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实施教学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主动、能动地学,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要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学生经历‘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假象性解释或预测→搜集相关信息从数学方面(知识或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获得数学研究结果→证实或推翻假象性解释或预测→提出新问题→……’的科学研究过程。”那么,如何来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本文谈一下我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2-097-01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生动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哪门功课感兴趣,对哪门功课不感兴趣。平时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感叹道:“我们的孩子一学数学就头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人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对某一门功课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数学,平时都是好不费力地解答数学题,并且成绩比较好,与此相联系的是经常得到教师和父母的夸奖,也相应地巩固了他对这门功课的学习热情。如教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时,教师让学生用尺子去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要求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零刻度对齐,另一端指到几,这支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定要把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吗?”这时的教师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对这名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给予表扬鼓励,然后说:“如果你们手中的尺子是一把折断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你们分组研究看看,能否量出铅笔的长度?”此时,学生的探究兴趣非常高,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通过讨论他们发现这把断了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同样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这个问题的解决,相信一定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激发举毕尝习内因的瓜抵方铸易撇润举揍对所举知识的兴趣。万因此,老师应当把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教学情境是故事、是图画、是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是学习的动力、是教学的开始。从教学情境中得到的问题,能够启发全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求热情,师生、生生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学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会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间题:“同学们,如果把一张纸对折30次,想象一下,它有多高?’’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薄薄的一张纸对折30次没什么了不起,可当提出这个高度相当于10个珠穆朗玛峰时,课堂一下“炸开”了,学生对这一事实不敢相信,惊奇不已。在这种急于弄个水落石出的心理状态下导人幕的运算,就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了。创设发现情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我们应依据教材内容,把握契机,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最终找出规律,形成概念,达到学会的目的。
三、自主探究,激发学习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人者。”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就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如在学习“七巧板”时,鼓励学生每人制作一副七巧板,再利用所做的七巧板进行拼图。在这节课上,学生的思维活跃,即使是对数学非常头疼的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乐趣,同学们学得轻松,也学得牢固。
四、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J良眼收,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并加工。”由于这种交流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究、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分层指导.照顾全体学生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班级中“弱势群体”探究的热情也能得以复燃,从而让探究之风吹遍数学的每一个角落。
六、自我反思,深化知识结构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进行深化地探究和延伸。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转化成自我发展的动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基石,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走出学校后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无论是科技的进步,还是职业的发展,都要求个体通过自主学习来不断掌握更新的知识、技能,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完善自我。因此,老师要做到始终“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真正将自主学习的观念转变为我们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数学教学要向社会实践、家庭生活延伸,做到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浩.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J].成才之路,2012(30):90.
[2]于亚新.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00258.
论文作者:邓汉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学生论文; 三星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情境论文; 知识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3期论文;