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造性思维界定的发展性探索——“五维”界定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性论文,创造性思维论文,五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两种很有代表性的界定
经过一段时期的辨证否定后,创造性思维的界定趋向于集中,出现了两种很有代表性的界定:
1 心理学界的界定
该界定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思维。”而且对新颖、独特作了解释:“什么叫新颖?就是前所未有。什么叫独特?别的同学没有、别的人没有、别的个体没有,他有,这叫独特。”同时举例“精神病人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够新颖的,够独特的,但是毫无价值,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他个人,毫无意义和价值。”从而说明仅仅新颖、独特,这样的思维不见得就是创造性思维。但是,笔者研究发现尚有不足之处:
(1)不够具体明确。因为,它不能告诉人们创造性思维到底哪些方面“新颖”、哪些方面“独特”、哪些方面“有意义”。(2)教学中不便于操作。因为,“新颖”、“独特”、“有意义”都无法确定。(3)既重复又矛盾。因为此界定的“新颖”和“独特”就是重复的,而且由于界定“新颖”与“独特”的时空范围的不一致性导致矛盾的存在。
2 创造学界的界定
以庄寿强教授为代表的创造学界认为,创造性思维是能产生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这里的“思维结果”,不是所谓的实践成果,更不是成功了的实践成果,而是创造性设想。笔者发现这种界定也还是存在一些操作上的麻烦。什么是思维结果的“新颖性”?怎么来确定“新颖性”?“新颖性”的参照物究竟应该是什么?有何依据?笔者也未见有人对此做出明确的回答。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界定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有必要作承前启后的研究。
二、发展性探索——“五维”界定观
创造性思维究竟应该如何界定?笔者研究以为,界定创造性思维应该立足于本质、立足于思维、立足于创造、立足于思者、立足于教育。这五个“立足于”就是“五维”界定观的“五维”。
所谓立足于本质,就是所作界定必须揭示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任何概念的界定都必须揭示本质,否则这种界定毫无意义,不足为取。庄寿强教授的这种界定抓住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他认为,在思维这一层面上,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就是思维结果的新颖性。鉴于“特点”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属性,笔者以为,我们的工作应该以此界定为基础。
所谓立足于思维,就是不能脱离思维的范畴而去研究创造性思维的界定。因为,我们要界定的是思维的创造性,而不是具体的实践成果的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与具体的实践成果有本质的区别。庄寿强教授界定就是立足于思维这一层面上,因此,我们应该予以吸收。
所谓立足于创造,就是放眼于整个创造的视野,而不能局限于发明。人们往往习惯于把发明与创造等同起来,如一谈创造教育、创造性人才培养,就认为是要教学生如何搞发明。其实创造包含发明。因此我们应该强调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思维结果——创造性设想不限于发明设想,发明设想仅仅是创造性设想中的一部分。
所谓立足于思者,就是应该站在思维者的角度去进行界定。因为任何思维结果都是思维者产生的。需说明的是本文所讨论的思维者当然是指医学界定为思维正常的人,其他人如精神病患者不在讨论之列(他们毕竟是少数,我们既没有必要也无法去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谓立足于教育,就是要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界定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学科研究,更主要的是为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此,创造性思维的界定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可操作性。
三、意义
“五维”界定观解决了创造性思维界定的理论问题,在创造性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 有利于人们消除对创造性思维的神秘感
长期以来,人们误以为大多数普通人一般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解决创造性思维的界定问题,人们就可以获得对它一个比较清晰明了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消除对它的神秘感。
2 为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于对创造性思维的模糊认识,人们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再加上不适的评价,使得创造教育之路愈走愈窄。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希望他们将来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尤其是产生相对于全人类前所未有的创造性成果。即在思维者脑海中没有关于同一或同类问题的现成的思维结果的前提下,思维者要能够靠自己的大脑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产生新颖性的思维结果。
3 有利于合理地评价创造性思维的学与教
创造性思维教学的传统评价依据是学生获得专利数量的多少,这本身存在诸多弊端。如今可以把评价的依据由专利转移到创造性设想,这样更为现实。如此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可以结合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创造性设想的数量和质量,来检查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状况。
4 有利于提高师生的兴趣与信心
随着创造性思维神秘感的消除和教学评价趋于合理,学生不再望而生畏,老师也不再担心劳而无功。学生可以判断自己关于某一问题的思维结果的新颖性程度,以及产生新颖性思维结果的能力,即可以检验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在每产生一个新颖性思维结果时,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创造意识、创造欲望、创造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日趋明显。教师也因此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如何更为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总之,师生的兴趣与信心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