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刘孟明

试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刘孟明

曹县建筑工程管理局 山东 菏泽 274400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框架结构方面的一些具体特征,并且从多个出发点寻找当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框架结构方面施工显现出的一些技术方面的不足,并对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技术要点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总结,希望能够为国家建筑工程行业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出一份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正在朝着高层与超高层方向发展,要求建筑结构具备较高的承载能力,为了更好的提升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本文深入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1建筑工程项目中框架整体架构的施工特征

就当下国家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框架整体架构的建筑物有一个相当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朝高层建筑物以及超高层建筑物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建筑工程项目所应用到的竖向构件会持续增多,建筑工程的整体框架架构就必须承受更大的重力影响,使得负荷不断加重。如果想要确保建筑物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安全程度,那么就一定要通过更大尺寸的柱体来对建筑物进行支撑,与此同时对于建筑物的墙体方面性能也有着更高的实际要求。在实际开展施工工作的过程中,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构件需要达到稳定性的相关要求,需要承受外界压力影响而造成的载荷,这些因素就使得当下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架构需要有更高的性能以及质量。除此之外,在当下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之中,通常会设置钢架来对建筑物整体进行支撑,而在对建筑工程项目尽心搞设计时,并没有对钢架的承载能力设计相应的要求,对建筑物柱体以及横梁部分的实际需要并不是很高,只需要通过加板的方式就可以达到建筑物的需要。但是从高层建筑物的角度来讲,一定要对建筑物整体架构的布局做出全方位的分析与考虑,对施工材料的运用做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使建筑物整体架构的稳定程度达到相应标准,使建筑物对外力的抵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大程度上避免建筑物变形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能够加强侧向载荷的应对能力。

2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2.1 钢筋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准备出充足的捆扎材料与铁丝,包括保护层垫块等等,有效满足工程项目施工需求,针对工程模板的内部,进行彻底的清理,并结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要求,保证各个钢筋接头处于错开状态,针对不同的模板,进行科学的编号。在制作钢筋架前,严格控制钢筋材料质量,钢筋弯折与弯钩,包括箍筋的末端,均满足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在制作钢筋架的过程当中,技术人员要按照下料表,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无误之后,结合下料表中的各项要求,进行试制,试制钢筋架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之后,方可进行加工。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筋焊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选择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施工,从根源上减少失误操作次数,进一步提升钢筋焊接与机械链接的合格率。针对已经焊接完毕的钢筋架,焊接人员要自行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之上,做好相应的抽查工作,尤其是重点部位,要加大检查力度。钢筋绑扎工作开展前,要保证设计图纸与下料表内容一致,详细检查钢筋的接头与尺寸,在绑扎钢筋时,还要认真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进行施工,进而有效提高钢筋绑扎质量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模板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在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环节,作业人员可采用多层模板支架系统进行承重,在实际施工过程之中,作业人员要注意以下问题:(1)提高定位标高的准确性,放线定高环节要详细记录下各项数据,并进行复测,提高定位标高数据的精确性。例如,在某建筑工程项目之中,作业人员通过做好定位标高工作,并合理控制基础模板垂直度,能够有效减少作业偏差的产生。针对模板与垫层结合部位,可以使用较为细腻的水泥砂浆来填补,从根本上减少漏浆现象的出现。(2)混凝土振捣过程当中,需要使用模板支撑体系来承载,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比较高,模板要具备容易拆卸特点。在建筑工程模板支撑体系当中,主柱是重要的承力部件,一般采用钢管为主柱材料较多,在安装环节,要合理控制器垂直度。通常来说,主柱需要利用支架,将其进行科学的连接,而且支架具备良好的重力分散效果,在作业过程当中,采取剪刀撑连接形式,利用多组的三角形构造,有效提升模板支撑体系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在立柱的底部、托架与模板间,采用适量垫板,能够增大摩擦,保证缝隙得到有效的填补。此外,混凝土养护工作结束后,作业人员还要将模板有序的拆除,在保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安全性的基础之上,将模板合理的拆卸,将最后搭建的模板直接拆除,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模板依次拆除。对于拆除下来的零部件,要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摆放,防止细小零件的丢失。模板拆卸环节,尽可能减少碰撞,不断提升模板的使用率 。

2.3 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在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环节,作业人员要结合不同部位,科学选择混凝土强度级别,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质量。通过对混凝土进行科学的配比,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施工强度,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在浇筑混凝土前,针对模板的具体位置与截面尺寸进行科学的检查,保证模板尺寸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提升模板支撑体系的可靠性。此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当中,作业人员还要进行有序的浇筑与振捣,如果柱子高度超过 3.0m,需要采用两次浇筑方法进行浇筑,浇筑完毕后,进行有序的振捣,每次浇筑时均需伸入柱模内部,一直振捣到柱底出浆,防止出现过振与欠振现象。第二次浇筑结束后,作业人员还要进行振捣,将振动棒伸入到第一层大约 10.0cm 位置,保障层次咬接更加牢固。在梁与板混凝土施工环节,针对高度超过 50.0cm 的梁体,可以采用分层浇筑方式,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 30.0cm。梁与板浇筑过程当中,可以使用泵送的商品混凝土进行施工,保持布料的均匀性,防止出现集中布料现象。因为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比较大,在浇筑结束后,作业人员还要进行二次振捣,并做好相应的抹压工作 [5] 。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作业人员可以使用木杠进行摊平处理,并采用振动棒与平板振捣器,针对梁与板进行有序的振捣,防止发生欠振与漏振现象,振捣达标后,使用大拉板拍平,待表面收水结束后,方可进行二次振捣。每次抹面后的 30min,需要使用铁抹子进行抹压。第三次抹压需要在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此次抹压结束后,可以使用塑料薄膜,在梁与板表面进行有效的覆盖,防止发生干缩裂缝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例如钢筋施工技术应用要点、模板施工技术应用要点、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等等,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更加稳固,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乔金丽,丁冬,任泽民,王晓伟,孟秋杰,凌霄霄.防屈曲约束支撑对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增强作用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9,49(16):112-119.

[2]洪成,罗操,刘凯,黎起胜.新型粘弹性阻尼器在既有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38(03):41-45+96.

论文作者:刘孟明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试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_刘孟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