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9-11.

[2]杨华,黄贵祥,曾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2):83-85.

论文作者:刘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