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与内涵 拓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延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内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涉及到教育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相关,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即领域拓展与功能拓展是主要的。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拓展,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时空范围扩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拓展,既基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也基于现代社会和学科领域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向未知领域、宏观领域、微观领域的扩展深入,开辟新的教育领域,发展新的学科分支;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向业务、经济、环境领域的渗透,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环境建设整合,克服过去的分离现象,形成综合教育格局和综合性学科分支。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化与综合发展趋势,是相辅相成地结合在一起的,分化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化,分化与综合相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发展态势。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向宏观领域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向宏观领域的发展,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是国内层面,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政治方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要向业务活动、经济活动、管理工作广泛渗透,深深植根于现代社会生活之中。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开辟出新的领域。市场经济体制所导致的竞争格局,大众传播媒体所形成的传媒环境,广大群众民主权利、自主意识增强之后所投入的各种参与活动,以计算机和信息传播为基础的国际互联网络,以及由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新发展的领域和新涌现的问题,既广泛深刻推动和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也折射出许多新的思想、政治、道德问题,迫切需要发展了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之相适应,创建竞争伦理、科技伦理、环境伦理、网络伦理等,保证和促进新的领域的发展。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国际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遍及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世界,接受其他思想政治的渗透与挑战。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涌动,加速了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汇,并把许多不同的思想文化浓缩、挤压在一起,使思想政治领域更加错综复杂,形成许多需要我们研究的新问题,即“全球意识”在发展,民族意识也在发展,现代意识在发展,寻根意识、地方意识也在发展;大众传媒既为人们提供了形成思想共识的公众领域,也为人们提供了价值观念选择的多元取向;现代交通、通讯虽然缩小了人们联系、交往的空间,但人们的信仰结构、道德追求、生活方式却拉大了距离,等等。这种全球性的思想政治既分化又综合,既建构又解构的同时发生,这种开放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既相互渗透、借鉴,又相互矛盾、冲突的状况,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回避的。
其二是国际层面,就是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我们要培养大批面向世界的人才。面向世界的人才不仅要有参与世界范围竞争的科学技术水平,也要有面对世界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面对世界上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更要有正确分析、鉴别、选择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投身于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人才竞争,更要有敢于竞争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生活在对外开放的环境和活动在各种场所,更要有健康的心理和文明风度,等等。这些思想政治素质,比过去要求更高,更全面。我们要培养这些素质,就要研究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方面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了解它们的文化特点和生活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置放在一个更高更广泛的时空,通过比较、分析,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思想政治教育面向世界,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进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建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分支也势在必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科建设的一个新生点。发展这个新生点,有利于防止把思想政治教育封闭于狭小天地的狭隘心理,也有利于克服对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不了解而忽视、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知偏见。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向未来领域的拓展。随着开放的扩大和改革的深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社会信息的迅速变化和社会信息量的剧增,增加了人们判断与选择的难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改变着生产方式和人们的活动方式;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也不断提升着人们的期望值。所有这些,既增加了社会的复杂程度,又加快了社会的变化频率。因此,现代社会对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来说,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既存在机遇,又存在风险。所谓机遇,就是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有利时机。所谓风险,就是发展的不利因素和失败危险。机遇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看得到并抓得住的,它有稍纵即逝的特点;风险也不是人人都可以预料到并有效防范的,它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的特点。发展的机遇与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未知性、未来性的特点。人们希望自己能抓住机遇,避免风险,人们更加关注发展的前景,更加注视未来领域的发展趋向。同时,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已被广泛引入到各个领域和各个单位,每个人都要面对竞争。只要有竞争,就会有主动与被动、优胜与劣汰的差别,人们在对这种差别进行判断和选择时,总是力求主动和优胜,避免被动与淘汰。这样,人们对发展过程中的多种因素都会作出自己的分析,特别是对尚未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既关切而又难以把握,对竞争的结果十分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面向未来发展,探索适用未来领域的理论与方法,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丧失这一领域而显得落后保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也决定它应当是面向未来的。它担负着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任务,它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导向,即以正确的思想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超前性和预防性。
思想政治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其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科学预测与决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过去时代不同之处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主性与创造性,教育的整个过程也面临着机遇与风险,不是任何教育活动都有成效并顺利发展的,无效甚至出现负效果,停滞甚至倒退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发生。为了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误,争取主动并取得成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进行科学预测和决策。通过预测尽可能降低对未来发展的无知程度,减少风险,把握机遇;通过决策,制订正确的教育计划,规范未来实施行为,开展预防教育,掌握主动权。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预测与决策问题,是教育由经验走向科学的重要标志,是争取教育主动并取得成效的前提。其二,保证和促进单位和个人面向未来的顺利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当然不能代替人们在经济、业务方面的预测与决策,但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帮助人们增强面向未来的意识,增强预测与决策的自觉性,使之对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认定,学会抓住机遇,化解风险,避免偶然因素和不道德行为的干扰和冲击,驾驭单位和自己的发展。同时,还要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方法,克服经验主义、盲目主义倾向,防止由于复杂因素的困扰和不能面对差距而可能陷于宗教、迷信倾向的蔓延。
因此,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既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面向未来,进行预测和决策的要求,也为其开展预测和决策创造了条件。正确的预测,既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未来,为了在预见的前景和目标之前,采取正确的教育决策和教育措施,实现教育的科学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研究预测和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决策的分支学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向微观领域的发展。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领域,就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宏观的客观世界同人们的主观的内心世界,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宏观世界的开放性、复杂性、易变性,也会导致人们内心世界的开放、复杂与变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向宏观领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向微观领域发展。向宏观领域发展是向微观领域发展的条件,向微观领域发展是向宏观领域发展的基础。人们的内心世界虽然归根结底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由于内心世界掺入了主观因素,内心世界的变化往往同客观世界的影响并不完全同步或对应,内心世界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潜隐性,它像一个“黑箱”,无法窥探,也难以敞开,只能通过深入研究,才能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应当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在人的微观领域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在研究个体、生命以及人们情感问题上形成了众多的学派和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有从哲学角度研究个性的生命意志、权力意志、生命绵延、自然本能、存在状态、自我实现的;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个体知、情、意、行的认知心理学派、社会学习心理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价值澄清心理学派等等;有从伦理角度研究的实用主义伦理学、直觉主义伦理学、新实证主义伦理学、自我实现的人道主义伦理学等。西方的这些学派,都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重在研究人的内心世界。虽然这些学派具有重人的感情和自然存在,忽视人的社会性的局限,但它们重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研究,注重人们潜能的开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尽管各个学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表现出片面性,但它们在某一个方面,或者在方法上,对我们是有启示的。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因素和社会信息不断增多并且变化节奏加快,整个社会和人们的利益关系复杂程度增加,社会竞争性加剧,加上新旧体制的转换,新旧观念的冲突,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所有这些变革、矛盾,都会引起人们的心理震荡,增加心理负荷,甚至导致一些人心理不平衡、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同时,面对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激烈竞争的社会,人们要取得事业成功,提高生活质量,即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要有文明的精神生活,也需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否则,人们可能会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精神苦闷,甚至失落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心理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地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开展心理测试与心理分析,进行心理诊断与心理咨询,普及心理保健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便成为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研究人们内心世界的问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发人力资源。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复杂的内心世界,每一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人们的知、情、意、行,既表现在德性上,也表现在智力上。德性与智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人们的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我们对宏观领域的研究、探索不会穷尽,同样,我们对微观领域的探索也不可能到头。我们要把人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把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出来,如果不掌握人们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规律,不能有效地把外在教育内化为人们的思想,那只能是一句空话。
所以,我们要正视现代社会条件下人们心理层面的问题和需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借鉴西方人学研究方面的有用成果,探索思想内化理论,掌握心理发展规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拓展,必然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发展,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发展决定的,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展。
(一)由再生功能向超越功能的发展
当代许多教育社会学家,正在用大量的实证材料,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只是不断地将一个现存社会再复制、再生产出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人们对现有教育种种弊端的责难,其中最主要的是它的“保守性”,“自古以来教育的功能只是再现当代社会和现有的社会关系”,“人们时常责备它是固定不变的”。[1](P36,P85)事实上,这种具有再生功能的教育,在缓慢发展的社会中,在不同时间限定(过去、现在、将来)并无显著差别的情况下,这种教育功能是普遍起作用的。我国古代所推行的“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就是一种再生功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受这种传统教育的影响很深,加上过去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再生性更加突出,如满足于对上级精神的照转、照传;沿袭古代的注解、注释方式;教育从本本、原则、语录出发,对新观点、新见解采取怀疑、设防的态度,等等。这种教育,固然可以传承文化,继承传统,其存在有合理性的一面,但它过分注重传承,只是简单再生,重复过去的东西,缺乏创造与超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直到现在,我国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思想政治教育滞后,跟不上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与这种传统教育功能有关。
针对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保守性、封闭性,邓小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主张,还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为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危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超越、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当代社会发展全面、变更迅速的情况,同过去时代已经根本不同,现在决不是过去的再现,未来更不是现在和过去的翻版,教育的重任是要“替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的人。这就为教育体系提出一次崭新的任务”。[1](P36)因此,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先导性作用,应当合理地被理解和作为超越功能进行发展和发挥。这种发展和发挥的基础和需要,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向未来领域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发展超越功能,即面向未来不断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并不断促进人们实现超越,才能真正把握未来,拥有未来,并“形成未来社会的一个主要因素”。[1](P36)否则,面向未来就是一句空话。
(二)由单一功能向多样功能的发展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开放的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社会和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各式各样,也越来越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逐步趋向全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了新变化和新发展。
应当承认,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单一的。这种单一性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决定的,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政治运动为中心,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政治运动首当其冲的手段,计划经济体制的集中统一性,从体制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只能为政治运动服务,经济发展得不到应有重视,文化领域被全面卷入政治运动之中。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只能突出地表现为单一的政治功能。
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单一的政治功能受到挑战,人们在认识上也发生了矛盾。有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具有政治功能,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使这种功能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性受到怀疑。有的认为,应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进行改革,即改变其政治功能,用道德功能、文化功能取而代之,这就是所谓淡化政治的中性化主张。还有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仅仅作为一个经济命题,而不是一个政治命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解决具体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矛盾的手段。这些认识,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是要发展还是不发展的,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不会丧失,也不能改掉,而是要在新的形势下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发展,是随着政治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集中表现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抗争、战争,而现在的集中表现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并存竞争,即在经济、文化上既交流合作,又矛盾斗争。在改革开放前,我国政治的集中表现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政治运动为中心,是一种革命的政治、斗争的政治。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的集中表现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一种建设的政治、经济的政治。政治同其他事物一样,同样处在变化、发展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即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具体业务问题;它反映并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某个系统、某些人的具体利益;它是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方法或手段。因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排除干扰、冲击党的基本路线的各种错误倾向,是思想政治教育艰巨的政治任务,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政治功能的集中表现。
其次,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作用对象和工作目的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工作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即人的思想水平、道德面貌、劳动态度以及事业心、责任感等,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及其要素的作用方式和人作为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决定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影响人的智力和体力发挥的程度,也就是影响在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劳动力,即劳动能力。所以马克思说:“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2](P210)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决定和影响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不仅越来越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的共识,而且还形成和发展了综合开发人的精神潜能和智力潜能的理论,如企业文化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
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象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象是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作用的目的是要促进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的发展。一事物对他事物的作用,就是该事物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的生命线,它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相互结合、渗透,决定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的方向,直接推动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的发展,从而使经济、业务不仅有质的保证,而且有量的增长,这就是其经济功能的表现。否定政治对经济的作用,否定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的作用,同否定经济对政治的作用,否定经济工作、业务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否定政治与经济的统一,割裂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的关系,这就违背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不符合现代社会各项工作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相结合,以经济、业务为基础,同时,“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业务工作中都有政治。”[3]
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同经济工作、业务工作是不同的,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通过“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转化来实现。人的实践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正确的思想、理论可以转化为物质,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提供思想、理论,实现转化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之所以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之所以要发展,除了前面所讲的认识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结合渗透与转化理论、方法,缺乏实践上的探索和理论上的研究,“两张皮”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这种情况,只能通过发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功能才能解决。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广义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是由人所创造的、非自然所提供的、人适应环境的超生物手段与机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仅指精神文化。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由政治、经济决定的观念文化和心理形态文化,包括政治、法律、哲学、道德、价值取向、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现代教育对社会文化具有保存、传递功能,传播、交流功能,创造、更新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传承思想文化传统,传授思想政治价值,传播思想理论知识,传递思想道德信息。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增强人们互相之间的信任理解、情感交流、思想沟通、行动配合。这些作用,由于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主导意识形态,因而主要表现为文化功能。这种文化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功能,是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应具备的功能。这种传统的文化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文化发展和人们对文化追求的需要,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也显得十分迫切。
首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功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作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观念文化的改革与创新,它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前提,是保持和发展人的创造性的关键。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迅速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性的竞争,所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是一时性的,更不是一次性的,必须持久地坚持下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任务。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其超越本质,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做到思想领先,也只有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功能才有可能真正发挥作用。
其次,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创设文化环境的功能。文化环境主要指精神文化环境,不仅包括舆论、风尚、传统、精神面貌、心理状态等,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实行开放和开展竞争之后,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成为单位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条件。开放的环境,需要选择、吸收健康有益的文化因素,排除、抑制消极颓废的文化影响;激烈的竞争,需要营造宽松协调的文化氛围,防止不必要的相互防范与争斗;提倡创新,需要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有利于各种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反对论资排辈、压制冒尖的保守习俗;发挥民主,需要不断扩大群众参与政治、文化活动的范围,克服思想闭锁、情感冷漠、人际松散状况等等,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文化建设任务。同时,随着人们在学习、工作上自主性的增强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随着人们生活、娱乐方面的多样化发展,集中统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受到制约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面对面教育,更多地转化为通过文化环境,即运用大众传媒所营造的舆论环境的教育;通过大众参与所开展的文化活动,通过文化布设所形成的氛围等,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更富有文化性,也更有感染性。
标签: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内涵外延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政治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现代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